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钦命赴琉使臣与中山王的官服级别 原题:论明代中央派赴的琉球冊封使和琉球中山王的官服 文:琉球我的裙弟。二次编辑:猎户人。 明朝嘉靖年,「陈侃」写的《使琉球录》,全书记载了嘉靖十一年,明朝中央政府遣,正使:吏科左给事中「陈侃」,副使:行人司行人「高澄」,册封琉球王世子「尚清」的全过程,其中有几句说到了明中央政府册封使和赐给琉球中山王的官服、常服,从服装的等级和样式,即可证明琉球国的中山王是明朝皇帝的臣子,琉球是中国的主权领土疆域的一部分。 明嘉靖十一年八月十七日(1532年9月15日,星期日),世宗皇帝《敕谕》琉球国故中山王「尚真」、世子「尚清」: 皇帝《敕谕》琉球国故中山王「尚真」、世子「尚清」:惟尔世守海邦,继膺王爵;敬顺天道,臣事皇明。尔父尚真自袭封以来,恭勤匪懈;比者薨逝,良用悼伤!尔以冢嗣,国人归心,理宜承袭。兹特遣,正使:吏科左给事中「陈侃」、副使:行人司行人「高澄」赍《诏》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冠服、彩币等物。尔宜祗承君命,克绍先业;修职承化,保境安土:以称朕柔远之意。钦哉!故《谕》。 颁赐国王,纱帽一顶(展角全)、金厢犀束带一条、常服罗一条、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一件、青褡衤-蒦(hu)一件、绿贴里一件、皮弁冠服一副、七旒皁皱纱皮弁冠一顶(旒珠金事件全)、玉圭一枝(袋全)、五章绢地纱皮弁服一套、大红素皮弁服一件、素白中单一件、绣色素前后裳一件、纁色素蔽膝一件(玉钩全)、纁色妆花锦绶一件(金钩玉玎珰全)、红白素大带一条、大红素纻丝舄一双(袜全)、丹矾红平罗销金夹包袱四条、纻丝二疋(黑绿花一疋、深青素一疋)、罗二疋(黑绿一疋、青素一疋)、白氁丝布一疋;纻丝二疋(黑绿花一疋、深青素一疋)、罗二疋(黑绿一疋、青素一疋)、白氁丝布十疋。嘉靖十一年(钤「广运之宝」印)八月十七日。 ![]() 上图备注:明朝世宗皇帝在嘉靖十一年,遣正使:吏科给事中「陈侃」、副使:行人「高澄」,渡海往琉球册封世子「尚清」为琉球中山王。即位后,琉球中山王穿着中国皇帝赐予其:「腰带、纱帽、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官服」。 ![]() 一、先讲明朝的官服 在古代,我国官员的朝服是有讲究的,是分等级的不可随意逾越,轻者调离现职降职受罚,重则举家流放边疆充军。明朝官府服装,分「文服、武服」两个序列,因册封使的各科给事中和行人司大都属文官序列,故本文只讲文官序列的样式。 明代文官服饰,依照不同场合和用途分为「朝服、常服、公服、祭服」四类。而与授命为册封使相关的是「朝服、常服」。 朝服是大臣参与「庆战、颁诏、进表、传制」等庆典活动的礼服。其服饰等级表现主要有:「梁冠、革带、佩绶」。这三种以「梁冠」的区别最为明显。 明洪武二十六年,颁布的文武官员「梁冠」使用分为十一等,即 八梁冠:公爵,冠上另设笼巾貂蝉、立笔、香草、前后玉蝉等饰件; 七梁冠:侯、伯、驸马、一品官员,但一品官员无貂蝉笼巾; 六梁冠:二品;冠用五梁为三品;冠用四梁为四品;冠用三梁为五品;冠用二梁为六、七品,冠用一梁为八、九品。 「常服」是平时穿的官服,等级划分明显的是「补子、革带」。 明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之常服补子绣「麒麟」, 文官补子,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革带」同为重要的等级划分标识,明洪武三年,规定:「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钑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钑花、六品、七品:素银、八品、九品:乌角。 《皮弁服、冕服》:「皮弁服、冕服」在明代规定只有皇帝、皇太子和诸王才有资格穿。但也分好几个等级,皮弁服中的“綦”即玉饰。 天子为尊用:十二綦,五采玉(青黄赤白黑)共计288颢玉綦。 一下王公:九綦,玉三采。 侯伯饰:七綦。 子男:綦饰玉、玉亦三采。 卿:三、士大夫:二、玉二采。 皇帝头顶一个帽子,帽子顶上一个长板,长板前后跟帘子似的珠串,在玉皇庙等神庙也能看到,那叫「冕冠」,它也分等级,彩线穿的玉珠像帘子一样叫“旒”。 天子:兖冕十二旒,设旒五色十二玉,共用玉288颢。 宗王:氅冕九旒,共玉216颢。 郡王、王:七旒,cui冕,用玉168颢。 冕服上还有一种饰物叫“章”。 天子:上衣、下裳各六,计十二章。 王、郡王:上衣、下裳各五,记十章......。 二、中央册封使的服饰 明朝廷钦命渡海赴琉球的正副册封使臣,主要由「各科给事中、行人司和中官」遴选担任,「中官」在品序里不说,单说「给事中」为七品、「行人」为八品,按规定: 「给事中」着《朝服》应戴二梁冠、行人戴一梁冠。 穿《常服》,「给事中」补子为鸂鶒,革带为素银,「行人」补子为黄鹂,革带为乌角。 明朝为了表示重视册封仪式,借此表达朝廷的重视,而让使臣晋爵穿一品朝服,明嘉靖年「陈侃」的奏折写的很清楚:「钦蒙差臣「(陈)侃」为正使,臣「(高)澄」为副使,各赐一品服一袭......」。而明万历年间,「萧崇业」记载的「陈侃」朝服:「六月,各赐一品服一袭,「(陈)侃」以麒麟、「(高)澄」以白泽,......玉带,则自备」。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陈侃」穿的是一品的官服,腰系一品大员用的玉带,补子却是公侯、驸马所用的麒麟、白泽,补子等级之高,超乎寻常。 三、赐给琉球国中山王的官服 按记载的圣旨所列:「.....颁赐国王,纱帽 一顶。金厢犀束带 一条,......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 一件,......七旒 皁皱纱 皮弁冠一顶(旒珠金事件全)......、五章绢地纱皮弁服一套、大红素皮弁服一件、.....」 于是根据以上信息再判定我藩属琉球国中山王的级别: 首先,有资格使用皮弁服、冕服的只有皇帝、太子、亲王、郡王。 第二,七旒、五章。分别代表是郡王这一级所用。 第三,有疑问的地方就是「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一件、金厢犀玉带一条」,这补子为麒麟、腰带为犀牛角,一个是侯伯的补子,一个是二品的腰带,而不是盘龙补子和玉带,那么藩属琉球国中山王,到底是亲王?还是郡王?或是公侯级别?镇守边疆大将军? 然而,据《明太祖实录》、《明史》查找「赐印」这个程序。按明代的官印: 皇帝称“玺”和“宝”,质地用玉。 太子、亲王称“宝”,质地用金。 郡王称印,质地为银,表面镀金。 官员称印,质地为银、铜。 洪武十六年,琉球国中山王与山南王朝贡,朱元璋《诏》赐二王:镀金银印。 洪武十八年,山北王、山南王、中山王联合朝贡时,朱元璋赐山北王:镀金银印,后中山王统一琉球后,历代中山王也是赐:镀金银印,这样从「镀金银印、七旒、五章」形式判断、琉球国中山王应该是名列朝廷的郡王爵位的级别。 从以上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得出,琉球自明代洪武年起就属于中国,琉球国无论是三个王还是后来的一个中山王都是对华称臣纳贡听命于明朝皇帝而有所监督与节制,请封袭爵接受明朝的册封,用明朝的年号、官号、官服、书写文字。实际上明朝政府的这种册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一贯的政治传统,因地治宜及国家要“垂衣裳”而“天下治”。垂云裳治理天下是中华文明独有的从黄帝开始的一种治国理念,是以一种非常和谐的文治思想理念,而不是西方的那种暴力统治和掠夺式的殖民统治。垂衣而治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作为黄帝的后人我们应该为祖先的文治思想感到骄傲。 备注: 《使琉球录》:明万历七年十一月(1579年),为册封正使「萧崇业」自琉渡海返京述职后所撰写。并于「诏、敕」篇记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受天明命,君临万方。薄海内外,罔不来享;延赏锡庆,恩礼攸同。惟尔琉球国,远处海滨,恪遵声教;世修职贡,足称守礼之邦。国王「尚元」,绍序膺封,臣节罙谨;兹焉薨逝,悼切朕衷!念其侯度有常,王封当继。其世子「(尚)永」,德惟象贤,惠能得众;宜承国统,永建外藩。特遣,正使:户科左给事中「萧崇业」、副使:行人司行人「谢杰」,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仍赐以皮弁冠服等物。凡国中官僚、耆旧,尚其协心翼赞、毕力匡扶,懋猷勿替于承先,执礼益虔于事上;绥兹有众,同我太平:则亦惟尔海邦无疆之休。故兹《诏》示,咸宜知悉。 万历四年(钤「皇帝之宝」印)九月初九日(1576年9月30日,星期日)。 皇帝《敕谕》琉球国故中山王「尚元」、世子「尚永」:惟尔先世守此海邦,代受王封,克承忠顺。迨于尔父「(尚)元」,畏天事大,益用小心;诚节懋彰,宠恩洊被。遽焉薨逝,良用悼伤!尔为豖嗣,克济厥美;群情既附,宜绍爵封。兹特遣,正使:户科左给事中「萧崇业」、副使:行人司行人「谢杰」,赍《敕谕》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冠服、彩币等物。尔宜恪守王章,遵述先志;秉礼循义,奠境安民:庶几彰朕无外之仁,以永保尔有终之誉。钦哉。故谕。 颁赐国王,纱帽一顶(展角全)、金厢犀束带一条、常服罗一套、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一件、青褡■〈衤蒦〉一件、绿贴里一件、皮弁冠服一副、七旒皁皱纱皮弁冠一顶(旒珠金事件全)、玉圭一枝(袋全)、五章绢地纱皮弁服一套、大红素皮弁服一件、素白中单一件、纁色素前后裳一件、纁色素蔽膝一件(玉钩全)、纁色妆花锦绶一件(金钩玉玎珰全)、红白素大带一条、大红素纻丝舄一双(袜全)、丹矾红平罗销金夹包袱四条、纻丝二疋(黑绿花一疋、深青素一疋)、罗二疋(黑绿一疋、青素一疋)、白氁丝布十疋;妃,纻丝二疋(黑绿花一疋、深青素一疋)、罗二疋(黑绿一疋、青素一疋)、白氁丝布十疋。 万历四年(钤「广运之宝」印)九月初九日。 ![]()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5-2 05:37 , Processed in 1.366754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