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一个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60年的案例——新曹杨集团公司60年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敢于用征地方式对自己的耕地取得开发权,并不是心血来潮。1986年,曹杨人敏锐地从市委领导关于“城乡一体化”的讲话中,看到了依托城市化来加速发展的机遇。当年,该村开始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即对原五个自然村队老宅拆除,将村民搬迁至自建的小区,拆除老宅后腾出的土地发展工业,并在1987年召开了规划论证会,得到了副市长裴先白、市农委主任张燕等高度肯定。1992年划入普陀区,给曹杨人实现这个规划提供了机遇,而征地正是关键的一步。以怒江北路为界,在北面约400亩土地上转性为住宅用地,建成两个村民集中居住的小区;南面700多亩所征用的土地建立工业开发区,发展都市型工业。2004年,随着产业转性升级,工业开发区转型为两个高新技术园区,集聚IT等产业,又相继建成13幢商贸大楼,为此,公司先后辟通了大渡河路、中江路、泸定路、丹巴路、梅川路,形成网格化的城市交通,使企业营销总部、研发中心、金融产业等在此形成集聚效应。同时,新曹杨分别在宝山、嘉定南翔购置了142亩、73亩工业用地,将自有的工业企业逐步迁往这两个基地。 60年来,从农业初级合作社到现在规模45亿的集团公司,新曹杨带头人的体会是,作为基层的党组织要代表好群众的利益,上要看国家发展的方向,市委市府的发展要求,横要看社会发展的趋势,下要教育引导群众去认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形成发展的共识,才能带领群众去实现好自己的利益。 为了群众,就是要心里要时刻装着 群众,让广大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 1998年,曹杨村的建制被撤销,保留新曹杨集团公司的名义,实际上仍承担着原来作为村级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推进城市化、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因原生产队撤销、部分企业关停,有400多位职工待岗,每年又有几十个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如何处理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是稳妥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键。新曹杨一方面对待岗的职工发放待岗工资,一方面通过发展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了在三年内保证他们重新上岗的承诺。对这些退休后的待岗职工,又在退休待遇上给予一定照顾。 村里被征地农民除已安排就业的以外,还有690位已到退休年龄的村民没有纳入养老保障体系。集团公司认为,这些都是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过来的老一代农民。国家的政策一时还没有考虑到他们,集体应义不容辞地保障他们的“老有所养”,按照每年3万的收入与福利来解决他们的养老。他们的医疗费的95%由公司报销,做到“病有所医”。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5-2 03:58 , Processed in 1.217744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