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从北韩核试风云谈台湾的核武大梦 文:习贤德,前台湾地区辅仁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 二次编辑:猎户人 ![]() 二战结束至今,全球核武竞赛出现两大定律:一是任何国家发展核武,都无须得到他国认可;二是只要核武研发成功,这个国家就不会惨遭消灭。台湾曾拥有实力制造核武,最后却因 「张宪义」叛逃美国而空亏一簣。 北朝鲜自2016年1月,完成第4次核子试爆,2017年5月成功发射火星12型洲际飞弹,堂堂晋身世界核武俱乐部,东北亚顿时陷入战争可能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基于中朝唇齿相依的特殊地缘政治,且「习川会」后,川普已大幅改变解决朝核问题的态度,且公开声言:愿在适当时机与金正恩会面。再度印证了在现实与实力取向的国际斗争中,凡能自製核武的国家,从来无须他国同意,也从来没有被对手消灭过。因為核武是相互保证必能消灭对方的终极战略武器,连大陆都一再宣誓绝不率先动用核武,因此,东北亚极有可能改採战争以外的手段化解危机。网路盛传,北朝鲜「金正恩」手上已有12至15枚核弹头,威力为当年投掷在广岛的原子弹的20倍以上。2017年4月间,中朝秘密谈判,平壤提出:由「中、美、日、俄、韩」5国联合无偿提供10年,每年600亿美元经援,愿意分阶段3年内销毁核武及停止研制中长程导弹;但中方则坚持必须在60天内,由有关国家或联合国监督之下「销毁核装置与原料」,经援数额也要再研议,最终无法达成协议。 台湾当局中科院核研所曾研发核武 台湾中科院核研所至少有4次发展核武的「嫌疑」,受到美国压力而告夭折。 第一次是中共开始核子试爆5年后的1969年,著手取得核燃料再处理能力,因美国介入而中止。 第二次是在美国渐与中共接近的1974年至1976年间,拟向英国购买使用过的核燃料,结果也被美国查出。 第三次是1982年计画从法国引进再处理技术,又告失败。1988年左右,秘密建设鈽的分离设施,受到美国强大压力而关闭。 不过,台湾当局中科院在投射系统研製方面并未交白卷。与任何国家发展核武的规划相同,台湾亦同步著眼於投射工具的研发,终极目标是在射程为1,000公里左右的「天马」导弹安装核弹头。自1980年代即制定「天马计画」,研制中远程导弹;但因美国施压被迫中止。 1990年代中期,又成立「天戟计画」,投资新台币200亿元恢復中远程地对地导弹研制。2001年7月英国《珍氏防务週刊》证实:台湾在「逖靖计画」下,发展射程1,000至2,000公里中远程地对地导弹。 2002年8月,台湾当局国安会官员证实:已有能力研制中程地对地导弹。 2003年9月25日,首度在台湾岛屏东试射中程导弹。 美国最后两任驻台大使: 一位是专在亚洲搞政变而恶名昭彰的「马康卫(Walter P. McConaughy)」, 一位是曾午夜奉令要求唤醒「蒋经国」告知断交讯息的「安克志(Leonard Unger)」,都曾以岛内旅游为名,四处刺探中科院试射情况,目标锁定人跡罕至的台湾岛南部屏东大武山区的中科院九鹏基地。近年,美国派出大批间谍船在太平洋海域监控两岸军情变化。美台间虽有情报合作,但美方从来没有停止对台情报工作,甚至试图渗透到台湾高层。 张宪义「叛逃」前功尽弃 1943年出生的「张宪义」曾官任台湾当局陆军上校,在担任台当局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长期间开始与美国CIA接触,1988年1月透过CIA的安排,持假护照逃到美国,并将所有秘密全盘托出,终结了台湾的核武发展。 30年后,「张宪义」接受英国BBC专访表示「如果重新来过,我还是会再做一次」、「我不想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自相残杀」。 台湾当局中研院核研所之后,立即自台湾当局军方系统改隶主管行政事务部门原子能委员会。台湾当局核能所在原能会督导下,转为协助核电厂安全运转及医、农、工等领域应用。 台湾曾经用过6座反应器,目前仍在运转的反应器共3座,2座在台湾岛新竹清华大学,主管行政事务部门原能会辖下的核能研究所保有一座,但已与核武完全无关。 据悉,台湾当局主管国防事务部门的中科院核能所购自加拿大的「台湾研究用反应器」(Taiwan Research Reactor, TRR),热功率为4万千瓦(40MW),主要用途为中子照相、活化分析,在「张宪义」叛逃美国后,遭美方派员到台湾执行抽除重水停止运转。1993年完成炉体密封移除等作业。 反对台湾发展核武的理由如下: (1)研发核武耗费太大,阻力太多,且其储备、部署和安全管控机制都不易建立,有了核武未必能产生实际吓阻作用。 (2)即便制造了核武,其质量和投射工具很难和强权国家对抗,最终还是落败。 (3)幅圆狭小的地理条件使台湾居于不利的地位,对手一旦发动攻击报復,很难逃避被封死的绝境,自身有无核武都难改变命运。 (4)台湾一旦有了核武,反而更易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无法受到国际公约中「不向无核武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的条款保护。 「吴大猷」曾劝阻「蒋介石」 1999年9月,中共中央隆重表扬「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说:「我要感谢三位先贤, 第一是台湾已故「俞大维」、 第二是知名地质学家「翁文灝」、 第三是已故台湾当局中研院长「吴大猷」 因为他们三人在兵工学校、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培养人才,我们才有这样的成就。」 中山科学院的成立,与中共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次成功试爆原子弹有直接的关係,而核能所在中科院初期代号即为「第一所」,其意义及重要性不言可喻。 「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博士(Dr. Edward Teller)于1966年访台,「钱积彭」热诚接待,谈的都是原子核物理等问题。 1950年代初期,美国企图数以千计的核武部署在南韩、关岛、菲律宾、台湾、琉球等地。1957年6月至1974年,美国驻防台湾岛台南空军基地的屠牛士飞弹则已经可携战术核武弹头的事实。 「吴大猷」博士在〈我国核能政策史的一个补註〉文中述及1967年初夏,「蒋介石」请他对12年自力研制核武的「新竹计画」提出諮询意见。彼时台湾外匯存底仅数千万美元,单以採购德国西门子公司重水反应炉、鈽的化学提炼厂等总经费即高达1.2亿美元,彼时科技基础及专业人力皆微不足道,因此,他郑重建议层峰:先进行核子反应炉一项,并应接受国际原子能总署的和平用途条件,方能自美国购得重水,同时配合教育研究再徐图发展。 近年开放阅览的蒋介石日记明载,曾有三次,蒋公明确表态:反对美国使用核武攻击大陆或阻挡共军攻势: (1)韩战期间:1950年12月1日反对以原子弹对付大陆派出的援军。 (2)越战期间:1954年4月17日反对用原子弹与氢弹同时消灭中共与越共部队。 (3)1954年10月20日:拒绝美国空军建议出借原子弹,用于反攻大陆的行动。 与「张宪义」同期的学员27人,除6位是台湾当局各大学主任教官,其余多为前途看好的将校,其中第1号学员是之后任台湾当局主管安全事务机关领导人的「丁渝洲」,第8号学员则自台湾当局主管安全事务机关人事处长退休,转赴大陆闹得满城风雨的「潘希贤」。 「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谭慎格(John J. Tkaick Jr.)」所撰〈台湾核武,北韩核武〉一文,依旧强烈质疑:台湾仍保有重新啟动核武研发的蓝图及数据。 台湾当局改隶主管行政事务部门的原能会的核研所停炉后,例行研究仅赖老旧的「微功率反应器」(ZPRL)运作,无法满足需求;故著手规划移除旧炉,以24亿美元预算,分年自建另一座水池式、低温、低压运转安全的「第二号湾研究用反应器」(TRRII),与过去军用核武阴影完全脱钩。 但这项脱胎换骨的计画于台湾当局首次政党轮替后倡议的「非核家园」冷冻暂搁。这些屡次胎死腹中的台湾核武大梦,除非奇蹟再现,否则恐怕永远只能锁在秘密档案里了。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5-2 03:58 , Processed in 1.264287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