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向中国忏悔 ? 抗战胜利纪念日反思之三: 蔣未听罗斯福建议收回琉球续谈。 2006年12月07日,中国侨网 全世界的华人从未停止过“保钓”运动 文/朱小平 清朝政府拒绝批准《球案条约》,日本攫夺琉球不合法理 日本对琉球的吞併,必须要合法理。因而,在拒绝了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斡旋之后,感到心虚的日本,于公元1880年遣使来华谈判琉球问题。日本的如意算盘是,首先造成中国对事实上的承认,以琉球南部两个荒无人烟的岛屿让与中国管辖,并以此为条件修改1871年签订的《中日通商章程》,取消章程中禁止内地通商的限制,给予日本片面最惠国待遇之特权。以上即所谓“分岛改约”。 在日本所要修改的条约即《中日修好条约》及《通商章程》,其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这等于明确了琉球的地位,所以日本必须要予以修删。 二是要修改原来的排除最惠国待遇条款。 日本的乘机要挟和不讲信义,李鸿章是很清楚的,但由于他长期坚持“联日抗俄”外交方针,遂于中日谈判之初,也赞成“分岛”以存琉球宗祀,来年再议改约,因而与日本草拟了《球案条约》。但他后来因中俄关系缓解,又开始主张暂缓批准《琉案条约》,在中俄伊犁问题签订《改订条约》后,立即要求朝廷“力持定见”。此时的李鸿章尚为清醒,而他智商最低之时便是签订屈辱的《北京专条》——岂可承认琉球人为“日本国属民”、日寇侵台为“保民义举”?外交家最忌首鼠两端,由此亦可看出李鸿章没有远见卓识,更不会纵横捭阖。 清朝政府最终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拒绝批准《琉案条约》,琉球问题最终未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从法理上来说,日本对琉球的吞併连一个条约也未得到,不仅未得到中国的承认,也未得到国际的承认,完全不合法理。 从史料中看,并非所有清朝大臣都对琉球问题漠不关心。 在1876年5月,日本强行接管琉球司法权和警察权之后,也即琉球国王尚泰派其大臣尚德宏奔赴中国求救之际,驻日公使何如璋即主张对日强硬,他于1878年5月致函李鸿章: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其野心昭彰必灭琉球,如果不予制止,不仅祸及朝鲜,而“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何如璋的判断极准确,以后的事实也逐一证明。但李鸿章致力于“联日抗俄”的外交方针,对琉球之祸屡屡消极,竟然认为“琉球以黑子弹丸之地,孤悬海外,远于中国而迩于日本”,“若再以威力相角,争小国区区之贡,务虚名而勤远略,非唯不假,亦且无谓”。他的识见真是低于何如璋。李鸿章的“远迩”之说大概指中国大陆而言,如以台湾而论,距琉球最近,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尤其附属岛屿,与台湾简直是鸡犬相闻。 李鸿章因其消极思想,故只同意何如璋口头向日本交涉,导致琉球最终被日本吞併。就如同1874年日军侵台,李鸿章调兵迎战,却电示统帅沈葆桢“只自扎营操练,勿遽开仗启衅”,致使良机屡屡坐失。 直到日本悍然将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才于震惊和气愤中改变了对日本的态度,他复何如璋信中,对日本极为憎恶,愤然云:“遽废琉球为县,其无情无理,不守条约,不顾公法,实为地球各国所未有者,殊堪痛恨”,“倭人贪利弃信,诈伪无耻,有西人所不屑者”。李鸿章所痛斥的“不守条约”,即指《中日修好条规》。 因此,李鸿章认识到日本的野心与对中国的后患。他致在江西按察使沈保靖函中云:“日本地狭民贫,迩来宗尚西法,国债累累,妄自谓富强之术胜于中国,恒思逞其狡谋以偿所费。故数年之间,一入台湾,再议朝鲜,三废琉球。……此时中国若操之过蹙,固启兵端,若竟置之不理,彼谓中国畏之已甚,必且得步进步,纵兵四出,无所顾忌”。李鸿章的分析没有错,但是他也确实铸成了大错,日本侵犯台湾,其国内现代化刚刚起步,国内亦混乱不堪,若中国奋力一战,羽翼未丰之日本必不会如后来迅速发展,琉球、朝鲜的命运必然“走进另一个房间”。 尽管李鸿章意识到日本吞併琉球的祸害,也认识到日本下一个吞併目标必是中国另一个亲密藩属朝鲜,更有可能对中国形成大患,但无论他怎样开始防范,为时晚矣! 不过,尚未铸成大错的是李鸿章虽与日本签订《球案条约》,但在他的建议下,清朝政府亦未予以批准,使日本未能最终合法将琉球攫为己有,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斯福总统建议中国收回琉球奠定了法理依据。 1943年,罗斯福的两次建议,使中国有绝佳机会收回琉球 本文第一节已略述,中国在1943年完全可以合理合法使琉球归属中国,起码使琉球恢复独立。 1943年11月23日晚,参加开罗会议的蒋介石携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其间谈及战后要剥夺日本法西斯侵占的太平洋岛屿。罗斯福特别提到琉球群岛,他很郑重地对蒋说:“琉球系许多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日本当年是用不正当手段抢夺该群岛的,也应予以剥夺。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从罗斯福的建议来看,他对中国与琉球的历史关系很了解,对日本吞併琉球的事实也很清楚,他以大国领袖地位作出的建议亦非泛泛而谈,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正式建议。 但蒋介石由于没有心理准备,对罗斯福的建议竟不知如何答复。在赴开罗之前,蒋介石主观上认为此机遇是废除列强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国家利益的大好时机,故令有关部门拟定了会谈方案,方案中列项有战后将东三省、台湾省、澎湖列岛交还中国,无偿接收南满铁路、中东铁路等。据说蒋对此方案是极为满意的,但他没有想到琉球问题,有关人士也疏于考虑而未有建言。 对罗斯福将琉球群岛交还中国的郑重建议,蒋介石思索半天,才勉强答复:“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这简直是答非所云,故意含糊其词,使罗斯福的直觉是蒋介石不想收回琉球,也不清楚蒋介石的真实想法,故罗斯福未再谈及琉球问题。如果第一次谈及琉球,蒋介石没有心理准备还犹可原谅,但当罗斯福第二次建议时,蒋的态度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开罗会议第三天后的25日,罗斯福与蒋介石再次举行会谈,罗斯福又谈到琉球群岛并再次建议:“我反复考虑,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们的东部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你们得到了台湾,如不得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与你们管辖?”笔者分析:以蒋当时的态度来看,他在罗斯福第一次建议议后,就没有认真考虑,实际上罗斯福给了一天时间。据记载蒋当时听到罗斯福再次建议将琉球交与中国管辖时,还是犹豫不决,半天不说话。罗斯福以为蒋未听清他的建议,故再次明确重申:“贵国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战争结束了,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蒋犹豫再三才答复:“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蒋驴唇不对马嘴的答复,使得罗斯福彻底明白:不管出于什么心理,蒋是真的不想要琉球。其实,蒋以大国领袖(这是他二战期间唯一出席的一次盟国首脑会议)之地位,决不能如此草率答复。罗斯福谈的是战略问题,关系中国东大门屏障永固,岂可如此马虎应答,一推了之?最起码应以中国托管或琉球恢复独立为上策。 蒋介石的态度与苏联完全不同,苏联并未受到日本的摧残,却割去了北方四岛作为赔偿。既便琉球在历史上与中国没有宗藩关系,以中国做出如此惨烈的巨大牺牲,作为战争赔偿也是合情合理的。记得宋子文在抗战胜利前夕,宣布必须归还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琉球等。不知蒋介石及其随从们竟如此粗心大意不列入琉球问题。不过,据后来侍从蒋至开罗的人士分析:蒋去开罗,主要想收回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根本未曾考虑收回琉球之方案。而且蒋一直认为能争回上述领土已经非常有面子了。另外,蒋心底一直有恐日情结,他怕琉球归还中国,中日又结新怨。这从蒋在抗战胜利后对日本采取的“以德报怨”政策来看可谓一脉相承。 总之,由于蒋的犹豫和婉拒,罗斯福从此再未提琉球之事。此后发表的《开罗宣言》在谈及日本应归还中国之领土,只列“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即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未再明确提及琉球群岛。当然一个“等”字也令人有余味无穷之感。 蒋介石后悔未收琉球,美国违反开罗约定共管,擅自将琉球交与日本 蒋介石未采纳罗斯福的建议,实属下策。这一点他在开罗会议结束后,就大梦初醒了,后悔不迭未接收琉球。他怕此事泄露有损“领袖”形象,故叮嘱王宠惠,不要“往外说”,万一有人问及,就以“无条约根据”解释。而且蒋对王叮嘱了不止一次,可见蒋对自己如此重大事件的草率处理亦有所忌讳。 蒋介石是个不肯认错的人。可王宠惠回到国内,还是忍不住向极少数国民党高层人士予以透露。但传开之后很多人欲详加了解,王宠惠深知蒋的性格,绝不讲出实情。此后,国民党政府在所有文档,甚至图书、报刊中凡遇及琉球问题,均统一口径:因无根据,中国在开罗会议上才未提及琉球归属问题。因而,除极少数人外,都不知是因为蒋介石连拒罗斯福两次建议而未收回琉球。 1962年3月19日,台湾《联合报》记者司马桑敦知悉美国政府私自欲承认日本对琉球拥有主权,立即撰文发表文章,抨击国民党政府不负责任,在开罗会议上不提琉球问题,致使本该归还中国的琉球终落日本之口,使中国东部海防“被撕开一道大裂口”。当时作者只是激于义愤,他还不知蒋在开罗会议竟然执意不要琉球,丧失了大好良机。此文引起舆论及台湾最高当局的关注,蒋为了遮掩颜面,在出席一次国民党高层会议时自我辩解云:“实际上,琉球与台湾,在我国历史上地位不同。我们当时(指开罗会议——笔者注)认为琉球是我东海的屏障,军事重要性较大。我们同意,应由中美两国经过联合国之委托程序,实行共管,又以为此非当时紧急之事,故曾表示将来再说。”这番谈话有轻描淡写、推脱责任之嫌, 第一,他未向台湾人民(包括中国人民)承认是他两次拒绝罗斯福让中国收回琉球。 其二,东海屏障及军事重要性之类是罗斯福的分析与谋略,而不是“我们”! 其三,“将来”已近十年,要延至何日“再说”?又有何机会“再说”?但蒋于此公开明确了中美共管的共识,罗斯福当时并没有反对,只是后来的美国政府违背共识,未与已退居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协商(当时美国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擅自承认日本对琉球拥有主权。 1945年3月26日,美军乘胜向日本本土推进,发起琉球战役,经过惨烈攻夺后,于三个月后全部占领琉球群岛。 1951年9月,美国政府违反同盟国在对日作战期间和战后所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协议,纠集48个国家,与日本当局签订所谓《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钓鱼列岛交美国“托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曾授权周恩来发表声明,不承认非法的所谓《旧金山和约》。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正式生效。这是美国政府自己先违背了罗斯福总统与蒋介石达成的中美共管的共识。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冷战时期的美国开始改变对中日两国的态度,扶植日本为美国的亚洲战略服务。美国对琉球群岛问题上的立场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不可否认,罗斯福时代对琉球的立场应该是正确的,其后的美国政府行“托管”之名,内含主权未定论之意,不排除其打牌之需要。 1957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布美国对冲绳(琉球)拥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一切权利,并由美国政府颁布管理冲绳(琉球)的行政命令使其合法化,日本地方管理机构必须服从美国高级专员命令。 1959年5月,美占领当局又制定公布《新刑法》,限制日本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自由。美国占领当局还控制着冲绳(琉球)金融、贸易、电力、自来水等重要部门,等同于军事管制。这说明,美国当时并不承认(起码在心里)冲绳的主权属于日本。 但至上世纪60年代,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开始秘密与日本会谈冲绳(琉球)问题。 1960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专程到冲绳(琉球)访问。 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开始筹划将“冲绳(琉球)”“归还”日本。 1965年11月,尼克松与日本首相佐藤荣作秘密会谈并发表“联合公报”,将冲绳(琉球)“行政权”“归还”日本,但全部保留美国所有驻琉球的陆、海、空军事基地和设施。 在美日“联合公报”中声称:“在把冲绳(琉球)的行政权归还日本的安排内,美国和日本的共同安全利益是可以得到照顾的。”美国根据自己的战略利益,要求“归还”冲绳(琉球)后,美国在冲绳(琉球)的所有130多个军事基地和设施,皆由美军继续使用。经过精心策划,提出了所谓(中文称:美日两国关于大东群岛及琉球群岛之协定。日文称:“归还”冲绳协定),于1971年6月炮制出炉。 1972年1月7日,佐藤荣作与尼克松在会谈声明中,正式规定1972年5月15日把冲绳“归还”日本。
1972年3月15日,双方在东京互换了协定的批准书,完成了所谓“归还”的“法律”手续。尼克松在访问中国前夕与日本策划所谓“归还”,完全是为了打牌的需要,是深谋远虑的冷战思维。这完全有悖于罗斯福总统当年与蒋介石达成的共识,关键在于还擅自同时将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的行政权一并“归还”日本,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琉球的“归还”,美日均获大利,并由此产生无休止的复杂的政治军事态势和资源纠纷,中国东部海防屏障被完全撕开 琉球(冲绳)的所谓“归还”是美日勾结共同为其亚洲战略利益服务的结果,双方利益均沾。而中国东部海防尤其是台湾的屏障被完全撕开,这一点当年罗斯福早有警告。而且,由此产生了无休止的复杂的政治军事态势和资源纠纷,美国军事力量和基地在冲绳(琉球)的存在,更对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首先,美国的所谓“归还”实际上是一纸空文。上世纪六十年代,《纽约时报》记者曾描述道: “这是一个前哨地区。从这里到中国东部乘飞机只要两个半小时,到朝鲜四个小时,到印度支那六、七小时,在亚洲发生的几乎任何军事冲突中,军队将从他们在冲绳岛上围着铁丝网的军事运输基地出动。”不过这一时间速度在今天已大大更新,今日美军战斗机从冲绳起飞到朝鲜只需不到两小时,舰艇只需一天半,到台湾和中国东部的速度将更加大大缩短。因为以冲绳(琉球)首府那霸为起点计,距中国台北630公里,距上海820公里,所以美军谓之为“太平洋枢纽。”
据上世纪70年代有关数据显示,美军控制下的冲绳(琉球)是亚洲最大的基地之一,共有军事基地和设施148处,占地200多平方公里,常年驻扎五万美军,占驻日美军的二分之一。 据统计现在美军基地在日本共有88处,有36处在冲绳(琉球)(主要军事基地),在冲绳(琉球)美军的主要基地有那霸军港和那霸、嘉手纳空军基地。其他设施和基地提供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后勤补给,还设有核武器、导弹、细菌化学放射性武器及常规弹药的贮藏,还包括战略通讯联络中心、特工机关、空军战略侦察机构,针对中国、朝鲜等亚洲的“美国之音”电台等。 上世纪朝鲜战争、越南及印度支那战争,冲绳成为美军作战的出击前哨和基地。如越战,驻冲绳(琉球)美军直接开赴南越,轰炸机也皆从此起飞。对中、朝直接进行派遗特务的机构和空军侦察机构,至今也仍在活动。 除美军针对中国的军事侦察设施外,如日本在全国共有10处预警侦察设施,一处即设在冲绳(琉球),专门侦察中国及朝、俄的军事情报(2006年11月19日《环球时报》)。 另据日本《读卖新闻》10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厅和航空自卫队已决定在冲绳(琉球)宫古岛设置新型电波测定设施,目的明显针对中国(2006年10月24日《环球时报》)。宫古岛为宫古列岛主岛,位于琉球群岛最南端。战略位置重要,大致处于冲绳与台湾之间,距台湾最近处约330公里,西距我钓鱼岛仅100余公里!不久前,日本在冲绳布署了四套美国最先进的第三代“爱国者”导弹系统,表面上佯称为了防御朝核危机,实际稍有军事常识的人绝对看出日本的剑锋所指! 毋须赘言,冲绳(琉球)美军基地的威胁针对于谁,是不言而喻的。日美是军事盟国,两国的安全条约已无限期延长,日本右翼一直图谋修宪成为军事大国,军费开支今已名列世界第二。日本当今的军事实力,有兴趣的读者只要查阅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简氏海军防务》等就会一目了然。日本防卫厅1999年颁布《周边事态法》,公然将我国台湾划入“有事”预警区域,将来一旦美国根据协防台湾法案,对我国台湾的台独分裂势力实行“协防”,日本仍有可能像当年朝鲜战争期间那样,配合美军采取行动甚至联合作战,而冲绳(琉球)则无疑成为桥头堡和前哨基地。既使有朝一日台湾回归统一,只要美军基地存在,仍将对我国东部海防和领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06年10月初,美军正式公布首批装备的第四代“世界战斗机”——F-35,被美国命名“闪电”(二战时大出风头的P-38曾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亦称“闪电”),具有隐形、超音速、全天候精确打击陆海空目标能力。唯独将此王牌布置于冲绳(琉球),可见美军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谋求绝对军事优势并予以快速反应的意图。 另据报道说,自卫队离装备该机亦为时不远(2006年10月23日《环球时报》)。2005年美国前空军司令部战略规划办公室官员曾叫嚣要以“利器”介入西太冲突,炸沉一切敌方军舰,他所称“利器”即为美驻冲绳(琉球)之美国空军。而且,自五十年代起,美国即已视为琉球等为“安全战略”的第一岛链(“岛链”是杜勒斯于1951年提出的冷战思维概念),冲绳(琉球)的军事位置可见其重要和无可替代! 冲绳(琉球)附近海域,已被军事专家公认为世界最热点的地区之一,海域内的军舰和潜艇密度堪称世界第一。而且,美军驻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克拉克空军基地关闭后,美军对冲绳(琉球)基地作用和重要程度一年比一年更为加强。 2006年5月,美军对冲绳(琉球)驻军进行整编,8千海军陆战队移防关岛,普天间等五处冲绳(琉球)美军基地“归还”,实际是为了推进“日本本土冲绳化”,对一衣带水的邻国起到更大的防范、威慑作用。 综上所述,罗斯福的预言不幸而言中,目光短浅的蒋介石应负有完全责任。而冷战后的美国政府,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这主要的几届,以“冷战”思维为主旨,敌视中国,违背罗斯福与当时中国政府达成的共识,将琉球“归还”日本,造成至今无休止的军事政治态势。当年泣血向清朝政府上书求救的琉球大臣尚德宏尽管立誓:“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厉鬼。”他大概万万没有想到,不仅琉球为之灭亡,而且构成了对中国的重大威胁。他大概也没有想到,中国本来有机会收回琉球甚至有可能复国,却未能把握机遇,而令人遗憾的丧失殆尽! 历史,终于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旧金山和约》与《雅尔塔协定》一样,极大地伤害了中国的利益。 美国在1939年至1941年期间与英、法勾结,欲牺牲中国,诱使与日寇妥协,重演“远东幕尼黑”。还以“中立”为名大卖日本军火从中渔利。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后,罗斯福改变政策,支持中国。罗斯福以后的几届美国政府又改弦更张,再一次在琉球和钓鱼岛问题上伤害中国,尤其追随美国参加签订《旧金山和约》的48个国家,其中有的也遭受过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至今皆未曾向中国“承认过错并忏悔”!(徐永昌语) 历史将永远不会遗忘,也将永远刻骨铭心。-(续完) (本文引用之史料除已注明者外,还参考了《国际知识》1至4辑(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雷震全集》(1989年台湾版)、《中国国民党与台湾》(1985年台湾版)、《尼克松回忆录》(商务印书馆版)等数据及史实,特此申明。)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7-1 19:45 , Processed in 2.67840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