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中国琉球 查看内容

谈闽人三十六姓迁赴琉球的华裔

2015-2-11 18:42|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23303| 评论: 37|原作者: 八重王

摘要: 明朝自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输诚代职镇守东海疆域,至此称臣纳贡永世服膺,按期渡海赴京述职贡方物。从此开展了中琉两地之间长达五百多年的宗藩君臣政治伦理关係。同时,明廷则遣「闽人三十六姓」之举 ...

原题:琉球华裔初探 ,浅谈「闽人三十六姓」
文:dijous,zheng,helab。
二次编修:八重王




中国明朝的行政区域宗藩制度框架,藩属:浡泥(
汶莱)琉球(冲绳)等,均是对中国疆域故土最亲近的两个藩属。

浡泥(汶莱),是受明成祖皇帝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琉球列岛,则是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曾迁「闽人三十六姓」至琉球。


「闽人三十六姓」是中国有史料记载第一批官方有计划的海外迁移到中国属地,闽人迁徙不仅在中琉两地关係中扮演极重要角色,还对琉球五百年间汉化的政体经贸工艺文化有关键性的影响。至今,不仅琉球许多望族,即为他们的后裔,还保留了不少闽省习俗,如:祭祖冥纸、龟式墓冢形式、风水学的丁字路口有「石敢当」,以避冲煞。


中琉关係由明朝开始
《明史》外国传-琉球篇,第一句就说: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

虽然早在隋朝大业年间,羽骑尉「朱宽」就到过「流求」,并因「语言不通,掠一人以归」,又有「武賁良将「陈稜」,率兵自 义安(潮州)泛海至其都,掳男女五千人还」

但民国时期学者「冯承钧」在校注宋朝「赵汝适」的「诸藩志」时说:
书 名 流求,……。」
从上述明朝以前之流求,概指台湾,业经近代「H e r v e y   S t.   D e n i s」研究考出,晚至明代,始以称今之 琉球。」


明朝「黄省曾」虽在《西洋朝贡典录》提出质疑:
「「魏徵」言:琉球无马,及洪武间,屡多贡良马。高皇帝遣使赐之符印,就令购马,乃知前史多不足信也」。

注:黄省曾(1496年-1546年),字:勉之,号:五岳山人,吴县人。明弘治丙辰年(1496年),《明儒学案》记其「少好古文,解通《尔雅》。为「王济之、杨君谦」所知」,嘉靖十年(1531年)乡试中举,后进士不第,从「王守仁」游,学诗于「李梦阳」,于书无所不览,长于农业与畜牧。歿于嘉靖丙午年(1546年)。



但明朝「黄省曾」并未再深究两者之别。事故,隋朝到明朝古史料典籍记载的「流求」,实际指的琉球列岛?亦或是单指台湾岛?或者是“琉球台湾【琉台】”统合之称?依旧是值得历史学家反复验证探讨。


明太祖时代,琉球已按地势分成三个较大的聚落,最强的是“中山国”,另两个是“山南国”与“山北国”,后来中山王私自擅权灭了琉球山南、山北二王一统岛内各聚落,史称第一尚氏王朝。然而,中山王陆续将琉球列岛上各酋首逐一兼并后,但终究一统琉球后中山王的地位不被明廷所认可导致《琉球中山王》的爵位名号始终被保持着,直到明朝覆灭清廷接管,由琉球第二尚氏王府上奏朝廷,将《琉球中山国、中山王》变更《琉球国、琉球国王》,才得以获准更改。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廷遣行人「杨载」使琉球,将「太祖朱元璋」登基的《即位诏》与建元之事,诏告琉球臣民。
据史载,清朝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琉球国志略》卷之三,封贡篇:明洪武五年,太祖遣行人「杨载」賫《诏》至国。《诏》曰: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迩(邇),一视同仁。自元政不纲,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朕起布衣,开基江左;命将四征不庭,西平汉主「陈有谅」、东缚吴王「张士诚」、南平闽越、北清幽燕。朕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邦,播告朕意;使者所至,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处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明朝自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输诚代职镇守东海疆域,至此称臣纳贡永世服膺,按期渡海赴京述职贡方物。从此开展了中琉两地之间长达五百多年的宗藩君臣政治伦理关係。同时,明廷则遣「闽人三十六姓」之举以及历次皇帝命成批闽人陆续迁移琉球,协助琉球当地全面汉化。以现代用语说,就是派驻成群结队涉及各工艺、文武、官僚等技术援助团。那时由中国到琉球往返非常不易,所以这群奉命渡海赴琉之闽人,如果年久后想要告老还乡都需由琉球王府禀闽省官府审核可否,而这些史料则可从明史、清史文献综述得到证实。


明初有「徒民之令
清朝史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说:
「明祖,又尝徒江南富民十四万户于中都。又命户部,浙江九省应天十八府富民万四千三百余户,以次召见,徒其家于京师,谓之富户,成祖因之。」


因此,明太祖徒皇帝洪武年,命闽人三十六姓至琉球,以协助琉球来华称臣纳贡与提升琉球列岛全面汉化,并不令人意外。

遣「闽人三十六姓发生的时间?
《明会要》外藩「琉球篇」说是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周煌」的《琉球国志略》及琉臣「蔡温」琉史《中山世谱》也均採此说


但《明史》却说是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
「春,遣使来贡,……其冬復来。中山亦遣寨官子二人及女官生「姑鲁妹」二人先后来肄业,……嘉其修职勤,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


明朝行人司行人和刑科右给事中「严从简」,在明神宗皇帝万历二年(1574年),始撰写《殊域周咨录》关于明朝边疆历史和中外交通史的书籍; 于1583年成書。

殊域周咨录》,卷四「琉球国」,说:
王尝遣女官生「姑鲁妹」在京读书,至是亦来谢恩,上赐王:《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户》,以使贡使、行人来往。」


上述史载,除了时间上有差异外,明会要》称:「闽人三十六姓,操舟」、
明史』则称:「闽中舟工三十六」。
由于字面「姓」「户」是有所不同的,到底是按工艺者的户籍家眷大小?还是单身一人迁移赴琉?那么所谓「闽人」则是笼统说法,到底是福建何处人氏?

「茅元仪」的《武备志》所载:
「皆漳、泉,福宁人,……漳(州)之诏安有: 梅岭、龙溪、海沧、月港,泉(州)之 晋江 有:安海。」諳水道,操舟善斗,船主、喇哈、火头、舵公皆出焉。
请注意选派他们的原因谙水性而事舟舶工作」、「能御敌而善斗」临海专门户二字

又据史载琉球列岛的「空手道」起源于闽省南拳武术
在1929年之前,琉球的武术并无统一名称,仅用地方名,如:「琉球手」、「那霸手」、「首里手」等。而这种凭借「赤脚空拳」,则是由中国闽省传入,最终在日本侵列者窃占琉球列岛后,均通称「唐手」。为何由中国传入?这就与闽人泉、漳两地「善斗」有关了。由此一端,可见闽人三十六姓对琉球影响之深远。这群汉族奉朝廷命迁移到琉球后,在当地甚受礼遇,中山王「即令三十六姓,择土以居」,华人最终在那霸港附近的久米区域筑土墙以居。此地原来无名,后因闽人来住,而有此名,所以又唤做「唐营」、「唐荣」,亦称「营中」。此地风光山清水秀,与闽江下游彷彿。现在的久米村,那霸市久米区,位于市区西侧,距海不远,离那霸机场约十余分钟车程。当地福州园是仿照闽式建筑群林园,有孔子庙天妃庙与天尊庙,前者祭妈祖,后者拜关公,在此可深刻体会到当时的琉球中山国,社会民情与生活环境无异于闽省。重建后的 久米孔庙 是琉球著名的祭孔之处,供奉的孔子像,则是台湾当局台北市于1975年所赠。

近年来,琉球列岛的「久米崇圣会」华裔组织,曾多次组团访问祖国福建省福州市,开展探寻祖籍调研活动。据悉中国藩属琉球中山国,正式建立于1429年,1879年被日本兼并,其间存在了450年。琉球中山国建立时,中国正处元、明两朝顶替之际。琉球中山国王首向明朝皇帝奉表输诚,而称臣纳贡朝贡,被明皇帝封为“中山王”。随后又有琉球二王「北山、南山」陆续对华称臣纳贡。而后,中国闽人奉官府之命,大量渡海迁居移入琉球,是在明朝崇祯年灭亡之后。琉球王府所编纂的《中山世鉴》记载,清兵大举发兵入关,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然而当时一部分不愿做“满清夷奴”的明朝臣民,从福建沿海地区纷纷渡海避难到藩属琉球,当时来到琉球的明朝孤臣遗民,散居首里城附近的华人久米村。来琉的华人,文化程度和技艺专业比琉人高,因此华人每每很快成为琉球王国的“士族(文化人)。


「蔡温」,是当时在琉最为突出的华人后裔,出身于清康熙年间的1682年。其父亲是当时久米村的最高实力者,也就是在琉球中国人的头人。「蔡温」,15岁赴闽科举中秀才。19岁就任琉球王府对华通事(翻译)。27岁时,被琉球中山王府任命为“进贡存留役”,派往驻扎闽省福州琉球驿馆与清皇朝的交涉事宜(当时福州有“琉球馆”)。3年后,「蔡温」期满返琉,出任琉球世子「尚敬」的教师。次年,中山王去世,「尚敬」继承王位,「蔡温」被任命为“琉球国师”,位居“三司官”,相当于《监督与辅佐》琉球中山王的宰相。

说来也是巧合,曾任琉球当局最高领导人(冲绳县知事)「仲井真 弘多」是「蔡温」的后裔。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正因为自己「蔡温」的后裔,因此对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冲绳学者「伊波普猷、真境名安兴」于1916年出版的《琉球五伟人》一书中,列举出了为琉球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五位历史人物「麻平衡、向象贤、蔡温、程顺则、向有恒」,其中「蔡温、程顺则」两人是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
冲绳县的一项不完全统计称,闽人三十六姓目前在琉球的后裔人数大约衍生有2万人。




备注:
闽人三十六姓华人后裔,因1879年日本军警武装入侵与片面非法的《废琉置县》,实施《琉人皇民化》后,陆续被迫改成日本姓氏。




注(一):
下面括号:为闽人原各姓氏奉闽浙官府之命,按批次迁居渡海赴琉的年号,最终被迫改日本姓氏的名册。



林(明洪武年):名嘉山。
林(明万历年):上原。
林(清康熙年):平安座、神山、新垣、渡久地、松本。
蔡(明洪武年):仪阁、志多伯、具志、武岛、安次岭、天愿、宇荣原、仲井真(冲绳县知事(琉球当局)「仲井真 弘多」)。
蔡(清嘉靖年):平川。
蔡(清崇祯年):伊计、宇良。
金(明洪武年):具志坚、多嘉良、渡久和、阿波连、目取真、松长、松永、丰里。
郑(明洪武年):湖城、屋宜、宜保、屋富祖、仲岭、占波长、丝数、与那霸、宇地原、城田、伊里、八木、池宫。
郑(明嘉靖年):奥座、真荣里、高志保、伊差川、高良、屋部、外间。
梁(明永乐年):龟岛、古谢、安仁屋、饶波、长崎山、上江洲、国吉、当间、濑名波、吉滨。
梁(明万历年):富山、又吉、兼工段、阿嘉、安庆名、源河。
红(明洪武年):和宇庆、东恩纳。
陈(明永乐年):仲本、宫里。
陈(明万历年):幸喜、贺数、真荣平。
阮(明万历年):神村、奥古田、真荣城、吉元、真荣田、我谢、小渡、我喜屋、真玉桥、山田。
阮(明万历年):滨比嘉。
毛(明万历年):与世山、安富祖、田里、普久岭、南风原、许田、喜友名、奥间、喜濑、与仪。
王(明万历年):国场、知名、大田、上运天、新崎、仲宗根、名嘉真、久高、宫城。
杨(清顺治年):古坚、名嘉、村山、山口(山口百惠)、平田。
周(明崇祯年):阿嘉岭。
孙(清顺治年):安座阁、大岭、石桥。
曾(清顺治年):仲仲根。
程(清顺治年):名沪。
魏(清康熙年):高岭、庆佐次、大湾、多嘉岭、楚南、志喜屋。
李(清康熙年):久里。







据悉由琉球列岛上的闽人三十六姓后人,所组「久米崇圣会」,曾编列「久米村姓氏一览表」,如下:

【1】元祖」,闽省第一代移民。
【2】「出身」,原籍。
【4】大宗家」,本支的堂名。
【5】家名」,闽人后裔,1879年日本侵列者片面《废琉置县》后,琉人被迫强制集体改其姓氏


注:《堂号、郡号(琉语:大宗家)》:为我国民间祠堂的名称、或称号,主要用於区别姓氏、宗族或家族。来源主要有:地名(一般表示宗族的发源地)、典故(与本族祖先相关的故事或传说)、训词和祖先名等。堂号除在祠堂使用外,还会在宅院、族谱、礼簿、灯笼、牌位、墓碑等处使用。我国古代「郡」为行政区域的建置,同时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堂号」目前究竟有多少,已难确知;「中华文化復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声称查考得到的我国目前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而奉命迁移渡海赴琉的闽人,则以其祖先辈在琉球列岛各地所落地生根的地名为其《堂号》(大宗家),从而辨别宗亲血脉。


1元祖】:崇。
2出身(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
3渡来年(迁移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4大宗家(堂号)】:仪间。
【5家名(改姓)】:神山、上原、志多伯、具志、武嶋、安次岭、宫城、小渡、天愿、宇栄原、大田、仲井间。


【1】:喜。
【2】:福建省福州府县。
【3】:明洪武、永乐年间。
【4】:名嘉山。


【1】瑛。
【2】:福建省福州府闽县。
【3】:明洪武二十五年。
【4】:具志坚。
【5】:多嘉良、渡久知、阿波连、目取真、松长、松永、安次岭、豊里、与座。


【1】义才。
【2】: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
【3】:明洪武二十五年。
【4】: 湖城。
【5】:池宫城、村田、志坚原、上原、渡久村、登川、宫城、屋宜、宜保、屋富祖、仲岭、古波蔵、糸数、与那覇、宇地原、城田、伊礼、屋部、八木、池宫。


【1】:崇。
【2】: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
【3】:明永乐年间。
【4】:龟岛。
【5】:古谢、安仁屋、饶波、崎山、上江洲、国吉、当间、瀨名波、吉浜。


【1】英。
【2】:福建省福州府闽县。
【3】:明洪武、永乐年间,
【4】:和宇庆。
【5】家名:东恩纳。


【1】【2】:福建省福州府闽县,【3】:明永乐年间,
【4】:仲本,
【5】:宫里。


【1】【2】: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3】:明万歷35年(1607),
【4】:神村,
【5】:许田?与古田?真荣城?吉元?真荣田?宜保?我谢?小渡?我喜屋?真玉桥?山田。


【1】国鼎【2】: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3】:明万歷35年(1607),
【4】: 与世山,
【5】:仲岭?安富祖?田里?普久岭?南风原?许田?喜友名?奥间?喜瀨?与仪?垣花?吉川?桑江?伊佐?安仁屋?阿嘉岭?喜久山?宇久村?奥村?安富。


【1】肇祚【2】: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3】:明嘉靖年间,
【4】:与座 ,
【5】:真荣里?高志保?伊差川?高良?屋部?外间。


【1】宗贵【2】:福建省福州府,【3】:明嘉靖年间,
【4】:平川。


【1】立思【2】: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3】:明万歷19年(1591),
【4】:国场,
【5】:知名?大田?上运天?小渡?新崎?仲宗根?名嘉真?久高?山田?伊计?(上双+下牛)宫城。


【1】【2】: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3】:明万歷19年(1591),
【4】:浜比嘉 。


【1】【2】:福建省漳州府,【3】:明万歷45年(1617),
【4】:幸喜,
【5】:贺数?真荣平。


【1】明州【2】:浙江省台州府,【3】:清顺治5年(1648),
【4】:古坚,
【5】:名嘉地?村山?山口?平田。


【1】世重【2】:琉球【3】明万歷3年(1575),
【4】:上原。


【1】【2】:琉球,【3】明万歷38年(1610),
【4】:伊计,
【5】:宇良?湖城。


【1】守德【2】:琉球,【3】:明万歷年间,
【4】:富山,
【5】:我喜屋?又吉?兼コ段?阿嘉?安庆名?外间?源河。


【1】文鬱【2】:琉球,【3】:明崇禎年间,
【4】:阿嘉岭。


【1】良秀【2】:琉球,【3】:清顺治2年(1645),
【4】:安座间,
【5】:大岭?石桥。


【1】志美【2】:琉球,【3】:清顺治13年(1656),
【4】:仲宗根。


【1】泰祚【2】:琉球,【3】:清顺治13年(1656),
【4】:名护。


【1】瑞麟【2】:琉球,【3】:清康熙8年(1669),
【4】:高岭,
【5】:庆佐次?大湾?多嘉岭?楚南?志喜屋?喜瀨。


【1】胤芾【2】:琉球,【3】:清康熙9年(1670),
【4】:平安座 ,
【5】:神山?真荣田?新垣?渡久地?松本。


【1】荣生【2】:琉球,【3】:清康熙初年,
【4】:久里。



【1】元祖」即第一代移民
【4】大宗家」即本支堂名
【5】家名」即其后人琉球姓氏





名单依照「
【3】度来年」分析,可归纳出播迁至琉球,至今仍可考之姓氏如下:
明朝:

洪武年间三姓:蔡崇、金瑛、郑义才
洪武、永乐年间二姓:林喜、红英
永乐年间二姓:梁崇、陈康
嘉靖年间二姓:郑肇祚、蔡宗贵
万历年间八姓:阮国、毛国鼎、王立思、阮明、陈华、林世重、蔡尘、梁守德
崇禎年间一姓:周文鬱。


清朝:
顺治年间四姓:杨明州、孙良秀、曾志美、程泰柞
康熙年间三姓:魏瑞麟、林胤芾、李荣生。



琉球著名剧作家龟岛靖有歴史小説『三十六の鹰–闽人(ぴんじん)渡来记』一书,
「第一话」中亦有姓氏列表,大同小异。



由「久米村姓氏一览表」之「【3】渡来年」看,
明洪武时原迁入者,於今仅剩三姓
根据“琉球氏谱”及“明世宗、宪宗『实录』”,可知移民琉球之人,虽迫於皇命徒迁琉球,但未必习於海外生活,而他们远在海外,為皇命所不及,又富航海技术,自可私下驾舟返闽,或逐利而贸迁各地。

琉球著名剧作家龟岛靖『三十六の鹰』所说之「鹰」,即指闽人如候鸟一般,逐候风而飘移
於是,乃有「或老而返国,或留而无嗣」,「先因进贡潜居内地,不还本国」(明廷已将他们视為琉球人),亦有「海行险恶,不知所终」等等情形出现。


程复的情形,又是另一种例子。
「久米村姓氏一览表」列程氏「元祖」為泰祚曾监督修建久米孔子庙;其实程氏先祖程复早於洪武年代就东渡琉球,并為琉球贡使,两度至中国。
八十一岁荣升国相辅佐琉球中山王治理琉球后,告老欲返乡,而奏请中国中央皇权核准与否,即为奉准返回福建养老。

清顺治年间程复在福建的后裔程泰祚再东赴琉球。
泰祚之子程顺则,更為琉球著名的大教育家,创建「明伦堂」,就是类似”汉语学堂“為琉球推广儒学的第一人。久米孔庙内有「程顺则碑」(下图)。

程顺则出生於琉球尚质王(康熙二年,1663年),
字:宠文,号:念庵行一
琉球名為「名护宠文,卒於尚敬王(雍正十二年,1734年)。
碑中称他「程顺则名护亲方宠文」。
亲方」:是指琉球从二品以上所戴的紫冠,从而泛指為官职


图:大琉球岛那霸市久米区福州园的孔庙内程顺则碑」


明朝為补”闽“人空缺永乐、嘉靖、万历年间,朝廷均陆??泼鋈酥亮鹎?
譬如:

蔡璟,「永乐中往琉球梢水,而產籍在闽」;
陈氏,「先闽人也,盖永乐年间迁中山同三十六姓唐荣,以备出使之选」;
王立思,「原是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也,万历十九年奉圣旨始迁中山,以补三十六姓」等等。


再从清朝人使琉球录中,亦可略窥其后嗣之繁衍。
如:
清乾隆周煌球录称:「今所存者七姓,然”毛、阮“二姓又万历间再赐者,实仅”金、梁、郑、、蔡“五家。
再证之,清清嘉庆五年(1800年)册封琉球副使李鼎元纪录:久米村”梁、蔡、郑、毛、曾、陈、阮、金“等姓,乃三十六姓后裔」又有差异。
此录应為周煌出使后约四十五年之实地观察所得,两录对比,则后者少一林姓,多曾、陈二姓。

显示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在清朝乾隆到嘉庆年间的半世纪间又有变化。


事实上赴琉球之闽人而定居?摺?,除官方所遣外,亦多私下渡海的漳州人林元。因风暴漂流的龙溪人陈华
另外,明朝嘉靖年闽海走私甚炽,如漳州人陈贵,无视当时明朝官府的禁海贸易政策,屡率二十六艘大小海舶,,东渡琉球私自贸易。
也由于走私而滞留之未经中国福建官府核准的汉族移民,其详细人数及姓氏,就需守密以躲福建官府查缉,如今更无从史料去了解。


至於迁居琉球之华人,并非均為闽人,
譬如:籍隶浙江臺州的杨明州,於明明崇禎二年(1629年)与同乡张五官乘海舟赴寧波,遭遇颱风而漂流二十八天后,到达琉球八重山
杨明州因船毁无可归,乃自愿落户琉球,娶妻成家,生两子一女,但往后杨明州也被并称為闽人三十六姓之中


侨居琉球的华人,原先承袭汉姓,亦有随俗改琉球姓氏,后来则因与当地人通婚,又因环境变迁,屈服于日本军警武装强行的废琉置县的殖民管理,琉球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姓,但其少数私藏遗留的族谱未变。
所谓环境变迁:
一是,发生在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德川家康派鹿儿岛萨摩藩岛津家九入侵,俘虏琉球王尚寧,监管琉球四十餘年;但随着明朝于万历年间在朝鲜半岛两次中日大战,中国朝鲜联军击败日本的余威,间接的导致日本控制琉球的实力受创随后退居九州且长期的闭关锁国;尤其明朝覆灭随后清朝收复台湾岛后,转而积极招抚琉球,于是琉球再度成为中国的属国之一。

二是,发生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日本未经“琉球的宗主国中国清政府同意”单方面宣佈琉球為日本「内藩」,又在1878年废藩改置冲绳县。





杨明州為例。

一家后改為【5家名】古坚、山口、村山、仲地、平田等多个琉球姓氏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所修「杨氏宗谱」中记载:
杨明州“长子”春枝,被追尊為「【4】大宗家」”古坚“之宗祖,
杨明州”次子“春荣则被追尊為其下”山口“家的宗祖,
而知名的日本歌星”山口百惠“,就是杨明州、杨春荣的后裔。


「久米三十六姓」曾经名人辈出,对琉球内政汉化治理贡献甚大,除前述之程顺则外,
另一人為蔡崇后人名相蔡温也是积极辅佐琉球中山王国政治理官员。
文若
鲁齐
琉球姓名「具志头文若」。
具志头」:也是蔡家“领地的名称。




图:大琉球岛那霸市久米区域“蔡温碑”


蔡温
他出生於琉球尚贞王(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卒於尚穆王十年(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在尚益、尚敬成为中山王都做官相积极辅佐琉球内外治理,最后升至「三司官」,任内对琉球贡献极大,迄今久米尚有蔡温碑(左图)。

「三司官」:是琉球最高行政长官,有点像明朝的「三公」,由三人组成,过去都是王亲担任,
但,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却有两人担任过,
另一位是因抗拒萨摩藩入侵而被杀的郑迥,琉球名為「谢名利山」。

蔡温当政时,琉球受九州的萨摩藩兵燹掠夺之灾,虽已歷百年,但仍遍地残破,民不聊生,他颁佈「农务帐」,兴修水利,改造羽地大川,提振农业,创造了小康局面。
蔡温不仅是政治家,还是学者,尚敬王(清雍正三年,1725年)蔡温对他父亲蔡泽撰写的『中山世谱进行修订,成為一部完整的琉球史,然而现代遗留的版本多为1870年后,早被日本殖民者进行恶意的篡改灭迹。
「闽人三十六姓」是中国第一批的官方移民,也是对当地极有贡献的典型海外华人。他们
2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关天培 2015-2-9 20:52
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
未封以前称"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

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

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
但中国的"藩属国"不是个独立的国家,

他是中国特有行政区域制度的属国,况且其政治外交军事均受于中国中央政权的咨询管理授权核准与否节制;

中国与宗藩关系的属国政治关系:
"不是国与国的国际"关系;
最多也是"中央对地方的君臣从属"关系;

如果硬是要与21世纪的中国中央行政区域体制框架而言:
中国的"蕃属国"则相当于,中国"特别行政区"内的地方民主自治管理组织;
而其国王则相当于,中国特别行政区域组织内的""行政长官"",凡是均须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袭爵的任命授权管理特区内事务.

国际法上合法的"领土"移转,仅得以"条约的形式"为之...


美国于1945年军事占领中国琉球群岛后,只得享有施政权/治理权;但美国无法享有对琉球群岛的主权变更;
而美国占领军政府,更没有权益能处置占领地归属,因为美国"假借"联合国组织名义私自未经琉球的宗主国/中国政府"签署同意协议书",擅自将属于中国的琉球群岛私相授受,还与日本侵列者



再则,1971年,日本无权派遣日本驻守自卫队及保安厅警察等军警人员进入琉球群岛;因为日本此举已经公然的破坏"中日友好"关系基础;
日本设立冲绳县殖民政府,也违反了战后"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未能遵循坚守其战后领土公法的制约范围,并且假借美日两国狼狈为奸,利用美军势力觊觎威慑中国索讨琉球主权,从而让日本持续窃占琉球群岛合理化
引用 三星天洋旗 2015-2-10 23:27
感謝分享,史料詳細。
引用 费尽周折 2015-2-10 23:34
呵呵,教育教育我们琉球人,三十六姓是你祖宗。
引用 春雨断桥 2015-2-10 23:34
有用的资料
引用 三星天洋旗 2015-2-11 13:25
琉球情况不同的是,越南、朝鲜脱离中国都有条约可循!
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迫使中国签署”中法新约“,确认中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明确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1943年,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迫使中国签署发表”开罗宣言“,再次明确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地位,给予朝鲜独立建国。
然而自1879 年日本单方面以军警武力强行窃占中国属国琉球中山国,日本强制的废琉置县殖民,虽将琉球改名为冲绳,至二战结束,中国历届政权从未与任何国家就琉球主权之变更达成协议。
可以说,根据宗藩关系,琉球法律地位之任何变更须经宗主国-- 中国的确认方可生效,日本武力吞并琉球始终未得到包括清政府在内任何中国政府承认,彼时之清政府也未声明放弃对琉球之宗主权,故日本吞并和占领琉球国在国际法上有明显之瑕疵,琉球主权仍应视为“悬案”。

琉球列岛实属中国尚未收回的领土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554&fromuid=18
引用 统一中国大联盟 2015-2-11 19:01
日本抢走琉球无效,中国才是琉球的家。
引用 文雅一刀 2015-2-11 19:23
太涨知识啦
引用 兰色凡尘 2015-2-11 20:23
统一中国大联盟 发表于 2015-2-11 19:01
日本抢走琉球无效,中国才是琉球的家。

引用 小六九 2015-2-11 20:59
学习历史知识。,
引用 88888 2015-2-11 21:22
琉球36姓
引用 鱼游清溪中 2015-2-11 22:50
引用 春雨断桥 2015-2-12 08:46
感谢楼主不断呈现精彩文章
引用 琉球少爷 2015-2-12 09:29
闽人为琉球创造了不朽的历史
引用 liuqiu 2015-2-12 10:42
楼主辛苦了
引用 贏政 2015-2-12 12:20
引用 贏政 2015-2-12 12:21
學習
引用 童心驰骋 2015-2-12 12:45
「闽人三十六姓」是中国第一批官方有计划的海外移民,
引用 gujiaguareno 2015-2-12 16:03
      美日殖民强盗恶习不改,用武力维持琉球的殖民地地位。琉球只有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回归中国,才算日本履行了《波茨坦公告》,琉球才能得到永久的和平幸福。
     日本千方百计地拉着美国把中国的琉球说成它的固有领土。中国不能再错误地把自己的琉球称为日本的冲绳了。错了的一定要改回来!英国和葡萄牙都能把殖民地归还中国,日本作为战败国却无耻地把琉球和钓鱼岛称为日本的固有领土,违抗《波茨坦公告》拒不归还中国。美国的霸权恶行,必然要结恶果!
     现在,妨碍落实《波茨坦公告》,把琉球归还中国的关键因素是美军驻扎琉球。美国私自把琉球送给日本。美国继承希特勒的反共事业,勾结日本法西斯霸占中国领土。中国不应该畏惧美日的武力,把自己的琉球标注为日本的冲绳。
     美国不是上帝,旧金山和约不是法律。琉球和钓鱼岛是中国的,殖民强盗滚出去!
引用 关天培 2015-2-12 22:07


中国明朝初年就有「民之令

清朝史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
「明祖又尝徙“江南富民十四万户於中都
又命户部籍”浙江“等“九省”及“应天(南京)十八府”富民万四千三百餘户,以次召见,徙其家于“京师,谓之富户。成祖(永乐年朱棣皇帝)因之。」

明朝自太祖洪武年开始;朱元璋徒闽人三十六姓至琉球,就已经宣示“琉球的主权”,实属中国的内政一部分。








备注:


中都
安徽省凤阳县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定都凤阳凤阳始称中都,明后即称作明中都中都有中天而立之都之意,明朝三都即中都凤阳南都应天(南京)北都顺天(北京)。中都建有内、中、外三道城,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原则,着重突出的是中轴线上宫阙的建筑布局。

1368年明朝建立后,同年明军北伐,占领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对南京、关中、洛阳、开封北平建都利弊分析,明太祖认为南京离中原太远,难于控制;中原又民生凋弊,物力和人力均依靠江南




洪武二年九月,下诏选择在濠州临濠府西二十里山南陂上建中都中立府“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


中都的营建工程由李善长主持,洪武三年(1370年)动土启造,开始营建皇城



洪武六年,皇城及禁垣的城墙和基础基本建成,中都外城也已夯土筑成,但未包砖。由于中都营建工程浩大,工匠发起斗争

洪武六年四月,太祖以“劳费”为由放弃了建都计划,停止营建宫殿。

洪武八年十月,改建皇陵及附属建筑物。

洪武二十六年,修筑外城城门,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都营建工作完工。


明太祖罢建中都后,中都未用作京师,逐渐荒废。

明末农民战争、清代改建和1950-1975年的大规模拆城取砖、毁城耕田,均使中都城破坏严重,目前仅存部分皇城城墙、城门、鼓楼台基和皇陵石雕遗址。






查看全部评论(37)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3-19 18:16 , Processed in 2.25926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