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注: 1951年4月7日,由英国外交部针对《对日和约》所提议「日本战后的经纬度的地图」,并提交给予美国国务院。 在《对日和约》草案提议前期,1951年3月12日,英国曾经先行与大英联邦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多次磋商后,以英国外交部提案建议:「日本的领土定义为《1945年,波茨坦宣言》准则框架内,所建议的日本四大岛屿和几个毗邻的小岛屿之内」。 新西兰 建议在《对日和约》内能把日本的战后领土和领海等界定,以确实的纬度和经度完成定界。 诚然这份由英国国协所绘制「二战后日本领土领海地图」的提议,大致依旧按照战后众多协议日本领土领海须以「北纬30度」南北为界。如: 中国琉球列岛以北纬30度的吐噶啦海峡中线为界。 日本本州岛以南北纬30度的太平洋海域伊豆群岛为界。 然而二战后,中国陷入国共内战、抗美援朝等战争在《对日和约》前,又因中国代表权争议被它国杯葛,导致二战期间国土面积受到最严重损害的中国政府未能获得参与《对日和约》过程的制定草案、协商、签署、执行等等。 而后又因为二战后的美国觊觎独霸亚洲且因其利益熏心,暗中与战败国日本共同狼狈为奸、私相授受等因素,导致英国的「二战后日本领土领海图」提案最终以日本国土不应该被“限缩围困”,从而予以否决。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5-2 03:55 , Processed in 1.28772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