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沙马基/蓮婢岛/琉球屿)的物换星移》 上图:2015年,台湾岛南部屏东县近海「琉球屿」空中拍摄全屿图,取自「林忠信」摄影。 《琉球屿》:台湾岛屏东县东港乡近海西南方的一个珊瑚礁岛屿,全岛面积6.802平方公里。 目前岛屿属“台湾屏东县琉球乡”管辖。 历史沿革地名由来,各可区分: 葡、西、荷等窃占时期 明朝郑成功治理时期 清朝设府置县时期 日本殖民时期 前国民政府光复时期 台当局时期 依据中国史籍载册记载, 元朝时代把“台湾与琉球列岛”合称: “琉球”或“嵧球”、或”琉求“。 明朝初期则称: “今琉球列岛—琉球群岛—琉球(沖绳)岛”为“小琉球”; “今台湾岛”为“大琉球”。 上论述可从1602年「利玛窦、李之藻」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第三版,北迴归线穿越「大琉球」得以佐证。 明朝中期则又改称 台湾为“台员”、或“大员”(闽南语)。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陆续租借或窃据台湾岛部分的南北各区域后,并擅自圈地设市,用以转运补给航运船只。 于是欧洲就有称呼今台湾岛为“福尔摩沙岛(formorsa)”,即为绿意盎然美丽的岛。又,清道光重刻本的康熙《台湾县志》云:“荷兰设市于此,筑砖城,制若崇台,其海滨沙环水曲曰湾,又泊舟处概谓之湾,此台湾所由名也。” 直到日本殖民时期后,就将有把“明朝初期原来称呼台湾岛为小琉球”名称,物换星移移转到“台湾南部近海的”沙马基”。 而原本的“沙马基(琉球屿)”,欧美华人则也称之“蓮婢岛、拉美岛”(Lambay、Lamey)。 上、下图注: 1879年日本殖民单方面非法「废琉置县」强行窃占琉球列岛后。1895年来自美国的地理学家,绘制亚洲、中国沿海地图,将台湾岛南部的屏东近海岛屿,称为「拉美岛(蓮婢岛),Lam bay I.」,周围海域称为「琉球海,Sea-liu-kiu」)。 因为此处早期是台湾岛原住民之“西拉雅族”居地岛屿,汉族称居住於岛上的原住民為「乌鬼蕃(西拉雅族)」皮肤黝黑善于潜水游泳。关於乌鬼蕃的消失,有一说认為是被欧洲船东们对于其船只经常无故的沉没沙马基海域,听信调查结果是岛屿上住民所为,进而雇佣军人登岛寻仇报复而赶尽杀绝,也有一说认为是被寻仇报复荷兰人船员俘虏到外地,当成黑奴买卖转手。【注:然而殊不知当时的沙马基屿,地处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太平洋等洋岸流交汇,在加上每年夏季、秋季长达数个月的台风季节,沙马基(琉球屿)是全台湾所遭遇到风势与雨势等均属于累积最强最多的岛屿,行进附近海域的船只稍有不慎极可能触礁损毁沉没。】 明朝熹宗皇帝,天启四年(1624),荷兰船金狮子号(Gouden Leeuw)在台湾南部的“沙马基(琉球屿)”海域搁浅,水手被岛上住民杀害后,进而货物被打劫。 事后,荷兰人对“琉球屿”则有了“金狮子岛”(Gouden Leeuw Eiland)的称呼。荷人展开报復 明思宗皇帝,崇祯六年起(1633~1636),东印度公司的“福尔摩沙”(台湾岛)区总督「汉斯·普门Hans Putman」领军征讨、屠杀岛上大部分住民,后称“拉美岛事件”。 备注: 今「琉球屿/俗称:小琉球」位于台湾岛南部高屏溪口之西南, 东经一百二十度廿一分五十五秒, 北纬廿二度十九分四十八秒, 即东港镇西南海面约八浬,高雄市南南西方约十八浬之海上,孤悬海中状似一只飘浮于台湾海峡之鞋子,为台湾本岛附近"十四属岛"中唯一珊瑚礁岛屿。 琉球屿(剖腹山屿)为一丘陆地,地形最高处称”龟仔路山“,海拔87公尺,素为航海者之指标。形势东西狭窄,东西最宽处仅2公里,南北长4.1公里,北部稍宽,南部较狭。岛之长轴从东北伸向西南,周围十三公里,面积仅有6.8平方公里,全岛被两条交叉地堑切割成四块台地, 一条:走向东北至西南形成中央地沟,为岛中主要交通孔道(由白沙至海子口)。 一条:走向西北至东南,通过岛之中央,外形较不明显名符其实之剖腹山,《琉球屿》故俗称「剖腹山屿」。 厚石群礁气候 气候温暖乾燥,七月均温最高27.9°C,三月均温最低17°C,年平均雨量约一千毫米,六月最多平均二六五七毫米,十二月最少,平均一.九毫米。 琉球屿约佔台湾颱风路径百分之三十二左右之中且遭遇台风夹带的风势雨势累积均属台湾岛各地之冠,故此地之建筑与设施均需考虑强风与巨浪之袭击诸因素。 小琉球与屏东县其他地区相同,气候分类上属热带季风气候,也因属纬度较低又位台湾西半部的外岛,成为台湾唯一不会受东北季风吹袭影响的外岛,因此四季气温变化小。冬天温暖夏天不闷热。 下图: 1941年日本殖民时期绘制《台湾地方图附新南群岛图》在南台湾的屏东外海的标注为「琉球屿」。 http://www.liuqiu-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1479 地质 琉球屿是台湾属岛中,唯一的珊瑚岛,表面被珊瑚石灰岩覆盖,海岸被隆起的珊瑚礁围绕。石灰岩洞地形及珊瑚礁海岸地形遍佈全岛,较著名的如:乌鬼洞、美人洞、山猪沟等。 琉球屿珊瑚石灰岩质与凤山珊瑚石灰岩相似,琉球屿之四块台地表面,均被红土质土壤所覆盖,而呈红土台地。这些红土係珊瑚石灰岩长期风化后之产物,其风化后之结果,使珊瑚石灰岩仅剩下不可溶性之红色氧化铁、氧化硅等杂质,因而成鲜明之红色,全属贫瘠乾燥之地不宜耕作。 三隆宫、碧云寺,岛上居民最大之精神寄託求神拜佛,尤其衷庙宇的兴建,境内之大小庙宇约计有六七十间,规模较大的有灵山寺、幸山寺、水仙宫、腾风宫、福泉宫、三隆宫、三仙宫、碧云寺、五王宫、圣后宫、王母宫、水兴宫、天兴宫、三兴宫、五莲宫、龙凤寺、池隆宫以及在大福村、南福村、杉福村各设有一福安宫。琉球屿汉族多来自闽省福建泉、漳二州,故岛民所奉祀者為原地具有地方性、乡土性之神祇,虽荷人曾带来基督教(琉球屿尚有一座长老基督教会),西班牙带来天主教,日本人带入神道(天主教、实行教)、佛教(天台宗、真宗)等,但随著主政者之更替,即迅速恢復其原有之信仰。乡民所奉祀之神祇虽殊,但彼等之诚心则一,善男信女崇教求神之心至强烈,几乎视万能之主宰,小至生病求药,大至建造渔船、渔船出海、结婚择日、出殯择时、建屋破土、新居落成无不叩拜问卜,求神指引。盖以海为生,生命堪虞,惟有求诸神明,祈求庇护保佑,风调雨顺,依此信念发为虔诚,实亦出于环境所需而不得不然也,故耗费于祭祀之财物殊多,尤其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佛祖圣诞,岛上居民几乎进入狂热崇拜的情境,每一村落大小庙寺,均有酬神、外台戏活动,延续五、六十日之久,成岛上重要之盛事之一,对该乡的经济之发展造成相当影响。每三年的迎王爷活动,全乡居民不管身在何方,皆会回乡参与迎神活动,可谓本乡最重要盛事。 下图:南台湾岛屏东外海的岛屿标注为「小琉球屿」。 下图备注: 在《中国江海险要图志》的台湾岛篇,1845到1894年之间的航海坨工船员们普遍称台湾岛屏东外海的「琉球屿」为「蓮婢岛」。 《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二十七卷,首一卷-附图五卷,取自于「英国海军海图官局」编,后经「陈寿彭」节选部分翻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广东广雅书局重印,上海”经世文社”本。 据史载「英国海军海图官局」于1845—1894年五十年间,搜集各国测量家、舵工、商人之记载口述,于1894年辑成《中国海方向书》四大乘,约数百万言,皆言中国海之险要。 「陈寿彭」仅从该书节选取《第三乘》(南自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等处,北迄中朝边界)传言中国滨海者为二十二卷,及《第二乘》中所言的雷、琼、廉滨海者为补编,又取1894至1899年8月间,各西报及警船示册,港岸转移、灯塔浮锚改设之事,续成五卷,另将海图二百零八轴整理成五卷,于1899年冬编成《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三十二卷首一卷,其妻「薛绍徽」作后序,其中多夹有译者注。本篇仅节取总论与闽台沿海资料相关部分,包括志之卷首等前十卷及图表之卷二。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其对中国自广东(含中国海的南洋群岛)至辽东半岛沿海各港水道形势记述甚详,一书记录了中国各大河流、水道、物产、潮、冰、堤防、船务、邮政、铁路、电报的情况,无论是经商还是侵略,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南。从香港开始,由南向北详细记录了中国各省主要港口和通商口岸的资料。 中国海南洋群岛主权领土凭证《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http://www.liuqiu-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1667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2-2 05:01 , Processed in 1.356298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