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个人的头盖骨:湖南,衡阳。 在湖南省衡阳挖掘出土头盖骨,这张图告诉你,日本人军事侵列中国是多么丧心病狂! ![]() 奔赴东北,援马抗日团(下图) 上海青年三百多人组成的「赴东北,援马抗日团」。担任这次”张少杰”团长在火车站向欢送人群致诀别词:《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 ![]() 300万川军出川抗战 1937年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对日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缨对日抗战。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颇有易水送别之慨,少城公园内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 "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復,誓不回川!"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8年中,四川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当年川军穿一双草鞋、扛一支"老套筒",带了川中父老的嘱託,一步一步走向生死未卜的前线。 对日抗战期间,日本军队武器精良及其残暴的"武士道",当时是威震一时的。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 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图)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1938年1月20日,刘湘去世,终年仅48岁。 死前刘湘留有遗嘱,语不及私:《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力主抗日、抱病出征的壮举,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 川军在"抗日救国"感召下出川后,装备简陋但军纪严明,沿途鸡犬不惊,深受各地民眾欢迎。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佔全国十分之二,打了无数恶仗,付出最惨烈的牺牲!川军中广大将士"不把日寇驱出国境,誓不生还",催人泪下的动人事例举不胜举。抗战八年中,川军为挽救国家危亡与日寇鏖战,牺牲巨大。据何应钦的统计: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新津县的爱国模范、72岁高龄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将4个儿子中的3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维持-家六口人的生活。 在四川省安县模范父亲的”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泪下,得到父亲”王者成”的嘱託,竟然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全文如下: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死》 国难当头,日冠狰狞,国家兴亡, 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 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 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父 子谕 下图:对日抗战时期的「死字旗」 ![]() ![]() 不灭倭寇,誓不生还(上图) 对日抗战期间第5军开赴前线支援19路军。这是参战前,第261旅的全体官兵在《不灭倭冠,誓不生还》的誓辞上签名。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5-2 07:41 , Processed in 1.24571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