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文化广场 查看内容

中国航海历史文化

2016-5-28 14:52|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2956| 评论: 3|原作者: 台灣獵戶人

摘要: 宋代远洋航船已能横渡印度洋,沟通了从中国直达红海、东非的西洋航线,这标志着我国航海事业已达繁荣时期。宋代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是我国航海技术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中国航海历史文化:
(一)中国航海历史综述
(二)郑和下西洋
(三)中国古代远洋航运




(一)中国航海历史综述
在陆地上扩张,很容易引发战争。但在海上,公共空间大得很。简单地说,近代海洋法则距离别国海岸3海里(12海里)以外,舰船可以自由通行。
注:1海里=1.852公里


再次见到中国船舶”顺风相送”
清代航行於东亚的船只,船尾多书有「顺风相送」四字,以祈求航行的顺利。
由于,东亚的季风通常是:
“”夏至后”七、八、九”月的西南季风、
十月、十一月的东北季风“”交互构成的季风。
在季风吹拂下,船只仰赖风帆,到各地进行贸易。


唐宋两朝以后,东亚的贸易活动日渐畅旺活络;季风既是船舶的动力,也是经济的动力,更是文明的动力。
海路开通之后,海防逐渐成為统治者不可忽略的问题。从明代开始,为了巩固中国的国际政治声望,结合政治与经济双重目的的朝贡制度,促进了沿海贸易的进步。同时,在开放部分门户之余,为了防御外患和海盗的侵扰,中国沿海的防御体系逐渐成形;国人积极认识海洋,探索海洋,并经营海洋。海外贸易的高度发展,促进了造船和导航等航海科技的进步。随著朝贡体系的建立,和贸易往来的频繁,国人对於域外的认识日益增加,不但能够开眼看世界,也加速了沿海社会的变化。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了大量的海洋史料,其内容包括了各种清代沿海海图、帝王詔令、各地督抚奏报和帝王硃批、记载海防相关制度的官书与各种传闻、或亲歷域外的档案,以及百年前部分西方媒体对於中国沿海的报导。
这些文献和舆图充分反映出清代海洋与政治、社会的密切关联,以及清代海洋事务的多元性。
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万里海防」,透过图籍文献,讲述帝王的海洋观,并以水师、砲台和海洋人才等主题,勾勒清王朝的海防视野和规模。
第二单元,「七海扬帆」,以介绍海船和海上争霸为主。
第三单元,「殊域周咨」,讲述国人对於域外奇风异俗的认识,以及清代与各藩属之间的朝贡贸易关係。
第四单元,「移风变俗」,讲述沿海城市的发展和沿海各地宗教、商贸、渔盐之利的种种社会生活。



(二)郑和下西洋

He.png

(三)中国古代远洋航运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汉武帝时曾派使臣、贸易官员和应募商民,从广东出发行船约五个月到”都元国”(苏门答腊),再行船四个月到”邑卢没国”(缅甸太公附近),又经二个多月到”黄支国”(印度马德拉斯附近),自此往南到”已程不国(”斯里兰卡)。
最后由”黄支国”返航,约八个月到”皮宗”(马来半岛),又行八个月返回中国。
这就是我国航海船舶经南中国海,穿越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上航行的真实记录。
当时,”已不程国”是交通中转站,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等则由这里转运到”罗马”等地。

东汉桓帝在位时,大秦(罗马帝国)派遣使者航海来到中国,从而开辟了中国和”大秦”之间的海上通路。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这种友好往来,把当时世界上两大帝国——东方的汉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连结起来,构成了一条贯通欧、非、亚洲的海上航线。这是继陆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之后,又开辟的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晋朝,有一个重要事件在我国远洋航运史上有特殊意义,这就是公元409年至412年东晋的著名僧人法显从印度洋远航归来。
西汉末年,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佛教的经典也开始翻译过来,一些外国僧人来到中国。

西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印度僧人佛图澄来到中国,中国的僧人也到印度去求法,最有名的是东晋后期的法显。
公元399年,法显从长安约得同伴九人西行,历经艰难坎坷,达到印度寻求戒律。同行僧人有的丧身异域,有的不再返回,但法显“欲令戒律流通汉地”,弘扬佛法。最后只有他一个人从海路远航归国,这时他已是70岁的老人了。回国后,他除了翻译带回来的大量佛经外,又撰写了记述这次求经见闻的《佛国记》一书。它是我国详细记述”古代中亚、印度、斯里兰卡南海诸国”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情况的第一部著作,也是我国有关1500年前中印远洋航行的纪实之作,史料价值极高,对促进中国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与各国的海上交往达到了全面繁荣时期。唐都长安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海内外各藩属国的使者、留学生、留学僧、商人不断地到中国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政治典章制度,进行贸易。这是唐代国家强盛、物产丰饶、科技发达、文化领先的必然结果。近代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唐人”也常常乘海船前往海外。唐代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加强了对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友好往来。

与盛唐同时,8世纪中期西方崛起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史书称之为“大食”帝国。其边境东部的北段与唐朝边境相接。阿拉伯人擅长航海,长期同中国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从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拉伯国家首次派人入唐,至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的148年间,阿拉伯对中国正式派遣使者39次之多,平均三年多就有一次。阿拉伯商人、伊斯兰教士也多次从海道到唐朝经商、传教。

唐朝中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贸易来往进入新的高峰。这条海路的起点我国南方的”广州”,港口桅樯林立,旌旗飘扬,巨舶进进出出,从广州开出的远洋船只每天就有10余艘。在这里中外各国商贾云集,市场熙熙攘攘。

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宰相、地理学家”贾耽”(公元730年—805年)所著《广州通海夷道》一文纪录了这条海上航线的所经之处。这条航线从中国广州开始,过海南岛东南,沿南中国海的”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东岸而行,过暹罗湾,顺马来半岛南下,至苏门答腊岛东南部,航抵爪哇岛。再西出马六甲海峡,经尼科巴群岛,横渡孟加拉湾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再沿印度半岛西岸行,过阿拉伯海,经霍尔木兹海峡抵波斯湾头”阿巴丹”附近,再溯幼发拉底河至”巴士拉“,又西北陆行到底格里斯河畔的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如果继续西行,除陆上通往地中海外,还可由波斯湾再出霍尔木兹海峡,沿阿拉伯半岛南岸西航经阿曼、也门至红海海口的曼德海峡,南下至东非沿海各港口。

”贾耽”所记这条航线从广州出发至巴士拉用90余天。
从”巴士拉”向西航行至东非”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用48天。

唐代,远洋海船能航行于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水域,可知唐代远洋航行能力之强。唐人将航船泊岸之处盛产之象牙、犀角、珍珠、宝石、珊瑚、琉璃和乳香、龙涎香等各种香料,以及玳瑁等物大量收购后输往中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物产也远销亚非各国。唐代的海外贸易盛况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远远超过前代。
北宋中期,西夏崛起于宁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与西方各国的往来通道只能走海路了。宋代和西方各国通商,据《岭外代答》、《诸蕃志》(赵汝适著,成书于公元1225年)等书记载,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重要的除”高丽(朝鲜)、倭国(日本)、交趾、占城、真腊(柬埔寨)、蒲甘(缅甸)、勃泥(加里曼丹北部)、阇〔she〕婆(爪哇)、三佛齐(苏门答腊岛的东南部)、大食、层拔(黑人国,在非洲中部的东海岸)”等,远远超过了唐代的活动范围。
据《岭外代答》说,与中国来往密切的国家,第一是”大食国”,其次是”阇婆国”,第三是”三佛齐国”,然后才是其他各国。这些国家大都在亚非航路沿线。
宋代远洋航船已能横渡印度洋,沟通了从中国直达红海、东非的西洋航线,这标志着我国航海事业已达繁荣时期。
宋代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是我国航海技术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世界上最早记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是“”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朱彧〔yu〕所著《萍洲可谈》。作者追记随其父朱服于公元1094年至1102年任广州高级官吏的见闻。书中写道: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识地理”是说当时舟师已掌握了在海上确定海船位置的方法。除了采用观日航海、观星航海的导向方法外,在天气阴晦即能见度低的情况下还可利用指南针导航。这种方法是我国首创的仪器导航方法,也是航海技术的重大革命。指南针的应用与天文导航二者配合使用,更能促进航海天文科学的发展。中国使用指南针导航不久,就被阿拉伯海船采用,并经阿拉伯人把这一伟大发明传到欧洲。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磁针从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人手中在公元1180年(”南宋孝宗”淳熙七年)”。
中国人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比欧洲人至少早80年。
指南针经过改进,加上方位刻度盘,更便于使用,这就是罗盘。

中国海船开始使用罗盘进行导航约在公元1225年。在这一年”赵汝适”写的《诸蕃志》中明确记载:“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这里所说的已不是一般的指南针,而是罗盘了。若无罗盘上的指向刻度,便不可能做到“守视惟谨”,分辨“毫厘之差”了。罗盘针应用于航海,说明我国导航技术在宋代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它的西传,为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创造了前提条件。应用罗盘以后,人类就可以真正摆脱了海岸的束缚,而能够驰骋在更加广阔的大洋上了。


中国人航行海上有赖各种船只和导航设备,清代使用的海船与海域水文关係密切。
大体而言,
福建及其北方沿海各省使用”赶繒船”、”同安船”、
广东则使用”米艇”、
册封使前往琉球所搭乘的则是特别的”封舟”、
这些船只的建造都取法於商民船只。

为了助航,船只往往增加”辅助帆”(头巾与插花)来增加航速。
船只行走的航路,古代称为”针路、更路”,
导航设备则以罗盘(方位)、沙漏(时间)为主,前者用于度量方位,后者用于度量时间。

中国古代航海”方位”系统称为“”二十四山“”,
与天文仪器的方位系统完全相同,
”时间”则採用”更”为单位。
为了使船只保持良好状态,必须定期在军工船厂进行换篷、燂洗。



photo10_4.jpg

photo10_2.jpg

photo10_1.jpg

上图备注:封舟、针路图、航海工具。
清《琉球国志略》「周煌」 撰,清乾隆间武英殿刊聚珍本,清乾隆二十一年(1755),清高宗遣翰林院侍读全魁为正使、编修周煌副册封使,至琉球国册封世子”尚穆”为中山王。周煌返国后,依据所蒐集的琉球资料,又引用了大量史籍,编纂成书,并进呈清帝御览,此即《琉球国志略》。


中国历届的册封使臣自福建从海路往琉球,途经基隆屿、彭佳屿、钓鱼台列屿等地海域是往琉球的重要航标,航程最惊险之处是通过钓鱼台列屿与琉球间的黑水海沟。


清朝册封副使「周煌」《琉球国志略》载:
过沟,风涛大作,投生猪羊各一,泼五斗米粥,焚纸船,鸣鉦,击鼓,诸军皆甲露刃,俯船作御敌状。问沟之义,曰:中外之界也。食之,復兵之,恩威并济之义也。

借由古籍记载可知,「黑水海沟」是中国”直接”与”间接”治理管辖「外夷自治」的海域分界,「钓鱼台列屿」则是航海前往琉球的重要航标,是中国皇权”直接治理”管辖的领土。而过黑水海沟之后的琉球列岛,是中国”间接治理”管辖的琉球列岛海域,则属于琉球地方自治管辖的海域。简而言之,琉球列岛的宗主权国是中国皇权朝廷,绝不是日本殖民者。

《琉球国志略》中载有册封使所搭乘的封舟图像,「封舟图」详细地绘出封舟的结构。封舟具有一般「福船」双桅、双篷、尖底、双椗、多车员等等特点。
然而,历届前往琉球的航程较远,载运货物和随从兵丁役员多达三百余人,封舟也较一般的船只为大。

与一般的福船相较,封舟最大的差异是「辅助帆」眾多,可随着季节性季风变化,辅助往返福建琉球的快速安全助益。
包括从”船首”向前方伸出的「头缉」和「头幙」,大桅顶端的「头巾顶」、「插花」、妈祖旗杆所掛的「尾送」,都是额外增设的 辅助帆,与 大篷 採用 竹篾帆 不同,这些辅助帆都是较轻的布帆,可以提供额外的航行动力。其次,封舟还带有额外的 椗,固定于船身左侧。此外,船尾 设有 神灯,尾舱 设有 神堂,妈祖旗杆 上掛有 妈祖旗,每侧船舷绘有 五个圆形 鸟图腾,都是为了祈求封舟航行顺利。

《琉球国志略》也介绍了航海所用的
罗星,即罗盘、玻璃漏、福建福州至琉球那霸的针路图。「罗星」採用的是二十四向(即二十四山)方位系统,也有较为简便的八方定位系统。
玻璃漏,即沙漏,用以控制转舵的时间。
针路图,即古代航海图,以方位加航行时间两种单位来表达。




清晚期,西力东渐为賡续培养海洋人才,维护海防,清廷於福州、天津设立船政学堂,并先后成立南、北洋水师,积极地迈向了现代化海军之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长江黄河 2016-3-25 11:36
中国古代航海”方位”系统称为“”二十四山“”,
与天文仪器的方位系统完全相同,
引用 关天培 2016-9-26 12:48
清朝皇帝赐以镀金银印予藩属琉球王之官印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朝册封琉球世子尚穆为中山王时换颁的王印。该印为驼纽银质镀金。纵11. 7厘米,横11. 9厘米,台厚4厘米,纽高6. 7厘米,重6. 5公斤。
印文为“琉球国王之印”,右为尚方大篆,左为”满篆”。

《清史稿》记载佐证:“琉球国凡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王》。未封以前称《世子》,权国事”。这就是说,凡琉球国王去世,虽然由世子执掌同事,但仍称世子,不称王,只有经过中国皇帝的册封,世子才能称王。琉球国对接受中国册封之事历来非常重视。琉球国王去世后,世子即派出报丧使,向中国报告故王薨逝,并请求册封。
中国皇帝准许琉球请封后,便决定册封使人选。清代对选派册封使极为重视,对册封使的人品、学问,乃至仪表,都要严格选择。在正式委派之前,由礼部通知内阁、翰林院、都察院等衙门,选举“学问优长、仪度修伟”的满汉官数员,礼部自己也选司员数员,一并缮写绿头签带领引见,然后由皇帝指派正副使各一名。


相同的,银印的形制亦有规范,越南、琉球、暹罗之国王印,皆为驼钮的金饰银印,字体为尚方大篆。而目前在大琉球岛(冲绳)那霸首里城展示的”银印”的年代,也能够透过中国及琉球的档案史料来还原比对验证。

历史上,日本非法殖民地冲绳曾长期作为中国明清两朝五百年间一个藩属国其政治地位与中国内地省份无异,然而日本殖民者趁中国清政府晚期内忧外患期间无力顾及1879年日本非法的《废琉置县(”单方面废除”中国藩属琉球国,未经琉球的宗主权国签署割让、或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领土权益前。日本殖民者就擅自更改中国藩属琉球的名称为日本冲绳县)》。
二战后,琉球先是受盟国美军“托管”,后又被私相授受还给日本殖民者再治理。实为美日两国违法窃占中国琉球列岛的治理权益。


http://www.liuqiu-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1383

查看全部评论(3)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3 15:39 , Processed in 1.733189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