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谈兵论战 查看内容

毛泽东为何一意孤行要抗美援朝?

2017-8-25 23:14|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999| 评论: 3|原作者: 台灣獵戶人

摘要: 「毛泽东」渴望一战确实有其道理,正要在国际上扬名立万找对手,世界上最强的敌人找上门来了;自己的队伍身经百战,正是兵精将广,士气高涨的时候,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夫战之要,敌我士气。因为我们是保家卫国的正义 ...
原题:毛为何一意孤行要抗美援朝?
文:学习小组海外版




FB_IMG_1440510622887.jpg


毛泽东决心与美国开打,另有深意
我查了一下,志愿军伤亡的总数,联合国公布的是65万左右 ;中国公布的是36万多人 ;韩国公布的是70万人;美国公布的是75万人,应该最多在70万人左右;但是美国官方刻在碑文上的数字显示,联合国军伤亡数字在250万人。就算加上凑数的朝鲜部队的伤亡,敌方居然是我方的2倍多!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敌方是武装到牙齿的16个国家的精锐,包括世界王牌陆军美军,号称立国以来从无败绩。双方的装备水平差了一个代际,敌人是飞机、坦克、军舰;我们是机枪、步枪、手榴弹。我方是内战中尚未休整的疲惫之师,国家彼时一穷二白,战乱后的祖国生产被破坏尚未恢复,我军没有空援,没有足够装备和弹药,没有熟悉的人民支持,山川地貌都十分陌生,狭长的供应线只能保证最低限度的后勤,一个军只有36门野炮,敌军则是1500门大口径火炮……

有人类以来的军事斗争规律似乎都可以证明,没有我方取胜的可能。那时候这个世界上不信这个邪的人,估计除了毛泽东没有几个人。

很多诋毁「毛泽东」和「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的人,不能解释《毛泽东思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威力,以一国弱旅对国际联合劲旅,居然在战场上、在伤亡数字等方面均占尽上风;
美国人惧怕和敬畏的是这样的中国人,是毛思想武装起来的由千千万万个黄继光、邱少云们组成的军队。在装备那样简陋的条件下,武器差一两代的劣势下,吃着雪水炒面,用小米加步枪,再一次将强大的敌人打得满地找牙。直到今天,美国人也不愿意真正跟中国人玩命,每有冲突美国人总是息事宁人,是因为我们父兄有过这一次精彩的表演。
朝鲜战争打得对不对,至今有不同意见。
中共当时关于是否开战的争论也持续了几个月,连战神「林彪」都持坚决反对意见。
「林彪」从现实政治、国家经济、国际外交、军事对比诸多方面分析得头头是道,论证这场战争不能打。一是没有胜利把握;二是怎么看打这场仗也不划算。

「毛泽东」这一次非常民主,耐心商量。其实他第一时间心里就决定了要打的,只是想看看战友们的态度。「不打无把握之仗」,是毛的一条军事斗争基本原则。但「林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毛泽东」看来,「军事斗争是为政治服务的,而最高的政治,是国家民族的独立和生存」。「林彪」和当时一帮实际上也反对开战的人,看上去什么帐都算了,就是没有算这个最高政治的账。


FB_IMG_1440510612762.jpg


毛泽东,那为什么要打抗美援朝?答案其实就很简单,中国被人窝窝囊囊欺负了一百多年,新中国成立了,但是列强环伺的局面没有改变,中国要想安安心心搞建设,那是痴心妄想。因此新中国及中国共产党要开门立威。蒋介石不经打、日本人没打服,如何才能打一仗惊天动地,令中国打出几十年和平局面呢?美国是地球上再也找不到的强手,竟然送上门来了,焉能不打?表面理由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有难我们应当出手,美帝国主义要用朝鲜做跳板侵略我国。其实都不是。因为苏联唆使朝鲜搦战,让中国买单,中国是完全可以不动的;苏联不肯出空中力量支援,武器还要半价卖给我们,我们也是可以借故不动兵马的,为什么在苏联明确不出动空军的情况下,毛仍旧急于开战?

因为毛泽东想打,渴望一打。于是乎,面对越南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明显没有了当初的急切和投入的冲动。很简单,毛泽东与新中国当时都需要《一仗定乾坤》,就是他说漏嘴的一句至理名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战友们以为是毛泽东的幽默比方,其实是毛泽东想为当时列强环峙的中华民族安身立命拼一次。虽然双方力量对比太过悬殊,说实话,跟八路军与日本作战、解放军与国军作战时候比,条件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至少全国政权在手,至少部队有大后方支持,至少可以动员全国资源。在毛泽东看来,这已经是此前任何军事斗争时期都没有的巨大政治优势,因此,此仗完全可以一打。也正因为他决定一打,所以他佯作商量地听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他再次略显失望地发现,他的同事达到他这个战略决策水平的一个没有!不过他已经习惯这种场面了。

「毛泽东」渴望一战确实有其道理,正要在国际上扬名立万找对手,世界上最强的敌人找上门来了;自己的队伍身经百战,正是兵精将广,士气高涨的时候,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夫战之要,敌我士气。
因为我们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敌乃侵略他国非正义之战,「有利在我」。输了最多又是一个朝鲜版持久战。赢了,苏联阵营、美国与西方列强「对中国就将会刮目相看惧怕三分」;

赢了最强帝国的最强陆军,我军的士气、全国的心气、统帅的权威将空前提升、敌人的挑衅之心、觊觎之心将受到遏制,争取到长久建设的和平内外环境,否则就很难消停。

毛泽东此战显示了非凡的大英雄气概。这样的英雄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甚至也包括他的杰出的同事。毛为中华民族打出来了八面威风,一扫百年恶气晦气,伟哉快哉!至今我等还在因此受惠,这个胜仗的民族心理价值是无法计算的。


正是这一仗,让中国得到了即使在同时与美苏交恶的日子里,仍然可以不受美苏战火影响的安宁发展时间!!让世界明白了:中国,已经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弱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寂寞随风 2015-8-25 22:37
打得一拳开,百拳不沾身!朝鲜一战,让美帝七十年不敢对中国动武!伟哉!毛主席万岁!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5-8-26 11:59
本帖最后由 台灣獵戶人 于 2015-8-26 18:21 编辑

毛泽东为何要让毛岸英去抗美援朝?
华声在线
2015-08-26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生平事迹,曲折的童年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出生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随母亲及两个弟弟回长沙县东乡板仓隐蔽。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逮捕时,8岁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目睹了母亲与敌斗争和牺牲前的惨烈。随后,他被保释出狱,翌年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上海交给毛泽民。
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后不久,小弟毛岸龙去世(还有突然失踪一说)。党组织因顾顺章叛变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坏,幼稚园的孩子们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称为“红色牧师”的董健吾领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党的经济资助中断。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难时,对两兄弟的态度变坏。据毛岸英讲,兄弟俩曾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于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

在苏联的生活
在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学习认真,不久便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毛岸英仍坚决要求参战。不久,他找到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不久,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1946年1月,他随苏共派往延安的医生一同乘飞机回国。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他直至牺牲时,身边还带着这支枪。

1950年6月25日,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八个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与全世界最强大的敌人美国军队作战。
10月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缨入朝参战。
当许多人都出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毛泽东的回答却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0月19日,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入朝后,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发报频繁,美军据此认为这里有志愿军的重要机关,遂派飞机前往轰炸。4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痛定思痛,许多善良的人也许要问,抗美援朝毛泽东为啥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上前线?中国那么多热血儿女,何差毛岸英一个人,可毛泽东不是这样想。
1951年3月,毛泽东的老友周世钊向他问及此事,毛泽东说:
“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抗美援朝毛泽东为啥一定要让儿子上前线?这是由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决定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毋庸置疑,毛泽东就是这样的模范。“其身正,不令而行”。他的表率作用,如同无声命令,变成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不断把党的事业从胜利推向更大的胜利。


然而,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以权谋私,营私舞弊,在就业、任用、提拔、晋职、出国、经商等方面为亲朋好友谋取特权和不正当利益,夫贵妻荣,父功子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导致权力家族腐败。有的官员大搞特权,别说家属子女得好处,甚至秘书、司机、情妇、二奶也狐假虎威,跟着沾光。一些人的腐败堕落,与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形成巨大反差。
据坊间流传,更有甚者,个别文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胡说毛岸英上朝鲜战场是为了“镀金”,引起群众和干部的极大愤慨。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献出六位亲人的生命。他弟兄三人,牺牲了两个。他一生共有十个儿女,其中六人夭折或丢失。最后剩下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纳四人,毛岸英还牺牲在朝鲜战场。为了党的事业,毛泽东一家人几乎所剩无几。如果要镀金,毛岸英何必非要到真枪实弹的战场上?


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捍卫者,他曾经深刻告诫:
“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诚如小平同志所言:“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一个改写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一个战争来临之际从容送子参军的人,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周恩来看完彭德怀写来的信,沉思良久,认为老将军说得有道理,毛岸英的尸骨不宜运回国内安葬,更不宜在北京安葬,应该和牺牲了的所有志愿军烈士埋在一起,这也是主席的意思,这样做政治意义更大。
于是,他将彭德怀的信批转给毛泽东阅示。
“主席!”
毛泽东的秘书拿着文件夹走进菊香书屋,轻声说,“总干部部给彭总发来一个电报,说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要求将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破格安葬在北京。彭总从大局考虑,认为这样做不妥。这是彭总写给总理的报告,总理批给您阅示。”
秘书把文件夹递给毛泽东,接着又说:“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们希望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老彭说得对,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不能因为我是党和国家的主席,就给儿子搞特殊啊!”

毛泽东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铅笔,在文件上慨然批示:“同意德怀同志的意见,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
这就是一代伟人的胸怀!
于是周恩来当日在彭德怀的信上作了“尊重你的意见和朝鲜同志的要求,请(传珠)重拟复电”的批示。
刘少奇、邓小平圈阅后也都表示同意。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主张烈士与青山同在。
他早年走出韶山冲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学堂读书时,为表示自己满怀豪情闯天下、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决心和信心,曾将改写的一首诗夹在他父亲的账簿里。
《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毛岸英生前好友‘尤金’时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
志愿军总部就安葬毛岸英烈士一事给中央军委发来一份请示,军委总干部部起草了复电,要求志愿军总部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按理说,在国内安葬毛岸英无可厚非,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以及在朝鲜牺牲的团以上干部遗体,均已运回国内安葬,因此这样做并无特殊。
彭德怀是一个原则性很强和光明磊落的人。他看完电报后,觉得把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国内安葬不太妥当……

后来,刘思齐、邵华再次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请求,毛泽东沉默良久,引用东汉初期著名老将军马援的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毛泽东没有同意她们的要求。
就这样,毛岸英与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于他战斗过的并用鲜血浸染过的朝鲜大地上。
他们与青山同在。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引用 琉球猎户人 2015-8-26 12:15
本帖最后由 台灣獵戶人 于 2015-8-26 18:27 编辑

1937年清明节 祭 黄帝陵文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11142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中国在1954年的第一部宪法中则进一步将国家属性确定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国家属性的确立..“中华民族”只是中国56个,各民族的总称,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提“民族自决”并不是对自治的否定。自决和自治,是两个根本有区别的理论范式,不能进行简单类比。简单地说,如果说自决正日益变成不切实际的乌托邦,自治则作为对自决和民族国家的否定,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多民族国家有效处理国内民族事务的制度选项。

藩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一是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
二是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这战打是要打的,打得赢不便置否,但是胜利之后才是中国国家利益有无落实延伸的开始。
秉持着国际即为国内原则.而中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高于国际道德观.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襟,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无不与传统史学弘扬的统一意识、忧患意识对他们的熏陶有关。

在他们行为的背后,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有着肩负着一个民族的神圣责任,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实际上,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观和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身上,而是像浓浓的血液流淌在每个普通华夏儿女的血管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是平凡的人们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高度责任感的生动体现,也表明中国优秀史学遗产在现实社会中确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正是这种世代相传且不断强化的民族凝聚力,使我们国家始终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形态,历经沧桑,长盛不衰。




备注:
1943年开罗宣言的国际法意义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 ... hread&tid=47264

《开罗宣言》在蒋主席与罗斯福总统于民国32(1943)年11月23日,第一次会谈后,即开始起草;11月26日“中、美、英‘三国领袖会谈后定稿,并经(苏联)史达林同意。「开罗会议」结束,三国领袖返回各自国内后,於民国32(1943)年12月1日,分别在重庆、华府、伦敦同时公布。

当时”中美英”三国于「开罗会议」最终商定之要点如下:
(一)三国对日本作战取得一致意见;

(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占之一切岛屿,使东北、台湾及澎湖群岛归还中华民国,逐出日本以武力攫取之所有土地;

(三)使朝鲜自由独立;

(四)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为有法律拘束力之国际条约或协定如上所述,《日本降伏文书》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而《波茨坦公告》又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显然《日本降伏文书》已将三项文件结合在一起。
然而部分人士质疑《开罗宣言》效力者,通常是认為该宣言非条约,或以未经签署而否定其效力。惟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二条,名称并不影响条约的特性。

查看全部评论(3)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4-18 23:51 , Processed in 1.39524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