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中国琉球 查看内容

南琉球最早是由大陆去的中国人开发的

2015-8-12 16: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08| 评论: 1|原作者: 穿过耳边了

摘要: 南琉球是指琉球群岛中的南部,即宫古海峡以南的先岛群岛。其中又分为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两个部分,包括自东向西依次为宫古岛、伊良部岛、下地岛、水纳岛、多良间岛、石垣岛、西表岛、波照间岛、与那国岛等。南琉球 ...
南琉球是指琉球群岛中的南部,即宫古海峡以南的先岛群岛。其中又分为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两个部分,包括自东向西依次为宫古岛、伊良部岛、下地岛、水纳岛、多良间岛、石垣岛、西表岛、波照间岛、与那国岛等。

它们远离琉球本岛,与琉球本岛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语言、以及曾经不同的信仰。北琉球本来也不是统一的王国,就连冲绳本岛上也是曾经同时存在过三个王国(山北、中山、山南,中山王尚氏于1429年统一本岛)。

南琉球先岛群岛的各个岛屿上都有其各自独立的统治者,并不是统一的王国,各岛之间互有纷争,又相互物资交易。

明初的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使者去琉球本岛册封琉球王(中山王)的当时,南琉球还是处于琉球控制范围之外的各自为政的独立状态。但明朝使者航海途中经过了这些岛屿。在琉球开始成为明朝的藩属国之后,逐渐将势力范围向西南扩张。

1390年派首里(琉球王宫)王府军征服了宫古岛、石垣岛、西表岛、波照间岛以及附近小岛,将其纳入琉球王的统治范围,强迫这些岛上的人向琉球本岛(首里王)进贡。由于琉球王在征服这些岛屿后,禁止当地人传统上信奉的“天降冬眠祖神”,因而引起当地人的不满,认为自己祖先的文化遭到泯灭,他们进行了长期的抗争,终于八重山岛的豪族熬雅客渴刺(O Ya Ke A Ka Ha Chi オヤケ アカハチ)出面带头,率领大家再次公开反抗琉球王。

1500年,琉球王派3000多人的中山军前来征伐,岛民经过勇敢反抗后,最终战败,头领渴刺被杀,八重山又一次被征服。琉球王的中山军逐步向西征伐,1522年与那国岛也被征服,也是最后一个被征服的岛屿。自此琉球王国统一。由于与那国岛是最后一个被征服的岛屿,因而幸运残留下来的特有历史文化痕迹要相对多一些。

既然南琉球的先岛群岛远离琉球本岛,语言、文化及信仰完全不同,那么岛上的原住民的祖先是什么民族?从哪里来的?一直是各国学者专家所探究的课题。 南琉球的归属问题,早在19世纪就已在清政府与日本的明治政府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涉。

就在琉球最后一个国王尚泰被清朝皇帝册封后的第三年,即1868年,日本完成了由江户幕府制度向近代化的明治政府的权利交替,1872年,明治政府向琉球王宣布在琉球设置琉球藩并禁止琉球向清国朝贡,1879年,设置冲绳县,尚泰王被胁迫迁往东京居住。琉球王国正式灭亡。名为“废琉置县”。实为吞并。

面对这种局势,作为宗主国的清朝向日本提出了强烈抗议,清日关系骤然紧张起来。此时美国处于自身利益出面进行了调停。据地质学家考证,琉球列岛在100万年前曾经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地壳运动变化,地表下沉被海水淹没,只有几座山峰留在海面之上,形成了现在的琉球列岛,这些群岛与大陆分离开。从先岛群岛上出土的文物年代看,最早的距今3500年。其中包括陶土、贝壳材料的古坟等,出土的中世纪的中国瓷器最多。

尽管从出土文物看,至少3500年前这些岛上就出现了人类,但并不代表他们的后裔就是现在的岛民,因为该地区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相互冲突挤压的边缘地带,也是火山和地震发生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远古史上由地震所引发的大海啸,可能多次毁灭过这些岛上的文化和居民。与那国岛附近海底的神秘巨石台阶建筑恰好能证明这一点。

我们要探索的是现在岛上居民的真正祖先是谁。 在人类造船技术成熟之前,大陆上的人大批迁徙到琉球各岛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们在海岛和大陆之间有意识的往来被大量的历史资料所证实,尤其是战国时代灭掉六国的秦国始皇帝派遣徐福(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到东瀛的海岛上去寻找不死药,说明徐福的上奏和东渡行动是建立在对“东瀛仙山”(见《尚书》、《山海经》)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说明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到达过那些海岛并且平安地返回,对往来海岛具有充分的自信,不存在心理上和航海技术上的障碍了。

从上述造船技术和航海证据判断:在残暴的秦始皇灭掉六国的过程中,六国的王族和大臣们的家眷们,为了躲避杀身之祸,免遭灭族而铤而走险渡海逃到了当时已经知道了的“东瀛仙山”的可能性很大。

“东瀛仙山”并不单单指的是今天的日本,也泛指东方的仙山,包括琉球列岛,《山海经》中记述的“无皋山”准确地标注了琉球岛北的位置。

1991年1月,在琉球本岛名護市屋我地岛的大堂原贝塚里,发现了两具大约葬于2000年前的古人骨骸,保存完整,随葬品中出土了公元8~23年的中国西汉年间王莽新政时期的古钱币“大布黄千”和很多中国陶器。这一事实再一次说明2000年前中国人就来到了琉球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就与那国岛而言,他们祖先的传说非常神秘。

19世纪台湾历史学家所著《台湾通史》记载:“与那国者琉球之一岛也,昔有长耳国人(见《山海经》)渡来,掠人为害,与那国人谋防御之,造巨履,投之海,长耳国人见而惊去。”

其次,琉球图书馆藏的《八重山古代史》也记载:与那国岛有记载的最早的历史,记载着:有个智勇双全,身材出奇高大的女人和她的四个弟弟占据着这个岛,岛上的居民都服从和崇拜着她,人们称她为“San Ai A Bu”(后篇有具体的语言探究),为了驱离外来者侵袭,她做了很多特大的草鞋,让草鞋飘在海上,以威吓外敌。八重山人多次来到与那国岛袭扰,均被“San Ai A Bu”和她的弟弟们击退,她身材巨大,力大无比,英勇顽强,几次被打败了的八重山人非常惧怕她,称她为“女神”,并曾经将与那国岛称为“神女岛”。后来八重山人用计,夜里趁黑登上岛,并偷偷先杀死了“San Ai A Bu”的弟弟们,失去了弟弟帮助的“San Ai A Bu”最终战败,这个岛被八重山人征服了。

《蓉州文稿》里记载,曰:台湾海中藩岛,考其源,则琉球之余也,自哈刺分支,哈刺之音为渴刺,近通日本,远接吕宋,控南澳。

《元史》记载:“元十八年,师伐日本,至九州海上,遇飓而返;二十三年,整兵造舰,谋再举,未发而废;二十八年秋九月,命海船副万户杨祥,合迷,张文虎并为都元帅,将兵征琉球。夫元之谋伐琉球,盖欲以扼日本也”。

由此可以证明:元朝就有大批中国人到了琉球各岛。这些元朝的兵士中,是否有些人留在了琉球,很值得考证。

另据八重山地方史《庆来庆田城由来记》记载:八重山群岛在被加那志(首里王府)征服之前,麻姑(宫古)岛的丰见亲(家名,也是地位称呼)支配着全部八重山。庆来、庆田为姓氏的名称,锦芳氏的先祖,八重山地方的豪族大姓。

(琉球人当时的姓氏和家名要写在一起),尽管《明史》记载,明朝洪武二十五年赐闽人三十六姓给琉球国令往来朝贡,但当时的汉姓是赐给琉球本岛上三山的士族的,当时先岛群岛(南琉球)还并未被琉球所征服,宫古岛最早被征服是1390年的事,八重山被征服更晚,1500年还发生了熬雅客渴刺带领八重山人抗击首里王府军的战争,1522年与那国岛才最后被琉球征服,很明显,明朝皇帝赐姓给琉球人不包括南琉球。

那么八重山的“庆来、庆田”这一明显带有汉姓特征的大姓会不会是来自于大陆上的复姓呢?从当地方音看,很像古吴音的发音;从字义上看,所谓“庆来”,很有可能指的是从“庆”这个地方“来”的意思,第一代移居岛上的祖先为了让后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将自己姓名定位为“庆来”,在这里种田繁衍生息,所以将自己开垦的田地也称为“庆田”。

从岛上现存的古迹“庆来庆田城”看,这是个用石块砌起来的高地古村落,砌高墙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来的侵扰。这个建筑称为“城”,名字叫“庆来庆田城”。后来他们的子孙将“庆来庆田城”定为本家的姓氏,再后来又演变成“锦芳氏”。琉球王国统一后的姓氏名称的构成应当是:庆来(姓)+ 庆田城(家名) + 用绪(官位或地位名) + (个人号或大和名)。

(见后面:琉球人的姓名)这个叫庆来庆田城用绪的人在1500年前后曾征伐过石垣岛的平久保的加那按司。 那么,“庆”是什么地方呢?会不会是古代吴国的安庆?据史料记载:现在的安庆名称,是因为南宋当时,在此地住有二支驻军“同安军”和“德庆军”而得名。

“庆来”一族会不会就是“德庆军”的后裔呢?因为他们语言的发音特征与古吴音非常相近(庆来=Gi lai),会不会是因为同元朝军队打仗战败后逃到海岛上来的呢?他们不用汉字,而是自己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不是为了躲避蒙古元朝军队的追杀,将自己汉人的身份隐藏起来呢?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庆来庆田城由来记》里记录着当地豪族的家史及其大的事记,它清楚地记载着发生在乾隆3年(1771年)曾发生了大海啸。几乎所有的日本史学家都承认,八重山等先岛群岛与琉球本岛有着全然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它受到来自西面文化的影响,可惜的是,被琉球本岛的首里王府征服之前的那段远古历史文化史料几乎没有流传下来。这与首里王府军征服八重山时,严苛禁止当地原住民信奉的“冬眠祖神”(根据伊波普猷所著《古琉球》)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イリキア屋檐 アマリ天降 之意) 王府军将当地的祖神文化毁灭掉了。据说,“冬眠祖神”是八重山人的祖先,每年定时来访。那么,已经消失的“冬眠祖神”到底是谁?这种古代文化来自哪里?这是个很大的课题,因为八重山当地冬季最冷时节也是18度以上,据气象统计,当地气温1月份最低17°C ~ 21°C,7月份最高27°C ~ 32°C,根本不存在寒冷的冬季,当地人崇拜的是冬天里的神,这岂不是矛盾?很显然。这种文化来源于西面的大陆上。因此,几乎可以推定岛上的原住民就是从大陆来的。他们为什么飘落到了岛上?什么时期来的?是为了逃避战乱吗?黄河地区是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又是每次改朝换代时的战乱之地,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向南的移民大潮,他们移民足迹到处皆是,岭南、台湾、东南亚等等,有的甚至为了将身世和祖先的秘密隐藏起来,改变了自己的语言发音。例如苗族,客家人就是这样。南琉球人可能也是如此。火番盛文化,所谓火番盛就是烽火台,是用来监视外来航船的。这不能不说来源于大陆。在琉球群岛中只见于先岛群岛,也更加证明了南琉球人与琉球本岛有着不同的先祖。

再说古代的贸易,12世纪到16世纪是八重山的繁盛时代,从出土文物看,出现在这一时代的中国陶瓷器等文物有几万件之多,其中有白瓷、青瓷、褐釉陶器等,比琉球本岛上出土的同时代中国文物还要多。据大浜永亘所著《八重山历史读本》中论述:“这一时期为什么中国人要到八重山群岛来呢?理由就是八重山群岛盛产夜光贝、珍珠贝、海参、鱼刺、海牛、牛皮、麻织物、芭蕉布、长命草药等珍贵物产。”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12世纪开始,再次有来自中国的贸易商贩,因为做生意的缘故来到这里,不乏有人定居在了岛上。

特有的语言文字 据日本琉球语言专家狩俣繁久先生在自己的论文《琉球語と地名研究の可能性》中的琉球列島の基础语一章中论述道:“从宫古、八重山群岛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它的文化起源于公元10世纪的南方,这个地区的土陶文化并没有受到绳纹文化和弥生文化(二者都属于日本的史前文化)的影响,而同冲绳及奄美群岛的文化融合,是公元10世纪以后的事情,那么在10世纪之前,宫古、八重山群岛上的人使用什么语言有待考证。”不过,他说的“宫古、八重山群岛文化起源于南方”实在不敢苟同,明明是来自于西面的中国文化,他说与日本远古文化没有关联倒是说对了。与那国象形文字 因为日本的语言专家首先在与那国岛发现,所以叫与那国象形文字。其实后来陆续在竹富岛、波照间岛等其他先岛群岛都有发现,所以叫八重山象形文字更准确,日语将这种文字叫(カイダーデイ)、但是,据须藤利一先生1944年出版的《南岛觉书》和后来的论文《カイダー字及び家判》以及河村只雄先生的《南方文化の探究》中考证,当地原住民准确的发音用日语标注应当是“カイダーズ”,用现在的通用注音为“Kai Daa zu”,这是当地人用原有的“土话”对这种文字的称呼,是本来原有的发音。

根据须藤利一先生的考证,三个音符应当代表三个字,最后一个音符“ズ= zu”,就是“字”的意思;中间的音符“ダー = Daa”的发音,为八重山群岛中某些岛远古音“家”字的发音,那么,将三个音符连在一起就是“Kai 家字”的意思。

从上述考证分析,完全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个音符“Kai”的发音,就是一个汉姓的发音,因为汉姓的特点就是一个音节(当然复姓除外),这一特点,是与周围民族如日本人、马来族人、蒙古族人、以及其他东南亚各民族的姓氏发音的最大区别。

至于“Kai”姓是古代汉姓的那个字,这个“Kai”字的发音是由哪个古字的发音演变而来有待考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Kai”的发音是当地人的讹因,因为琉球语的分支里,有很多土话方言中只有3个母音,叫元音,就像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一样只有3个或4个母音,很多普通话的音是发不出来的。所以“Kai”的发音,在不同地区,辅音“K”不变的情况下,后面的元音有可能发生变化: 如“K-uai” 、 “K-ui” 、 “K-ei” 、 “K-ao” 、 “K-ae”等等,都有可能。 还有可能是前面的辅音“K”没有变化,而后面的母音(元音)发生了变化: 如:“K”音可能由 “G”音、或“H”音而来。就像北方话的“家”字,在南方很多地区发“Ga”的音一样。 那么“カイダーズ”( Kai Daa zu)中的“Kai”的辅音“K”,是否是讹音,而原本的发音应该为“Gai” 或 “Hai”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Kai 家字”应该为: “Gai 家字” 或 “Hai 家字”。

究竟是古姓氏的哪个字,有待探究。但是个汉姓这一点是肯定的!从上述证据分析,这种象形文字是由一个家族最先创造的。为了让后辈使用文字的人不要忘记祖先发明的文字,故在名称的最前头加上了本家族的姓氏。

当地方音与语意与那国方言基本词语:当地发音 语意翻译 汉语近似音 与大陆其他方音比较 ana 我 俺 sa 茶 iyu 鱼 近似广东话 Ba Cuo 芭蕉 近似苏州话(ba tsiau) A Byang 漂亮 音韵近似闽南话 A Bu Da 母亲 阿婆家 Ma 马 Wuang 云 近似潮州或围头话 Syi Syi 表示同意 是 是 近似广东话另外,该岛历史上曾经的神女支配者“San Ai A Bu”的发音中,后面的2个音符“A Bu”很明显就是“阿婆”的称呼,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吴方言“阿婆”的发音就是“A Bu”,至于“San Ai”的发音,应该是这个女首领的名号,“San”可能是数字“三”之意,代表她的排行;而“Ai”则可能为古字“娭”,娭字是吴方言对年长妇女的尊称。

由此分析,日本学者们始终搞不清楚的“San Ai A Bu”,极有可能就是“三娭阿婆”的意思,是当时该岛原住民们对这位女首领的尊敬称呼。因此可以推断:与那国岛的原住民来源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古吴国。

八重山方言八重山当地的语言学家宫良当壮先生1930年所著《八重山语彙》一书中记载,“日本人将中国人所说的钓鱼台称为‘鱼钓岛’,而我们八重山人管它叫‘鱼铦岛’”。这几个字的发音为‘yi kuo tou’。其中“yi”的发音为“鱼”字,这跟现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发音完全一致;中间的音为铦字,是个多音古字,念”xian”、 “kuo”或 “gua”。有锋利的意思,也是一种捕鱼工具。那么“鱼铦”就是指的一种专门用于捕鱼的工具。可见八重山人的文字跟中国同根同源,连发音都是一样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保权 2015-8-27 21:46

查看全部评论(1)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8 14:42 , Processed in 1.537771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