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谈兵论战 查看内容

明万历二十二年中朝联军抗倭保卫战

2017-3-19 23:06|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938| 评论: 11|原作者: 关天培

摘要: 420年的追忆,是为了振兴波及四海的华夏文化。中国强大,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和进步,不是战争。但是,也不能一味为了无原则的和平而损失国家利益。近期,一些日本学者把120年前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 ...
原题:420年前那个甲午(1594年)的中日之战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蒋亚民






IMG_20170319_210701.JPG


上图:由南朝鲜1998年发行(中朝联军抗击日本侵列战争)壬辰战争胜利400周年,邮票图案为油画的《露梁海战》。



420年的追忆,是为了振兴波及四海的华夏文化。

中国强大,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和进步,不是战争。但是,也不能一味为了无原则的和平而损失国家利益。近期,一些日本学者把120年前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实际上并不准确,因为历史上至少还有一次中国完胜的中日战争,就发生在420年前明朝万历年间那个甲午之年(1594年)前后。那时候,中国的万历皇帝和他的臣子们,并没有把日本军队的入侵看得多么严重,甚至一时犯了过分轻敌的错误;那时候,中国的火器处于衰败前的最后辉煌时期,打得日军大败亏输;那时候,中国曾经是日本的宗主国,万历皇帝派钦差大臣封日本国统帅丰臣秀吉为日本王;那时候,中国军队与当今的美军可有一比,有能力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那时候,中朝联军曾经把日本军队在水陆两线统统打败,彻底驱逐出朝鲜半岛。

    追忆这么多,就是要提醒中国和日本国研究历史的人们,注意认知中国强盛的主流轨迹,不要以为中国一弱数百年。同时,也想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有大国思维,不能总以弱小国家的心态对待国际事务。在丛林原则仍然起作用的世界政治与外交舞台上,莽撞示强与一味示弱都不可取,当韬晦时应韬晦,当自强时需自强。需要告诉我们的后代,强大的中国是历史的常态,战略上绝不能养成习惯于被动挨打的小媳妇儿心态。





IMG_20160927_131411.JPG

   

上图备注:
明神宗金丝翼善冠,于1958年,北京定陵地下宫殿出土。冠通高 24厘米,后山高 22厘米,头径20.5厘米,重826克。金冠是皇帝的常服冠戴。其形制由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部分组成,全系金制。前屋部分是用极细的金丝编成「灯笼空儿」花纹,空档均匀,疏密一致,无接头,无断丝。后山部分是采用阳錾金工艺雕刻的二龙戏珠图案,龙的造型生动有力,气势雄浑。金折角,俗称纱帽翅,取折角向上的形式。其制作工艺技巧登峰造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明神宗翼善冠出土时放置在万历帝棺内头部北侧一个圆形木盒内。翼善冠用极其纤细金丝编结,重一斤六两。采用传统的掐丝、累丝、码丝方法进行焊接。此冠通高24厘米,直径20.5厘米,重826克,结构复杂,呈高浮雕式,镂孔鳞状,二龙昂首相对,中间嵌一火珠,做二龙戏珠状,四足有屈有伸。造型生动,气势雄浑,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银工艺的高超水平。






420年前的甲午前后发生了什么事

    简单地讲,420年前的中国处于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黑白脸皇帝,既干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干了不少昏庸腐败的坏事。但总的讲,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甚至可能是一位没有让历史学家们看得很清楚的高明皇帝。万历朝用了一代名臣张居正,一代抗倭名将李如松,进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

    武略榜上,万历朝最著名的有“三大征”。其中,两大征主要对付内部叛乱,包括万历二十年(1592)西征宁夏哱拜,万历二十一年(1593)南征播州杨应龙。哱拜和杨应龙都是明朝封的驻边将领,所以,西征和南征都是内战,只有东征援朝,是一场抵御外敌的战争。

   

东征援朝抗日,分为两个阶段,史称前役和后役。

前役时间为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592—1594),明军投入兵力74000人,朝鲜军60000人,日本入朝军队兵力为197700人。
后役时间为万历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596—1598),明军投入兵力117000人,朝鲜军37600人,日本入朝军队兵力为141390人。从参战兵力可以看出,无论是前役还是后役,中国军队的人数都比日本入朝兵力少,但是,除了初战轻敌只派了3000人去对付数十万日本军队失利之外,总体上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巨大胜利。

   

前役,平壤战役中,中国军队会攻据守城市的日军。

先用虎蹲炮、大将军炮、佛郎机炮、霹雳炮、子母炮、火箭等远程火力打击,进而派遣不怕死的勇士攀钩梯向城上猛冲。最后,中朝联军在主战场上“得级千二百八十五,其死于火及从东城跳溺无算”。追击日军时,“获级三百六十二,生擒三倭”。也就是说,明军在攻击和追击作战中,一共斩杀了1647个日军首级,生擒了3名日本兵,这还不算火中水中阵亡的日本军人。明军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伤亡率。如担任主攻任务的钱世祯营,兵力约1000人,会战中亡32人,伤104人,阵亡率为3.2%,伤亡率为13.6%。这个比例,比当今美国军队制定的总阵亡率不得超过5%的比例还低。也就是说,当年的明军,以低于5%的阵亡率取得了城市攻坚战的巨大胜利,其中,各种火炮比日军多得多,打击距离也远得多,是一场与当今伊拉克战争相似的一边倒的战争。不同的是,当年的明军充当了今日的美军角色,而当年的日军则很像当今败亡的伊拉克军队。前役胜利后,明朝廷遣使到日本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赐以冠服、金印、诰命,一度言和。

   

后役,日本不臣而反,又在朝鲜投入重兵。
这段时间,明朝受降正使李宗成到达对马岛以后,“索货无厌”并纳日本太守所献美女23人,还欲淫太守之妻,惹怒了日本人,也是引发战争的直接诱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日本丰臣秀吉政权没有归顺明朝的诚意。明军再次入朝,取得“南海大捷”,击沉日船900余艘,烧死日军将领义弘。在丰臣秀吉死后,最终将日军全部驱逐出朝鲜。

  




420年前的辉煌为什么没有存续到清朝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对日本、对西方列强,在国防能力方面还都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明灭清兴的20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国防能力,由世界最强迅速滑落到世界最弱,以至到了清末70年,出现了一败再败、口岸丢失、京畿不保、海军覆灭的整体衰败之像。

主要原因有三条。



一、是经济上没有跟上历史发展的浩荡潮流。

1644年,清建国。上溯5年,1640年英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60年至1840年,西方进行了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当时的中国,对这两次革命几乎一无所知。这两次革命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没有经过两次革命政治和经济提升作用的中国,很快滑向世界性科学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最低谷。而日本,在近代史上的发展轨迹正好与中国相反,是由弱小走向了强大,由落后走向了先进。1854年,美国柏利舰队10艘战舰、2000陆战队进逼日本,3月迫使日本签署了“日美条约”,从此,日本向西方列强开放口岸。1885年,日本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提出“脱亚论”,主旨是,“日本应该放弃中国思想和儒教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方文明”,不与“野蛮落后的亚洲国家为伍”。日本政界人士多数拥护福泽谕吉的见解,很快使日本成为一个在政治、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基本脱离亚洲范围,靠向西方诸列强的国家。1894年,也就是日本国门被美国柏利舰队撞开后的40年后,发生了中日黄海海战,中国大清舰队大败亏输、惨不忍睹。

   

二、是政治上没有进行适应新形势的深刻改革。

1868—1878年,以及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建西学、改兵役、清田亩、减轻农民重赋,予贱民平等权、严格限制佛教等。明治天皇要建设一支200艘战舰的海军,超过当时的海上霸主英国,并将烟草税、药物税都划拨给海军,还自勒腰带,在6年内每年从内庭费用中拨给海军30万日元。而清朝政府,这一段时间政治上毫无作为。虽然从西方进口了一些武器,也送了一些学子去学习,但是,改革的动作太小了,多数领域叶公好龙,政治上只进行了一些被逼无奈的小改小变。兴国无战略构思,变法无有效举措,皇帝重臣分权划利,只会弄权分钱,不思国家复兴。

   

三、是军事上错误总结历史经验。

清朝曾经由李鸿章主持,从德国进口了多艘铁甲战舰,甚至还有鱼雷艇。但是,军事战略和军事理论却十分落后。清朝中央政权有一个大毛病,就是长时间错误总结开国时期的军事经验。清朝皇帝和大臣,都标榜马上得天下、骑射为本,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皇太极进关前,借助两次明军大量损失火炮的战役,取得了兵力对比在火炮方面的关键战略优势。第一次,是明朝重镇登州的失陷。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对明军守卫的关外重镇大凌河发动进攻。镇守登州的明军登莱巡抚孙元化派部将孔有德、耿仲明率军增援,援军进至吴桥时突然哗变,勒兵返回把登州围了起来,打到崇祯五年(1632)正月初三,登州被叛军攻破,明军直接损失各型火炮330门,其中大将军炮1门、红夷炮12门、佛郎机炮19门、威远炮170门。当时的登州,是明朝研制火炮的基地,城破之时,明军的登莱监军王征(火炮专家)、副总兵张焘,一个被俘、一个自缢身亡。明军聘请的葡萄牙火炮专家和其他53名葡萄牙炮师也损失惨重。登州失陷,使明朝政府再也无力以当时最重要的远战武器火炮,成规模地支援关外对八旗军的作战。第二次,是关外重镇大凌河的失陷,共计损失火炮3500门。当时,关内援军行动迟缓、叛军作乱,关外防御大凌河的明军盼援无望,坚持了近百天后,崇祯四年(1631)十月,大凌河粮尽援绝开城投降,总兵祖大寿败走锦州。根据当时明朝的兵部报告,皇太极的八旗军在占领大凌河后,缴获了将军炮、灭虏炮、红夷炮等多种火炮共计3500门,明军从此失去关外的火炮优势。后来,八旗军在崇祯十二年(1639)至十五年(1642)的松锦大战中,攻松山、打塔山、占杏山,无不拥炮而进,而且特别喜欢使用红夷大炮和自制的红衣炮。一直到顺治二年(1645)清豫亲王攻打到南方的扬州时,仍然在使用火炮攻城。可见,八旗军不但在关外使用火炮,进了关以后,也一直将火炮作为攻克城池的重要武器。从以上的战例中可以看出,满清八旗军并不是依仗骑射而得天下的,而是一步一步地缴获明军的远战武器火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凭借火炮打进关,又打到南方去的。可笑的是,清朝的后人并不这样总结历史,马上得天下的说法被泛化,直到晚清70年,仍然抱着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思维敝帚自珍。在黄海海战中,开着铁甲炮舰,用骑兵的夹缝雁形阵与日海军对阵,焉能不败。



420年的追忆为了寻找些什么

    知弱和知强,应当有一种平衡,一味宣传中国近代史上的一败再败,会给年轻人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常败的弱国。

实际上,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比当时世界其他国家强大,才是维持时间最长的史实。

   

420年的追忆,是为了坚定中华崛起的自强信心。清末70年,将中国跌落到一个以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面败落之境,亡国的警钟一次次敲响。然而,中国并没有败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支撑着中国走过了最危急的时刻。

   

420年的追忆,是为了重建平等自立的处世观念。中国在世界上不是受气的小媳妇儿,中国与其他大国具有平等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是战胜国。但是,世界列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意真正尊重这一事实。原因很简单,中国还不够强大,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穷国。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了,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不能低三下四,不可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人家让你坐,你说我还是站着好。战胜国就是战胜国,在和平共处原则下,需要拿回来的利益就要拿回来,大国更需要高端竞争的勇气。

   

420年的追忆,是为了捍卫遍及全球的涉华利益。古往今来,在世界上逞霸道不得人心、势难长久;为公道则往往联横作大、源远流长;避世道却又失朋散友、形只影单。到2010年,中国在世界各国的侨民和华裔已经超过5000万人,密切交往的朋友遍天下。只有在侨民有事、盟友有事的时候敢于站出来,引王师横刀立马、出长拳逐寇驱邪,才能保证本国侨民和盟友的利益,进而保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和长远利益。

   

420年的追忆,是为了振兴波及四海的华夏文化。中国强大,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和进步,不是战争。但是,也不能一味为了无原则的和平而损失国家利益。“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很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倾向。作为史上少有的一代成功君王,刘邦最后也就图一个衣锦还乡、威加海内,从没有想着威加海外、拓土开疆。

将中华文明的拓展解释为黄祸是别有用心,理解为不分情况的一味隐忍则又失于软弱。不偏不倚的中庸之策,应当是汉武帝刘彻委曲多年以后喊出来的“寇可往,我亦可往”。只有敢于使用各种战略手段争取大国的主导地位,不断完善面对世界强权的联横之策,不断提高以和平发展为主流的邦交深度,不断加强立足本土、收放自如的国防能力,才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求索和现实导向。







备注:

中国政府享有对琉球国的“”宗主领土权“”的权益。

琉球国王享有琉球列岛的“”治理管辖权“”的权益。


中国拥有琉球群岛主权一脉相传。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

未经册封以前称琉球"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由于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但“”它“”不是个完全独立自主国家,“”它“”的外交军事领土变更则是必须受到中国中央皇权监督而有所节制,事故“”它“”与中国中央皇权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藩属国与中国中央皇权是地方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从属关系。


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领土,从未签署任何放弃、或割让等协议书文件给予它国。虽然日本殖民政府于1879年后单方面废中国藩属琉球国,从而改设置日本冲绳县给予窃占殖民。但中国历届的政权从未、也未曾正式签署放弃对琉球宗主权领土。故此,美日两国必须将其窃占的琉球列岛,以和平协商谈判归还与中国,并且必须遵循港澳地区回归模式。




1879年,中国官府"照译"横滨西字报论琉球事



清季 申报 台湾纪事 辑录  一十七

光绪五年八月二十日(公历十月初五日——礼拜日)/1879年,

照译 横滨西字报 论 琉球 事



日前,有人自北京寄书来,证明琉球所以属日本之故;作者"巴洛佛尔"受日本"宍户"公使之托,自不得不如是云尔。

察 作者之意,不外言公历一千六百十年(1610年),日本征服琉球以及一千八百七十四年(1874年),中国认琉球为日本管辖两端已耳。

一千六百十年,"萨摩"征球,人所共晓,即"华人(倭寇)",亦无异词;

而谓,一千八百七十四年(1874年),中国认琉球为日本管辖,则未免过当也。

夫琉球进贡中国,球王即世、中国遣使往封,事在"萨摩"征球前二百余年。

当萨摩入球时,封贡曾否停止,吾不知也;历年来琉球仍进贡中国,其陪臣子弟仍入北京国子监读书,球王即世、中国仍遣使往封:事事如初,众目共见、众耳共闻。

谓"琉球既隶日本"?封也、贡也,彼何以不知;知之,又何以不禁!

为日本者?  既攻琉球,则当废琉球之主、更琉球之政,以示君威;乃一一听其自治、一一率由旧章,行之二百余年矣。

今乃忽然昌言曰:「当是时,吾既灭其国,而有之矣」;谁则信之!

查琉球官吏上书有曰:「历奉日本严戒,勿以萨摩一事显告中国」;

又曰:「使臣进北京时,必令其盟誓勿泄」。

苟琉球既为己有,何不直禁其遣使,而私相盟约不敢告人?;

可见一千六百十年以来,琉球一岛,日本并未视为己有也。

至日本并球、击台等事,并未知照中国,而谓「琉球为其所为」;是与一千六百十年,萨摩谓「琉球为其所为」,无异也。

公历一千八百七十四年,日本兴兵至台代球民复仇;中国过问,几动干戈。

日兵至台时,统领"西乡从道"照会"闽浙总督"李内称:『日前台湾生番劫杀备后民四人,后又惨害琉球难民五十二人;特此兴兵复仇』云云。


闽浙总督覆文内称:『琉球,中山故国也;臣事中国巳数百年,极其恭顺。而中国待之,不分畛域。是以本大臣札饬台湾地方官严拿凶犯,秉公办理』云云。

闽浙总督二次照会,更属了然;内称:『球人是我属民,其被生番惨害一事,自应由本大臣饬令地方官查办,不必贵国费心。况贵国之备后四人未遭惨戮,不过被劫』云云。


吾读此文吾,已知"巴君"之谬,然尚未知成立之约何如;

及取阅之,乃知"太久保"与"总理衙门"所定者,曾无一「琉」字、一「球」字,第言「有国当保护己民」而已。

此一役也,中国自始至终皆不直日本所为,谓其"藉端滋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八重王 2015-2-7 15:04
1578年它山之石”倭“,可以攻玉“日本”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72&fromuid=487



早在16世纪末日本时期,以武力统一日本的封建领主丰臣秀吉(1536-1598)就提出了大陆扩张的构想。
1578年,丰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



1584年,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在占领朝鲜之后,于1593年初占领北京,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


1590年,丰臣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

1592年,日本首次侵朝初期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就开始筹划迁都于北京,自己“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不过,丰臣秀吉的计划主要停留在“理想层面”。丰臣秀吉两度兴兵进犯朝鲜,史称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侵略者遭到了中国率领朝鲜的军事保卫战沉重打击,均以失败而告终。
在中国的明代历史上,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抗倭战争”,其实就与丰臣秀吉和其侵略思想有关。
明代嘉靖年间起,日本人就在山东至广东沿海一带经常出没,抢占地盘、烧杀抢掠,他们长期骚扰中国海岸线,才有了戚继光打击倭寇的故事。尽管戚继光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无法改变日本对此后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正是由于回应日本的侵扰,同时又避免中国海盗与日本人勾结,明朝实施了闭关禁海的政策,曾经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大明朝,由此转向了保守,大国的胸襟就此渐渐失去,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下坡。




然而,丰臣秀吉“灭朝鲜,吞虾夷【北海道】,侵中国,窃琉球,”的战争思路,却为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继承。
而往后中国明清两朝的宗藩制度下“朝鲜、琉球、虾夷岛”藩属国之地图,则是被日本时时刻刻的觊觎着率兵进入此中国主权领土时契机,能暗记此图以应变。

引用 关天培 2015-2-7 15:19
明朝万历之平倭诏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74&fromuid=18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闰四月丙戌,明神宗 万历帝


平倭诏  [征讨日本战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吾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岐对马之间,鲸鲵四起;乐浪玄菟之境,锋镝交加。君臣逋亡,人民离散,驰章告急,请兵往援。

朕念朝鲜,世称恭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观?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东方肩臂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徂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薄伐。平壤一战,已褫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本求伺影,故作乞怜。册使未还,凶威复扇。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材,无吝金钱勇爵之赏,必尽弁服,用澄海波。

仰赖天地鸿庥,宗社阴鸷,神降之罚,贼殒其魁。而王师水陆并驱,正奇互用,爰分四路,并协一心,焚其刍粮,薄其巢穴。外援悉断,内计无之,于是同恶就歼,群酋宵遁。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如高山,氛祲净扫。虽百年侨居之寇,举一旦荡涤糜遗。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


引用 本田琉球 2015-3-17 20:09
(1~1)
中国明朝川军入朝鲜,抗击日本侵列者。
初稿刊于2005年《成都晚报》


公元1592年、1597年,丰臣秀吉指挥日本军队十余万人先后二次进攻中国藩属国朝鲜。应朝鲜国的请求,中国明朝万历皇帝派出了12万的中国部队入朝参战,其中约有13000名来自四川的士兵。通过欲血奋战,中、朝两国军民最终将日军赶出了朝鲜半岛。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
1590年丰臣秀吉初步统一了长久内战的日本。该年冬天他公开致信中国藩属国朝鲜国王,宣称要“长驱直入大明国(中国)”。
丰臣秀吉本是大将军织田信长的奴仆,后来凭战功改变命运,升任关白(相当于中国的宰相),成为日本的实权统治者。达到权利顶峰的丰臣秀吉患上了狂妄症,臆想征服朝鲜、中国乃至印度。他曾经对织田信长说:“征服明国(中国)就好比卷起草席,挟在腋下那样轻易。”
1592年四月,丰臣秀吉派遣17万陆军,七百余艘战船万名水军,以借道去侵列征服中国为由,但突然先行进攻朝鲜半岛。
日本陆军编成九支部队,每支部队的统帅均由内战时期知名的将领担任,如加藤清正、小西行长、岛津义弘等。日军士兵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能熟练使用热兵器鸟铳(枪),战斗力极强。此时朝鲜国已经二百余年没有发生过战争,朝鲜国王李昖贪酒享乐,疏于军队建设,对虎视眈眈的强邻日本没有采取足够的防御措施。
该年四月十四日,日军登陆朝鲜南端海岸的釜山。守卫的朝鲜陆军大多使用箭、刀等冷兵器,根本不是日军对手,伤亡惨重。日军不到二个月内就占领了朝鲜的大半国土,朝鲜的三个都城王京汉城(今首尔)、开城和平壤相续沦陷,二位王子被俘。日军的先遣部队沿着朝鲜东海岸如入无人之境,直至越过图们江侵入我国境内的延边地区,后被当地的女真部落赶走。
朝鲜国王逃至义州向中国紧急求援。
中国明朝万历皇帝收到求援信后,深知“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于是命令辽东大将史儒、祖承训率军支援。
由于对局势估计不足,先期入朝的明军三千人在平壤初战失利,全军覆没,引起明朝廷震动。
万历皇帝遂任命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提督增兵朝鲜。李如松是朝鲜族名将李成梁之子,擅长用兵,人称猛将,威望极高。
1592年十二月李如松统率以北方人为主的3万5千名士兵渡过鸭绿江,进驻朝鲜的肃川,随后会合朝鲜军队联手攻克了平壤。中朝联军乘胜追击,又相继收复开城及平安、黄海、江源等四道,将日军逼退到王京汉城沿线。
据《日本战史》记载,日军进入朝鲜的数量为9万6千余人,当各部重新集结于汉城附近时,只剩下5万3千人。汉城一线,两军呈僵持状态,不久名将刘綎率五千川军赶来,打破了战争的格局。


刘綎与川军
刘綎,字省吾,出生于四川,祖籍江西南昌。其父刘显精通武艺,被公认为仅次于戚继光、余大猷的抗倭名将。因为家贫,刘显从江西来到四川谋生,后来冒用他人的姓名、籍贯在四川考取了武生。从军后刘显升任参将,嘉靖年间曾率五百川军在浙江沿海参加抗倭行动,战功卓著。
受其父影响,刘綎青年就参军入伍。

1582年缅甸人勾结云南地方土司侵犯明国边疆,刘綎奉命驻防云南腾冲。
次年,他率军攻破缅人用大象组建的军队,并擒获叛首,平定了云南的叛乱,被朝廷提任为四川参将。
明末的武将之中以刘綎最骁勇。刘綎颇有关羽的风范,能使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刀,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誉为“刘大刀”。



引用 本田琉球 2015-3-17 20:12
续(1~2)
中国明朝川军入朝鲜,抗击日本侵列责者。


战争爆发,“”刘綎”刚调至北京任五军三营的参将。他主动向朝廷请缨,准许其统领五千川军入朝抗日。
这批川军乘船出三峡至荆州,再陆路北上襄阳、河南,转赴河北、辽东,转辗近万里进入中国藩属国朝鲜,到达前线的时间已是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二月。
当时”李如松”所统领的数万中国军队中只有三千浙江步兵,其余均为骑兵。朝鲜的冬天气候寒冷,平原上稻田密布,即使不下雨,道路也泥泞不堪,非常不利于骑兵作战。而日军部队主要以步兵为主,因此川军的到位及时缓解了中国部队在朝鲜半岛缺乏步兵的困境。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四月,中国明朝军队探得汉城附近的龙山储藏了日军的军粮数十万石,便派出敢死队夜袭粮仓,焚烧了粮草。日军缺粮,无心恋战,只好放弃汉城向南逃遁。

“刘綎”率川军打头阵直趋尚州的鸟岭山。
鸟岭山位于今韩国庆尚北道闻庆市闻庆邑各西里,是长白山脉突出的棱峰,北边群峰称鸟岭,南面群峰称梨花岭,自古以来是朝鲜南北交通的要塞。主峰海拔1026米,群峰绵延七十里,奇岩绝壁下的山路极为险峻,很像蜀地(四川)的栈道。不过攀越山路恰是川军的特长,川军很快就到达日军把守的鸟岭山隘口,呈进攻态势,吸引住日军的注意力。
中国明朝将”查大受、祖承训”则率骑兵沿小道翻过槐山突然绕到鸟岭山背后。发现无险可守,为免被围剿,日军惊恐之下于五月二日,全都南撤至釜山一带。
趁胜追击,川军与友军顺利收复了今韩国境内的忠州、庆州、大邱等城市。
中国军队入朝鲜不到五个月,朝鲜的大部份土地均已光复。


中国军队留守藩属国朝鲜
由于这次日本侵列者被中国明朝大军有所震摄,日军主动提议讲和。
中国兵部尚书”石星”说服万历皇帝同意和谈,不过有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
第一,日本返还朝鲜全部领土、
第二,释放朝鲜二位王子归国、
第三,丰臣秀吉谢罪。


而战败的日本丰臣秀吉则提出七条离谱的谈判内容:
第一,归还被日方俘虏的朝鲜王子,
第二,迎娶明朝皇帝的公主为日本天皇的后妃,
第三,恢复贸易互市,
第四,中日两国大臣互换誓词,
第五,返还朝鲜四道及王京,
第六,将一位朝鲜王子及大臣交给日方作为人质,
第七,朝鲜权臣世代不得背叛日本。


由于这次中国明朝军队战斗减员较大,加上朝鲜的陆军、义兵数量上不占明显优势,短期内中、朝联军还无法全歼龟缩于釜山一带的日军残部。
朝鲜名将”李舜臣“率领水军有效地切断了日军补给线,使日军陷入困境,迫使日军再次议和撤军。
狡诈倭军为给中国施加“议和”的压力,1593年六月十余万日军在停战时期,突然攻入朝鲜重镇晋州城,朝鲜军民死亡六万余人,造成了自战争爆发后,朝鲜军民的死伤以此次最为严重。

中国得知日军再次反攻陷晋州,”刘綎”率军从星州驰赴陕川,明将”吴惟忠”率军驰赴草溪,二部均有所斩获。日军再次退回釜山,声称待中国同意讲和后才渡海回日本。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七月,在中国明朝差官与日本握旋谈判后,由中国官员的陪送下,被俘的朝鲜二位王子离开日军釜山兵营回到朝鲜都城。
二个月后,除了朝鲜东南一隅尚被日军占据外,其余国土均告收复。
中国见朝鲜的稳定大局已定,明朝廷便下令中国军队先从朝鲜撤军。然而在朝鲜国王的恳请下,经中国明朝军队统帅”宋应昌”提议,”刘綎”统率包括川军在内的16000名中国士兵留守朝鲜大邱、忠州等城,备防日军再次突袭。

由于中国明朝廷对日军屠戮晋州的事件极为反感,认为日本其“议和”不诚,一度中止和谈。
后来虽然恢复“议和”,但重新提出三个条件:
第一,只可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不许日本与中国通贡;
第二,日军一兵一卒不得留驻釜山;
第三,日本永远不得再侵犯朝鲜。



然而中日两国议和特使,中方是浙江商人”沈惟敬“,日方是略通汉语的”小西飞“,不知道是语言沟通上的问题,还是擅自做主或者糊涂乱来,竟然都向自已的国家报告,称对方已接受了已方的条件。
所谓的和谈进展顺利,中国军队陆续撤离,留在朝鲜的兵力只剩下驻扎在大丘的五千川军。
驻朝期间,”刘綎“积极为朝鲜训练陆军和僧兵,提高了朝鲜部队的实战能力。为此朝鲜王太子”李珲“专程到川军驻地慰问。
刘綎还与朝鲜著名僧人”松云”大师结为好友。松云组织了数千僧兵保家卫国,配合中朝联军将日军赶出朝鲜。数年后朝鲜保卫战争结束,松云作为朝鲜特使到日本谈判,将被俘的七千多名朝鲜人带回了祖国。


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5)春,入朝已有二年的五千川军奉命撤回明国。
归国后,”刘綎“被朝廷提拔为四川总兵,成为四川武职中级别最高的将领。

1596年九月二日,中国明朝册封特使来到日本,举行了册封“丰臣秀吉”的大典。
通过翻译,丰臣秀吉得知中国明万历皇帝的诏书内容只是
“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等句,根本没有他提出的七条方案,不竟大怒,撕毁诏书,驱逐明朝使臣,再次决定侵略朝鲜。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日军食髓知味再犯中国藩属国朝鲜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二月二十二日,丰臣秀吉颁布战争动员令,组建14万远征军,其中水军3万余人,再度进犯朝鲜。
驻留釜山的日军主力袭击了朝鲜部队,杀死朝方郡守,大战一触即发。
朝鲜国王再度请求中国明朝政府援助。六月底,中国军队先头部队7千人陆续抵达南原、全州、忠州。
日军急忙又退回釜山。紧接着明朝廷四处调兵,并点名“刘綎”再次组建1万名川军 入朝作战。

同年七月,日军左右两路部队共11万人从海上登陆,攻陷了南原、忠州,直逼王京汉城。
侵列日军在通往汉城的要道稷山,日军遭遇数千中朝联军以及松云大师所率1千僧兵的英勇阻击。
听说中国皇帝准备调动七十万大军支援朝鲜,并进攻日本国,受挫后的日军经过商议决定将两路军队全部南撤至沿海,龟缩于釜山、西生浦等处的倭城,作持久盘踞打算。

当时朝鲜半岛南端海岸分布有二十六座倭城,多依山修筑,易守难攻,是日军苦心经营的据点,也是其企图蚕食朝鲜的根据地(今天韩国境内尚存留不少倭城遗址)。
日军的主力部队分成三支,
西路由小西行长统领驻守顺天倭城,
中路由岛津义弘驻屯泗川倭城,
东路由加藤清正驻屯于西生浦蔚山
十余万日军分兵各处把守,彼此照应,战争局势进入胶着状态。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十一月,先期中国入朝的三万六千名明朝军队分三路南下,合围蔚山倭城。
左路由李如松的兄弟”李如梅“统领12000名明军,其中有约一千名川军。这批川军不是刘綎的部属,原是常年驻防在辽东的步兵。

蔚山倭城的外城是用石头垒起的三重土墙,内城则高十五米,也全部用石头垒成。
日军驻蔚山的兵力虽然只有六千三百人左右,却依靠两千多杆铁炮有恃无恐。久攻不下,明军减员巨大。固守蔚山的日军则弹尽粮绝,濒临绝境。但随着五万多日军援兵陆续赶到。明军由攻势转为守势,几番血战后只得暂时撤军。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二月,”刘綎“率领二个营六千八百名川军费时数月进入朝鲜。
同年九月,来到朝鲜半岛最南端的顺天前线。
此次川军组建与上次不同,系土、汉混编,除了川东的汉族士兵外,以石柱、酉阳县等地的土家族、苗族为主,另外兼有少量的川南彝族
中国明朝政府为了监督与辅佐”刘綎“,朝廷任命四川副使、原重庆太守”王士琦“为监军。
吸取了蔚山之败的教训,明军总督”邢玠“重新制定进攻计划,采取水、陆并进,对沿海日军各处要塞同时形成压力,造成敌人各处守军及海路不能互相支援。
“刘綎”被任命为西路统帅,带领川军在内的二万余名中朝联军主攻顺天倭城。

顺天倭城位于丽水半岛的北颈部,一面靠山,三面临光阳海湾。
不过靠山的一面实际上已被日军挖断,灌满海水,上面架设了一座浮桥。
顺天倭城控制着济州海峡,是重要的水陆要冲。
日本侵列将领”小西行长“率13700名日军镇守这里,有大小船只五百余艘。


顺天战役、露梁海战
考虑强攻必造成重大人员损失,刘綎心生一计,决定生擒或杀死小西行长。
前次战争期间,因为协调撤军、和议等事宜,小西行长与刘綎有过书信来往,算是有一番交情。
刘綎便写信一封,表达了欲在顺天城下单独会晤小西行长,与之商谈讲和撤军的意愿。
被明军围困已久,小西行长一直提心吊胆,收到信后则半信半疑。
当年九月二十日,刘綎单独一人来到浮桥处,第三次让人送信给小西行长邀其面谈。此时早已有明军一百余人配备虎蹲炮和鸟铳、弓箭埋伏在暗处,一旦刘綎举手示意就可开炮射击。
见刘綎一人,小西行长不知有诈,打开城门率五十名骑兵来到浮桥。快过浮桥时,突然远处炮火打来落在水面上,小西行长惊觉,立即与骑兵掉头奔回城里。原来一名埋伏的明军士兵因过于紧张而将炮火引线提前点燃。假若当时行动没有泄露,刘綎的计谋很可能会成功,以后就不会有众多朝、明士兵牺牲。

关于刘綎谋擒小西行长的故事,日本史籍也有记载,但却添油加醋,胡说一通。
“称一名明军士兵假扮刘綎,与小西行长见面,二人在帐蓬里喝酒商谈。刘綎本人则假冒倒酒的小卒。见倒酒小卒的气质、形象与普通士兵有异,小西行长就夸奖了一句。刘綎一紧张,酒就从手中的器具中溢出。小西行长立刻警觉,在明军捕获前,与日军骑兵突围而出。”

由于计谋失败,刘綎第二天只得采取强攻。明军虽有远程大炮,却无法向居高临下的顺天城开火。中朝联军屡攻不利,伤亡惨重。
以为明军久攻受挫士气低落,小西行长便率军出城突袭。敌我两军在平地展开了决战,胜负难分。此役明军亡1100人,伤约九百,取得日军士兵首级九十二枚,日军阵亡也有750余人,伤者近千,大半被明军弓箭和虎蹲炮所伤。以守城时双方的伤亡数量比较看,日军的突袭反攻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该年十月二日,为配合水军行动,刘綎率军总攻顺天城,几近成功,最终仍告失利。
此次进攻顺天城牺牲的明朝步兵,大多数是川军。


朝鲜古籍《燃藜室记述》记载了当时惨烈的战斗场面:
”刘綎又募先锋数千,乘轮车,编高梯,渐逼顺天城,我国(朝鲜)皆从之。綎建大将旗,令诸军齐攻,前锋已抵城下。马兵万余为后援。同贼登炮楼,放火炮木石,兵不能支。忽于城西狐头,有声搏击,天兵(明军)尽伤丸剑,又路菱铁,散乱颠沛,城兵追枪,或杀或虏,走脱者中伤。又从城穴,挥剑乱砍,投薪焚轮车、竹编,死尸烧尽,天兵死者八百余人。”



中朝西路联军及时调整策略,陆路围而不攻,海路断其补给,很快顺天城的日军感到了绝望。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十八日,日本传来高龄六十三岁丰臣秀吉卒死,日本军队无心再战,决定在十一月中旬全线偷偷撤离。
十月八日,中国水军提督“陈璘”已获知丰臣秀吉死去的消息,便与朝鲜将领“李舜臣”商议在忠清、全罗、庆尚各海口埋伏水军,对撤逃的日军进行堵截围歼。
当时中国明军水师在朝鲜有13000余人,战舰数百艘,其中包括了“谭宗仁”统领的一千名川军水兵,另外朝鲜水兵七千三百名,联军水师的作战实力高于日本水军。
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夜,得知顺天倭城的日军准备撤退,”刘綎“便率军正面进攻,夺取了“栗林”倭城,随后攻占了顺天的浮桥以及大城。明军水师同时夹击,烧掉顺天的日军舰船百余艘。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八日夜四更,露梁海面展开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战。
日军将领“岛津义弘”从泗川出发带领17000余名士兵,战船五百一十艘,乘夜潮来救援被堵围的小西行长部队,结果被朝、明水师半路夹击,诱至露梁津海峡全歼。
日军死亡万余人,只有五十余艘舰船逃脱。不过朝、明水师也付出了代价,中国明朝军副总兵“邓子龙”、朝鲜名将“李舜臣”均在战斗中牺牲。由于日本侵列士兵发现“岛津义弘”从泗川出发的援军大败,小西行长便率残部从外洋逃窜。


中朝联军与日本侵列者在露梁海战的胜利,宣告了日军数年来反反复复的入侵中国藩属国朝鲜彻底失败。
《明史》称之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从而再次确立了,中国明朝政府为了捍卫朝鲜半岛的宗主权,从而排除万难不畏牺牲而坚决与朝鲜抗击日本侵列者的体现。
朝鲜半岛从此不再被日本侵列骚扰长达三百余年和平时期。
在延续七年的援朝抗战中,中国明朝的川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朝鲜国王“李昖”曾高度评价川军首领“刘綎”:“顺天之贼在诸贼号为强大,赖刘大人神谋妙算,摄魂而遁。小国之再造,皆刘大人之力也

韩国泗川市修建有一座纪念“明神宗万历”年间中朝联军战殁慰灵碑,碑文大意是:
“遥远异域土地上,不归的恨客———那些明代盟邦民的深厚战友的爱”。

相信这深厚而又诚挚的爱,足以安慰那些长暝韩国四百余年的中国川军士兵。




引用 本田琉球 2015-3-17 20:55
过去中国虽有属国的名称及王的爵位,但其不是个独立的国家,
他是中国特有行政区域制度宗藩制度的藩属国,况且其政治外交军事均受于中国的咨询管理授权核准与否;
而中国与宗藩关系的属国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国际关系;最多也是中央对地方的君臣从属关系;


如果硬是要与21世纪的中国中央行政区域体制框架而言:

属国则相当于,中国特别行政区内的地方民主自治管理组织;
而其国王则相当于,中国特别行政区域组织内的""行政长官"",
凡是均须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袭爵的任命授权管理特区内事务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5-3-19 18:33
环球时报,文:燕山雪


日本政坛兴起修改和平宪法的风潮,让外界对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担心日益增加。亚洲各国之所以对日本“修宪”保持高度戒备,是由于日本的野心带来的惨痛教训并不只限于二战。发生在公元1592年,即中国明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二十年的壬辰战争,就是这样一场由日本野心家发起、企图改变东亚政治格局的战争。这场历时七年的战争最终的确深刻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只是这种改变并不是以战争发动者的妄想为结局的。直到三百年后,当西方强势进入东亚时,壬辰战争的影响仍依稀可见。

  统一战争刺激丰臣秀吉野心

  作为壬辰战争的策源地,日本早就开始战备工作。1590年7月,时任日本关白兼太政大臣,同时也是日本实际统治者的丰臣秀吉实现对日本领土的完全控制。不过相当多领主仍保留着自己的军队和领地,成为日本政治稳定的严重隐患。丰臣秀吉希望通过发动对外战争,靠战争消耗各家实力。同时统一战争的胜利,也使丰臣秀吉对日本实力和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估计。他制订出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借道朝鲜进攻并征服中国,随后以中国为基地征服印度及东南亚。

  丰臣秀吉对战争的自信,来自于手下的精兵强将。此时日本刚结束国内战争,拥有大批在实战中锤炼出来的优秀将领和精锐士兵。武器装备方面,通过与荷兰的贸易和自行研发生产,各大领主主力部队已较大程度实现火器化,侵朝日军更是把火枪火炮作为主要装备。日本水军以整编后的海盗为骨干组建,作战经验丰富。侵朝日军共集结陆军15万人,水军700余艘主力舰船,加上后备力量,总兵力达28万人以上。

  作为日军首要目标的朝鲜,此时还对即将发生的战事茫然无知。朝鲜李氏王朝已有二百多年没有经历战乱,军队训练水平低下,战略设施年久失修,而且朝鲜政局正处于“东人党”和“西人党”的激烈内斗之中,甚至连政令都无法通达。

  此时的中国处于万历皇帝统治时期。万历十九年,朝鲜使团访问明朝,通报日方要求借道朝鲜攻击明朝的消息。万历皇帝虽然意识到战争即将来临,却并未加以重视。当时万历二十年初爆发的哱拜叛乱吸引了明朝大部分的注意力,直到壬辰战争爆发后,明朝才组建入朝部队。当时明军的组织和装备较为混乱,士兵来源复杂、待遇低下,欠粮欠饷情况普遍存在。武器装备更是五花八门,从传统的刀枪弓箭到新发明的各种火铳、火箭,什么都有,但整体火器制造和运用水平与日军有着不小的差距。明军对日军具有优势的是骑兵和火炮。同时在后勤补给上,背靠国境的明军远胜依靠海路长途运送的日军。

  日军先后两次侵朝

  1592年4月13日,丰臣秀吉向集结在九州的日军下达出发命令。侵朝日军先头部队小西行长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人分乘400余艘舰船跨过对马海峡,于4月14日在釜山登陆,仅用两小时即攻克釜山。随后日军主力部队陆续在朝鲜登陆,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和黑田长政三个军团为主要突击集团,向汉城迅速推进。5月2日,小西行长军团进入空无一人的汉城。此前两天,朝鲜宣宗李昖已与文武百官一起逃往平壤。6月11日,李昖放弃平壤,再次向中朝边境的义州出逃,并遣使向中国求援。

  12月26日,明朝新任命的防海御倭总兵官李如松率领四万三千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李如松率领的明军与朝鲜联军五万人进抵平壤城下。李如松采用中国传统的“围三厥一”战术,并组织大量火炮和火箭猛烈轰击城内日军,一举破城。小西行长率残部突围时又遭明军伏兵攻击,此役日军损失近九千人。慑于平壤之败,驻守平壤以南黄州、凤山、中和等地的日军不战而逃。至1月20日,明军收复开城,朝鲜北部黄海、平安、京畿、忠清四道光复。但过于乐观的李如松试图以轻骑三千突袭汉城,结果遭优势日军围攻被迫撤退,此后与日军形成对峙之势。

  丰臣秀吉也意识到战争陷入僵局,他授权小西行长作为代表与明朝和谈。3月下旬,双方达成协议,日军于4月下旬撤出汉城,7月明军撤离朝鲜。万历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丰臣秀吉并不甘心,经过四年休养生息,1597年2月,日军再次集结14万陆军和2.4万水军入侵朝鲜。战争初期,由于兵力不足和指挥失误,援朝明军接连失利。但日军士气也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日渐衰落。万历二十六年五月,丰臣秀吉眼见军无斗志,且钱粮消耗过大,只得默许撤军。至八月,原本在朝的14万日军只剩6万。

  明朝此时则开始大量加派军队入朝,力求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朝鲜问题。万历二十六年七月,在朝明军人数已达7万,明军在朝鲜长期处于兵力劣势的局面终于得到扭转。至九月,明军在朝兵力已达到14.2万,对日军形成压倒性优势。日军处境更艰难的是,由于海上交通线被明军水师封锁,在朝日军得不到海路运来的补给,饥寒交迫,更迫切希望尽快回国。

  而此时日本正在风雨飘摇之中。8月,丰臣秀吉病逝。他逝世仅9天,五大家老一致决定从朝鲜撤军。9月15日,五大家老决定向明廷提出和议要求,试图为驻朝日军赢得撤退时间。9月28日,五大家老向在朝鲜的日军发出总撤退令。

  中朝联手的“露梁大捷”

  当撤退命令下达后,小西行长几次组织小规模撤退,均被中朝联军水师挫败。从日军的行动中,中朝联军水师提督陈璘和李舜臣敏锐地判断出:这是日军总撤退的信号。联军决定将计就计,在露梁海峡地区组织一场围点打援的战役,彻底歼灭日本水军,断绝残余日军的最后退路。联军故意放弃对11月18日回国的加藤清正军团的拦截以麻痹敌人,将全部水师兵力集中到顺天附近海域,由老将邓子龙率明朝水师一部埋伏在露梁海以北,切断日军退路;由李舜臣率朝鲜水师埋伏于露梁海以南的观音浦;陈璘则率明朝水师主力埋伏在昆阳竹岛,计划用三支舰队将前来救援小西行长的岛津舰队包围歼灭。

  19日凌晨,岛津舰队刚驶出露梁海峡即落入联军包围。岛津舰队一面使用火炮和火枪还击,一面继续前进。战至天明,岛津舰队被联军舰队逼入观音浦,出口已被联军封死。

  为打开突围航道,岛津义弘指挥舰队反复向港外发起冲击,联军水师与岛津舰队陷入混战。在狭小的港湾里,火枪火炮已施展不开,双方水兵互相跳帮,展开惨烈的白刃战。七十高龄的邓子龙率领亲兵不停冲向被围困的朝鲜战船,跳上甲板杀散船上的日本水兵,救出多艘朝鲜战船。日军战船随后集中火力轰击邓子龙坐舰,并组织舰船抵近用火枪齐射,邓子龙胸前中弹,当即阵亡。

  邓子龙战死后,岛津舰队也已损失过半。岛津义弘决定集合残余的二百余艘战船向港外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李舜臣看出岛津义弘的意图,率领朝鲜水师迎着岛津舰队的航线冲了上去。激战中,一发流弹击中李舜臣。弥留之际,李舜臣叮嘱左右暂时不要公布自己的死讯,以免影响士气,不久便溘然长逝。

  李舜臣的阻击为中朝水师赢得了重新组织的时间,在陈璘的带领下,明军水师对岛津舰队展开追歼。战斗一直打到当日正午,岛津舰队几乎全军覆没,除岛津义弘率50艘战船突出重围外,其余450艘战船全部被击沉,日军阵亡一万余人,史称露梁大捷。岛津义弘之后率残部逃至釜山,搭上回国的最后一班船。至此,朝鲜已不存在成建制的日军部队,壬辰战争在开始的地方画上了句号。

  壬辰战争打出两百年的和平

  壬辰战争的失败,相当长时间内打消日本向大海那一边扩张的野心。丰臣秀吉虽然部分达到了削弱其他领主的目的,自己的嫡系却也同样损失惨重。他死后,在战争中最大限度保存实力的德川家康轻而易举地扫平其他诸侯,建立起幕府。在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的黑船叩关之前,德川幕府一直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无论是无组织的倭寇还是有组织的日本水军,再也没有敢向中国沿海发动大规模入侵。整个东亚地区保持了两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状态。

  壬辰战争的胜利,使朝鲜终于保住了自己的国家和王朝。而对于明朝而言,壬辰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东亚的核心地位,维护东亚朝贡体系的稳定,也为明帝国乃至其后的清帝国争取到一个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壬辰战争后,朝鲜开始对明朝奉行坚决的事大主义外交路线,其后在与后金的战争中,朝鲜也的确起到了对后金的长期牵制作用。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5-3-20 20:15
琉球列岛实属中国尚未收回的领土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24554&fromuid=46556



1855—1859 年间,琉球与美国、法国以及荷兰签订了通商条约,琉球国在条约文本中使用的都是“咸丰”年号,故中国与琉球的宗藩关系也得到了西方认可。至清末,由于中国内政腐败,国力衰微,内忧外患,国际地位与日俱下,难以支撑长期坚守的华夷秩序,维持近千年的宗藩关系受到严峻考验,与琉球之关系首先受到日本挑战,随后越南、朝鲜先后脱离中国。但与琉球情况不同的是,越南、朝鲜脱离中国都有条约可循!
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迫使中国签署”中法新约“,确认中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明确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1943年,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迫使中国签署发表”开罗宣言“,再次明确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地位,给予朝鲜独立建国。
然而,自1879 年日本单方面以军警武力强行窃占中国属国琉球中山国,日本强制的废琉置县殖民,虽将琉球改名为冲绳,至二战结束,中国历届政权从未与任何国家就琉球主权之变更达成协议。
可以说,根据宗藩关系,琉球法律地位之任何变更须经宗主国-- 中国的确认方可生效,日本武力吞并琉球始终未得到包括清政府在内任何中国政府承认,彼时之清政府也未声明放弃对琉球之宗主权,故日本吞并和占领琉球国在国际法上有明显之瑕疵,琉球主权仍应视为“悬案”。
1971年美国国务院特别澄清表示:交给予日本的仅为“琉球行政权”,并非认定琉球主权应属日本,有关主权的争议,美国不拟介入。

引用 海风依然 2015-6-26 19:23
中朝唇齿相依,保卫朝鲜就是保卫中国自己!
引用 liuqiu1919 2015-10-9 23:20
琉球群岛回归,美国在等中国政府来讨价还价
  2010年12月26日,日本多数的政府高官已经从美国那里得到暗示,针对琉球人民要求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和减少琉球人对基地负担的事情一直保持“零回答”,让日本政府急的团团转。使得日本首相菅直人就普天间机场搬迁事宜向琉球县令所做出的两项许愿“减少对基地的负担和振兴琉球经济”变得苍白无力,让琉球人民心向中华大家庭更加紧迫。

  其实,美国是算准了现在的日本特需要美国的支持了,美国无论需要什么日本都要想方设法答应下来,不然,日本是不拥有琉球(冲绳)主权,没有美国的帮助,随时有可能被合法拥有琉球主权的中国要了回去。琉球自始至终不是日本的领土,是100多年前属于中国管辖下的朝贡国(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主权下的港澳地区),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和日本军国主义签署过卖国条约,从国际法来讲,琉球的主权仍属于中国,日本首相菅直人对此是非常清楚的,也表示过深深的忧虑。
引用 海风依然 2015-10-10 09:02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6-9-27 12:33
明朝晚期「援朝抗倭」前役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592—1594)。后役时间于万历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596—1598)。然而有趣的事,中国两次「援朝抗倭」战争以后,中国人移居九州岛的华人反向的逐年人数增多。

明万历四十年(1612),明朝「兵部」奏称:“通 倭 之人皆 闽人也,合 「福(州)、兴(化)、漳(州)、泉(州)」共数万计。”(注:《明神宗实录》卷四九八,万歷四十年八月丁卯。)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亲身到过九州的「刘凤歧」说:万历三十六年(1608),侨居在九州岛长崎的明商还不到20人,而“今不及十年,且二三千人矣,合诸岛计之,约二三万人。”(注:朱国禎:《涌幢小品》卷三十,《倭官倭岛》。)

明天啟五年(1625),福建巡抚「南居益」说:“闻 闽越 三吴 之人,住于 倭岛 者不知几千百家,与 倭 婚媾长子孙,名曰 「唐市」。(注:《明熹宗实录》卷五十八,天啟五年四月戊寅。)

查看全部评论(11)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4-20 21:33 , Processed in 1.271060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