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中国琉球 查看内容

清朝官服补子图案与琉球文化关联

2015-12-17 12: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92| 评论: 2|原作者: 台灣獵戶人

摘要: 清朝补服、补子,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
清朝补服、补子,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

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有圆形补子、方形补子。

“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

清代的“补服”制度相当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
清雍正帝时期,年羹尧的儿子穿了“四团龙”补服一事,给年羹尧定罪时,立了一项罪名:“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

清代武官于官服胸背上之方形补绣以单只走兽:
一品麒麟,(图1、7)
二品狮子,(图6)
三品豹,(图4)
四品虎,(图5)
五品熊,(图)
六品彪,(图)
七、八品为犀牛,(图)
九品海马。(图)
武官补子的背景衬以“八吉祥、八宝图、象征正大光明的太阳”等纹饰图案。


清朝文官补子的“飞禽”图案。
一品:仙鹤。(图3)仙鹤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补子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意。
二品:锦鸡。(图)锦鸡亦称“金鸡”,传说能驱鬼避邪,绣在帝王的礼服上,也叫做“华虫”,表示威仪和显贵。
三品:孔雀。(图)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
四品:云雁。(图)云雁飞行的规律性引申为礼节的次序,用于官员补子的象征意义在于:飞行有序,春去秋来,佐天子四时之序。
五品:白鹇。(图)白鹇一直被视为忠诚的“义鸟”。取白鹇鸟的形象为补子,取其行止娴雅,为官不急不躁,无为而治,并且吉祥忠诚。
六品:鹭鸶。(图)白鹭是吉祥之鸟。取其延颈远望,“以侍察者官”。
七品:鸳鸯。(图)它体现了古代“五伦”中夫妻美好的关系,其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
八品:鹌鹑。(图)鹌鹑的“鹌”是安全之“安”的谐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象征意义。
九品:练雀。(图)亦称绶带鸟。绶带是古代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而练雀的尾羽与之相似,也因而具有了象征意义。


FB_IMG_1450165654127.jpg
FB_IMG_1450165647129.jpg
FB_IMG_1450165634350.jpg
FB_IMG_1450165617174.jpg
FB_IMG_1450165602999.jpg
FB_IMG_1450165524398.jpg
FB_IMG_1450165571827.jpg
FB_IMG_1450165560708.jpg
FB_IMG_1450165552923.jpg
FB_IMG_1450165546470.jpg
FB_IMG_1450165534925.jpg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6-1-7 11:11
清朝沿袭明朝制,开例捐、常捐。
贡捐、监捐沿明纳粟例。


顺治十二  年(1655年),开廩生捐银,準用贡捐规定。


康熙十三   年(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为弥补军餉不足,实行军需捐,文职捐官始于此时。至康熙十六年,收银二百餘万两,捐纳候补知县五百餘人。
康熙二十    年(1680年),收復云南,停捐。
康熙三十一年(1691年),西安、大同饥,开賑灾例捐。
康熙三十七年(1697年),以永定河大工,开河工例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增置通州仓廒,廷议决定开捐。


雍正二  年(1724年),开阿尔台运米事例。
雍正五  年(1727年),直隶水灾,议兴营田,开营田事例。不许捐纳道员、知府、同知,准捐通判、知州、知县及州同、县丞。
雍正十二年(1734年),河南水灾,开豫筹粮运例。

乾隆帝即位,下詔停捐例,后续办。停止考职捐。
乾隆三年(1738年),令捐纳贡监如岁贡例,分别等第,以主簿、吏目考取。
乾隆七年(1742年),两江水灾,以京官中、行、评、博以下,外官同知、通判以下开捐。之后两江、直隶、山东、河南屡生天灾,輒许开捐例。
乾隆十三年(1748年),用兵大金川,部议运米一石抵捐银二十五两纳官。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河南水灾,开豫工例。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再征金川,復开川运例,贡捐、监捐纳入道、府例。


明码标价:
郎中 (五品官 )银 9600两 ,
主事 (六品官 )银 4620两 ,
道员 (四品官 )银 16400两 ,
知府 (四品官 )银 13300两 ,
同知 (五品 )    银 6820两 ,
知县 (七品 )    银 4620两 ,
县丞(八品 )     银980两。

捐纳制度化 ,使得捐纳正式成为一种合法的做官途径。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户部奏请保举、考试、试俸、捐免例,列入常捐。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再次以「府库充盈,并不因停捐稍形支絀」下詔停捐。

嘉庆三         年(1798年),平定川楚白莲教,从请开川楚善后事例。
定进士,举人,恩、拔、副、优、岁贡,始许捐纳。
议定「非正途候补、候选正印人员,亦得递捐。
现任、应补、候选小京官、佐贰,止准以应升之项捐纳。」
嘉庆十一     年(1806年),定捐纳道、府,系曾任知府、同知、直隶州知州并州、县正印等官加捐,及现任京职,堪胜繁缺者,许以繁简各缺选用。
嘉庆十八      年(1813年),湖南水灾,开衡工例。河南睢州黄河溢,开豫东例。
嘉庆二十三  年(1818年),河南武陟沁河溢,开武陟例。

道光元年(1821年),停捐例。停监捐、贡捐等考职例。
道光七年(1827年),黄河决口,重开河南河工例捐。新开顺天、两广及东三省捐。准贡生捐中书,豫工例中准增、附捐教职。秦豫旱灾、东南六省水患、皆藉资捐纳。

咸丰元年(1851年),停捐例。停止增、附捐教职。新开筹餉例捐。
咸丰二年(1852年),颁宽筹军餉章程。
咸丰九年(1859年)后,军需孔急,捐例繁多,无復限制,仕途芜杂。

同治元年(1862年),整顿为「以虚衔杂职为限」,后筹餉又恢復旧制。
同治四年(1865年),改於京铜局统一办理报捐。各省设局,產生侵贪捐银、强迫推销、私自降价促销之弊。

光绪五    年(1879年),帝以捐例无补餉需,实伤吏道,明詔停止。
光绪十    年(1884年),开海防捐,停止或合併各省捐例。在台湾开实官捐。
光绪十三年(1887年),河南武陟、郑州沁、黄河漫决。部议停海防捐,开郑工捐。
光绪十五年(1889年),筹办海军,復罢郑工,开海防新捐。
光绪二十六(1900年)、二十七年(1901年),开江寧筹餉,秦、晋实官捐,顺直善后賑捐。
庚子拳乱后,詔即停止。但报效叙官、旧捐移奖,继续施行。



清代制度
清朝商人捐纳蔚为风气,所谓「有人在京好为官」,捐纳制度为商人扩充政治资本提供了绝佳选择。
如:乾隆朝平遥蔚字票号首任总经理毛鸿,共捐得「将军」、「大夫」衔三十一人。

清咸丰、同治两朝因战争需求,捐纳盛行,与科举、荫封、保举同为仕官的四大途径。

清代地方官员初任资格为纳捐出身者,
乾隆29年22.4%,
道光20年29.3%,
同治10年51.2%,
光绪21年49.4%。

清沉垚的计算,光绪六年正途出身者且不靠纳捐实补仅佔20.4%,若加上正途或恩荫、杂途靠捐纳昇官者,或正途出身以捐纳得以实补者,总人数比例难以计算。
沉垚 嘆:「当今钱神为贵,儒术道消」。



捐纳人数多,缺额少,大多仅能取得候补之衔,难以实补。
知名的捐纳出身者:”岳钟琪、李卫、王有龄、端方、徐用仪、盛宣怀”。
捐例项目包括:”賑灾、河工、军需、营田、海防”。
由户部捐纳局统筹捐事。
同治四年(1865年)后,改为京铜局及各省捐局。
可捐标的有:

文职:京师小京官至郎中,外省未入流至道员。
限制:京官吏部、礼部属官不准捐纳。地方则是道员以下方可捐。
武职:千总、把总至参将。



现任职官得捐升、改捐、降捐,捐选补各项班次、分发指省、翎衔、封典、加级、纪录。

降革留任、离任者,原衔、原资、原翎得捐復,坐补原缺。 其他:试俸、历俸、实授、保举、试用、离任引见、投供、验看、迴避得捐免。 平民得捐贡监、封典、职衔。


报捐者称「官生」,户部发给证明「执照」。 捐纳取得“”贡生“”资格,称「例贡」。
捐纳取得“”监生“”资格,称「例监」,

国子监要提出“”贡、监“”执照。 邻里要具保,要开具籍贯和清白册。



候补考绩:
捐纳官分发各部、院学习三年,外省试用一年。期满,各堂官、督、抚实行甄别奏留,乃得补官。
銓补时以捐年较久者为优先。
外官分发到省,例由督、抚考试,分别等第,也有不少遭罢黜。

嘉庆十一年(1806年),大学士、尚书等议定京察事宜:「捐纳人员,限以年资,军机处司员能兼部务者,方列上考,不许滥保充数。」

引用 八重王 2016-1-7 14:28
清朝官爵服饰详解
文:燃点

(1)清顺治元年(1644年),原居我国东北的满族进入关内,占领北京,建立了清皇朝。
在清皇朝统治的二百余年中,政治、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也给服饰冲击和影响。从服饰发展的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的变革最大,服饰的形制也最为庞杂繁缛。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下”剃发令”,军民人等限旬日尽行剃发,并俱依满洲服饰,不许用汉制衣冠,以此作为归顺与否的标志。
从此,男子”削发垂辫,以箭衣小袖、深鞋紧袜”,取代了”明代的束发宽衣大袖与统袜浅鞋”,传统法服被最后消灭。
但从清代服饰中仍可看到对前代服饰某些方面的保留。如:
衮服、朝服的十二章纹;
官服朝挂的补子;
官员帽顶所用珠玉、珊瑚、宝石、金银的等差;
以命妇朝冠所缀金凤、金翟数目多少区分等级的制度。

清皇朝晚期,从同治四年(1865年)开始,至光绪时期,先后几次选派学生出国学习洋务知识。留学生到国外,即剪掉了辫发,开始着西装。以后,清政府开办学堂,操练新军,采用了西式的操衣和军服。基本上学生和军队的服饰也有了改变。



(2)男子服饰
官服清代的官定冠服,上自皇帝,下至文武官员,以及进士、举人等,均按品级服用。

(一)冠: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分冬夏两种,冬天所戴之冠称暖帽,夏天所戴叫凉帽。

皇帝朝冠,
暖帽为圆形,帽檐反折向上,上缀红色帽纬,顶有三层,用”四条金龙”相承,饰有东珠、珍珠等。
凉帽为前缀金佛,后缀舍林,亦缀红色帽纬,饰东珠,顶与暖帽相同。

皇子、亲王、镇国公等,朝冠形制与皇帝大体相似,仅“”帽顶层数、东珠等饰物数目递减“”。

文武官员的冠顶,上衔顶珠,其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顶珠之下,有一支两寸长短的翎管,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鵰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花翎为孔雀翎。尾端有如眼睛似的一圈,叫做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翎眼多者为贵。

清朝官服饰有“”衮服、朝服、龙袍、常服袍、行袍、端罩、螃袍、补服、行挂“”等。


清朝皇帝的礼服:“”衮服、朝服、龙袍“”。
衮服,为祭祀先王、圜丘等大礼时服用。
朝服,用于殿廷朝会、重大军礼、外藩朝观。
龙袍,是次一等的礼服,明黄色,绣九条龙、十二章及五色云纹饰。龙袍下幅,斜向排列许多弯曲线条的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立有山石宝物等,寓「一统山河」绵延不断、「万世升平」等吉祥含义。龙袍的制作极为考究。清代龙袍,往往先由清宫第一流工师精心设计,经皇帝审定、认可后,才派专差送苏杭等地精工督造。

常服袍,是日常处理政务时穿的服装,前后左右开衩,颜色花纹随意。除皇帝外,皇亲宗室成员都可以穿这种四开衩袍。

行袍,为出巡、骑马时的服装,形制大体如常服袍,只是袍长略短。

端罩,是皇帝的礼服挂,类似普通外挂,用紫貂、黑狐皮制作。职位较高和其它皇族近臣及侍卫等都可穿用。

蟒袍,为官员的礼服袍。皇子、亲王等亲贵以及一品至七品官俱有蟒袍,以服色及蟒数量的多少分别等差。

礼服,袖端做成马蹄形,俗称「马蹄袖」,男子、八旗妇女皆用。以常服代礼服穿时也需另做马蹄袖,用钮扣连于袖口,行礼时放下,礼毕解去,袍仍为常服。这是清代礼服衣袖的特点。
凡官员参加三大节、出师、告捷等大礼必须穿蟒袍。

补服,清官员礼服之一,也叫”补挂”,是比袍短比挂长的一种长挂,对襟,胸、背各缀一块”补子”,是清代官服中主要的服装。

挂罩,在袍服外面,清朝官服服饰主体设计成能够满足满族风俗习惯随时随地的增减方便,也是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与”顶戴”同为品官级别的重要标志。

(清代”补子”的具体规定),补挂为品官标志,不得混用。
一般官员也有常服袍、挂,平时穿用,颜色、花纹不限。一般官员的”行挂”比”常服挂”短,袖长及肘,石青色,庶官、扈从都可以穿。

”黄马挂”,是较为荣宠的官服。巡行肩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待卫什长,都例准穿黄马挂。有功大臣也”特赐”穿著。太平天国之后,文武勋臣得赐者较多。

一般男服:“”袍、挂、换、衫、裤“”。
马挂,一罩在袍、衫之外,长仅及腰,原为军中服饰,因便于骑马,故称「马挂」。康熙末年,富家子弟开始穿著。雍正时,穿者日多。以后传至民间,不分贵贱,逐渐作为一种礼服。马挂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

马甲,或叫”坎肩”,向例为王公贵族服用,至清后期人人可穿。

长衫、袍挂是清代男子的主要礼服,官吏人士开两衩。不开衩的称「一裹圆」,为市民百姓服装。


清代一般官吏士庶所戴之帽,最常见的是瓜皮帽,系沿袭明代六合帽式,作瓜棱形,圆顶,顶部有一红丝线编的结子。咸丰初,帽顶又作尖形。帽为软胎,可折旦放于怀中。一般市贩、农民所戴毡帽,亦沿袭前代。冬天人们多戴风帽,又称「观音兜」,因与观音大士所戴相似而得名。夏天则戴竺帽、凉帽等。


军戎服,清代早期的武士服装,也用马蹄袖。
(甲)头盔,有皮革和铁制两种。盔周围垂貂尾、獭尾、雕翎等装饰物,有垂于后面的护领。
(乙)锁甲,武将所穿的有明甲、暗甲、绵甲、铁甲,形式是上衣下裳,有护肩、护腋及护心镜。
穿盔甲时,腰旁挂撒袋贮放弓矢。自火器发明后,这种盔甲已不大用了。
另有藤牌营、绿营兵,戴虎帽,穿黄布虎纹衣。
(丙)一般士兵穿短衣窄袖的紧身袄裤,加镶边背心。背心胸背各有一圆圈,内书“”兵、勇“”等标明所属的字样。水兵短衣窄袖,襟前也有标明“”某船“”的字样。



3、女子服饰
“”命妇“”冠服妇女服饰中的最高等级是命妇(包括皇后,皇太后,亲王、郡王福晋,贝勒、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公主、郡主,以及异姓的品官夫人)冠服。它与男服大体类似,只是冠饰略有不同。

冠,有朝冠、吉服冠,分冬夏二种。
皇太后、皇后朝冠,极其富丽。皇后之下命妇的冠饰,依次递减,有的将”金凤”改为”金孔雀”也以数目多少区分等级。

冠饰,有金约、耳环之类饰物。金约是戴在冠下用来约发的,上饰东珠、珍珠、珊瑚、绿松石等。

服饰,有“”朝挂、朝袍、朝裙、龙挂、龙袍、吉服挂、命妇蟒袍、彩帨、朝珠“”等。

皇后官服:
朝挂,制有三式,俱用石青片金缘为饰。绣纹皆用“”龙,或正龙,或飞龙“”,
下摆或用行龙,或用八宝平水及万福万寿等纹样。

朝袍有三式,都用明黄色锦缎制作,上织龙纹。
其它命妇与皇后的形制大体相似,只是颜色有“”明黄、金黄、香色、蓝色、石青色“”的区别。纹样有“”龙、正蟒、行蟒“”,以及“”五爪、四爪“”之分;数目有“”九团、八团、四团、二团、九蟒、八蟒、五蟒“”之异。

满族女服饰
清代妇女服饰有满、汉两种。
满族妇女一般穿长袍,或外罩坎肩;
汉族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主,清中期以后也相互仿效。满族妇女的长袍,袖口平大,长可掩足。贵族妇女用“”团龙、团蟒“”,一般则用丝绣花纹。袖端、衣襟、衣裾等镶有各色花边。衣领较低,后渐加高。长袍初极宽大,后腰身渐小。外面往往加罩短的或长及腰间的坎肩,有对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各式。这种长袍以后演变为汉族妇女的主要服装─旗袍。

汉族女服汉族妇女服装较男服变化为少,一般穿“”披风、袄、裙“”。
披风是外套,作用类似男挂,形制为对襟,大袖,下长及膝。披风装有低领,点缀着各式珠宝。里面为上袄下裙。裙子初期还保存明代的遗俗,有凤尾裙、月华裙等式样,后有在裙上装饰飘带的,有在裙幅底下系小铃的,也有在裙下端绣满水纹的,各式各样,颇为美观。清后期,又流行不束裙而着长裤,裤多为绸缎制作,上面绣有花纹。另外还有背心,长可及膝下,多镶滚边。冬季所穿皮衣,有的将里面的毳毛露出在外,叫「出锋」。
清代中期以后,妇女冬季流行披斗篷,还有采自西式的大衣,也有沿用明代云肩的。



(5)饰品纹样
织品纹样清代的织绣技术承袭明代基础,有很高的水准。
精致的图样可以从各类的纺织品中看出,龙袍、补子、旗袍、裙、靴鞋、荷包、香囊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
花纹则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寓有深意。统治阶层专用的“”龙、蟒、凤、翟“”,威严而庄重。
一般的”福、禄、寿字,江山万代、富贵不斩,团鹤、团花、八宝、八吉祥、法轮、宝盖、宝剑、蝙蝠、意、卍字、云板、花篮、竹筒”,都寓有吉祥如意等我国民俗中的美好祝愿。
清代后期,又出现许多近于写实的花纹,如:”寿桃、喜鹊、云鹤、牡丹、佛手、石榴、梅、苗、竹、菊”等,甚至山水亭榭的风景,以及仕女人物也都织成各种纹样,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日趋求实的精神。

清代饰品由于清代冠服制度的复杂,清代饰品的种类也相当繁多,有搭配冠服的冠服饰品,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饰品,大体说来清代饰品不但种类多制作也都相当精美。

冠服饰品冠服之外的其它附件,有朝服的“”披领、颈间的硬领、领衣、朝珠,腰间的束带“”。

披领,是文武官员及命妇穿大礼服时加在颈间披于肩上的,夏用“”纱罗“”,冬用貂鼠皮毛,形如菱,上绣“”蟒“”。

硬领,清代礼服没有领,另在袍上加硬领。春秋时用湖色缎,夏天用纱,冬季用皮毛或绒。

领衣,是连结于硬领之下的,前后二长片,考究的用锦缎或绣花。

朝珠,是清代官员悬于胸前的饰物之一,形同念珠,由108颗珠串成,随官品而用不同质料,有珊瑚、金珀、蜜蜡、象牙、奇楠香之分。

束带,亲王以下宗室成员都束“”金黄”带,爱新觉罗束“”红带“”。非上赐,带不得给予”异姓”。两种带色的区分也很严格,不能混用。

鞋(花盆底),满族妇女的鞋极有特色,鞋底极高,一般为一寸多,高者达二寸,也有更高些的,上宽下圆,似一花盆,故名「花盆底」。鞋以木为底,中部凿成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底」。鞋底坚固,往往鞋已破毁,而底仍可再用。新妇及年轻妇女穿著较多,一般小姑娘至十三四岁时开始用高底。清后期,梳两把头,穿长袍花盆底鞋,已成为清宫中礼服。

戒指,非常华美,有单以金属制成的,也有镶嵌上多种珠宝的。戒指制作技术丝毫不逊于现代。搬指,原本是用来保护手指的,到清代时也成为一种制作精美的饰品了。

指甲套,类似现代的彩绘指甲套,也是满族妇女特有的饰品之一,遗留下来的实物极为华丽,多在指甲套上镶上各种珠宝或以金银制成,光彩照人。

佩饰,清代无论男女都喜欢在身上挂些佩饰,除了传统的玉佩、香囊、荷包外,受到西方外来文化影响也开始挂起怀表,并且出现了烟袋、火鎌袋、眼镜袋等因东西文化交流而产生的饰品。

钮扣,清代华丽的服饰上往往配有华美的钮扣,这些钮扣不但可以固定衣物,还兼具装饰的作用。

查看全部评论(2)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9-15 09:31 , Processed in 3.71366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