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健
1945年战后,中国以巨大民族牺牲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为战胜国同盟国,中国获得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的权利,而且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曾为此积极准备,但因各种原因掣肘,最终未能实现。 而盟国首次讨论对日本的战后处置问题,则源于1943年由中英美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与蒋介石的晚间会谈中承诺:美国支持中国在战后对日军事占领中扮演重要角色。蒋介石最初认为中国无法承担这一责任,但他同意派兵与否应视实际情形决定。 “白队“计划 1946年4月,美国陆军纪念日,美军在东京日比谷门盟军【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部前举行大阅兵,美军第八军第一骑兵师机械化部队穿过大街。 1945年7月,中英美三国就日本投降与战后处置提出具体方案。 7月26日,盟国为促使日本尽早投降,以中英美三国政府元首的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其内容要点为:永远根除日本征服世界的权力与势力,消灭军国主义;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经盟国指定,日本国土必须占领”,直到宣言的各项目标达成,以及日本人民依据自由意志成立“一个和平及负责任的政府后,盟国占领军队当即撤退。”该公告确认了各对日参战国具有占领日本的同等权力。 1945年7月31日,前中华民国【1911-1949】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接见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时,美方告知日本在外交方面已有求和趋势,日本将在几周内投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在计划协调中美两军如何占领日本本土各据点及机场的相关事宜。会谈中,蒋介石向赫尔利坦承中国连空运部队到大陆沿海都有问题,只能被动配合美国行动。 不过一天以后,国民政府军令部参谋唐纵在呈报蒋介石的《日本投降后我方处置之意见》中仍主张在国军内挑选适当成员,编成一军随盟军登陆日本本土,为将来参加盟军控制日本做准备。 8月10日,国民政府获悉日本已通过瑞士向美国转达投降意愿时,遂改为主动姿态,向美军提出派遣中国空军占领日本的计划,其编制包括两个驱逐机(战斗机)大队、一个中型轰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中队、一个运输机中队,而所需经费和装备则通过《中美租借法案》提供。两案的提出显见国民政府对进驻日本领土有高度兴趣,但因后来魏德迈反对将中国军队派赴日本和朝鲜,遂无法实现。 中国第67师整装待发 1945年9月2日,由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荷兰、新西兰、菲律宾、苏联、英国与美国代表在华盛顿组成“远东委员会”。该会全体成员同意,军事占领为解除日本武装与废除军备的第一任务,因此盟军将对日本本岛实施军事占领,各国占领部队由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 由于最高统帅具有决定实施投降条款、执行占领及管制日本各项政策的一切权力,对日占领的相关盟国即使不满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决定,也不能提出任何建议案来制衡麦克阿瑟,形成美国独占日本的特殊现象。 但在盟国的压力下,9月2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出台《美国对日本投降后的处置政策》,宣布: 1、欢迎并期望盟国参与对日派遣占领军。 2、各国部队抵达日本后,必须接受盟军最高统帅的调度指挥。 3、各国政府必须负责自身部队的补给和日常维持经费。美方还宣布了盟国占领军的规模,预计美军为12个师,20万人(含朝鲜半岛的两个师,3万人),中英苏三国各派一个师作为占领军。
1945年12月25日,美国国务院照会国民政府,希望中国能尽快派兵赴日参加占领。在蒋介石的授权下,中国军令部长徐永昌与魏德迈迅速拟定两个方案: 蒋介石所谓问题有二: 1、中国无法承担空运及海外驻兵的经费; 2、适合代表中国执行占领任务的部队难以寻觅。
1946年3月13日,美国国务院通过魏德迈向国民政府建议: 1、中国可以先选派少数先遣部队赴日 2、推荐滞留在香港九龙的国民党新一军第38师为驻日占领军: 3、相关消息由中方同意后,由美国务院公布。 国民政府接受了建议,先是在4月1日由陆军中将朱世明率领驻日代表团第一批成员12名、军人4名,以及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梅汝璈抵达日本,另选派新一军第38师为驻日占领军。
不过第38师后来被送到中国东北打内战,国民政府军令部遂在4月3日呈报蒋介石,改由驻越南北部的第53军荣誉第2师作为驻日占领军,4月19日正式通知荣誉第2师前往越南海防待命集中并进行人员挑选,所有驻日占领的军人要求五官端正、身高1.70米以上、小学以上文化,连以上军官还要进行交谊舞培训,同时还为其加强特种兵与后勤部队单位,于4月底完成整编。之后,荣誉第2师从海防空运到上海,在那里又与荣誉第1师合并为第67师,其编制为14500人,有步兵团3个、炮兵团1个、运输团1个,此外还有战车、工兵、通信等营各1个以及200名宪兵。 5月初,中国驻日占领军先遣人员、上校参谋廖季威同第67师师长戴坚等人从上海乘坐B-24轰炸机前往日本,同美军商谈中国驻军地点问题。根据协商,中国占领军驻扎在日本爱知县,必要时再扩大到三重县和静冈县,第67师将隶属美国第8集团军第1军指挥。 在日期间,中方官员还视察了驻地,日本当地政府对中方官员侍应恭谨,为其介绍中国军队到来后所需的营房、仓库、港口、车场以及游乐场所等设施。
“占领军”覆灭内战战场 虽然美国主动邀请中国派兵,但明知国民政府无足够财力维持海外大规模驻军,故意不给中国提供相应的帮助。 1946年4月,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艾可伯格向陆军部(前战争部)申诉,声称中国占领军依赖第8集团军的补给系统是不明智的,应该让中国自己的补给体系来维持运作。为此,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团长朱世明几次与美方交涉,并多次利用舆论对美施压,但麦克阿瑟与艾可伯格不为所动,他们抱怨美国国务院对中国占领军的安排,已超越中国所能负担的程度,驻日美军只能给予有限、符合逻辑原则的支持。换言之,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必奢望美国慷慨解囊,必须自己寻求经费。 为解决经费与运输的问题, 1946年6月底,中国方面援引美国“租借法案”与美方谈判,美国陆军部才同意自1946年6月底至1949年6月底从美国援华经费中调拨中国驻日占领军所需装备和补给。经过谈判, 7月20日,中国驻日代表团朱世明中将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穆勒上将签署了《中国驻日占领军备忘录》,进一步确立中国驻日占领军有关运输、地位、任务、权益,以及与各国占领之间的互动关系。
麦克阿瑟原本估计中国军队将于1946年8月底到达日本,但蒋介石一手挑起的内战却打破了原来的计划。 1946年6月,国民政府急电在上海待命的第67师,令其迅速过江,进攻苏鲁豫解放区。正在日本苦等第67师的朱世明还被蒙在鼓里,直到后来才知道情况,蒋介石向他保证:“国军只要在鲁南或江苏泰兴一得手,即可将第67师调回并按原计划进驻日本”。 第67师到达苏中后,归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7月中旬由李默庵担任)指挥,其部队被分解到第65师和第69师。 1946年7月6日,汤恩伯发布进攻黄桥、姜堰、海安的命令,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和谭震林的指挥下,经过一个半月的战斗,一举击溃国民党军的进攻。 其中,第67师在海安、如皋一带遭华东野战军重创。 8月28日,华中野战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内容涉及第67师的伤亡情况。电报称:我军于26日在如皋西南地区歼灭第69师之99旅后, 27日在上述地区歼灭由如皋来援之敌65师之187旅及79师一个团,第二次由如皋增援之一个团亦被歼一半。至此,原本用于对日军事占领的第67师就这样覆灭在内战的战场上。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5-2 03:33 , Processed in 1.336078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