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文化广场 查看内容

清朝皇帝赐以镀金银印予藩属琉球王之官印

2016-5-13 06:36|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9674| 评论: 3|原作者: 台灣獵戶人

摘要: 明清制度,琉球国王位的继承,必须先请朝命,朝廷亲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银印,始得称王,未经正式册封以前称为世子。 相同的,银印的形制亦有规范,越南、琉球、暹罗之国王印,皆为驼钮的金饰银印,字体为 ...
中国清朝皇帝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予藩属国琉球王之印。


230059ztvvqxcsso7h7qhg.jpg



5298-1.jpg



上图: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朝首次册封琉球世子尚质为中山王的王印。
该印为驼纽银质镀金。
纵9. 7厘米,横10厘米,台厚3. 3厘米,纽高6. 7厘米,重6. 5公斤。
印文为“琉球国王之印”,右为尚方大篆,左为满文



IMG_20160510_174557.JPG

上图: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朝册封琉球世子尚穆为中山王时换颁的王印。
该印为驼纽银质镀金。
纵11. 7厘米,横11. 9厘米,台厚4厘米,纽高6. 7厘米,重6. 5公斤。
印文为“琉球国王之印”,右为尚方大篆,左为”满篆”。



明清制度,琉球国王位的继承,必须先请朝命,朝廷亲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银印,始得称王,未经正式册封以前称为世子。

相同的,银印的形制亦有规范,越南、琉球、暹罗之国王印,皆为驼钮的金饰银印,字体为尚方大篆。(注12)



目前在大琉球那霸首里城展示的”银印”的年代,也能够透过中国及琉球的档案史料来还原比对验证。

清康熙朝册封使臣”徐葆光”记载,
顺治十年(1653),国王尚质(使臣)来缴前(明)朝故”印”,请封重给。
康熙元年(1662),册使始至国,赐王印。印文六字,《琉球国王之印》,左满右篆,不称中山。」(注13)

徐葆光记载的”银印”篆文内容与目前于大琉球岛-那霸-首里城展示的”银印”相符,证明银印是清顺治朝所颁赐。
至於银印铸造的年代则清楚的记载于琉球国王的奏本中,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琉球国中山王尚穆奏曰:「蒙颁赐清镀金银印一颗,臣穆恭设香案拜受讫。其顺治十一年(1654)所颁镀金银印一颗,臣谨亲交天使,代送(清顺治赐印)缴销。」


因此,按上述记载显示,那霸首里城展示的银印,应当即是根据清顺治十一年(1654),清礼部铸造的琉球国王印所”复制”而成。

历史上,日本非法殖民地冲绳曾长期作为中国明清两朝五百年间一个藩属国其政治地位与中国内地省份无异,然而日本殖民者趁中国清政府晚期内忧外患期间无力顾及1879年日本非法的《废琉置县(”单方面废除”中国藩属琉球国,未经琉球的宗主权国签署割让、或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领土权益前。日本殖民者就擅自更改中国藩属琉球的名称为日本冲绳县)》。二战后,琉球先是受盟国美军强行单独的军事“托管”,后又被私相授受还给日本殖民者再治理。




备注:

注十二:《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北京:中华书局,1991),卷三百二十一,〈礼部‧铸印〉,页782。

注十三:(清)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台北:广文书局,1962),页149,收于(清)王锡祺编辑,《小方壶舆地丛钞‧第十帙》。


注十四: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选录》(合肥:黄山书社,1997),页276,〈琉球国中山王尚穆为谢恩受封情形事奏本〉,清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6-6-14 21:13
九叠篆:
其最大特点集中在笔划处,给人的第一直观感觉是笔划折叠均匀,笔划布局呈正方形,填满了印面。折叠多寡,则是根据笔划繁简而定,有多到十叠以上者,九为数之终。九叠,形容其折叠之多,用九叠篆形式刻制官印,以朱文的凸出九叠笔划特征,九叠篆盛行于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


官印叠篆制度在明代得到完善。


明成化时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五云:
“本朝文武衙门印章,一品二品用银,三品到九品用铜,方幅大小,各有一定分寸。惟御史印比他七品衙门特小,且用铁铸,篆文皆九叠。”

IMG_20160615_114649.JPG

图:宋朝时期,金国铜质的九叠篆刻官印


《明史·舆服志四》:
百官印信,正一品至从九品,乃至未入流者条记,“俱直纽,九叠篆文”。又“其他文武大臣,有领敕而权重者,或给以铜关防,直纽……九叠篆文”。


55294_20100319140330_mslhw.jpg

上图:清代满汉文官印。

明洪武二十三年,
“巡安某处监察御史”,“铜印直纽,有眼,方一寸五分,厚三分,八叠篆文”。
御史印用八叠之说仅见于《明史》,八叠与九叠实在难以区别,实际操作并不容易,至今也没有发现此类八叠印章,恐是仅仅在洪武年间使用,以后废除了。


明代正史出现了“九叠篆”这个名称,“九叠”之“九”含义多有说辞。


明万历年间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二·符印之式》:
臣下印信,则文武一品二品衙门,得用银造,三品以下俱用铜,惟以式之大小分高卑,两京兆虽三品,印亦银铸,则以天府重也。以上俱用九叠篆文,不知取义谓何,唐宋以来并无此篆法,盖创自本朝,意者干元用九之意乎?
沈德符唯知当朝,不知宋以来已经流行叠篆之法,“干元用九”作为九叠出意纯属猜测。

IMG_20160615_111646.JPG

上图:清代九叠篆木制官印


按,《易·干·文言》:“干元用九,天下治也。”
朱熹本义:“君道刚而能柔,天下无不治矣。”
九叠篆柔屈盘缠,字之至柔。体现以君道之阳刚驭臣下之阴柔,所以天下大治。不过沈德符的说法,已经说明“九”不是实数。


明代印制,官印叠数多寡与官职高低无关。监察御史选用八叠,只是为了与其他官印区别,显示其特殊身分而已。


清姚晏《再续三十五举》之十二举曰:
“后世官印有九叠、八叠、七叠。皆朱文,私印亦间为之,九叠又名上方大篆。刘昌曰:取干元用九之义,八叠,明监察御史印用之,取唐台仪八印义,七叠,历日用之,取日月五星七政义也。”




明代官印除了“八叠”有史载外,其他叠篆还没有实证。明代官印存世数量不少,罗福颐《古玺印概论》收录了三方明代九叠篆官印,都是九品以上的方印,其中一枚“禾屯吉卫指挥使印”是永乐七年(1409年),礼字四十三号。它在1974年吉林洮安出土。各地的考古发现,数量较多。例如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浩特市发现明代铜印,印文“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印”,圆柄左方刻“礼部造”“永乐四年十月日”,湖南澧县征集到南明唐王朱聿键给藩封华阳王朱敬一的王印。印面“华阳王镇抚司之印”,背阴刻楷书“隆武二年五月初八日给王臣”。
云南大理洱海退水时,经常发现明代卫所官印,1986年为止,计有28方。


除永乐元年(1403年)、弘治七年(1494年)、嘉靖四年(1525年)各一枚外,均为洪武年款印,最早洪武十六年(1383年),最晚嘉靖四年(1525年),为大理、洱海、蒙化、澜沧、大罗卫所建制。为九叠篆。值得注意的印文笔画之间距离均衡,而且印面多见横线,与元代八思巴篆体印相似。它是经过处理的,以笔画简单的加叠,如“户”变直线为折线,如“洱海卫右千户所百户印”,而且同一个字在一个印面中加叠有变化。此印中行“千户”之“户”,下成四横,后“万户”之“户”下成六横。甚至不惜在不宜变化的部件也加叠,如“大理卫右千户所百户印”之“理”字,左旁“王”就最末横笔向上延伸加叠外,右旁“里”之“田”左右两侧加叠多出四短横,形成整字左右相仿的格局。“大理卫指挥使司经历司之印”,虽同为九叠,“理”字“王”旁中间写成一个“田”字,没有前二印加叠。而“印”字叠文完全相同。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发现明代千户所千户玉印“湖广靖州卫守御城步正千户所千户张关防”,为明弘治年间正千户张升之印,此印规整严谨,无论每字笔画多寡,所占空间相等,每笔之间距离完全相等。它是九叠篆中章法最佳的作品之一。


嘉善县凤桐乡发现南明关防“总理两淮盐法兼督江防军务关防”,印体右侧楷书刻款:“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日”,左侧刻款“敕字五百十四号礼部造”。此印宽边,字形茂密,笔画较粗,除了“江”“防”有明显的九叠外,大多数字只是稍有加叠,“盐”“法”“兼”“督”“关”根本没有叠笔。
在西藏、青海收藏明代敕赐地方的印章。


永乐五年(1407年)二台银印“朵甘卫都指挥使司印”,九叠篆,线条刚劲挺拔,后世称之为铁线篆。




明洪武五年(1372年)螭纽玉印“灌顶国师之印”,九叠篆,笔画粗方,有棱角。


明永乐四年(1406年)螭纽玉印“灌顶国师阐化王印”,九叠篆,线篆,双边,粗框内,加细框。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驼纽金印“阐教王印”,也为九叠大方篆。


明宣德二年(1427年)象牙印章“真修无碍”。线框,字形规正,方中见圆,类似后世之闲章。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涂金铜印“广慧悟法净觉妙善翊国衍教灌顶戒定西天佛子大国师印”。印面文字大小错落,笔画均匀。两印皆九叠篆,但是叠笔很少。


明代的官印文字基本上继承了宋代以来的叠篆制度,并且具有时代的特点。首先严格遵照传统小篆的字形结构,放弃宋金官印违背文字结构,各种离奇写法。其次,印内各字所占的空间相等,同样大小,而且不管笔画众寡,各字笔画密度统一。大大减少大小字错落,尽量各字空间相等,使得文字排列更加整齐。再次,字形整饬严谨,笔画方圆合度,新创的铁线篆,细如毫发,一丝不苟。
总之,明代的九叠篆在各个规范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


4_3202668165x3775608395_21.jpg

上图:九叠篆字体官印



《宋史·舆服志六》明言叠篆取法汉代缪篆,“屈曲缠绕,以模印章”。它主要出于章法,朱文篆书印面大,字少,或者印文中某些字笔画特别少,就需要根据情况,增加不等的叠笔。无论宋、金,此类少笔字加叠都是如此,所谓叠篆主要在这些字上体现出来。从宋金四种叠篆法看,莫不是从平衡印面,处置叠篆措施。明代官印文字整饬,充分利用叠笔调节字之大小,笔画之疏密,使得印文平均,饱满。


清代继承明代制度。


甘《印章集说·国朝印》云:
“国朝官印文用九叠而朱,以曲屈平满为主。”
指明了九叠篆的作用在于印面的饱满平实。在叠笔为特征的官印形成的风格,具有明显的区别功能。


宋朝时期,金宋两政权对峙南北分裂,金朝的九叠篆与南宋的篆文明显不同,可以资区别。同样官印九叠和民间的印文也可截然分开,一方面印文缠曲难以辨认,便于保密,另一方面文字茂密,异乎寻常,使人肃然起敬,产生威严感觉。


IMG_20160615_111412.JPG

IMG_20160615_111425.JPG

上图:以九叠篆字体的黄杨木制正反面官印。


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篆体,它并非篆体本有的体式。它的来源很少有人论及。




《宋史·舆服志》云蜀中铸印官祝温柔,自言其祖为唐礼部铸印官,世习缪篆,它暗示了九叠篆出于汉代的缪篆。汉代之缪篆,其含义争讼不止,至今尚未有可信的结论。不过我们反观汉印的实际情况,只是印文方正,印面较为饱满,并没有见到反复重叠的文字,所以认为叠篆出于缪篆并不是客观的。元吾邱衍早就指出:“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与隶相通。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已经断然否认叠篆与缪篆的关联。


IMG_20160615_111533.JPG

上图:宋元两朝时期以九叠篆体字作为朱文,。

明朝时期官方摹印篆沿用九叠篆,线条粗细均等,笔画多横平竖直,而将军印所用摹印篆为柳叶篆,因其线条像柳叶,故得此名,仍属小篆范畴。




明清两朝官印与私印
明代官印沿袭宋朝而来,仍然是方型的九叠文印,只是内官等增用了长方形的「关防」印和没有品级的「条记」印;私印在文彭以前都用铜、玉,类似於汉篆的风貌,只是并不一定在水準之上,瑕瑜互见。

清代的官印採用汉满对照,乾隆以前书写满文”楷书”,乾隆以后採形式更為整齐的满文”篆书”。



明清时期「篆刻时期」的发展,在古鉨的「吉语印」和「箴言印」中已经埋下了种子,再加上唐代「纪年印」、「诗词印」、「斋馆印」的累积,到了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刻印后开始萌芽,从此文人墨客在软石中纵横收放,表达了篆书特有的韵趣,奠立了篆刻艺术的基础。




明代以后,吴门一带文人薈萃,文徵明的长子文彭,受了环境的薰陶,除了擅长诗文书画之外,对於篆刻境界的开拓有极大的贡献:




1.力倡復古
以汉印為法,矫正当时惯用而嫌板滞的九叠文和过於纤弱的元朱文,因此他的作品秀润典雅、清而有神,成為后世的典范。




2.印文范围的扩大
大量的以诗词入印,印章在实用之外,成為文人寄寓情志、涵咏性灵的表现。




3.边款的重视
把诗文书法通过印侧边款,直接和印面上的印文融為一体,不仅深具书法之美,同时印人的名字也流传下来,留予后人无限的仰慕。
同时期的何震,和文彭有师承关係,后来自具风格,任刀天成,跌宕错落,表现刀刻的神趣和韵味,文、何之后,才真正开啟了以艺术欣赏為目的的篆刻时期。由於文、何风气所及,苏州一带成為印学中心,而后平正板滞,渐趋甜俗,直至程邃继起,以安徽為中心,仍尊何震為宗师,宗法汉印,使篆法和结构达到疏密参差,离合有致的境界,而摒却了当时俗巧的风格,於是后人称之為「徽派」。
篆刻风尚渐渐流传到了浙江,形成了以杭州為中心的「浙派」,利用刀法上的变异来创造他们独特的风格,以挚朴雄奇的面貌,崛起於江浙之间,名家辈出,西泠八家把刀法表现带到极致,运用切刀所形成的独特纹理,表现涩笔的意趣。当浙派盛行时,独立卓绝的邓石如摆脱了以汉印為本的原则,而以书法的韵趣加之於印章之内,刻出来的印章自然有笔有墨、生动流利,突破了方正的汉印,表现出婉畅圆厚的神致,继学者称為「邓派」或「皖派」。
邓石如之后,晚清的篆刻家一方面摘取权量、詔版、封泥、砖铭等新材料,同时也吸收了浙、皖两派的技巧,所以能更进一步的表现自我的风格,形成清末极為灿烂的篆刻发展。其中吴昌硕用封泥、古匋、汉砖的面目治印,在苍浑朴厚中含蕴墨趣,在石面上形成残剥的金石气,把一种近似於淡墨的枯涩与浓墨的滋晕效果,发挥得酣畅淋漓,他的印风影响了民国以来的篆刻,世称「吴派」。




明清两代的篆刻发展过程,就这样由章法、刀法、笔法到墨趣,渐次的焕出光彩。文彭茂密平实的章法、浙派精巧纯熟的刀法、邓石如书写的笔意和吴昌硕自然的墨趣,引领篆刻艺术慢慢的发展到了极致。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8-8-29 06:33
明朝对库页岛的管辖: 1412年, 明朝征服苦兀,在库页岛北部近海处设立囊哈儿卫,在中部波罗奈河流域设波罗河卫,东部驽烈河流域设兀烈河卫,隶属于奴尔干都司。朝廷曾经十次派遣太监亦失哈巡视库页岛。1430年 明宣宗派都指挥康旺、王肇舟、佟答敕哈等人 前往 库页岛抚恤军民,这是明朝最后一次巡视库页岛。随着奴尔干都司的撤销,明朝再也没有巡视过库页岛,但依旧保留了岛上的卫所直到努尔哈赤起兵叛乱后彻底失去控制。



1537年,明世宗公布越南篡位权臣莫豋庸十大罪,令兵部尚书毛伯温参赞军务,准备出兵。同时传诏越南,表示若有擒获莫登庸父子者,赏赐官爵及白银万两;同时下书莫登庸处,称若其能够投降,即赦免其罪。1540年莫登庸经过边境镇南关投降认罪;并献上越南地图和金银珠宝等,请求内属明朝,同时割让永安州等土地给明朝。明世宗于是取消出兵计划,下诏降越南为明朝安南都统使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世袭,至此越南法理上成了明朝自治区,明朝灭亡后依靠清朝,直到1677年方被越南后黎朝以协助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名义灭亡。而永安州即今天广西蒙山。



明熹宗虽然不理日常朝政,但重大问题依旧决策。天启二年,荷兰舰队占领澎湖群岛, 天启四年2月,福建巡抚南居益亲自乘船到金门,下令明军渡海出击收复澎湖,明熹宗为此派游击张焘前往澳门向波加劳铸炮厂购买大炮。天启四年9月收复澎湖,荷兰主帅高文律等十二人被俘,其余荷兰残兵败将逃往台湾南部建立热兰遮城,开启了台湾史上近四十年的荷兰统治时期。高文律等人被解送北京,明熹宗‘祭告郊庙,御门受俘,刑高文律等于西市,传首各边,以昭示天下’。



朝鲜盛产美女早已不是新鲜事了,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早在明成祖时期,朝鲜年年进贡少女,在选择少女的这一时期,全朝鲜禁止嫁女,因此民众怨声载道。一些大官或者土豪为了避免自己的女儿被征用,纷纷给朝鲜官员还有前来的明朝官员太监行贿。到了宣德年间,明宣宗十分喜欢朝鲜美女,进贡达到了高潮,直到明朝中后期才逐渐淡化。这些少女来到以后,有的成为妃子比如权妃,有的成为宫女。








奉天承运皇帝圣旨:朕君天下,凡四方慕义来归者,皆代之以礼,授之以官。尔搠思公失监,久居西土,问我声教,能委心孝顺,保安境土,朕用嘉之。今设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命尔以元帅之职,尔尚思尽乃心,谨遵纪律,抚其部众,使疆土靖安,庶副朕委任之意。可怀远将军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元帅宜令搠思公失监。准此。洪武六年二月。-明太祖封搠思公失监为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元帅圣旨。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9-9-20 11:36
『清朝皇帝賜到金メッキ銀印予藩属琉球王之官印』

図:清の乾隆21年(1756年)、琉球の世子尚穆が中山王に冊封された際に王印が発給された。この印はキャニッシュ銀質金メッキである。縦11. 7 cm、横11. 9 cm、台厚4 cm、紐高6. 7 cm、重さ6. 5 kg。
右は尚方大篆、左は満篆。

明・清両朝の制度では、琉球国王の位を継承するには、まず朝命を請わなければならず、朝廷の親命正・副使が勅許を奉じて封を賜り、猫鈕銀印を賜り、王を称し、正式な冊封を受けないまで世子と称した。同様に、銀印の形制にも規範があり、ベトナム、琉球、シャムの王印は、いずれも金飾銀印であり、尚方大篆である。また現在、大琉球那覇首里城に展示されている銀印の年代も、中国や琉球の史料をもとに再現して検証している。

歴史上、日本の不法植民地である沖縄は中国明・清両五百年の間、一つの藩王国として中国大陸部の省と同様の政治的地位を占めていたが、日本植民地者は中国清末期の内憂外患に乗じて1879年に日本の不法な『廃琉置県』を無力化した。
日本は一方的に中国の藩領琉球を廃止し、琉球の宗主権を持たない国が割譲に調印するか、琉球に対する宗主権の領土権を放棄する前。日本植民者は勝手に中国の藩領を琉球に変更し、日本の沖縄県とした)。
第二次世界大戦後、琉球はまず同盟国の米軍によって強制的に信託された後、私的に日本の植民地支配者に渡された。日米両国は中国の琉球列島の統治権を不法に占拠した。

http://www.liuqiu-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1383

查看全部评论(3)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4-26 05:10 , Processed in 1.363957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