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琉球、中国的一体,才有《琉球国志略》考证 作者:李景科 一国之史志、或一地之史志,必为其自国、或本地之官方修撰,古今中外均循此惯例,而日本人胁迫(中国藩属)琉球人所撰写的《中山世鉴》,他们也不敢签署日本人名字。 《琉球国志略》是中国清朝乾隆年间,”周煌”同翰林院侍讲”全魁”所著,主要记载中国藩属琉球的历史和地理概况的一本书籍,由于授皇帝命为册封正副使,而往琉球册封琉球世子成为琉球国王,然而授命往琉球的册封使除了官职加级,授命期间除了可预支加给的俸禄,沿路均受到各路官员尊礼接待,但是册封使们必须在回京后提出使册封于琉球期间的所见所做所闻逐一记录,且必须纂文编冊恭皇帝预览及入典库藏,故不能随意记载而编辑。所以每届冊封使所编纂的琉球使记则是构成研究中国明清五百年来藩属琉球历史的极为重要志书文献,由其该书对于成书前的涉及琉球的史籍文献的不实之处作了很多修订。 全书依序有总目、凡例、采用书目、首卷及正文。首卷包括御书、诏敕、谕祭文和图绘。御书辑录圣祖、世宗、高宗亲笔书赐琉球国王的匾额。诏敕辑录世祖、圣祖、高宗给琉球国王的诏书。谕祭文辑录圣祖、高宗为与琉球国有关的丧事或祭事谕写的祭文。图绘包括琉球星野图、琉球国全图、琉球国都图、王府图、先王庙图、天使馆图、球阳八景图、封舟图、玻璃漏图、罗星图和针路图。正文各卷篇目如下:卷一星野;卷二国统;卷三封贡;卷四上舆地,包括建置、疆域、形胜、城池和炮台等;卷四下风俗,包括形质、气候、习尚、仪节、节令、服饰及舍宇等;卷五山川,包括国中山、属岛山、海(潮候、风信、针路)、水泉、桥梁等;卷六府署,包括王府、世子府、使馆、学校等;卷七祠庙,包括寺院;卷八胜迹;卷九爵秩;卷十赋役;卷十一典礼;卷十二兵刑;卷十三人物,包括贤王,忠节、忠义、孝义之士、列女、文苑及方外人物;卷十四物产,包括谷、货、蔬、果、草、木、禽、兽、鳞和介虫;卷十五艺文;卷十六志餘,所收的都是无卷可附的杂记丛谈。也指明了近代琉球王国未被日本吞并前穿着汉家衣冠。 该书开明宗义地说,更能让国人深知“琉球是为中国属国之一,中国是为藩属琉球的宗主国”: “琉球之有新志,尤是使录之旧例尔,但录系使臣一人之事,而志则关一国,故实所存方今中外一统琉球被化尤深且久,似宜从中国诸道都县之例,故以志体拟录庶益坚其向化悃忱抑或可宣付史局采臣所纂俾附方则出自圣明鉴裁非臣所敢擅请也”。可见在明清时代,琉球国是中国一个属辖的地方,而纵览明清皇帝给琉球国王的诏书,均可以看出琉球国是世世代代固守中国海疆的忠诚“藩屏”,世世代代“独守臣节 恭顺弥昭 克殚忠诚”。 所以,古琉球国是自古以来中国固有的疆域,而该书所附的《针路图》亦应该是当时中国的内海航道。涂黄色的为钓鱼台,就是今天的钓鱼岛。 ![]() ![]() ![]() ![]() 注: 丛书集成中的古地图(下) 文:地图守望者 2015-05-25 《琉球国志略》,全三册,编号3245—3247,民国25年(1936年)据”聚珍版”丛书本排印(上图书冊照),所附地图为影印。 原作者:周煌 。 周煌(1714—1785年),字景垣,号绪楚,别号海山。涪州(今重庆涪陵区)人。 清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9年。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奉诏以中王副使出使琉球,三年后归,升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后历任《四库全书》总阅,工部、兵部尚书,皇太子总师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 卒后谥号文恭。《清史稿》有传。 《琉球国志略》为其出使琉球国后整理编辑的一部有关中国清朝属国琉球的历史和地理概况的珍贵专著。 《琉球国志略》共计十六卷,首一卷,全书依序有总目、凡例、采用书目、首卷及正文。首卷包括御书、诏敕、谕祭文和图绘。 图绘依次有琉球星野图、琉球国全图、琉球国都图、谕祭先王庙图、册封中山王图、中山王图、天使馆图、琉球八景图、封舟图、玻璃漏图、罗星图和针路图。其中中山王图、封舟图、玻璃漏图、罗星图与地图无关,其他如谕祭先王庙图、册封中山王图、天使馆图、琉球八景图等略可算作是写景式的立体鸟瞰地图。 从当时的中国藩属“琉球国全图”中可见其: “”北界,奇界(今被日本窃占殖民划为鹿儿岛县:喜界岛)、 南界,由那姑呢(今被日本窃占殖民划为冲绳县:与那国岛)、 东界,姑达佳(今被日本窃占殖民划为冲绳县-久高岛)、 西界,姑米山(今被日本窃占殖民划为冲绳县:久米岛)。 可见中国属国琉球其西部版图止于”姑米山”,再往前便是其宗主国-中国的领域范围了。 《琉球国志略》总结概括了前使诸录,汇集为翔实赅备之书,是研究和佐证明清琉球间宗藩封贡关系的重要文献和集大成之作。该书内容翔实,体例完备,广征博引,考证有据,具有很高的不可替代的史学、史料价值。 ![]() ![]() ![]() ![]() 注: 日本主權不及於”蝦夷/北海道“島的記載,是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前, 在中國相關文獻记载日本 的本部領土只限于:“本州 島”四國 島“九州 島”早在: 日本三島是清末民初時常 用的對日本的別稱指當時日本 的本部領土:“本州 島”四國 島“九州 島”,而且常常和英倫三島相提並 論後來隨著中國清朝腐敗,日俄戰爭後,日本軍國的崛起,日本趁勢竊取原屬於中國的北海道/蝦夷的主權,從而殖民蝦夷島,並掩耳盜鈴更改為北海道殖民地,就不再是日本三島,而是四島了。 清末水師軍事專家“陳倫炯”:”海國聞見錄“ 已見“日本三島”的講法 。 清末外交官員“黃遵憲":1877年,曾隨主官出使日本,寫"日本國志"說:"日本三島之國"有似乎英……兵志。 注: 中国政府享有对琉球国的“”宗主领土权“”的权益。 琉球国王享有琉球列岛的“”治理管辖权“”的权益。 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从未签署任何放弃、或割让等协议书文件给予它国。虽然日本殖民政府于1879年后单方面废中国藩属琉球国,从而改设置日本冲绳县给予窃占殖民。 但中国历届的政权从未、也未曾正式签署放弃对琉球宗主权领土。 故此,美日两国必须将其窃占的琉球列岛,以和平协商谈判归还与中国,并且必须遵循港澳地区回归模式。 1879年,中国官府"照译"横滨西字报论琉球事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632 清季 申报 台湾纪事 辑录 一十七 光绪五年八月二十日(公历十月初五日——礼拜日)/1879年, 照译 横滨西字报 论 琉球 事 公历一千八百七十四年,日本兴兵至台代球民复仇;中国过问,几动干戈。 日兵至台时,统领"西乡从道"照会"闽浙总督"李内称:『日前台湾生番劫杀备后民四人,后又惨害琉球难民五十二人;特此兴兵复仇』云云。 闽浙总督覆文内称:『琉球,中山故国也;臣事中国巳数百年,极其恭顺。而中国待之,不分畛域。是以本大臣札饬台湾地方官严拿凶犯,秉公办理』云云。 闽浙总督二次照会,更属了然;内称:『球人是我属民,其被生番惨害一事,自应由本大臣饬令地方官查办,不必贵国费心。况贵国之备后四人未遭惨戮,不过被劫』云云。 吾读此文吾,已知"巴君"之谬,然尚未知成立之约何如; 及取阅之,乃知"太久保"与"总理衙门"所定者,曾无一「琉」字、一「球」字,第言「有国当保护己民」而已。 此一役也,中国自始至终皆不直日本所为,谓其"藉端滋扰"。 中国拥有琉球群岛主权一脉相传。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 未经册封以前称琉球"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 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但“”它“”不是个完全独立自主国家,“”它“”的外交军事领土变更则是必须受到中国中央皇权监督而有所节制,事故“”它“”与中国中央皇权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藩属国与中国中央皇权是地方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从属关系。 注: 《琉球国志略》十六卷,首一卷。清“”周煌“”辑。清乾隆年墨格抄进呈本。半页9行,每行19字,抬头行21字,无行格。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鱼尾上为书名,下注卷数、篇名和页数。开本30.7cm×19.6cm,版框21.8cm×15.3cm。6册,1函。黄绸暗花书衣,下图照。 《琉球国志略》尚有清乾隆年武英殿刻本,《丛书集成初编》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 本书主要记载中国藩属琉球的历史和地理概况。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周煌”同翰林院侍讲”全魁”受命前往琉球,册封尚穆为琉球国中山王,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回国。在出使途中,周煌留意当地掌故,随手记录。回国后又参阅大量史籍,整理编辑,手写成书后进呈皇帝御览,以便把握琉球国的历史、地理、风俗和人情等方面的情况从而确定相应的国策。 。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5-9 17:03 , Processed in 2.508398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