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中国琉球 查看内容

1937年琉台不守,三韩为墟的时代意义

2017-3-9 23:48|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6565| 评论: 88|原作者: 台灣獵戶人

摘要: 毛泽东与朱德同志,在1937年清明节《祭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 ...
1937年4月5日清明节,中国前国民政府时期,国、共两党各派代表共同一起「祭黄陵」。
国民党与共产党1937年的祭奠黄帝,共产党的祭文通俗典雅而联系抗日实际;国民党的祭文文字古奥,事例堆砌丰富,只为祭奠而祭奠。我们今天则可以从这两篇祭文代表了两个不同政党各自的观念。




《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祭黄帝陵文》,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并手书。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毛泽东」手写并派「林伯渠」代表中国共产党在黄帝陵前宣读的这篇祭文,是一首典雅、庄严、古朴的诗,译文如下:

伟大的始祖轩辕,开创中华民族,他的子孙延绵,对他的崇敬与祭祀从不间断。他像崇山峻岭一样巍峨,像江河一般浩荡。他聪明、敦敏、智慧、神灵。他的光辉一直照耀到边远荒漠的地方。从此,他建立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事业,使泱泱大国,雄立在东方。世界的沧桑变化,历史的起伏升沉。几千年后,强大的邻国——日本帝国主义无视伦理道德,不顾人类正义,强占了我琉球和台湾,使朝鲜半岛沦为殖民地。现在,东北失守了,渤海沿岸,冀东一带又沦入敌手,什么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华北自治、香河汉奸暴动,「王克敏」之类的汉奸太多了。当局除了割让东北三省,又割给日本帝国主义以热河、察北、绥东、冀东,但敌人的欲望岂能满足?敌人用鞭子在抽打人,用绳子在捆绑我同胞,我们反成了奴隶。想我伟大的始祖轩辕,是盖世的英雄,他在涿鹿打败蚩尤,使天下太平。而为什么他的后代却毫无勇气到目前这个样子?难道我泱泱中华大国就这样沦陷敌手吗?武器装备俱已停当,预备奋起抗日。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历经艰难险阻、崎岖的历程,来到陕北,就是为了报效祖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祭文首段联系了实际,针对当时蒋介石国民党当局不抗日,揭露得直率而大义凛然,它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和主张,这首祭诗说出了自918事变后,国内各族人民、一切进步人士、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1937年清明节,离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只有三个月。在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共同祭黄陵是颇有意义的。国共合作,关键在抗日。这一点,中国共产党的祭词中说得十分明确具体了。而当时的中国国民党的祭文实际是三篇:一篇是中央党部的、一篇是国民政府的、一篇是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的。这三篇祭文内容虽差不多,但以来自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最有代表性。


1937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祭黄帝陵文,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民族扫墓之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追怀先民功列,欲使来者直所绍述,以焕发我民族之精神,特派委员「张继、顾祝同」,驰抵陵寝,代表致于我开国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前曰:
粤稽遐古,世属洪荒;天造草昧,民乏典章。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天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矩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炎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祐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怀思春露,祀典告成;陈斯俎豆,来格来歆!尚飨!”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祭黄帝陵文,译文如下:
考稽远古,当时处于洪荒蒙昧之中,人民没有典章制度可遵循。而我始祖轩辕受命于天,诸侯归顺,他在制度、工农业、历法、文字、宫室、衣服等等方面都有创造,还平定了蚩尤之乱,安邦定国。功业保佑了四面八方和后代子孙。继承黄帝的业绩,祈求祖先灵魂保佑我中华民族,特献上贡品请黄帝享用。



备注:
据史載,1912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曾有16篇祭轩辕黄帝的祭文。分别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祭文5篇、国民政府祭文6篇、陕西省各界祭文1篇、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祭文1篇、陕西省政府祭文2篇。当时,这些祭文,无例外的一律仿照古代祭文形式,用文言文写成。最有意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国共两党在清明节共同祭奠轩辕黄帝,这是头一年冬即1936年“双十二”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由中国共产党委派「周恩来」调停,「蒋介石」被迫宣布结束内战、共同抗日的结果。







上图注:中国东汉时期地图,辽东地区遭到来自 夫余 分支(吉林)的 高句丽 侵犯,导致汉朝领土萎缩在朝鲜半岛只剩下「乐浪郡」,而半岛的南部分裂成「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


坚决拥护与支持 中国共产党党中央 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依法指挥军队
中国在1954年的第一部宪法中,则进一步将国家属性确定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中国为“多民族”国家属性的确立..
我们党,一再强调“中华民族”只是中国56个各民族的总称,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提“民族自决”并不是对自治的否定。《自决》和《自治》,是两个根本有区别的理论范式,不能进行简单类比。简单地说,如果说《自决》易于形成各民族间区域冲突,造成社会动荡的不安,且正日益变成不切实际的乌托邦。《自治》则作为对自决和民族国家的否定,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多民族国家有效处理国内民族事务的制度选项。

而百年前藩属国之“宗藩行政区域管理制度”,演变为近代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一是,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
二是,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这战打是要打的,打得赢不便置否,但是胜利之后才是中国国家利益有无落实延伸的开始秉持着国际即为国内原则.而中国国家利益高于国际道德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襟,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的心中对中华民族认同的价值观,无不与传统史学弘扬的统一意识、忧患意识对他们的熏陶有关。在他们行为的背后,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有着肩负着一个民族的神圣责任,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实际上,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观和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身上,而是像浓浓的血液流淌在每个普通华夏儿女的血管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是平凡的人们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高度责任感的生动体现,也表明中国优秀史学遗产在现实社会中确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正是这种世代相传且不断强化的民族凝聚力,使我们国家始终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形态,历经沧桑,长盛不衰。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3-18 17:44

毛泽东同志::多阅读历史,就能看到未来

列宁: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


藩属:::中国历史虽有琉球王国之称,但他不是一个独立国家,只是古代中国皇帝策封的王土,古代皇帝封号:百千万户侯爵王;行政区域制度:道州县郡都,有些时期又称国[  如东汉朝 之于  魏国/蜀国/吴国   ]

而中国历代行政区域制度  "国"  与现在的"省权"或"自治州"或"特别行政区"地方权相当,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因此,中国历代的琉球只是中国皇帝领土的一部分,也就是中华民族祖宗的遗产,由此琉球的主权是琉球人民的也是中华民族的



大清国时期统称是"藩属国";而在新中国则称中国"特别行政区"

中国政府拥有合法的琉球群岛主权不容质疑的


引用 贏政 2013-3-18 18:44
潤公的文章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3-18 19:17
贏政 发表于 2013-3-18 18:44
潤公的文章

承蒙回复,再次谢谢.


齐心为中国梦及伟大中华民族复兴道路而 奋斗
引用 半杯水 2013-3-19 00:30
"三韩为墟"中三韩是指什么
引用 贏政 2013-3-19 00:47
半杯水 发表于 2013-3-19 00:30
"三韩为墟"中三韩是指什么

朝鮮半島
引用 贏政 2013-3-19 00:49
三韓 指馬韓 弁韓 辰韓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3-28 16:58
贏政 发表于 2013-3-19 00:49
三韓 指馬韓 弁韓 辰韓

国际环境百年就是现实主义盛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唯有自己国家各族人民的利益高于国际道德...
百年来中国历史就是血淋淋耻辱,人民英雄前仆后继推挤而成的见证,不能不汲取教训


毛泽东同志:多阅读历史,就能看到未来
列宁: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

1945年战后,中美苏英法在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及雅尔达合约,强制中国政府在各合约,承认了朝鲜半岛的独立,导致中国虽胜犹败,无视中国历代传统藩属行政区域制度,战后本应该归还予中国政府接收治理成立自治州[特别行政区],但美苏英法日强权们反向串联煽动中国各地区域征求独立于中国版图之外,从而纷纷肢解瓜分中国在1895年中日马关合约前中国领土主权版图.

然而美俄英法日等,1951年依旧担忧统一后的中国强盛对朝鲜半岛的旧情难忘,而意图将中国藩属朝鲜半岛再次永久分离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从而泡制1951年朝韩战争,导引中国介入反击自卫战争


但也因为这场战争的中国朝鲜志愿军介入,不顾艰难牺牲性命的奋勇杀敌,重新塑造中国人民不再是弱者形象,也为往后近60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随意践踏强占中国的一寸土地



1951年5月18日,为了间接帮助联合国军执行公务,打击肆意与联合国军作战的中国 人,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禁运的美国提案,


47票赞成这个提案,


8国(阿富汗缅甸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叙利亚瑞典埃及)弃权,


苏 联、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没有参加表决。


没有任何一张反对票。






中国在1949年,建国初期就被蒋介石团伙掏空盗取的国库开始,国家财政本已一穷二白,身无分文钱财了,又向苏联举债借款筹措中国人民志愿军武器装备资金,然再首次遭到国际经济“禁运”的制裁,无疑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


1951年11月12日,美国国务院公报称:“有43个国家接受和积极贯彻了联大决议,它们原来都是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的主要国家。”侵略者——中国大陆地区,受到了人类社会的普遍抵制。  


中国大陆在发动民众“抗美援朝”时,是一“保家卫国”“打败美帝野心狼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4-7 08:13
贏政 发表于 2013-3-18 18:44
潤公的文章

网路文章::作为历届中国政权的官员,不该有推卸责任的思想,国家各族人民的利益绝对高于国际道德,也凌驾于个人团伙利益之上


姑息换不来和平以和平求和平,则和平死..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是党领导政府与军队的威信与根基,任谁都不能推卸义务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安全的核心议题,是中国13亿各族人民赋予党政军经产官学们的神圣责任,不可逃避,不可姑息外敌,更是不可以搁置争议退让与外敌共享、高举严惩通敌的党政经军等国家工作人员, 中国刑法第102条罪   背叛国家罪 逐一起诉



任何出卖中国国家利益的政权都不会得到人民支持



和谐论换不来和平,维稳论换不来民心,


发展猫论也换不来强盛,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更不会赢得国际外交空间的尊重








何如璋之《朝鲜外交议》(1880年光绪六年九月)

朝鲜一国,居亚细亚要冲.其西北诸境与吉奉毗连,为中国左臂。

朝鲜存,则外捍大洋,内拥黄海,成山釜山之间,声援联络。津沪数千里海道直达,斯神京门户益固,而北洋一带无单寒梗阻之忧。


朝鲜若亡,则我之左臂遂断,藩篱尽撤,后患不可复言。故泰西论者皆谓朝鲜之在亚细亚,犹欧罗巴之土耳机,为形胜之所必争。自我大清兴东土,先定朝鲜,而后伐明。当康熙乾隆朝,无事不以上闻。几无异内地郡县,其与越南之疏远,缅甸之偏僻,相去万万。而二百余年,字小以德,事大以礼,朝鲜讬庇宇下,得以安全,恩深谊固,相安无事,可谓幸矣。
  

乃至于今日,北有至强之俄罗斯与之为邻。盖俄自得桦大洲全岛,又经营黑龙江之东,屯戍图们江口。高屋建瓴,久有实逼处此之势。朝鲜危,则中国之势日亟。故论中国今日之势,能于朝鲜设驻扎办事大臣【随后在1886年 ,袁世凯担任中国驻朝鲜办事大臣。蒙古西藏之例,凡其内国之政治,及外国之条约,皆由中国为之主持,庶外人不敢觊觎,斯为上策。顾时方多事,鞭长不及,此策固未能遽行,不得已而思其次。莫若取俄国一人欲占之势,与天下万国互均而维持之,令朝鲜与美德英法国通商之为善也。
  


频年以来,我总署及南北洋大臣,合力同心,共图此举。徒以朝鲜僻处东隅,风气所囿,听我藐藐,几无如何。逮乎今日形势危逼,彼乃幡然改图,此岂非天牖其衷,为该国危急存亡之一转机乎!虽然如璋尝考泰西属国,皆主其政治,每谓亚细亚贡献之国,不得以属土论。又考泰西通例,属国与半主之国与人结纳,多由其统辖之国主政。又考泰西通例,两国争战,局外之国,中立其间,不得偏助,惟属国乃不在此例。今欲救朝鲜俄吞灭之急,不得不藉他国之力,以相维持。然听令朝鲜自行与人结约,则他国皆认其自主,而中国之属国,忽去其名。救急在一时,贻患在他日,不可不预为之计也。如璋因又徧查万国公法,德意志联邦向各有立约之权。今中国许令朝鲜与人立约,原无不可,惟应请朝廷会议速遣一干练明白能悉外交利害之员,前往朝鲜,代为主持结约。庶属国之分,因之益明。他日或有外隙,而操纵由我,足以固北洋锁钥,此至计也。
  


即或不然,应请由总署,奏请谕旨,饬令朝鲜国王与他国结约,并饬其于条约开端声明:兹朝鲜国奉中国政府命愿与某某国结约云云。则大义既明,屏藩自固。如璋窃念朝鲜之于中国,戴高履厚,素称恭顺。从前法国教士一案,我一言而即释拘囚。而朝鲜告于日本者,每曰上国,曰天朝。彼近日本国,是稍破旧习。观彼君臣上下私相诫之辞曰:清人之厚意,甚于日本。则由朝廷敕谕,彼自当唯命是听。而泰西诸国正当求成请盟未可必得之时,由我主持,彼自欣感。况又德意志联邦之例可援,则奉中国命云云,外国亦无辞可拒也。若朝鲜既经开港之后,应饬令彼国袭用中国龙旗,或围绕以云,徽示区别,以崇体制。应饬令朝鲜商人来中国贸易。亦令华商前往釜山元山津等处通商,以通声息。又饬令彼国学生来京师同文馆习泰西语言。来福州船政局上海制造局习造船简器。来直隶江苏等处练军,习洋枪以修武备。总之,今日时移事变,中国之待朝鲜,总须稍变旧章,方能补救。
  



如璋又念现今俄海军卿理疏富斯基率兵船十数艘,屯泊珲春,天寒冰冻,必将南下。若不幸而鲸吞蚕食,肆其毒恶,则朝鲜必将割地以求自存。卧榻鼾睡,后患滋深。即幸无此事,而俄之西比利亚,欲藉朝鲜之民以开拓,藉朝鲜之米以转输,蓄志既非一日,苟尽率兵船以劫盟约,朝鲜亦何敢不从。朝鲜一土,今日锁港,明日必开。明日锁港,后日必开,万不能闭关也必矣。顾与其为他人威逼势劫,以成不公不平所损实多之条约,则何如自中国急图之,以揽大权,以收后效。
  



夫亚细亚诸小国衰微久矣,越南既割地与法,缅甸复受制于英。徼天之幸,朝鲜仅能瓦全。而固守旧习,执迷不悟,屡劝不悛。至于今日悔于厥心,既有措手不及之叹。而当此形迫势切间不容发之际,幸有一线之生机。时会不可再来,则安得不图所以补救。如璋实不胜忧闷屏营之至,而发此议军国大事,深恐无裨于万一。伏望迅赐裁夺。天下幸甚。
  
注:1880年光绪六年九月下旬,适为《朝鲜策略》送交朝鲜修信使金宏集约两个月后,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自日本寄送总署第一百零六号缄,此系其中部分内容。总署于十月十六日收到。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4-7 10:12
贏政 发表于 2013-3-18 18:44
潤公的文章

网路文章: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袁世凯担任中国驻朝鲜办事大臣


螳螂【俄、英】捕蝉【朝鲜】黄雀【日本】在后,倭日才是真正觊觎朝鲜半岛,终于在1894年发动偷袭甲午海战,而朝鲜在马关条约中,也因此成为日本的嘴边肉,进而1910年更进一步的吞并朝鲜。


李鸿章给韩王写了一封书信:

  前奉琅函,以袁守世凯两次带队贵邦,扶危定倾,为贵君臣所信重,鸿章亦深契许。殿下欲留为将伯之助,已据情奏达天听。奉旨命驻汉城充办事大臣,兼襄助一切。以后贵国内治外交紧要事宜,望随时开诚布公,与以商榷,必于大局有裨。该守素性梗直,夙叨挚爱,遇事尤能尽言,殿下如不以为逆耳之谈,则幸甚矣。……

  



袁世凯授清政府的任命,而且又得到了李鸿章书信的支持,信中让他协助朝鲜打理一切事务,凡是有关朝鲜内政外交方面的紧要事宜都需要与袁世凯商榷,袁世凯俨然是来朝鲜监国的。袁世凯的权利和地位在各国驻朝鲜的公使之上,遇到各国公使开会商议事务的时候,他就派翻译唐绍仪代替自己去。袁世凯不管是朝鲜官府的行为,还是外交事宜,事无大小他都要加以干涉,朝鲜没有一件事可以自己做主。朝鲜朝廷内也布满了中国政府的心腹,就连那些掌握国家大权的人也都低声附和中国政府,人才进退、官吏升迁等人事大权也被中国政府所占有。甚至连韩王想换一个宫内的小臣,因为没有事先告知中国政府,袁世凯就说韩王是任用小人,非把韩王任用的人赶走才满意。

  日本
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激进派说:“中国政府的这些举动,势必将吞并朝鲜,日本不可坐视不管。应该忠告中国政府,如果中国政府不听,那么日清两国就得兵戎相见了。”日本保守派说:“袁世凯既然是奉清政府之命来到朝鲜,我们就不知他的这些举动是否是清政府的命令。国家大事不能孤注一掷,伤害了东亚的和平。况且,我日本国刚刚改了官制,内政纷繁,加上经济困难,不能轻举妄动,要等摸清了清朝和朝鲜之间的关系再做决定。”于是我日本就按照伊藤侯、井上伯的意见,与清朝搞好关系。由日本政府给驻日的清朝公使徐氏写了一封书信,希望清政府能和日本结盟,共同谋取朝鲜进步,以保全东亚的和平,并嘱托清政府命令驻守在朝鲜的袁世凯到东京来,与日本的大臣面商此事。清政府得到徐氏的电报后,立即电令袁世凯赴日本,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





1886年五月,中国袁世凯抵达东京,与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以及各位大臣进行了会晤。日本提出了12条忠告,内容极为繁琐,故不一一列举。大意就是劝袁世凯不要损害了朝鲜的自主权,应该劝导朝鲜进行变法,从而实现国家独立自强。日清两国唇亡齿寒,应该通力合作,假设朝鲜真的灭亡了,这也并非是日清两国的幸福。如果日清两国都想吞并朝鲜,恐怕只能给西方各国留下口实,反而让他们坐收了渔翁之利。中国始终认为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不是别的国家所能干预的。日本当时也无可奈何。韩王想到联合俄国的大使馆去密商国是。俄国公使想让韩王加盖国玺作为凭证,而韩王只能给俄国一份密函。并在上面加盖了国玺,其大意是要求脱离清朝而谋求独立。


韩王给俄国公使的密函抄录于下:

  密启者:敝邦偏在一隅,难独立自主,而终未免受辖他国。我大君主深为耻闷,今欲力加振兴,悉改前制,永不受他国辖制,惟不免有所忧忌。敝邦与贵国睦谊尤笃,有唇齿之势,与他国自别,深望贵大臣禀告贵政府协力默允,竭力保护,永远勿违。我大君主与天下各国一律平行,或他国有所未悦,望贵国派兵舰相助,期以妥当,实深景仰于贵国也。内务总理大臣沈舜泽谨致大俄国钦命大臣韦阁下。


  当韩王刚刚萌发和俄国交好的念头时候,袁世凯就已经知道了。因为韩王身边的大臣很多已经偷偷依附于袁世凯,只是韩王不知道罢了。闵泳翊将此事又秘密报告给了袁世凯,等到韩王送密函给俄国公使的时候,袁世凯已经给李鸿章发去了电函,陈述韩王此举的不是。现摘录李鸿章和袁世凯的几则电函于下

  袁世凯致李鸿章的电报一:顷得闵泳翊密告,韩王时以三千里山河臣服于华,深以为耻。廿余群小,因而附和,蛊惑日深,近派人至俄使韦贝处密约,求俄相助,保护自主独立,与天下各国皆平等。巨文岛亦求俄助韩防英。俄使因而愚之,欲要盖印国玺文凭为证。泳翊苦谏不入,孤掌难鸣,大局将从此决裂等语。泳翊词意迫急,求凯电禀钧前,速设法挽回,或已予俄公文,亦未可知。惟韩廷谬妄,至死不悔,忠言难入,乞早筹备,以免落俄之后。

  袁世凯致李鸿章的电报二:

  闵泳翊各语,已详前电。顷又来云:王首倡意,群小附之,蓄意已深,牢不可破。如拂之不但为王所疏,必为群小所害,徒死无益,不如阳顺联俄,阴密通华,庶可扫除群小。有此一变后,或可奠安社稷,求俄保护文凭,似已送过云云。凯管见韩继送文凭与俄,俄兵未必速来,不如待其联俄之举暴露,先派水师稍载陆军,奉旨迅渡,废此昏君,另立李氏之贤者。次以重兵继渡,俄见我先入韩,已易新君,或可息事,若侍俄兵先入,恐难措手。凯庸愚浅陋,无能补救,苟有一得,未敢壅于上闻。


  袁世凯致李鸿章的电报三:

  顷电局陈令( 时韩电局皆归华员管理 )面称:有俄使寄该国长电,不知何事,因线断未发。当即招泳翊至,诘问再三。翊云:李中堂如告人,翊必先死,中国问罪韩王,我无以对吾君。凯至再开导云,必求中堂秘密,亦不问王罪,不过去群小耳。翊始偷公文附本送来,并呈宪鉴。

  袁世凯致李鸿章的电报四:

  俄久欲在亚洲觅一水师出路,韩有此举,俄喜出望外,而不能甘心者,英与倭耳。可否乞速派大员核办,并密商英使派水师帮巡洋面,嘱倭不可因华动而妄动。宪意如何办理,乞密示,以便密谋英贝倭高联络一气。


  袁世凯致李鸿章的电报五:

  俄使韦贝及韩廷,尚不知中国已察觉,意欲待俄兵来,再明告各国与华平行。窃揣此时俄意,不过愚弄韩人,欲先得一海口,而徐图并吞。如华出其不意,先发速办,则事易了结,迟则俄必纠缠,纵可挽回,而韩难完全。明日有倭商船开往烟台,俄前电虽因线未修好,未曾发寄,兹必由烟寄回。调驻亚兵船来仁川,以壮韩胆。现西人纷议,俄将有兵来韩,东方不久必有战事。查此语系俄使慰藉韩之群小,以致传出,必无大兵东渡也。


  李鸿章得到袁世凯的几封密电之后,就开始秘密筹划如何处理此事,他一方面征集兵力,一方面电报嘱咐清朝驻俄国的大使刘瑞芬,令其打探俄国政府的举动



李鸿章也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醇亲王进行了商议,并请醇亲王将这件事奏报朝廷,摘录李鸿章给醇亲王的书信于下:

  连接袁守世凯密电,言朝鲜奸党私送信于俄使韦贝,请俄保护,并欲与各国一律平行,如他国有所未叶,请俄派兵相助等语。俄使韦贝必将此函电达俄廷,想俄廷未必拒而不受,即此时碍于中国和谊未便先发,必隐留此案为将来吞并之计。鸿章于此事熟思审处,诚如前日钧谕,既难无题作文,又虑棋著落后。今事虽秘密,机缄已露,碍难迁就,恐非诛乱党、废国君,无以挽回局势。但由中国派兵往办,显系拒俄保护,而各国疑忌更多,口舌愈大。现拟派前管朝鲜电报陈守允颐驰往朝鲜,以查看电线为名,密与袁守世凯及其国大院君李昰应筹商一切。如果李昰应有诛乱党之力,即嘱其一面正名诛除群小,一面电报北洋,由鸿章相机酌办。仍查照上年日本约款,令徐承祖知照该国外部,再派兵东渡,以资震慑。应否简派钦使,至废立之事,须俟察看情形,请旨定夺。苟李昰应能自诛乱党,应由袁守密嘱其小心防维,勿伤各国。英、俄、倭闻韩有内乱,必派兵船前往巡护。俄、倭甚或派陆兵登岸,第我兵闻乱即至,先扎王京,彼亦莫如之何,不敢谓我师出无名也。且英、倭必不愿俄人保护,似不至与我为难。俄人虽有不乐之隐,亦不能怪我多事,与我开衅,即或纠缠不已,将来或效巨文岛故事,亦欲占永兴湾,或于中国共立保护之约,然不能使中国此时认奸党一信为保护的据,而步法越后尘也。惟是事机变迁,非可预度,将来能否如鸿章所料,可发可收,诚不敢必。自念北洋兵船不足,饷力艰窘,何敢冒昧从事,尚祈殿下筹画主持,速赐闻,俾取进止,不胜翘企。刘芝田星使处,已有电去,嘱其请俄不受朝鲜此信,无论能否办到,然中国命意所在,不妨声明在先,使俄共晓。顷又函约驻京俄使来津晤商一切。俄使谓:已电请本国示遵。倘其惠然肯来,必当晓以大义,嘱其勿受朝鲜乱党之愚,而伤两国多年睦谊。若彼与我虚文委蛇,终无实际,则我于朝鲜应办之事亦属名正言顺,可告无过于天下各国也。此时韩信初去,俄信未复,正在人不及防,事未发露之时。尚可由我密为筹措,袁世凯迭次密电,及鸿章与刘芝田电,均另钞奉阅。敬祈酌示机宜,俾有遵循,是所祷盼。再此事关系机密,不得不径陈殿下,总署、枢廷王大臣,均乞转到为幸。

  李鸿章给驻俄国的公使刘瑞芬的电函:

  顷驻朝鲜袁世凯密电,韩政府求俄保护,已送密函请韦贝转达俄廷,允派兵船来助。韩为华数千年属邦,天下皆知,俄华素好,望密探商。俄勿受此文,韩无事,尤勿派兵为要。


  清朝总理衙门收到李鸿章从袁世凯处得到的情报后,随即密奏给朝廷。清廷回复的旨意是:

  本日奉懿旨:醇亲王奕进呈李鸿章信函,各件均悉。此时情事未定,先以整军备俄为主。李鸿章务将调兵事宜,赶紧豫筹。为朝发夕至之计。先事宜审慎,不可大意;临事宜决断,不可犹疑。一面酌调兵轮赴朝鲜海面,不时操巡,以联声势。并电催陈允颐询问之事,有无把握。刘瑞芬诘问外部若何情形,一有确复,即电闻请旨办理。钦此。


  李鸿章得到旨意之后,立即派丁汝昌的水师偷偷雇佣商船装运陆军前往朝鲜,袁世凯知道清廷已开始行动,于是开始向朝鲜诘难。韩王当时实在是被日本蛊惑怂恿逼得没办法才走了这步险棋,现在袁世凯突然诘问,韩王知道事情已经泄露,顿时吓得惊慌失措,父子君臣相顾而泣,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派大臣去乞求袁世凯原谅。韩王却不知道,袁世凯早已给清政府发去了电报,而且清廷前来问罪的军队已经在路上了。袁世凯知道韩王无能,俄国政府也未必会挑起战争,于是袁世凯又发电报给李鸿章,催促李鸿章尽快实行他的谋划。

  袁世凯致李鸿的电报六:


  韩王使送文凭人蔡贤植逃,而幽害之以灭口,欲抵赖匿凭,以待俄兵。然文凭有韩王国宝,将不知从何抵赖,鬼蜮情形,殊可切齿。此时臣民交哄,举国鼓沸,如有五百兵,必可废王擒群小解津候讯。查王及妃托俄已深,事必通俄,勾引串谋,愈去愈深,华难胜防。凯本庸愚,谬叨委任,际此非常,瞬息千变,日夜焦急,伏乞宪台密授机宜,庶无陨越。


  李鸿章接连收到袁世凯的电报时,军队已经启程。所以在这次接到袁世凯的电报之后,李鸿章又增派了四艘军舰开抵仁川,以备乘机对朝鲜发动进攻。当时日本的各家报纸都报道了此事,一时间民众一片哗然。伊藤、井上等人抱着以静制动的宗旨,因为他们深知清政府会有始无终,并做好了一切应对准备。

  
恰巧丁汝昌率领的定远舰队碰到暗礁,船只受损,只得开往长崎石坞进行修理。日本政府觊觎窃占朝鲜半岛利用媒体舆论促使国内民众认为清朝对朝鲜的恶劣举动,见到清军水师登岸,于是聚众杀伤了多名清朝士兵。丁汝昌发电报给李鸿章,说日本民众气势汹汹,朝鲜的事宜应重新加以审视,千万不可轻举妄动。由于之后日清两国之间又发生了杀伤水师军人的事件,李鸿章前顾后盼,认为假使真的废黜韩王,日本一定不会认可。又因为清朝屡次就朝鲜向俄国寻求保护一事向俄国政府询问,俄国的回答总是说不知道【实情为:日本[1871-1881年]成功策动俄国的调虎离山及声东击西,日本实为窃占琉球群岛:俄两国在西部新疆伊犁冲突[1871-1881年间],大臣李鸿章,最终内外交迫奢望以连日制俄[甚至连俄制日]等外交手段,引狼入室的顾此失彼造成:琉球/台湾/朝鲜/辽东等地相继被日本吞并;日本百年来的狐假虎威狡猾多计谋,觊觎扮猪吃老虎的非法侵吞中国台湾岛及琉球群岛..

毛泽东同志:多阅读历史,就能看到未来

列宁: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


循着历史轨迹有脉络可循:


日外务大臣井上馨[1836-1915年]:指示日本外交领事制造,日俄同盟的假象欺骗中国两面包抄夹击的假象,促使李鸿章在朝鲜半岛议题上,觊觎借助日本防范俄国自东北南下窃取朝鲜;结果中国退让于日本进而吞并琉球群岛,随即发动甲午战争,窃占台湾岛/朝鲜辽东半岛

百年前为使中国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占领,日本外务卿井上馨训令驻上海的日本总领事:“应注意宽待俄国人……暗中使清政府怀有他日若有缓急之事时,日俄将要合纵之嫌疑,诱导在[俄国(1871-1881年在新疆]伊犁问题了结之前,迅速使之答应我国的要求。”但事实上,日本此时并无能力助俄;更没有能力与清廷联合对抗俄国】。;朝鲜又将此事归结为是一些小人所为,将金镇嘉等人治罪;清朝驻俄国公使刘瑞芬虽向俄国政府极力打探,但也是始终没有得到丝毫消息。





有鉴于此,李鸿章只能秘密指示袁世凯见好就收,命令朝鲜政府要回给俄国公使的公文,严厉惩罚涉及此事的大臣,将此事就此了结,而原本打算派兵讨伐朝鲜的念头,也只能就此作罢袁世凯得到李鸿章的指示后,借助民众的压力迫使韩王要回给俄国的公文。俄国公使认为此事中国不应加以干涉,倘若再加索要,俄国公使就电告俄国政府派兵来了结此事。朝鲜君臣左右为难,而俄国公使任由清朝多方鼓动,却佯装不知情。清朝最终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按照老办法将此事了结。




中国命令韩王逐去了几个身边的近臣。韩王派宰相徐相雨带着国书来到清廷谢罪,并通知袁世凯,声明这件事情朝廷确实毫不知情,即使有此事也是小人胡乱捏造,确实不是公文,朝鲜只得重新任用金允植,这件事才得以平息。




摘录朝鲜与袁世凯照会的书信于下:

  为照会事,照得本政府屡蒙贵总理诘问,本政府有公文送俄公使求其保护等情。查此事国王暨政府皆不得知,闻之实深惊愕,立即差人向俄公使探索此文凭。该公使只云诧异,并无影响。盘核无从,曷胜焦灼。
窃小邦服事上国,蒙皇上宇恤,恩同罔极。而小邦感戴亦可质诸神明。不意奸细之类,平地构诬,欲兴离间,祸及下邦。下邦不胜惶悚。乃谕本政府将此事实,密告贵总理详悉。并由国家派丞相徐相雨携带辩诬书,诣天廷谢罪,并乞诸王公大人及北洋大臣核办鉴原,俾小邦伸其诬枉,实为德便。合此先行照会,请烦贵总理查照施行。须至照会者。


  朝鲜派丞相徐相雨带着辩诬书到清朝总理衙门及北洋大臣两处谢罪,其大意和给袁世凯的照会相同。





清廷看完朝鲜的辩诬书后,向徐相雨询问此事的原委,徐相雨痛恨袁世凯,于是说与俄国联合一事是袁世凯自己凭空杜撰的,朝鲜和俄国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又讽谏袁世凯平日所做的种种之事,以至于清廷的大臣都认为袁世凯惹是生非,滋生事端。总理醇亲王嘱托李鸿章另外寻找稳妥的人来接替袁世凯,并马上撤掉袁世凯。幸亏闵泳翊偷到了朝鲜给俄国公使的盖有印章的公文副本,并把它给袁世凯,袁世凯于是将此公文呈给了李鸿章。闵泳翊又出逃至天津,向李鸿章求救,人证物证皆在。李鸿章据此如实向总理醇亲王汇报,为袁世凯辩解。总理醇亲王得到了李鸿章的书信后,又认为袁世凯遇事慌张,举动暴躁,嘱托李鸿章务必对袁世凯进行严厉的训诫。李鸿章将总理醇亲王的嘱托转告给了袁世凯。袁世凯受训之后为国家争取最大利益的热诚兴致大减,而螳螂【俄、英】捕蝉【朝鲜】黄雀【日本】在后的倭日才是真正觊觎朝鲜半岛,终于在1894年发动偷袭甲午海战,而朝鲜在马关条约中,也因此成为日本的嘴边肉,进而1910年更进一步的吞并朝鲜。然而时至如此,中日两国最高领导,在1894年朝鲜的战争宣战诏书所宣称,足以令人释怀?中国光绪皇帝的宣战诏书当中主要讲:朝鲜是我们的藩属,现在有内乱,它请中国出兵平息内乱,这是朝鲜与中国国内内部的事情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中央对地方的关系,与别国无关,日本不应出兵这也是当时中国官方及后来的主流教科书对甲午战争起源的一种解释。


但日本明治天皇的宣战诏书,混摇国际视听,实为觊觎瓜分分裂中国,立意却截然不同。


一,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现在中国侵犯了朝鲜的独立,所以我出兵帮助朝鲜巩固独立
二,对中国宣战是为了保护朝鲜开放的成果
三,不断地强调东亚和平、世界和平。


  我们当然认为这是忽悠,但日本的宣战诏书不是给自己看,也不是给中国看,而是给世界看,这很有效,最终也的确影响了当时的世界舆论,甚至往后的近150年的今天,1945年战后,原本的朝鲜理应归还于其宗主国【中国】,但不幸被美苏英法日等强权,强制将朝鲜半岛永久分离于中国主权,并写入记载于开罗宣言内

回归主题后,袁世凯既能够挑起事端,又能控制住结果,使朝鲜依附俄国的计划落空,这不能不说袁世凯是个能守住国家利益的外交人才。只是当时英国侵犯藏,法国吞并泰国,有识之士都为清朝外交抗敌上的不作为及非作为,因循苟且的感到担忧,而爱国无处能贡献,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二百多年的招牌轰然倾倒。

  袁世凯在这件事情结束后非但没有受到朝廷的褒奖,反倒受到了朝廷的斥责,不再过多干涉朝鲜的政事。 在各国公使的交往过程中,袁世凯因其最初的地位极高,所以此时也难以马上摆正身份。俄国公使因为袁世凯对朝鲜依附之事横加干涉,心里更是充满了怨恨。加上各国公使对袁世凯的自大,也都非常不满。于是,俄国唆使各国公使召开会议【实为日本政府借刀杀人,先行除掉顽强中国在朝鲜半岛棋手】,推举美国公使向美国政府汇报,请美国政府直接和清朝政府接洽。因为他们知道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亲信,如果不从国际的角度出发,是不能让袁世凯离开现在这个职位的。美国公使同意后,各国公使均将袁世凯专横自大的举动告知了各自国家的政府。而闵泳翊在事发后立即逃到清朝,寻求李鸿章的庇护。但李鸿章对他并不在意,所以他怀恨在心,又逃到了英国,逢人便说密书是袁世凯伪造的,以期惹起两国的争端,从中邀功。于是欧洲的各家报纸都说袁世凯捏造国家印信,理当治罪,又说袁世凯本非公使,没有处理外事的权利。





美国政府接到其公使的报告后,便马上电告了驻清的美国公使,令其向清廷诘问。




将美国公使照会清总理衙门的书信摘录于下:

  为照会事,照得本大臣接准本国外部来文,嘱询中国派驻朝鲜袁姓,官系何等职任。闻在该国,无论各国驻高大臣有何公事会议,彼均弗肯与议,惟派所用之通使前往,屡有事件,自以为与高廷相近,与他国大臣不同。其所用官衔,按英文译系办事大臣,本国于此事将有行知本国驻高大臣之件,故嘱转询中国所派驻高之员,是否即系办事大臣,抑系二三等钦差,希即照复,查照施行。

  清朝总理衙门接到美国公使的照会后,就立即写信告诉李鸿章,请他马上寻找稳妥之人驻守朝鲜,并撤袁世凯回国,并让李鸿章代拟一份回复美国公使的照会。





李鸿章接到信之后马上以袁世凯办事热心、颇有血性等原因而被外人忌恨,极力为袁世凯开脱罪责。

李鸿章还说对于美国公使的回函应严词拒绝,美国的这个举动是受俄国的唆使,等等





李鸿章并替总理衙门拟写了给予美国公使的照会,录于下:

  



……朝鲜为中国属邦,其国政凡与大局有关系者,则中国不得不派员往驻。就近谘商,以期妥协而防流弊。是以钦奉谕旨特派员驻扎朝鲜,办理事务,原与出使各与国名目均不相同。




现派驻朝鲜之袁世凯,即系奉旨饬派者。其职任虽不便显分二等三等公使等职,而其应有之权利,实与驻朝各国公使大臣权位相等,遇事均得平行往还。朝鲜固不得慢待,即现驻朝鲜之各国大臣,亦不得轻视,庶可共敦睦谊。至各国驻朝鲜之公使总领事等,若有公事会议,自应由中国驻朝之员,随时察度办理。其应否前往预议,应听其自行酌办。此本无一定体例,本衙门未便遥度,贵国似不必过问云云。【简而言之::中国与朝鲜国的事情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中央对地方的关系,与别国无关,朝鲜国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它是中国的藩属国,在今天中国行政区域管理制度这称呼为特别行政区

  



美国政府接到清朝总理衙门的回复后也没有说什么。俄国公使知道此举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他驱赶袁世凯的想法却更加迫切了。当时有个英国人,朝鲜想聘任他为顾问官,但被袁世凯拒绝了,这个英国人因此对袁世凯非常痛恨。俄国公使趁机怂恿他回到英国,给英国政府做工作,请英国政府诘问清政府又有袁世凯之前的英文翻译姚某,因为袁世凯的苛刻,也很忌恨袁世凯,姚某随身携带着袁世凯的手书密信等稿件与那个英国人一同回到伦敦,此时闵泳翊也到了伦敦。姚某和闵泳翊本来就是旧相识,他们商议,他们俩人互相做证人,请这个英国人游说英国的执政大臣。闵泳翊详细写下自己的冤情,并附上袁世凯的亲笔密信以及姚某的证词,请人转给了驻英国的清朝公使,并请公使再转达给清政府,为其洗刷冤屈。清公使不允许,闵泳翊就将这些事告诉了伦敦的报纸。那个英国人又将袁世凯伪造韩王国玺密书和闵泳翊诉冤的事情都报告给了英国的外部大臣,并唆使外部大臣转告驻英国的清朝公使,要求清政府将袁世凯调回国。英国外部某大臣早已接到驻朝鲜的英国公使的信函,信中列举了袁世凯的种种恶劣行径,加上闵泳翊逃窜到英国,英国对其难以安置,于是将英国各报纸送到驻英国的清朝公使那里以供其检阅。还说“闵泳翊逃到英国,既像国事犯又不是国事犯,我部实在难以安置,究其原因都是因为袁世凯的陷害。拟请清朝的大臣密告清政府调袁世凯离开朝鲜,本部就送闵泳翊回国,这才是两全其美之策。虽然,本部为贵政府着想,但是事情既已发生,实在难以追究,经过再三思考,贵国政府可在此时借故晋升袁世凯的官职,或者以任满为借口调袁世凯回国,都是可以的。这些事本就是贵国的内政,外人是不能干预的,只不过因为贵国和我国素来友好,所以才敢发表这些浅陋的见解,您如果认为这个意见还可以,就请转达贵国政府,相信贵国政府对此事会有所权衡”。清朝公使觉得此事可能与国家休戚相关,就将英国外部大臣的意见呈报给了清政府。

  袁世凯此时被各国群起攻击的原因,都是由于俄国公使的挑唆。俄国公使痛恨袁世凯破坏了他的计划,只有让袁世凯离开了朝鲜才能达到他自己的目的。同时,朝鲜也十分依赖俄国,俄国公使和袁世凯都想在朝鲜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自然难以两全其美。俄国公使的意图便是驱逐袁世凯离开朝鲜,并与朝鲜重新订立密约。但是俄国公使韦贝氏的保密工作没有做好,很多计划都已外泄了,在驻英国的清朝公使呈给清政府的书函尚未到达之时,东洋就已纷纷传说俄国与朝鲜要私下里缔结密约,只要等袁世凯任满回国,就马上实行。这件事被袁世凯知道后,袁世凯又换了另外一种手段对待朝鲜和俄国。袁世凯认为这次的事情如果再由自己揭发,会有不妥,于是暗中让一些在东洋经商的欧洲人四处传诵这件事,并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听到此事。上海各英文报纸也争相报道了此事,不久消息就传到了清政府的耳朵里。







李鸿章随即电告袁世凯密查此事,电文如下:

  顷外人纷纷传说,俄现与韩立密约,俄允保护韩,韩允予俄利益。岂陆路通商约外,又有密约耶?可确查密探。


  袁世凯接到李鸿章的电谕,此时袁世凯在朝鲜驻扎的时间已经快满三年了,于是他利用回复俄国和朝鲜密约之事的机会,向李鸿章苦诉了自己驻守朝鲜的功绩以及招致别人忌恨的理由,央求李鸿章另外找人来代替自己。袁世凯回复的大意是:“朝鲜朝廷受到俄国政府的愚弄,依附俄国的事情已经蓄意很久。我密查了此事,发现确实有俄国官员马秋宁来朝鲜商议条约之事,随后又有俄国沙皇的族弟到朝鲜来代替俄国沙皇签约,关于条约的内容,我无从得知。总而言之,朝鲜这个地方,东面有日本人窥视,西面有俄国人盯着,自从我被任命以来,整日如履薄冰,每次想到这些,我就寝食难安。三年来我竭尽脑汁,不计劳苦和埋怨,就是为了能够顾全大局。所幸我也补救挽回了不少事情,这就是我招致别人怨恨的原因。朝鲜政府几乎视我为眼中钉,只有拔之才能后快,所以屡次陷害于我,幸亏我蒙受朝廷的眷顾才能不为所动,但我时时自危,现在我已驻扎满三年,诚恳地请求您派贤能的人来代替我吧。”





李鸿章接到袁世凯的上报之后,马上转达给了总理衙门,并说袁世凯在驻朝期间任劳任怨,节录当时书函的原文如下:

  顷接袁世凯禀,以在韩三年届满,请派员更换等情。查阅来禀所言,自是实在情事,兹将原禀抄呈察览。该员素有血性,驻韩三载,能任劳怨,惟少年气锐,初到时间有涉于疏略及过常之处。鸿章一再告诫,近来历练较深,尚能慎重自持。往年两次遣兵定乱,该员身在行间,为彼中士民所信服,旋经派往专驻,遂觉久而愈亲。韩王之心日离,其政亦日紊,该员随时纠正,补救颇多,为韩王及各西员所畏忌,亦正坐此。详绎历陈各节,该员亦以此自危,此时若更换得人,既有成规可循,又可暂释韩王及洋员畏忌之心,或者较易措手。鸿章再三审度,实无其人。……

  李鸿章的意见转达到总理衙门时,驻英国的清朝公使叙述英国外部大臣意见的书信也到了。当时总理衙门的领袖醇亲王和李鸿章关系极为融洽,但凡外交事务全都依赖李鸿章。李鸿章也不敢专权,遇事一定与醇亲王商议,并且在醇亲王满意后才予以执行,所以二人才能做到和衷共济( 当时东西方就有天津有两个政府之说 )。关于袁世凯是升迁还是降职,这本属于总理衙门的权限,但是醇亲王因为李鸿章多次称赞袁世凯有才能,所以觉得关于撤袁世凯回国之事,必须要和李鸿章进行商议。虽然有驻英国的清朝公使的书函,醇亲王还是和李鸿章通过书信对此事进行了商议,醇亲王让李鸿章酌情考虑是否将三年作为期满,将袁世凯引见回京。这样调袁世凯回国,另外派人去接替他。李鸿章接到醇亲王的信后仍然没有行动,又帮袁世凯陈述了一下他被陷害的原因,并极力称赞袁世凯驻守朝鲜有功。现节录二人的书信于下:

  顷奉公函,以黎莼斋函称某大臣所言各节,商及袁世凯任事出力,保奏引见,暂行调回,另派妥慎可靠之员往代,等因。莼斋函致敝处,大略相同。彼固不深知此事颠末也。闵泳翊向与袁世凯交好,惟与李昰应世仇。自乙酉秋世凯护送昰应回国,该国王与泳翊至亲,其父子参商太甚,遂疑世凯阴助昰应。泳翊竟捏造废国王起用昰应之说。姚赋秋者,上海人,与德尼素识,往投朝鲜,帮助德尼倾陷袁道,以曾在袁处从事,旋被撵逐,挟嫌诬称有袁道手书为凭,实皆空中楼阁。闵泳翊与袁生隙,在韩自危,于丁亥夏间出奔,径逃香港,不敢归国。鸿章早有所闻,曾密诘袁世凯是否曾有此事。该道指天誓日,忿激不平,请调回津与闵质对。该国王偏信泳翊,又极力庇护,不欲其赴津面质,计无复之。去秋乃有藉词请更派之咨,敝处前三次上书钧署,屡以更派得人为难,袁道暂留为是。若轻信谣诼,而使任使者抱不白之冤,以后稍知自好顾全国体者,孰敢蹈此危机哉?姚赋秋赴英,显系泳翊招之,使播弄于不知颠末之星使,以上闻于左右耳。……鸿章再四审度,驻韩一席,实无有再妥于袁世凯者,尊处如有其人,即乞明示以便更调。

  总理衙门接到李鸿章的回信后,似乎有些愤怒。光绪十五年 1889 年,李鸿章入京觐见皇帝,总理衙门就和他认真商量袁世凯的去留问题,李鸿章又历数了袁世凯的功劳,说他出使在外,不辱使命,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没有见到比他更合适的人。



于是总理衙门顺着李鸿章的意思,以袁世凯驻守朝鲜三年,办事得当为由,对袁世凯进行了奖励,仍留袁世凯在朝鲜担任钦差大臣。并奉清廷的谕旨,赏袁世凯以道员升用,并加了二品衔。

李鸿章的其余奏请也都获得了批准。李鸿章和总理衙门商议确定后,就给袁世凯发去了电报,如下:

  顷在京晤邸枢,代达汝能不辱君命,操纵得宜,邸枢亦知汝熟习情形,许为会衔具奏,请奖二品衔升用道,仍留为驻韩钦差,不日当奉明谕。

  作者按语:袁世凯多次受到外界的攻击,但最终非但没有离开朝鲜,反倒加官晋爵,虽然这和袁世凯善于活动有关,但是若无李鸿章和醇亲王,袁世凯若想不被外界所撼动,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4-9 05:59
半杯水 发表于 2013-3-19 00:30
"三韩为墟"中三韩是指什么

网路文章::2009年
1958年中国从朝鲜撤军与中美外交交涉


文::冯东兴/任东来






1958年2月7日,中国宣布从朝鲜撤军。同时,围绕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中国发动了一场对美外交攻势。在答复中国的撤军要求时,美国避开中国先撤军后统一的要求,要求中朝双方接受联合国有能力解决朝鲜问题的前提,并坚持在这个前提下实现朝鲜统一后,联合国军才撤出朝鲜。最终,美国借助自己在联合国的优势地位,实现了不从朝鲜半岛撤军的目标。

  

  1958年2月7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军,同时提议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从朝鲜撤军。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之后,在没有外部力量的干涉下,让朝鲜人自己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这一外交动议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置于被动地位。自此,围绕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中美之间展开了一场外交战。对于中国从朝鲜撤军问题,国内学界相关研究主要在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中有所涉及。这些研究主要以中方材料为基础,强调撤军的积极意义,揭露美国拒不撤军的事实和破坏朝鲜统一的行为,但对于美国如何应对中国撤军带来的外交压力,美国为什么不撤军,以及如何继续维持其在朝鲜的驻军等问题却没有展开研究。国外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以美韩关系或者北朝鲜的统一政策为视角,尽管个别专著涉及中国从朝鲜撤军问题,但并未做深入分析。①本文以冷战背景下的中美关系为视角,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探,以期反映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特点并揭示美国应对中国从朝鲜撤军动议的决策逻辑。

  撤军问题的缘起与中美双方的决策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在从朝鲜撤军与朝鲜统一问题上,中美双方都力争政治上的主动。美国继续利用在联合国的优势,主导第八届联合国大会第四百三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朝鲜问题的两项决议。决议主张把参加朝鲜问题政治会议的国家限定在参与朝鲜战争的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朝鲜问题,而新中国一开始就被美国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这一安排显然对中国不利。




对此,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主张政治会议应根据《朝鲜停战协定》第六十款的规定,先行从朝鲜撤退包括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协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然后再讨论其他问题。






随后中国政府就政治会议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四点建议


参加会议的国家应为交战双方的全体国家,包括南北朝鲜在内,还应邀请苏联、印度等中立国;

会议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但政治会议的任何决议必须得到交战双方的一致同意;

第八届联合国大会在讨论扩大政治会议成员问题时,应邀请中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在政治会议的成员问题解决后,双方应讨论会议的地点和时间。[1]






但是美国则坚持把参加会议的国家限定在交战双方。最终,中美双方就这一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由于苏、英、法等国的推动,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与讨论解决远东重要争端问题。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朝鲜问题,美韩坚持由联合国监督战后的朝鲜选举。中国拒绝联合国在朝鲜集体安全上的角色,强调中立国的作用。因为联合国不能公平处理朝鲜问题,它已经被美国所利用。[2]





1954年6月15日,会议将结束时,看到朝鲜问题即将无果而终,周恩来发表最后演说,表示中国“完全同意一切外国武装力量于最短期限内按比例地从朝鲜境内撤退”,主张南北双方互相接近,内部解决朝鲜和平问题。[3]


日内瓦会议上,中美双方的严重分歧和周恩来的最后发言,为中美在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上再次正面接触埋下了伏笔。

  1957年年底,中朝商议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问题时就考虑把撤出行动作为一次对美政治、外交攻势,争取以此为契机,谋求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11月,毛泽东在与金日成商谈撤军问题时表示:“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朝鲜人民可以依据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民族内部事务。”随后中朝双方开始讨论撤军的具体安排。





12月16日和25日,金日成两次写信给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问题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由朝鲜人民政府发表声明,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主张,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一是由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写信给联合国,要苏联在联合国提出主张,以推动联合国采取行动。[4]经与苏联协商后,中国政府很快做出回应。


毛泽东认为,前一个方案比较好。如果要苏联“在联合国内提出主张,推动联合国采取行动”,“那就是把整个联合国作为同我们敌对的一方,而实际上派出侵略军队组成联合国军的,只是少数联合国的成员国”。




因此,鲜应根据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朝关于朝鲜问题的基本主张:公开声明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时撤出朝鲜;提议南北双方在对等的基础上协商筹备全朝鲜的自由选举;在外国军队完全撤出南北朝鲜以后的一定时期内,在中立国机构监督下举行全朝鲜的自由选举。在朝鲜声明之后,中国将给予支持并协商撤军方案,同时要求联合国军方面有关政府采取同样的步骤。[5]




中国政府的建议,一方面确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的政策,另一方面对撤军后的朝鲜做了具体的政治安排。自此,围绕从朝鲜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一场以中美为主角的外交宣传战拉开了序幕。

  根据中方建议,1958年2月5日朝鲜政府就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与和平统一朝鲜问题发表声明,中国政府随即发表声明表示支持。按照预定安排,2月14~21日,周恩来、陈毅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其间,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国政府表示完全同意朝鲜政府的建议,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于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6]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内,中朝协同一致,争取主动,发起了积极的舆论外交攻势,使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一方明显处于舆论的被动地位。

  在宣布从朝鲜撤军的同时,中国委托英国把中国的声明传递给美国②。中朝方面的提议,首先引起了法国、希腊、新西兰、意大利等参加联合国军国家的关注。他们匆忙探询美国的立场,但并没得到美国政府明确的答复。在2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林肯·怀特只是就中朝声明中的“自由选举”做出评论,表示自由选举是朝鲜统一问题的关键,美国坚定支持朝鲜进行自由选举,对撤军问题避而不谈[7]

  显然,对美国来说,它不能不考虑撤军对其远东战略的影响,也不能不注意从朝鲜撤军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政治影响。基于军事战略利益的考虑,美国军方的立场比较明确。



一位美国陆军官员在国会小组委员会上明确了国防部关于朝鲜问题的态度:“在远东地区保持一支威慑军队是必要的,绝不能因为中国打算从朝鲜撤军就缩减这支军队。中国军队能够再次迅速进入朝鲜……目前驻在朝鲜的两个美国师必须继续部署在先前的位置上,以便于在远东地区形成威慑性影响。”[8]

  2月22日,美国空军参谋长托马斯·怀特提交了更为具体全面的分析报告:明确反对完全从朝鲜半岛撤军,认为中国从朝鲜撤军并没有降低中国对南朝鲜的威胁;相反,如果美军、联合国军从朝鲜撤退,则会对美国在亚洲大陆盟国的安全带来威胁。怀特认为,从最低限度来看,减少美国驻军,将意味着中止美国在1959年裁减当前南朝鲜军队20%的努力。进一步看,如果撤出美国原子能武器或者缩减空中战术力量,剩余的美国、联合国、南朝鲜的地面部队遭到突如其来的冒险军事攻击,其结果将是难以预知的。至于撤退当前的美国陆军师,仅仅靠空军通过提供火力、原子武器或者其他空中援助,难以保持本土军队抵抗入侵的决心。



从实际的军事观点来看,完全撤出美军将使南朝鲜政府怀疑美国保卫其安全的决心。而中国从朝鲜撤军,将会增加其入侵亚洲自由国家的灵活性。因此,怀特建议,作为对中国撤军的一种反应,如果决定对美国驻军力量进行调整,那应该是缩减,而不是撤出美军。[9]

  在撤军问题上,美国国务院的立场和军方一致,但国务院考虑的出发点主要是政治影响。因此,国务院提出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报告。③



美国国务院认为中国从朝鲜撤军目的在于创造一种有利的气氛,以便召开大国间高层会议;借助朝鲜问题,在统一问题上把美国和自由世界国家置于宣传的不利地位;破坏自由世界国家有关朝鲜统一问题的立场;为改变中国形象,向西方世界进一步施加压力,即如果中国军队撤出,所谓的中国共产主义者的入侵将会终结。


报告同时提出相应对策,指出美国应该在没有削弱其原有立场的前提下,把中国置于宣传的防御地位;表明继续自由世界在统一问题上所作努力的合理性;维持联合国的目标和原则;坚持联合国在处理朝鲜问题上的能力;反对任何试图把朝鲜问题纳入大国高层会晤的日程之中。同时应该反对任何举行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的努力,或者用“中立国”取代联合国监督朝鲜选举。




在联合国的框架内,美国应该采取积极步骤,向共产主义施压,表明将在联合国框架下努力实现朝鲜统一。[7]美国国务院报告提供了应对中国从朝鲜撤军的政治策略,即坚持联合国监督朝鲜统一选举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要求中朝双方澄清统一朝鲜的具体办法,从而为美国如何应对中国的撤军行动和外交攻势提供了基本的行动方针。

  在考察中国从朝鲜撤军的决策动机并确定总体对策的同时,美国也在考虑如何对中国照会做出具体的回应。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沃尔特·罗伯逊认为美国应该重申1950年10月7日的联合国决议,坚持根据联合国的建议和决议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在实现统一之前,联合国军不会从朝鲜半岛撤出;如果联合国军撤军,共产主义军队将很容易推翻南朝鲜政权。罗伯逊建议,美国的答复应该简短。首先,16国应对中国从朝鲜撤军表示欢迎,指出此举符合1951年2月1日的联合国决议,中国从朝鲜撤军以后,想必不会再阻止1950年10月7日和其后的联合国决议的实施,这些决议要求在联合国的指导下,以和平的方式在朝鲜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代议制政府,应该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实行自由选举,全面恢复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同时,罗伯逊还建议应该在联合国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便能够尽快争取主动。

  美国国务院则认为美国军队应该继续留在朝鲜半岛,直到联合国完成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政府的使命。美国的安全利益要求美军继续驻朝,更重要的在于美国必须保持对南朝鲜军队的控制权,避免南朝鲜采取单方面进攻北朝鲜的行动。进一步来讲,如果美国军队不在朝鲜半岛,中国军队将很容易推翻南朝鲜政权。在国务院和军方人员的协调会上,上述观点得到军方人员的大体认同。参谋长麦克斯韦·泰勒认为,美国必须维持当前的状态直到政治形势明朗化。军方支持国务院尽快采取措施摆脱政治困境。[10]

  统一了政府内部的基本立场之后,美国开始考虑协调参与联合国军的盟国之间的立场。3月4日,罗伯逊组织参加联合国军的15国代表协商,初步达成了回应中国的文本草案:以16国的名义④对中国的声明做出回应,强调联合国军“在朝鲜驻军的目的是,依据相应的联合国决议,确立一个统一、独立、民主的朝鲜……他们希望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自由选举,建立合法的国会。他们对于北朝鲜和中国当局也赞成自由选举感到高兴,对中国宣布从北朝鲜撤军表示欢迎”。然而,联合国对于北朝鲜的实际意图表示怀疑。希望北朝鲜当局谈及“中立国组织”监督选举时,接受这样的前提,即这些应该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进行。中国政府能够促使北朝鲜政府澄清以上几点和相关建议的细节,16国政府将会给以认真考虑。同时,美国国务院指示驻南朝鲜大使馆,敦促南朝鲜政府在未来的答复中和美国的立场保持协调。[10](pp.447~449)该答复文本反映了美国回应中国声明的策略,即竭力避开中朝双方要求的从朝鲜撤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转而强调由联合国负责解决朝鲜统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进而通过突出双方前提的差异,避开中国提出的从朝鲜撤军问题。

  中美双方在撤军问题上的外交交涉  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准备,4月9日,通过英国驻北京代办,美国以16国的名义对中国的声明做出了答复。按照既定策略,照会避而不提撤军问题,只是要求中国政府对北朝鲜提议做出“精确的解释”,询问“当北朝鲜当局谈及‘中立国组织’监督选举时,中朝方面是否接受选举应该由联合国主办,并且应该由联合国监督初选和整个选举”。[1](pp.984~985)

  5月6日,中国回复照会指出,中国军队正在定期、分批地全部撤出朝鲜,然而联合国军方面却至今没有在撤军问题上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接着,照会谴责美国、联合国一方,“竟然对这个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上最为迫切和现实的撤军问题避开不谈,而别有用心地扯出所谓‘澄清’监督选举的问题来进行纠缠……联合国军各国政府的这种做法,显然美国是为了转移世界人民的视线,以图掩饰美国长期占领南朝鲜、继续阻挠朝鲜的和平统一和进一步制造远东紧张局势的阴谋”。[1](pp.985~986)

  通过强调利用联合国解决朝鲜问题这个前提,美国避开了中朝方面提出的从朝鲜撤军问题。接下来,美国的目标就是把朝鲜统一问题引向联合国,借助美国在联合国的优势,继续维持其驻军。这种策略意图在其对待盟国的态度中表露无遗。5月19日,在谈论如何进一步答复5月6日中国照会时,新西兰使馆顾问怀特建议,16国是否应该采取更灵活的立场,向中朝做出适度妥协。美国国务院东北亚事务司司长哈罗德·帕森斯的回答非常干脆。他表示“美国已经准备了答复草案,16国应该把中国共产主义者置于这样的位置,即他们做出回答是非常困难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并不‘乞求’得到回答;关于灵活性问题,美国认为16国对5月6日中国照会的答复不是展示灵活性的地方,而是在秋季的联合国大会上,应该更适宜展示灵活性”。[7]罗伯逊在评论5月6日中国照会时认为,中国照会略去了有关朝鲜自由选举的澄清要求,相反再次要求联合国和联合国军从朝鲜撤出。接下来中国可能将会提议举行政府间会议,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他建议16国应该尽快对此做出答复,重申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自由选举并按本土人口的比例选举组成国会才是问题的核心。答复应该明确,联合国军直到朝鲜实现统一才会撤出。这一答复将会改善盟国在联合国的姿态。[10](pp.457~458)7月22日,美英双方就未来的联合国朝鲜问题决议案交换看法,英国提议是否应该给军事停战委员会一定的地位,或者扩大朝鲜统一重建委员会的成员,比如把中国包括进去,遭到了帕森斯的明确反对。他表示美国已经努力把有关军事停战委员会的词汇单独界定为与军事协定有关的军事问题,有关朝鲜的政治考虑应该尽可能和军事停战委员会分割开来……美国不应该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不应该弱化美国的立场。[7]这表明美国故意提出中方不会接受的前提和要求,其最终目的就是避免和中国在朝鲜问题上进行政治谈判,待秋季联合国大会召开后,美国可以利用联合国来维持其驻军的“合法性”。

  经与英国、澳大利亚等16国中重要成员国“磋商”,美国对答复文本的个别措辞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了答复草案。7月2日,美国对5月6日中国照会做出答复,对中国坚持所有外国军队从朝鲜撤军作为朝鲜自由选举和统一的前提表示遗憾强调4月9日照会中提出的选举原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关于军队的撤退问题,照会指出,在没有任何事先安排的情况下撤出联合国军,将不能适当地解决朝鲜问题,并不意味着远东紧张局势的缓和。联合国军的存在,是为了在朝鲜问题最终解决之前防止进一步的侵略。16国希望根据联合国决议,实现朝鲜问题的真正解决。当按照联合国决议、具备解决朝鲜问题的条件并得到执行时,经联合国提议,他们才准备撤出联合国军。[7]

  从两次照会往来双方强调的重点来看,中国坚持先撤军再讨论全朝鲜的选举问题;而美国则避而不谈撤军问题,坚持联合国处理朝鲜问题的能力,并主张在这个前提下,让中朝方面澄清有关选举的问题。双方前提截然不同,这使照会往来变得没有实际意义。美国据此实现了其政治目的,把朝鲜问题再次引向联合国,中美关于从朝鲜撤军和统一问题的外交交涉最终转向联合国内朝鲜统一问题上的争论。

  11月11日,第十三届联大第一委员会就新西兰等13国提议的关于朝鲜问题决议案进行了投票。经过美国的会前运作,联合国大会以54票赞成、9票反对和18票弃权,通过了新西兰的提案,坚持了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原有立场。[7]

  1958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从朝鲜撤出。面对美国决意在朝鲜半岛继续驻军的情况,中国政府作了最后的外交努力。首先,中国政府再次通过英国向美国传递照会,对美国7月2日照会做出答复,重申所有军队从朝鲜撤军,而后通过政治磋商实现朝鲜统一的立场,并揭露了美国拒不撤军的本质意图。[1](pp.1077~1078)接着,委托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索波洛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宣读、散发中国的照会,呼吁爱好和平的联合国成员国促使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调整立场,为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采取积极措施。[7]

  中国的外交努力在联合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关朝鲜统一的方式问题出现了“灵活”的趋向。在谈到联合国在选举中的角色时,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强调“联合国主持”而不是“联合国监督”。对于西方国家提出的朝鲜问题提案,利比亚和黎巴嫩从支持转向弃权。在争论中,加拿大提出了一种“调和”的方法,苏联很快对此表示支持。波兰代表表示,希望更多代表接受加拿大和日本的引导,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7]然而,这些都不能动摇美国在联合国的优势地位。在美国的压力下,11月26日,15国通过了答复中国的照会,重申了美国的原有立场。12月5日,该照会和11月14日联合国通过的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案经由英国传递给中国政府。[10](p.503)



1958年12月8日,中朝发表联合声明,再次对美国拒不撤军的行为进行公开谴责。此后,围绕从朝鲜撤军问题,中美的宣传战一直持续到1959年年底,[1](pp.1104~1107,1115~1117)但是双方的基本立场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余论

  1958年中国宣布从朝鲜撤军以及随后展开的围绕朝鲜撤军和统一问题上的外交交涉,最终以中国军队完全撤出;而美国军队继续驻留为结局。虽然这一交涉过程只是围绕从朝鲜撤军和统一问题展开,但却深刻反映了50年代后半期中美激烈对抗的历史背景和朝鲜问题在美国远东乃至其全球冷战战略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50年代中美关系的激烈对抗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场交涉的结局。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入朝参战促使美国积极推行遏制中国的强硬政策。

在经济上,美国严格实行对华禁运。1952年9月,美国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会议,成立“中国委员会”,其贸易管制水平明显比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管制要严。[11]


在政治上,采取坚决不承认新中国的政策,竭力避免和新中国进行外交接触,以免造成承认新中国的印象。在军事上,采取孤立、包围中国的政策,通过和日本、韩国、菲律宾、东南亚诸国以及台湾当局签订一系列同盟条约,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安全机制。

1959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5913/1号文件,强调要阻碍亚洲共产党政权,特别是大陆中共政权的发展;削弱亚洲共产党政权特别是共产党中国的实力地位。[12]与此同时,尽管赫鲁晓夫上台之后搞美苏缓和,但是中国依然坚持同美国积极对抗的政策。



1958年中国宣布从朝鲜撤军,实际上是中国对美发动的一场外交舆论攻势。在实现撤军后,中国政府表示“形势对我们空前有利,东风日益压倒西风,只要各国人民坚持斗争,帝国主义一切侵略和战争的阴谋都是可以击败的”。[1](p.1106)因而,在激烈对抗的背景下,中美关于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不可能产生任何良性的互动。

  


其次,美国拒不撤军有其复杂的冷战战略考虑:

(1)朝鲜半岛的分裂是美苏之间冷战的产物,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和美国在朝鲜半岛的驻军,对美国的对苏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朝鲜战争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驻军更具有遏制中国的意义。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相继出台的NSC5501、NSC5602/1、NSC5707/8号文件,体现了在所谓“中国威胁”的问题上,随着苏联政治领导层的变动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艾森豪威尔政府越来越强调“中国威胁”的严重性。[13]

(2)朝鲜半岛的统一方式对于德国、越南统一甚至中国统一台湾的方式有重要影响。美国认为,在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上,对中国做出任何让步都可能成为将来讨论的起点,进而影响到将来德国、越南、中国等国的统一方式。

(3)朝鲜半岛如何统一对于美国在东亚的重要盟国日本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朝鲜半岛处于大陆力量与海洋力量的交汇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地区。作为由大陆向海洋延伸、过渡的特殊地理部分,朝鲜半岛构成了东北亚的地理中心,它既是大陆国家东方防御的最后一张“盾牌”,同时又是海洋国家向西进攻的第一块“陆基”[14],而对于日本的防卫而言,朝鲜半岛则犹如“瞄准日本心脏的一把短刀”[15]。因此,在朝鲜半岛建立统一的亲美政权对日本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中国从朝鲜撤军也使美国对南朝鲜的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1958年,在政治、外交层面应对中国外交攻势的同时,美国政府内部已经开始对朝鲜半岛的地位进行重新评估。1958年8月11日,美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了5817号文件,坚持了美国对朝政策的长期目标,即在朝鲜半岛建立经济上能够自立的、自由、独立的代议制政府,该政府要对美国友好,尊重国际协定确定的他国的领土主权,拥有足够的武装力量保证内部安全,并能够强有力地抵抗外部入侵。文件提出,鉴于中国军队从朝鲜撤军,共产主义对南朝鲜的军事威胁相应减少,美国把防御的主要目标将集中在北朝鲜的“进攻”;由于中国撤军,美国也将进一步缩减驻朝美军。在“重要政策指导”部分,文件道出了美国坚持联合国处理朝鲜问题的内在原因,即联合国提供了抵制共产主义入侵的法律基础。因而,文件强调美国应坚守联合国这份重要遗产。[10](pp.483~491)1958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军后,艾森豪威尔于1959年7月1日在NSC5817号文件的基础上,又出台了NSC5907号文件,这一文件除对个别词句作了修改外,几乎完全继承了NSC5817号文件的政策方针,确定了中国军队完全撤出朝鲜后美国朝鲜半岛的政策方针。自此,直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双方才再次在朝鲜问题上有了实质性的外交接触。












注释:

  ①相关研究主要有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韩]李元烨:《中美两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演进历程研究——从对抗走向协调(1945-2000)》,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版;Donald Stone Macdonald, U. S.-Korean Relations from Liberation to Self-Reliance—the Twenty-Year Recor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Inc. , 1992;Soon Sung Cho, "The Politics of North Korea's Unification Policies 1950-1965", World Politics, Vol. 19, No. 2(Jan. 1967), pp. 218~241;Zhang shuguang, Deterrence and Strategic Culture: Chinese-American Confrontations, 1949-1958 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2.

  ②1954年4~6月,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英两国代表主动接触,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因此,关于从朝鲜撤军问题,英国驻北京代办充当了中美互通信息的临时渠道。

  ③在缩微胶卷中,该报告比较模糊。文件出自国务院政策评估部门。日内瓦会议之后,在美国主导下,1954-1957年,联合国大会连续四次确认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朝鲜问题上的立场,即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以和平的方式建立一个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建立代议制政府,全面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

  ④南非于1956年从联合国军中撤出,草案通过后,得到南非的认可,因此,美国的答复草案仍然采用16国的名义。

  



【参考文献】

  [1]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1949-1994》第3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27~528、552~556页。

  [2]Zhai Qiang, "China and the Geneva Conference of 1954",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29(Mar. 1992), pp. 103~122.

  [3]《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74~78页。

  [4]柴成文、赵勇田:《抗美援朝纪实》,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201页;郭志刚等编著《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纪实》,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473页。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7~39页。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90~191页。

  [7]Confidential U. S. State Department Special Files, Korea, First Supplement, 1951-1966,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收藏缩微胶卷,收藏卷号MF0400956。

  [8]Korea: Withdrawal of Communist Chinese force, April 11, 1958, Documents on Canadian External Relations,http://www.international,gc.ca/department/history-histoire/dcer/details-en.asp?intRefid=8564,2008-07-21/2009-3-7.

  [9]DDRS(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 Farmington Hills, Mich.: Gale, 2009), Document Number: CK3100444183.

  [10]FRUS, 1958-1960, Japan and Korea, Vol., XVIII,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94, pp. 440~444.

  [11]崔丕:《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05~306页。

  [12]FRUS, 1958-1960,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Cambodia; Laos Vol., XVI,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92, pp. 133~144.

  [13]崔丕:《艾森豪威尔对朝鲜政策初探》,《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3期。

  [14][日]坂元一哉:《日美联盟的羁绊——安保条约和相互性的摸索》,有斐阁2000年版,转引自汪伟民《持久的不均衡:战后美日、美韩联盟比较研究》,《史学集刊》2006年第5期。

  [15]Cho Soon Sang, Korea in World Politics, 1945~1950, 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5.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4-13 07:27
半杯水 发表于 2013-3-19 00:30
"三韩为墟"中三韩是指什么

网路文章::



美日越朝韩台掩耳盗铃,轮番演出周瑜打黄盖国际戏码,意味着围魏救赵协助日本窃占琉球群岛,并使其远离战火;以军事经济讹诈中国转移焦点,以时间拖延军事战争,直到2021年琉球群岛归属权于联合国国际仲裁法庭获得主权继承国判决....


文:2013年4月1日


美国『导弹威胁』网站《朝鲜半岛局拉近中俄关系》,文章分析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增布反导系统的真正动机,将中美之间的核力量进行了对比,认为北韩的动武叫嚣给了美国增布反导系统和核弹头遏制大陆以口实,强调美国此举必将使中俄两国因对抗美国的反导系统而走得更近。现将文章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据人民网报导,对莫斯科和北京而言,北韩近几个月的姿态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北韩媒体最近在网路上发布影片,透露了平壤举行的阅兵式和火箭发射训练,美国国会和白宫受到攻击。这种假想的攻击传达了如下资讯:白宫已经在我们远端导弹瞄准具下,战争资产也在我们的原子弹射程之内。美国CNN电台报导称,北韩实际上没有这些武器,仍需几十年才能研发出来。

  


华盛顿对此评价道:美国不接受北韩成为核国家,对其发展能够打击美国的核导弹也不会袖手旁观,白宫发言人乔·卡尼宣称:『众所周知,为应对来自北韩的威胁,我们近期宣布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这些评论非常微妙,白宫承认北韩没有核导弹,而且将永远不可能有,因为美国不允许这种事发生,但是美国的反导系统却在远东继续加强。那么这些导弹不是针对北韩,而是大陆,正是北韩的导弹试射、核试验和动武叫嚣都给了美国部署反导系统以口实。

  



根据俄罗斯智库『美国和加拿大学会』的观点,大陆拥有180至200枚核弹头,其中40至50枚可以打击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太平洋沿岸),另外,大陆还拥有几百枚中程导弹。

无独有偶,美国的潜艇部队主力不是部署在大西洋(像冷战时期那样),而是在太平洋。


8艘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驻扎在班戈市,其中6艘处于部署状态,装备的192枚潜射弹道导弹有156枚处于部署状态。


在金兰湾基地驻扎6艘,其中4艘处于部署状态,装备144枚潜射弹道导弹,96枚处于部署状态。美国似乎有能力对大陆实施毁灭性打击,500枚核弹头中有130枚可以在10至15分钟内飞临大陆。在这种情况下,阿拉斯加的30枚和加利福尼亚的6枚陆基拦截导弹对于防范大陆有限的核弹头非常重要。

  在大陆近程和中程导弹方面,也是美国出售给日本、台湾和韩国的『爱国者-3』导弹的目标,外加美军的海基『标准-2』和『标准-3』Block 1导弹。2010年,美军21艘装备宙斯盾系统的舰艇有18艘部署在太平洋地区。3月16日,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表示,美国计划在阿拉斯加增布14枚反导拦截导弹,在日本安装第2部X波段雷达,为国内第3座导弹发射井进行了选址。

  


难道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北韩并不存在的远端导弹?毫无疑问,北京知道美国此举的潜台词。作为北韩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贊助方,大陆的影响已经不足以劝止平壤的导弹试射,此外,北韩领导人并没有接受大陆特使的建议。虽然核试验可以提高金正恩的威望,但是对北京而言这种失败的交换显得很丢脸。作为回应,大陆迅速同意了联合国对北韩的制裁。

  


目前的形势使莫斯科和北京在对抗美国反导系统问题上走得更近。在去(2012)年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大陆和俄罗斯共同指责了美国在欧洲和亚洲部署反导系统的举动,克里姆林宫更是直接宣称美国的欧洲反导系统威胁了俄罗斯国家安全。

  



中国也对美国在日本、台湾、韩国和菲律宾部署反导系统只为应对北韩的解释深表怀疑,在上合组织联合声明强调,一国或多国单方、无限制地部署反导系统严重威胁国际战略的安全稳定。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4-15 20:37
Cairo Communiqué 1943年开罗宣言:::


PLEASE SAFEGUARD AGAINST PREMATURE RELEASE OR PUBLICATION.

The following communique is for automatic release at 7:30 P.M., E.W.T., on Wednesday, December 1, 1943.

Extraordinary precautions must be taken to hold this communication absolutely confidential and secret until the hour set for automatic release.

No intimation can be given its contents nor shall its contents be the subject of speculation or discussion on the part of anybody receiving it, prior to the hour of release.

Radio commentators and news broadcasters are particularly cautioned not to make the communication the subject of speculation before the hour of release for publication.

President Roosevelt,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Prime Minister Mr. Churchill, together with their respective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advisers, have completed a conference in North Africa.

The following general statement was issued:

"The several military missions have agreed upon future military operations against Japan. The Three Great Allies expressed their resolve to bring unrelenting pressure against their brutal enemies by sea, land, and air. This pressure is already rising.

"The Three Great Allies are fighting this war to restrain and punish the aggression of Japan. They covet no gain for themselves and have no thought of territorial expansion. It is their purpose that Japan shall be stripped of all the islands in the Pacific which she has seized or occupi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1914,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Japan will also be expelled from all other territories which she has taken by violence and greed. The aforesaid three great powers, mindful of the enslavement of the people of Korea, are determined that in due course Korea shall become free and independent.

"With these objects in view the three Allies, in harmony with tho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at war with Japan, will continue to persevere in the serious and prolonged operations necessary to procure the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of Japan."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4-15 20:41
开罗宣言
1943年8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中,讨论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问题。之后,罗斯福策划召开中、英、苏及美四国首脑会议。

但是苏联方面表示斯大林拒绝参加有蒋介石与会的国际会议。最后罗斯福与丘吉尔商定,将四国会议分成两部分召开。

第一部分是没有斯大林参加的美、英、中在埃及举行的开罗会议;

第二部分是没有蒋介石参加的英国、美国、苏联在伊朗举行的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30日),及之后衍生在苏联的雅尔塔密约(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

中、英、美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

日本交还占领自中国的所有领土,特别台湾澎湖满州,归还于中华民国(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特别:言下之意尚有不及备载中国之领土与宗主权(原大清国之领土于藩属  琉球蒙古尼泊尔不丹港澳苏占东北等等)】

朝鲜半岛自由独立。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4-15 20:45
《马关条约》为中国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清朝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赤间关马关港(今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下关港一带)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中方代表为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和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日方代表为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

  第一条:中国确认朝鲜国为独立自主国家,朝鲜对中国的朝贡奉献典礼永远废止。
  第二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中国割让澎湖群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该地城垒、兵器制造所及国有物永久割让给日本。
  第三条:两国各选派官员划定疆界,就地踏勘确定划界。
  第四条:中国支付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约3亿日圆)。
  第五条:割让土地的居民能自由卖掉所有不动产及迁移,条约批准2年后该地的居民将被视为日本国民。
  第六条: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口岸,及认可日本最惠国待遇。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第七条:日本在3个月以内撤回中国领土内之日军。
  第八条:中国承认日本占领山东省威海卫三年,待中国还清赔款后才交还,如果费用支付不全,日军不撤回,日军军费由中国负担。
  第九条:中国对日本人俘虏,不可虐待处刑,也不可对协助日军的中国人士处刑。
  第十条:条约批准日开始停止战斗。
  第十一条:条约由中日两国批准,日本明治28年(1895年)5月8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生效。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4-17 18:35
贏政 发表于 2013-3-19 00:49
三韓 指馬韓 弁韓 辰韓



网路文章:千古人世无常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类说》卷五三引宋杨亿《谈苑》:开宝中王师 围金陵,李后主遣徐铉入朝,对於便殿,述江南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太祖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宋朝《杨文公谈苑》载,   宋太祖准备攻打南唐首都金陵时,李后主遣徐铉入朝,“恳述江南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委婉地要求撤兵。宋太祖的回答却不容置疑:“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简而言之::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怎么可以容忍别人恣意肆为
引用 贏政 2013-4-18 02:21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4-17 18:35
网路文章:千古人世无常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类说》卷五三引宋杨亿《谈苑》:开宝中王师 围金陵, ...

朝鮮半島事務是中國内政  他國不得干涉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3-5-1 23:11
半杯水 发表于 2013-3-19 00:30
"三韩为墟"中三韩是指什么

过去中国虽有琉球国及王,但其不是个独立的国家,他是中国的藩属,其政治外交军事均受于中国的管理授权核准与否;中国与琉球国的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最多也是中央对地方的关系;虽然琉球国政权在1879年被日本吞并而被灭亡,但琉球群岛的领土主权还在中国政府之中,尽管日本窃占琉球群岛并更改名为冲绳群岛,但这不会减损中国政府对琉球群岛主权的减损..

在此将中国特有的区域行政管理制度的宗藩制度,作为比喻中华文化历届的皇朝家天下观念:中原之外虽有国的名称及王的爵位,但不是代表着藩属为独立的国家,因为中国有权册封或撤销其政治上管理的地位.

而在近代200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冲击之下,硬是活生生将中国特有家天下宗藩制度套用在西方的联邦与邦联及属地与殖民地等宗主权制度;只就只能说这是西方强权们,强加于中国人民的耻辱,实为万般不尽合理,罔顾中国千百历史文化恒久的传承,甚至容易产生如满清政权1860年开始宗藩制度全面性的错乱浑摇最后分崩离析瓦解任由强权予取予求宰割退让,


而时隔百年后的今天,如果将中国宗藩制度与西方的区域行政管理制度与之比较,也就只能说中国的宗藩制度相当于目前的省[民族自治州]权单位,或特别行政区过渡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等

引用 琉球少爷 2013-5-1 23:13
台灣獵戶人 发表于 2013-3-18 17:44
毛泽东同志::多阅读历史,就能看到未来列宁: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

支持“附属国属于中国领土”的说法
引用 琉球少爷 2013-5-1 23:24
贏政 发表于 2013-4-18 02:21
朝鮮半島事務是中國内政  他國不得干涉

有点难

查看全部评论(88)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4-19 18:46 , Processed in 1.83642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