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的农业低谷不在大跃进而是“三自一包” 和下马风的1961和1962年
凡是亲身经历过来的人都知道,总的来说国庆十周年全国一片喜庆景象。反共右派说1959年人人饿着肚子,全国哀鸿遍野完全是一片谎言。
以上说的是普遍情况不是特殊情况。特殊情况如1960年春天出现了信阳、遵义等地的严重问题只能特殊对待,不能夸大为全国都如此。
信阳事件和长期干旱有关,如果路宪文等人如实上报困难还不止于造成悲剧。可是这伙刘少奇、吴芝圃一路下来的走资派,遇到干旱减产还要浮夸产量,还大肆反瞒产。金辉等反共右派说全国按浮夸的数字征购粮食是他们的瞎说,但是在信阳等地确实是按浮夸的数字来征购粮食。但另一方面粮食收购多了固然给信阳的百姓带来了灾难,也缓解了其它地方的困难。反过来,如果一个好的体恤人民的干部向上如实汇报当地的灾情,向国家要粮食,固然当地的人民不因受灾发生严重事件,但国家不得不拿出粮食给他们,这也必须从其它地方征来。
应该承认,在全国凡是出现这类问题的地方都有它的共通性,但在全国又不可能很普遍的。
还有由于1959年粮食产量的浮夸风没有纠正,造成用粮缺乏计划。这将使得1959年下半年没有注意约束用粮,从而在1960年上半年给某些地方带来困难,但这也正说明1959年下半年生活好得多,总起来说对人口的增长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现在来看1960年下半年到1961年上半年。
尽管改革开放当局篡改了数字,但是没人否定1960年大减产。
1960年秋收前就发现农作物长势不好,国家必须为粮食能够维持到明年夏收以前作打算,开始约束粮食供应,这和历史事实是符合的。于是有“瓜菜代、低标准”的提出和一九六〇年九月七日《中共中央关于压低农村和城市的口粮标准的指示》、十一月十四日《中共中央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以及十一月十七日《中共中央关于立即抓紧粮食调运的通知》等等。这正是中央在做全年性的打算。1960年收获的粮食不该毫无计划地吃完,必须为1961年夏收以前打算。所以1960年下半年人民生活将下降,但这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能够渡过1961年。可是反共右派居然用仓库里有粮食作为中央存心饿死老百姓的“根据”。他们连什么叫做储备粮、什么叫做库存粮、什么叫做周转粮也分不清呢!实在没有任何资格谈论粮食问题。
这个年度人民生活当然很困难,饥荒也很严重。现在我们来看一下1960年的人口,反正决不是邓捏造的66207万人。
我曾经依据在邓刚上台时提供的数字,我国1960年的人口以及粮食产量2800亿斤数字,计算出该年人均粮食407斤,这个数字当然低,但比1949年的402斤还是略高。当时的人口数据及来源都记不清了,但人平407斤绝对没记错。现在只能据此反推,那么1960年人口应该是68796万(三位有效数字),跟后来改革开放的统计数字相差2589万人。加上1957年夸大的500万人,正好有3000多万人“非正常死亡”。
为了尽量贬低1960年的粮食产量邓连零头也要抹,后来知道他们的数字是2870亿斤,这样推算的人均粮食产量也提高到了417斤。但按改革开放后统计的66207万人来计算,就是433.5斤。这样的拥有量无论如何不至于大量饿死人。印度人均430斤就算农业丰收度过饥荒了,还出口粮食。
对改革开放当局来说公布数字历来是个难事。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老老实实公布1960年的人口数字,人平粮食产量确实降了下去,但1960年的人口就不是负增长了。如果缩小人口数据,又把人均粮食产量提了上来,又不应该大量饿死人了。就这样,邓的手,一次又一次地狠狠打了邓自己的耳光。可金辉居然说奉命做假可以“天衣无缝”?!
何况1960年产粮2870亿斤也是缩小了的。在《我亲历的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及其原因》说过,应该在3000亿斤以上。据某反共右派的数据仅河南、甘肃、四川、安徽、吉林、江苏、山东、浙江、云南、河北、贵州十一省就缩小了123.7亿斤,也印证了这一数字。如果用薛暮桥和李成瑞的人口数据计算,1960年人平粮食就应该在453斤以上了。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5-5-3 01:34 , Processed in 0.03985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