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文化广场 查看内容

中国文化「龙之九子」神兽

2017-2-18 08:37|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2044| 评论: 0|原作者: 台灣獵戶人

摘要: 明皇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龙的九子是:"虫八"- "虫夏"(趴蝮bā-xià / 蚣蝮gōng-fù)、嘲风、睚眦(ya-zi)、赑屃(bi-xi,繁体字"贔屭、龜趺、霸下")、椒(jiao)图、螭吻(chi-wen / 鴟尾 ...
龙之九子
文:高文秀。二次编辑:台湾猎户人




c889234799e865bbe90cee71f6cd2e53_XL.jpg




「龙生九子,均为神兽,均不成龙,各有其才,各有所好」。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菽园杂记》、杨慎《升庵集》、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李东阳《怀麓堂集》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据说,明皇朝弘治年间于一次早朝,明孝宗皇帝「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询问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1447-1516):“朕闻龙生九子,九子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向几名同僚询问,吏部员外郎「刘绩」回答:「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他们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

明皇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的研究后,龙的九子是:
虫八-虫夏(趴蝮bā-xià / 蚣蝮gōng-fù)、
嘲风、
睚眦(ya-zi)、
赑屃(bi-xi,繁体字:贔屭/龜趺/霸下)、
(jiao)
螭吻(chi-wen / 鴟尾)、
蒲牢
狻猊(suān-ní)、
囚牛


查《辞海》的“龙生九子”:「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引「李东阳」《怀麓堂集》: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囚牛
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似龙形是其遗像;
睚眦(ya-zi)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
嘲凤: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似龙形兽钮是其遗像;
狻猊(suan-ni):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
霸下(龜趺、贔屭bi-xi):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
狴犴(bi-an,宪章):好诉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
负屭(fu-xi,"负屭"):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
螭吻(chi-wen / 鴟尾):平生好吞,今殿脊龙形兽头是其遗像。


明皇朝「杨慎」《升庵外集》中,亦载有“龙生九子”事,与上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中所载:
蒲牢、狴犴(bi-an)、睚眦(ya-zi)”三者相同外;另有
贔屭(bi-xi / 龜趺/霸下):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螭吻(ci-wen):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似龙兽
饕餮(tāo-tiè):性好食,立于鼎画。
虫八(虫夏bā-xià/ 蚣蝮gōng-fù):性好水,立于桥柱。
金猊(狻猊suan-ni):性好烟火,立于香炉,形似狮。
(jiao)图:性好阑,立于门首,形似螺蚌。
等六者异名。


龙子传说,还得从元、明时期的「刘伯温」说起
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龙子的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有九个儿子,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边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命「刘伯温」下凡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物繁多。因此就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怀绝技,神通广大。他们化为人形,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取了皇位。就当他们功成圆满,准备回天庭复命之时。明朝成祖皇帝,「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皇帝却想永远把这九子留在身边,依靠他们的力量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北京紫禁城的名义,拿了「刘泊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龙子乃为神兽,人间皇帝光靠一把神剑就想控制他们。龙子们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顿时呼风唤雨挫败了朱棣的野心。朱棣一看这斩仙剑不起作用,便决定另外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物,如果你能驮动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二话没说驮在了背上。可就是这么一驮,便把赑屃永远的压在了石碑的底下。然而,人间石碑怎能压得住天上神兽?这是一块什么石碑呢?这块石碑是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公德的碑记,又有两代帝王玉玺印章的神功圣德碑,乃是功德无量的石碑。这块石碑被龙子老大赑屃压得是寸步难行,动探不得。其余八子眼看大哥被压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是发誓永不现身!明朝成祖皇帝「朱棣」虽然把九子留在了人间,但得到的却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知道此事后心灰意冷,便脱离肉身,返回天庭复命去了。明成祖皇帝「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已经化成塑像的九子在人间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龙之九子图腾
文、图:国际道家学术总会。二次编辑:台湾猎户人。
古绘图与现况仍有差异,故仅供参考,仍以实物实景为是。



【嘲风】
有凤凰的形象,是鸟的化身,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嘲风警惕性很强,可预知灾祸,威慑妖魔,并化险为夷。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规格严谨并富于变化,房顶上终于职守的看护者。



IMG_20160513_170634.JPG


photo138.jpg




【囚牛】
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龙形象



IMG_20160513_170730.JPG


photo140.jpg




【睚眦ya-zi
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photo142.jpg




【蒲牢】
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鐘提梁上的龙形兽钮是牠的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其形也最像龙,却怕海中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爱乐、好鸣”的特点,“凡鐘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鐘纽,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鐘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IMG_20160513_170608.JPG


photo143.jpg




【狻猊suan-ni
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牠。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著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佈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崍威武。



6746ee19t8689dc941863231438.jpg


photo144.jpg




【螭吻chi-wen
又名:鴟尾chi-wei/鴟吻chi-wen,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IMG_20160513_170656.JPG


photo145.jpg




【貔貅pi-xiu
是一种瑞兽,和龙、麒麟一样皆不存在于现世间。在传说中﹔曾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古代除舞龙、舞狮外,亦有舞貔貅。在道教「请神宝诰」文中,谓有一神衹名讳为「先天辖落灵官王天君」,在上天除负有雷神之职,更统有百万「貔貅神将」,负责天上巡视工作,类似人间纠察工作,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睛,穿山破石捉妖精,收瘟摄毒伏群魔,防备妖魔鬼怪、瘟疫、鬼魅扰乱天庭。此兽无肛门,只进不出,比喻为招财进宝。



photo150.jpg




【狴犴bi-an
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photo147.jpg


6746ee19t73dc7c2229c8231438.jpg


IMG_20160513_170756.JPG


6746ee19t869cddc19fdd231438.jpg




【饕餮tāo-tiè
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兇恶贪食的野兽,商、周朝前的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一说是断头的「蚩尤」化身。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饕餮是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1个大头和1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饕餮是贪欲的象征。人们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



6746ee19t868a0ed2d455231438.jpg


6746ee19t869e5bf45551231438.jpg


photo148.jpg




【贔屭bi-xi
石碑下驮碑的瑞兽为,此张为清乾隆皇帝表彰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所赐的碑文。又名《龟趺、霸下、填下》,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裡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驮著,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赑屃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



6746ee19t869cd6bc6034231438.jpg


IMG_20160513_190752.JPG


6746ee19t869cd26087fd231438.jpg


photo149.jpg




【椒(jiao)图】
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6746ee19t868a13913c4c231438.jpg


photo151.jpg




【负屃fu-xi
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上方两旁的文龙是其图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赑屃"(贔屭/霸下/龟趺)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6746ee19t868a020697a5231438.jpg


6746ee19t869e5628e2f2231438.jpg




【"虫八"- "虫夏"bā-xià / 蚣蝮gōng-fù】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明代”何心隐”曾送给”张居正”,最后因僭越皇室的龙形御用,惹来杀机。”虫八+虫夏”是镇水兽,传说龙子之一,性喜水,能消水灾,降祥瑞。在北京的什刹海的后门桥桥下、通州古运河、聊城古运河桥等地都就有它的形象。其龙爪中抓着两团水花,细看其龙头却有几分狮虎相,龙身很短,带龙鳞的尾巴也很像虎尾,整个形象乍看就像只大老虎。它趴在河沿边的石块上,歪着头看侧下方的龙珠和玩伴,一反龙高高在上、威猛唬人。



6746ee19t868a1ee08ea9231438.jpg


6746ee19t868a17dbb041231438.jpg


6746ee19t868a286a2e08231438.jpg


photo152.jpg




【螭(chī)首】
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多用在大型殿宇的基座排水设施的装饰上,因为在神话中螭是种会吐水的怪兽。器物、工艺品上也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据悉,中国台湾岛的台北市,蒋介石纪念堂内两座音乐戏剧院的仿紫禁城宫殿式建筑前后周边设有基座大理石龙型螭(chī)首,排水孔。螭兽头部形貌的雕刻,通常刻于鐘鼎、彝器、印章、碑首、石阶、石柱等处,作为装饰之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閤,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6746ee19t73da9e437c87231438.jpg


6746ee19t86ab11adf8fe231438.jpg


IMG_20170218_080230.JPG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4-24 06:28 , Processed in 0.963705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