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谢贫穷》飞一会 原创: 柳亭时话 姜文有部电影叫做《让子弹飞》,里面有一句很有名的台词:让子弹飞一会儿——很从容了,很诙谐有趣了。弹已出膛,剑已出鞘,莫急,给它自由,让它飞一会儿...... 河北有个女孩叫做王心仪,考上北大了,高分,707——不简单了,很优秀了,而且是个有故事的人,这是媒体所喜欢的。于是一篇名为《感谢贫穷!707分考入北大,她的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的文章出炉了,果然,感动了很多人,有人流泪了,但不是所有人,笔者就没有流泪,但默默地竖起了大拇指,好棒的一个女孩——王心仪,好样的! 文章里引用了王心仪此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记录了女孩在贫穷的生活环境中的挣扎与努力的经历与感慨。她不止一次的说着同一句话:感谢贫穷。于是乎,飞了,这四个字飞起来了,飞到高处,炸了。所谓高处不胜寒,所到之处,各种言论随之起舞,赞扬者有之,谩骂者有之,鞭笞者有之。更有甚者,断章取义借题发挥夹带私货者也大有人在——姜文的子弹最终飞进了对手的胸膛,完成了既定目标和任务,而王心仪的《感谢贫穷》却在各路人马的牵制干扰之下,离开了原本的路线,偏离了目标,飞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因为,目前还在飞...... 王心仪真的是在感谢贫穷吗?她为什么要感谢贫穷?她不能感谢贫穷吗? 生于贫穷,直面贫穷,超越贫穷,感谢贫穷。这是小王同学一步一步趟过来的生活轨迹。这其中,有心酸,有苦辣,有自卑,有伤害,有挣扎,有抗争,有关爱,有鼓励。最终,坚强战胜了一切,她完美的的完成了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华丽的转身。蓦然回首,面对曾经艰难挣扎的过往,她选择了感谢,她说;谢谢你,贫穷。一句谢谢,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换,由一个在贫困中辛苦挣扎的乡村女孩转换成了一个生活之中坦然面对的强者。 谢谢你,贫穷!谢谢你,苦难!这是一个强者才能拥有的胸怀,这是一个强者才会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呢? 有人说贫穷是万恶之源,贫穷无一丝好处,为什么要感谢贫穷呢?你就这么享受贫穷吗?就这么乐意赞美贫穷吗?那就永远待在贫穷里吧。甚至有人特意到百度上搜索了一番,证明感谢就是赞美美好的事物,证明小王同学确确实实在赞美感谢贫穷。想不通啊,要感谢也得感谢父母亲人啊,因为是他们一直在关心着支持着你,这孩儿脑子肯定是有毛病了——嗯,有道理。但是,你真的看过小王同学的文章了吗?你真的看懂了吗?或者,你的语文真的过关了吗? 还有人说,小王同学那篇文章并不是写于高考后,而是高考前的寒假,是报考自主招生院校的自招书。所以并不是“告别贫穷”的感慨,而是为了打动招生办老师的某种“政治正确”。就像综艺节目上的一些选手打悲情牌,功利思想下的做法。而且某媒体为什么要把一篇半年前的文章在这个时候拿出来炒呢?很明显嘛,有被某政府某媒体拿来利用做宣传工具的嫌疑——这类阴谋论的论调我们并不陌生,一句话,心理阴暗了,看啥都是阴暗的。 还有一种声音,中国体制的问题,国情的问题,命题应试嘛,套路教育嘛,在这样的国度出现这样的人这样的文章不奇怪,将来必定是一个按部就班体制内的官僚,中国是个奇葩的国度,出现这种人这种文章一点也不奇怪...... 最后,隆重出场的这种声音那是很高大上的,很深邃了,很有档次了,看到这种声音,我的脑海里突兀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场景,羊头下悬挂着的狗肉,如果说前面几种声音只是一种见识的短浅与偏颇,那这就是断章取义贩卖私货了:感谢贫穷是愚昧,是洗脑的结果。要挖根子,挖什么呢?贫穷的根源,为什么会贫穷?是谁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贫穷?几十年来,中国人民一直挣扎在贫穷之中,经历过惨不忍睹的历史时期,为什么?是谁造成的?你小王同学是个糊涂虫,还在麻木不仁的感谢贫穷,你应该仇恨。仇恨谁?仇恨给你造成贫穷的人,或者体制,或者国,或者党,或者政府...... 在现下的中国,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论出个啥事,总要往体制上政治上意识形态上扯,不扯他不舒服,这也是惯性是多年养成的毛病,病犯了下刀子也拦不住他往那条路上奔,人家小王姑娘考上北大了,高兴事,他却要让人家思考贫穷的根源在哪儿,要找找仇恨的根源,要让你把高兴的事变成仇恨,这是不是有病?不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工作,不这么干他不舒服。 当然,声音还有很多,各种不堪入耳的谩骂、侮辱层出不穷,有一个词说得好:喷子。 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的一篇很普通的对于生活的感慨的文章,硬生生被诠释为各种令人咂舌甚至上升到政治层面意识形态的层面。这样对待一个还没有踏入社会的小姑娘你们于心何忍?笔者想问,十八岁的小姑娘有这么复杂吗?还是某些人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 姜文的子弹已经尘埃落定,王心仪的《感谢贫穷》依然在飞翔,天空中飞翔着的不只有白云和飞鸟,还有苍蝇、蚊子、阴霾和黑暗,笔者不光看到了坚韧和自强,还看到了挂着羊头上的狗肉,看到了人性的肮脏与龌龊,就让它们飞一会儿吧,羊头终归是羊头,狗肉也终归是狗肉。 附王心仪原文如下: 提笔时,我是有些许犹豫的。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讲起这个关于走自己、关于贫穷、以及关于希望的故事。 我出生在河北枣强县枣强镇新村。枣强县是河北省贫困县,人均收入极低。我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读于枣强中学,小弟弟还在上幼儿园。一家人的生活仅靠着两亩贫瘠的土地和父亲打工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的世界,本就没有那么多担忧与沉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贫穷与生活的真相,是在八岁那年。那年姥姥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平静的生活如同湖面投了颗石子一般,突然被击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乱,却难以从拮据的手头挤出救命钱来。姥姥的生命像注定熄灭的蜡烛,慢慢地变弱、燃尽,直到失去最后的光亮。 姥姥辛苦了一辈子,却未换来一日的闲暇,病床上的她依然记挂着牲畜与庄稼。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姥姥的离世,让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贫困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钱也未必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经济的窘境的确将一家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我清楚的记得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母亲无声又无助的泪水,我也开始明白:谈钱世俗吗?不,并不是的,它给予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让我们能尽全力去留住那些珍贵的人和物。而这些亦让敏感的我意识到:生活,才刚刚解开她的面纱。 我和比我小一岁的弟弟相继踏上求学路,又给家中添了不少经济负担。母亲由于身体原因,更因为无人料理的农活及生活难以自理的外公,而无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亲一个人打工养家糊口。父亲工作不稳定,工资又少得可怜,一家人的日常花销都要靠母亲精打细算,才勉强让收支相抵。 外公与妈妈一年的医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姥姥生病时家里又欠下了不少债,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钱。亲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会把一些旧衣服拿到我家。有些还能穿的衣服经母亲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她常说,穿衣裳不图多么好看、干净、保暖就很好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母亲现在仍穿着二十年前的校服了。我和弟弟也十分听话,从不吵着要新衣服、新鞋子。 不过,班上免不了有几个同学嘲笑我磨坏的鞋子、老气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记得初一一个男生很过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长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袄,我哭着回家给妈妈说,她只说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纠结于俗人的评论,那不过是基于你的外表与穿着,若他无法看到你内里的自我,不睬他也罢。人生的路毕竟不是走给别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话我也记到现在。 除了衣着,上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交通。低年级可以在村里上,但升到三年级就只能去乡里的学校。家里有一辆自行车,我坐在后座。弟弟只能坐在前面的梁上,两条腿翘起来。别人眼中似乎是“演杂技”的样子,竟让弟弟坚持了三年。 当时到乡里的路破得不成样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来坑坑洼洼,一到雨天还会积很多水。可妈妈每次接送,从不误时。其实本可以让我们寄宿在学校,一周接送一次,但乡里学校的伙食实在很贵。妈妈又担心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却苦了体弱的自己。 有时候免不了要让我们下车跑一会,于是每天上下学跑上一公里就成为了我和弟弟的锻炼方式。记得有一次下雪,雪积了有一尺厚,车子出不了门,妈妈裹着棉袄,顶着风,走到学校来接我们,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亲的脸上。但我和弟弟兴奋得不得了,一边玩雪,一边和妈妈说着今天学到的新知识。 我们三个人就这样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时候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地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夺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动画片,但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捉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我的世界可能没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麦田,在大人浇地的时候偷偷玩水;我的闲暇时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后面高高的桑葚树,摘下紫红色的叶子,倚在树枝上满足地品尝。 谢谢你,贫穷,你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我是土地的儿女,也深深地爱恋着脚下坚实与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 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母亲早早的教我开始背诗算数,以至于我一岁时就能够背下很多唐诗。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霭,照亮了我幼稚而又懵懂的心。贫穷可能动摇很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的相信知识的力量。 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重重的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播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再破土而出?可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会出不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 ![]()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5-2 02:56 , Processed in 1.222177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