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谈兵论战 查看内容

1599年明神宗万历皇帝《平倭诏》

2016-9-9 18:18|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2326| 评论: 8|原作者: 台灣獵戶人

摘要: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闰四月丙戌,明神宗 万历帝《平倭诏》告天下书,文笔浩荡,道义为先,居高临下,振奋人心。义正词严地指责倭国 丰臣秀吉 “窃夺权力、依仗武力侵我藩国”的卑劣行径,不加以惩罚不足以扬我皇 ...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闰四月丙戌,明神宗 万历帝


《平倭诏》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吾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岐 对马 之间,鲸鲵四起;乐浪 玄菟 之境,锋镝交加。君臣逋亡,人民离散,驰章告急,请兵往援。

朕念朝鲜,世称恭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观?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肩臂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徂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薄伐。平壤 一战,已褫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本求伺影,故作乞怜。册使未还,凶威复扇。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材,无吝金钱勇爵之赏,必尽弁服,用澄海波。

仰赖天地鸿庥,宗社阴鸷,神降之罚,贼殒其魁。而王师水陆并驱,正奇互用,爰分四路,并协一心,焚其刍粮,薄其巢穴。外援悉断,内计无之,于是同恶就歼,群酋宵遁。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如高山,氛祲净扫。虽百年侨居之寇,举一旦荡涤糜遗。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己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


万历二十七年闰四月丙戌,以 平倭诏 告天下。









IMG_20160909_170350.JPG

上图:明皇朝神宗,万历皇帝像。






备注:

明万历二十年壬辰(1594年4月14日),日本入侵中国藩属朝鲜。由于,临近的日本三岛刚经历了其内部各地诸侯统一战争,觊觎凭借其军事战斗力达到了顶峰,初期日本侵略军如入无人之地直取朝鲜王府,朝鲜全境几乎丢失。
适时藩属朝鲜王告急文书传到其宗主权国(中国)京师,明万历皇帝只说了一句话,日本攻取朝鲜,意图我中国。随后,明朝毅然出兵朝鲜海陆二道,大败日军,终将倭军赶回了老家三岛。

此抗日援朝战役从根本上,粉碎了日本狂妄自大的《十年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三年之内灭亡朝鲜,第二步,五年之内灭亡明朝,迁都北京,第三步,进军 安南等国,灭亡 印度,称霸世界。
然而,明万历抗日援朝战争,打出中华民族皇威军威,直接加速日本统一后的元气大丧闭关锁国,间接导致三百年间无力觊觎兵衅中国大陆。






战役后所俘倭国官兵”平秀政、平正成”等61名武将均被押解到中国京师就法审讯处于《磔死》刑行,传首九边;另有被俘日将”斋村政广、藤原惺窝”等人暂押朝鲜,听候发落,后因局势缓和,经谈判释放回国。


明万历皇帝于战后发布《平倭诏》文笔浩荡,道义为先,居高临下,振奋人心。义正词严地指责倭国 丰臣秀吉 “窃夺权力、依仗武力侵我藩国”的卑劣行径,不加以惩罚不足以扬我皇威。


并在诏书中谆谆教诲群臣:《朝鲜失,则国门开,我非好战之邦,乃不得已而动用战争之器。》乃是中国因洞察到了倭人的狡猾,于是“独断于心”,从各地征集勇猛的战士,不吝惜金钱爵位的赏赐,下定决心让海洋重新恢复平静。
正如明朝人所言:《倭夷已遁,属国全复,我之义声已著于天下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环保志愿 2013-7-19 10:35
强帖,谢谢转载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7-22 16:14
环保志愿 发表于 2013-7-19 10:35
强帖,谢谢转载

承蒙回复,再次谢谢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8-30 16:32
本帖最后由 台灣獵戶人 于 2013-8-30 16:35 编辑

倭关白[丰臣秀吉]统一倭万历二十年1592年,迅雷不及掩耳的发动了侵略中国藩属朝鲜,试图吞并中国朝鲜。倭军由釜山登陆,迅速攻陷王京,占领平壤,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中国明朝政权经过慎重考虑,"以朝鲜为国藩篱,在所必争",决定派兵前去救援。中倭发生多次激战,互有胜负。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中国军队反击倭收复平壤以及黄海、平安、京畿、江原等道。倭军见中国军队势盛,随即弃守放弃王京,退居釜山中国明朝却改采怀柔招抚倭军,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和平谈判,但收效甚微。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倭国自本土重整军员后,再次大举入侵朝鲜,舰船停泊在釜山军队和粮饷的船只达数千艘。中国明朝则次派出大军前来援救并与朝鲜联军共同抗击倭军。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二月在丰臣秀吉死去;中国明朝军队顺起发起反攻,在朝鲜半岛南海面与倭军展开决战,倭军几乎全部被歼,余下的都乘船逃回倭国。"自倭乱中国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属国迄无胜算,至关白(丰臣秀吉)死而祸始息"

然而在中国明朝政权在"万历的三大征"基本上发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尽管明朝军队最终都取得了胜利,但丧师靡饷无算,虽美名为战胜方,但能够获得战败倭国的赔偿的利益却微幅,也导致自身的国力消耗极大,逐渐式微。

引用 统一中国大联盟 2013-8-31 17:22
    仅“以朝鲜为国藩篱,在所必争”这一句,就告诉我们朝鲜原来属于中国。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8-31 21:30
统一中国大联盟 发表于 2013-8-31 17:22
仅“以朝鲜为国藩篱,在所必争”这一句,就告诉我们朝鲜原来属于中国。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88

1894年清光绪皇帝对倭 宣战 诏书
引用 统一中国大联盟 2013-8-31 22:52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8-31 21:30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88

1894年清光绪皇帝对倭 宣战 诏书

:handshake:handshake
引用 八重王 2016-9-10 14:29
明皇朝神宗万历年「平倭诏」
文:云南博格达汗


1592至1598年(明神宗万历20至26年)间,由于日本幕府丰臣政权入侵中国藩属朝鲜、觊觎明朝而引起的东亚区域性战争。是役明廷因宗藩关系军援朝鲜 。此《平倭诏》是战后,明神宗公告天下的战争动员书与宣传书。


战役
▪ (一)临津江之战
▪ (二)平壤大战
▪ (三)碧蹄馆大战
▪ (四)王京(汉城)围困战
▪ (五)南原保卫战
▪ (六)稷山战役
▪ (七)蔚山大会战
▪ (八)顺天郡战役




战争背景
1592至1598年(明神宗万历20至26年)间,由于日本入侵朝鲜、觊觎明皇朝而引起的东亚区域性战争。是役明廷因宗藩关系军援朝鲜;明军大败侵朝日军,日本军事领导人幕府丰臣秀吉病死,日军战死逾半,狼狈撤回本土告终。 这场为时超过六年,牵动东亚的战争,明朝时称朝鲜之役。朝鲜之役明军动员规模可观,与宁夏、播州二役合称万历三大征。
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首尔/汉城)。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政治腐败,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今新义州东北)。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沦陷七道。在这种形势下,宗主权国大明皇朝应藩属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初期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皇朝廷得败讯后,再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但仅以五千人大胜倭奴3万余人。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皇朝大军谈判。
为争取时间,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明神宗「朱翊钧」下诏「石星力」等于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因「李如松」偷袭蒙古战死,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四川)、汉兵等地驻兵往援。次年二月,明皇朝军队兵分四路,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日本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日本幕府丰臣秀吉战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中国与藩属朝鲜)」乘势进击,日军大败。但「李舜臣」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露梁海之战中牺牲。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主要战役有碧蹄馆战役、南平血战、釜山攻防战、露梁海战等。




战役
(一)临津江之战
日军:15万 总督:宇喜多秀家 其他将领:小西行长,加腾清正等
朝鲜军:20万 主将:李溢

结果:朝鲜军失利,20万大军几乎被全歼
朝鲜军失利的原因:朝鲜已经有几百年没有战争了,'人皆不知兵',在这次战役朝军虽然也很英勇但无奈的是无论在装备,阵法和单兵格斗各个方面都远远不如日军,失败再所难免。


(二)平壤大战
明军:4万余人,主将:李如松。副将:杨元。偏将:吴惟忠,查大受,祖承训等
日军:第一军团2万余人(号称3万)。军团长:小西行长。偏副将:大村纯忠,远籐又次郎,如籐安等

结果:明军大胜,毙伤俘日军1万余人,而明军伤亡仅仅是不到800人。日军阵亡将领:後籐加义
明军胜利的原因:明军充分发挥了大炮的巨大优势,日军在日本战国时期基本上没有见过大炮,他们的火器是以火枪为主,而明军的火器则以大炮为主,射程远,威力大,还有就是日军将领和士兵缺乏躲避炮弹的经验,他们往往是死了一批又上去一批,成为了明军大炮的活耙子。


(三)碧蹄馆大战
明军:骑兵3千人(後又增加了2千人,一共是5千人)。主将;李如松。副将:李如柏,李如梅,查大受,祖承训,李有异等
日军:第3军团和第6军团和第9军团共3万6千余人。军团长:黑田长政,小早川隆景,羽柴秀胜。副将:加籐光泰,久野重胜,小河信章,後籐基次,小野和泉,小野成幸,池边永晟,小川成重,安东幸贞等

结果:日军失利,伤亡超过8000人,明军伤亡2500余人。日军阵亡将领:久野重胜(在乱军中被祖承训击毙),池边永晟(被祖承训一刀击毙),小川成重(死於李有异的刀下),小野成幸(被李如柏击毙),十时连久(被李如梅击毙),安东常久(被查大受斩落马下),安东幸贞(被查大受击毙)。明军阵亡将领:李有异(在杀死了小川成重後被日军士兵用钩子钩落马下,惨死於几十名日军士兵的乱矛下)
明军胜利的原因:其实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明军在派出3千骑兵只是要搜索日军的位置,3千骑兵在消灭了日军的2千人的先头部队後与日军大部队遭遇。明军是胜利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发挥了骑兵的巨大的冲击威力,日军缺乏骑兵,自然也缺乏对付大批骑兵集团作战的经验,还有就是日本缺铁,他们的士兵的盔甲基本是以竹制盔甲为主,只有少量的武士才可以穿铁制盔甲,大部分的武士和足轻(轻装步兵)是竹制盔甲甚至没有盔甲,因此明军一般一刀就可以击毙一名日军,而日军则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打死打伤一名明军士兵。所以在明军的铁骑兵面前日军无论是在装备上和单兵格斗上都远远不是明军士兵的对手。更何况这几千明军士兵很多都是常年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精锐士兵。


(四)王京(汉城)围困战
明军:3万馀人(加上朝鲜军一共接近4万)。主将:李如松。
日军:12万余人。总督:宇喜多秀家

结果:日军主要粮仓龙山仓库被明军敢死队烧毁,日军请求议和日军伤亡300馀人(大部分为日本忍者兵),明军和朝鲜军伤亡50余人。日军阵亡将领:本多重葵(龙山仓库指挥官)。朝鲜军阵亡将领:高彦伯(乱战中为救明军将领查大受而被日军击毙)
胜利原因:经过碧蹄馆大战,日军对明军的战斗力的强大感到了极大的惊恐,12万人面对仅仅3万多明军竟然不敢出战,以至於明军仅仅百人的敢死队就可以深入日军腹地烧毁龙山仓库。


(五)南原保卫战
明军3千人,朝鲜军3千人。主将:杨元r> 副将:方时辉,郑文图等
日军:日军第一军团和第八军团一共将近5万5千人。军团长: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

结果:南原失守,中朝联军除了2千人最後突围出去以外,其馀4千馀人全部阵亡。日军损失7000余人
胜利原因:这是个战略上的失误,明军的兵力过於分散(本来总兵力就不到日军的一半),其他地方的明军无法也没有能力增援南原。当然明军和朝鲜军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可以用可歌可泣来形容,明军和朝鲜军在大炮没有,箭石全部用完,粮食也消耗完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投降,全部战死,其勇猛精神使日军深为震撼。


(六)稷山战役
明军:5千人。朝鲜政府军:2千人。朝鲜僧兵:1千人。中朝联军总指挥官:解生(明军将领)。副将:杨登山、塞摆等
日军:第3军团1万4千人。军团长:黑田长政。副将:伊达政宗,後籐基次,林道利等

结果:中朝联军胜利,击毙日军6千余人,联军伤亡2千5百余人
胜利原因:5千明军大部分都的当年戚继光在北方练兵留下了骨血,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3次连发火枪,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出现的连发火枪,这是日军的装备所不能比的。还有就是明军将领解生采取了避开日军正面而从後面打击日军的战法也令日军措手不及。


(七)蔚山大会战
明军:3万6千人。朝鲜军:近1万人。中朝联军指挥官:杨镐(明军将领)。中朝联军副指挥官:麻贵(明军将领)。明军副将:高策,李芳春,李如梅,卢继忠,董正谊,王问,许国威等.。朝鲜军指挥官:柳如龙
日军:第2军团,第3军团,第6军团,第9军团,总共6万4千馀人。军团长:加籐清正,黑田长政,小早川秀秋(小早川隆景之子),羽柴秀胜。副将:浅野长政,浅野幸长,竹森义盛,饭田角,森本仪太夫,九鬼四郎等.

结果:中朝联军苦战失利,明军伤亡1万1千余人,其中阵亡7千馀人,伤4千馀人,朝鲜军伤亡近4千人,日军伤亡1万2千余人.。明军阵亡将领:卢继忠。日军阵亡将领:竹森义盛,森本仪太夫
战役过程:开始的时候明军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日军在野战能力上比明军骑兵差,在遭到了重大伤亡後日将加籐清正放弃了与明军打野战的打法,而采取了坚守城池的做法,日军边打边撤,撤退到最後一个也是最坚固的阵地:岛山。明军缺少大炮,所以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最後连续10几天下雨,明军弹尽粮绝,被迫撤退,日军追击过程中被明军後卫部队阻击,也无法扩大战果,双方又恢复了战前的态势。
联军失利的原因:首先一开始这次决战的时机就不成熟,当时明朝水军没有到达朝鲜,无法从海面上切断日军的补给线,而日军的援兵,粮食则源源不断的支援蔚山战场。而且当时朝鲜已经进入雨季,道路淤泥,明军的大炮没有办法运到蔚山前线战场,使得本来在兵力上已经不占优势的明军在火力上也不占绝对优势。还有就是在岛山进攻战中,明军久攻不下,将领们要求撤退到外围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而指挥官杨镐却一意孤行集中兵力强攻岛山,致使伤亡惨重,打援部队兵力不足,被日军援兵袭击了後方,致使全军败退,幸亏後卫部队十分英勇,要不後果不堪设想。


(八)顺天郡战役
明军:2万余人。将领:刘铤。副将:李应轼,吴宗道,吴广,王士琦等
日军:第1军团 1万4千人左右。军团长:小西行长。副将:马晴信,松浦镇信,远籐又次郎,内籐如安,大村喜前,後籐信康

结果:明军胜利,毙伤日军7千余人,明军伤亡3千5百余人。日军阵亡将领:大村喜前
战役过程:开始明将刘铤采取了假和谈的方法诱使小西行长出城,後事情败露。日军开始想以骑兵冲击明军左翼,结果出击的日军反被明军包围,全军覆没。日军在防守了5天後从海上撤退回国。
明军胜利的原因:这次战役其实没有什麼过多的精彩之处,只是一次普通的攻防作战而已。倒是日军在撤退的时候巧妙地躲过了明军的水军的拦截倒是值得研究.




战争结果
1599年5月(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明军班师回朝,万历皇帝升座午门,接受都督邢玠等献上的日本俘虏六十一人,都“付所司正法”,砍下来的敌人的头颅传送天下。同日,万历皇帝接受百官朝贺,祭告郊庙,把献祭祖先的果酒都分赐给了内阁官员们。次月,颁平倭诏诏告天下。



战争统计
日期:1592年—1593年,1597年—1598年
地点:朝鲜半岛
结果:大明皇朝、藩属朝鲜联军胜利,侵列者日本军撤退
参战方:中国明皇朝,藩属朝鲜国李氏王 ,日本幕府丰臣政权


指挥官:
大明皇朝(宗主权国):

李如松,李如柏,麻贵,刘铤,邢玠,陈璘,邓子龙,杨万金,麻来,周道継,李洞宾,郭安民,王子和,汤文瓉,銭应太,张应元,陈観策
朝鲜(藩属国):朝鲜李氏国王,光海君,李舜臣,权栗,柳成龙,郭再祐,宋象贤,郑拨,申砬,金时敏,惟政,元均,李亿祺,崔湖,柳崇仁,徐礼元,倡义使,金千镒,黄世得,李宗张,尹兴信

日本(侵略者):丰臣秀吉,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加藤清正,小西行长,藤堂高虎,加藤嘉明,锅岛直茂,细川忠兴,石田三成,黑田孝高,黑田长政,福岛正则,毛利辉元,宗义智,胁坂安治,九鬼嘉隆,岛津义弘,毛利秀元,立花宗茂,吉川广家,大谷吉继,太田一吉,来岛通总




兵力:
中国(宗主权国):

第1次(1592–1593)约50,000人,第2次(1597–1598)约75,000人。
朝鲜(藩属国):34,000人(战争开始时)最后:22,600人(包括民兵等)。

日本(侵列者):第1次(1592–1593)约160,000人,第2次(1597–1598)约140,000人。


伤亡:
大明皇朝(宗主权国):
约10,000人。
朝鲜(藩属国):约300,000人,100万平民;

日本(侵列者):约50,000人





战争影响
大明皇朝(宗主权国):

根据1569年兵部侍郎谭纶的记载,明朝全国军队定额为313万8300人,而实际上是84万5000人。推测北边服役的军士为50万人,马匹10万匹,这些数据是根据黄仁宇所著《16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引述大明会典与皇明经世文篇所推估的。而如果到神宗时的军队数目不变的话,援助朝鲜的16万6700余人的兵力等于是动员了明朝19.72%的兵力,这个数字不可说是不大,尤其是对于一个农业国家而言。就支出的经费方面,对于明朝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明朝税收有一个特性是税率极低,据统计税率在5.5%~12%之间,所以一般正常情况下,政府税收是无法支应突发状况,而援助朝鲜的支出在实质上是由太仓库支应的,太仓库在1592年时有700万两,每年流入是约当209万2000两,以军费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万两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鲜的支出造成了太仓库的赤字,再考虑到万历三大征发生的年代几乎都接近,这也就是为何在神宗过世后,根本上太仓库是已经完全匮乏的原因,也造成财政的紊乱。
万历朝鲜战争奠定了东亚300年的格局,推迟了日本的侵华野心,《明史》称之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
也有人认为两次支援朝鲜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除了长期的远征带给国力日衰的明朝沉重负担之外,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在“抗倭援朝”中仔细的观察了明军的作战方式,使他在日后的对明战役中占有了优势。
朝鲜(藩属国):
朝鲜在战争里被日军侵略,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在战后百业萧条,农产量更大减,使得朝鲜经济在多年后仍不能恢复。
经此战争后,朝鲜受此战争影响多方重视火器的发展与训练,所以在炮手的训练上甚为卓著,可以参考李光涛先生的《记明季朝鲜之(丁卯虏祸)与(丙子虏祸)》一书,里面提到为了对明战争,清朝曾经征兵朝鲜,朝鲜所派出的炮手在松山之役重创了清军。

日本(侵列者):
日本的丰臣家侵朝失败,使其损兵折将,期间更造成丰臣家内部出现文治派与武功派的内部斗争。此事遭到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的利用,于1600年展开关原之战,反德川联合军+丰臣文治派(史称西军)VS德川军+丰臣武功派(史称东军),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虽然尚年幼,其母淀夫人实际掌权,因此加入了西军。但此战之以德川家康的大获全胜而结束,故使丰臣家的威信大不如前。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开创江户幕府。1615年大坂夏之阵德川家康彻底歼灭丰臣家。


备注: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神宗(即万历皇帝),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前十年,大学士张居正辅助神宗处理政事,更张祖制,社会经济发展较好。20岁时,张居正逝世,神宗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 发动“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后期因和文官集团的矛盾而罢朝近30年。在这一时期内,江南一带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全国和经济总量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但是阶级矛盾也日益加剧,文官集团的党争使得政治日益腐败黑暗,东北的女真趁虚兴起,因而种下了明朝灭亡的原因。1620年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后葬于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神宗的儿子朱常洛在即位一月之后即去世,万历一朝应当足足是48年,即从公元1573年至1620年。朱常洛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即位,九月去世。大臣们当时建议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以纪念这位短命的皇帝。因此万历纪元未满48年。

出生:嘉靖四十二年八月(1563年9月4日)
卒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1620年8月18日)
享年:58岁
属相:猪
在位:48年(1572年7月19日—1620年8月18日)
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陵寝:定陵
父亲: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
母亲:李贵妃,李彩凤,既是(孝定圣皇后)。
继位人:明光宗朱常洛
最得意:万历三大征
最失意:皇三子朱常洵做不成太子
最痛心:萨尔浒战役丧师10万
最不幸:身体虚弱,疾病缠身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8-4-24 01:08
明朝神宗皇帝,万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占之隔。當茲盛際,宜讃彜章。咨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關,肯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

查看全部评论(8)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4-20 20:21 , Processed in 1.55975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