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史海风云 查看内容

刘铭传抗《法、倭》兵衅台湾岛的宗主权战争

2016-6-17 15:30|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733| 评论: 0|原作者: 关天培

摘要: 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的西北、西南内陆边疆、东南沿海地区,都陆续受到列强的武力侵犯,史称“边疆危机”。其中祖国的宝岛——台湾岛,先后遭遇法国侵占中国藩属国越南《中南半岛》、日本侵占中国藩属国琉球《琉球列 ...
刘铭传抗”法兵、倭兵”衅台湾岛,越南朝鲜宗主权战争
原题:首任巡抚刘铭传与台湾
文:戴鞍钢,二次编辑:猎户人



IMG_20160617_131545.JPG

上图:。中国外交勇士,曾纪泽。


120年前的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治理管辖权》被日本强行割占,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重新回归祖国。

1885年,刘铭传 出任首任 台湾巡抚,曾为保卫、开发、建设台湾殚思极虑、建树卓著。
1870年代后,中国的西北、西南内陆边疆、东南沿海地区,都陆续受到列强的武力侵犯,史称“边疆危机”。其中祖国的宝岛——台湾岛,先后遭遇法国侵占中国藩属国越南《中南半岛》、日本侵占中国藩属国琉球《琉球列岛》的侵略战火,并在1895年4月17日,于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讲和条约》后,被日本强行割占,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段让人心碎的历史,曾令无数中华民族儿女痛心疾首甚至抱恨终天。其中,就有曾为保卫、开发和建设台湾殚思极虑、建树卓著的首任 台湾巡抚 刘铭传。

中法于《中南半岛宗主权》领土的战争、台湾海峡的战火
1885年,安徽人 刘铭传 受命出任台湾首任 巡抚,此时的台湾,战火不断的清廷在各省乞求保存实力前提,积极避战软弱,导致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刘铭传是安徽合肥人,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追随李鸿章与太平军交战崭露头角,成为 淮军 的一员大将,历任 总兵、直隶提督 等要职。他在1885年,于中南半岛的中法战争炮火刚刚平息时,受命出任责任重大、广受瞩目的台湾建省后的首任 巡抚。

早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就逐渐侵入中国南半岛(中南半岛)、缅甸、寮国、越南,首先是占领安南(中南半岛南部),继而又进军北部,目的除了侵占整个(中南半岛)越南,矛头还指向中国各地。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彼此也有传统的宗藩从属关系,清朝政府对越南负有保护的责任。1882年4月,已经侵占越南南部和中部的法国军队,又向北推进,攻占了北部重镇 河内。法国的意图很明显,即在占领越南全境后,北上广西云南等地侵入中国。随即应藩属 越南国王 的要求,同年6月,清朝政府以宗主权领土被侵犯,派兵赴越增援,抵御法军的进一步推进。同时委派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驻华公使 宝海 谈判,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至同年12月,达成初步协议,规定外国商人可到中越边境从事对华贸易;法国当时表示无侵占越南国土的意图;待中国军队从北越后撤等。这项初步协议,原是为双方的进一步谈判奠定基础,但由于法国内阁更迭竟被废弃。

1883年初,好战狂妄的 茹费理 出任法国总理,上台伊始就指责前任政府的对越(中国南半岛/中南半岛)政策软弱,宣布否决原订协议。法军便攻占了当时的越南王城 顺化,单方面的军事武装力量强迫越南签订了《顺化条约》,接受法国的所谓“保护”。由于法国并未先取得原越南的宗主国(中国清政府)认可法占越南的合法性的协议文件。次年初,于是法军向中国驻越南的清军发动军事进攻,中法战争再次爆发。

对于法国的侵华图谋,中国驻法公使”曾纪泽”早有清醒的认识,当时主管外交的总理衙门”李鸿章”却依旧指望妥协。曾纪泽 曾愤慨地指出:“法越之事,虽强邻蓄意已久,然实由吾华示弱太甚,酝酿而成。”他最担心的是,由于中国的退让,一旦法国得手,“各国之垂涎于他处者势将接踵而起”,后患无穷。

曾纪泽 对局势的判断,是正确的。事实上,极力主张对华作战的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地位并不稳固,法国可以投入远东的兵力也很有限,在国际舞台上,各国对法国的扩张举动也各有戒心,如果中国态度坚决,准备打持久战,法国未必敢扩大战火。但此时的清朝政府却一味怯战,一意妥协,对驻外大臣”曾纪泽”的正确分析和建议根本不予置理。与此同时,法国由 福禄诺 出面与清朝政府的议和活动正在加紧进行。身为法国海军军官的福禄诺时任侵华法国海军旗舰“富尔达号”舰长,1884年3月,他曾经在香港与中国粤海关税务司 德国人 ”德璀琳”相遇。福禄诺 以前曾到过天津,知道 德璀琳 与 李鸿章 关系,便通过德璀琳试探李鸿章的态度。随后,德璀琳带着 福禄诺 致李鸿章的密函到了天津。

鉴于驻法公使”曾纪泽”在对法国侵占越南交涉案件中的严正立场,福禄诺在给李鸿章的密函中,提出议和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先撤销曾纪泽的驻法公使职务。
然而,李鸿章为了尽快达成和约,对法国的这种无理要求,清廷竟然允诺,并即于1884年4月28日,下令免去曾纪泽出使法国大臣的兼职,改任”许景澄”为出使法国、德国并意、荷、奥三国大臣,未到任前,使法大臣由使德大臣”李凤苞”兼署,从而将曾纪泽排除在中法交涉越南宗主权议题的圈子外。

同年5月5日,福禄诺来到天津。5月11日,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宣布承认法国在越南的各项特权,中国军队从北越撤回中越边界,企图以此换取法国的停战。此时曾纪泽已被免去驻法公使的职务,但他仍以忧愤的心情关注着中越宗主权领土事态的演变,他明确批评这项条约,认为它并不能带来和平,相反却会进一步刺激扩大法国的侵略中国野心。

局势的发展,却被曾纪泽不幸而言中。《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墨迹未干,法军即进逼中越边界,攻占 谅山,接着又扩大战区将战舰驶入台湾海峡,将战火扩大至”闽、台”地区。同年8月,法军先是进攻 台湾基隆港,被中国军民击退,后又转突袭 福州闽江口的马尾军港,由于接获指令避战,导致猝不及防的福建水师重地全军覆灭损失惨重,清朝政府大为震惊,随即匆忙于8月26日,对法正式宣战。在爱国将领”冯子材”等人的奋力抗击下,中国军队逐渐扭回了战局,但清朝政府在避战保存实力最高领导思想下,却未能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是本着妥协求和的一贯方针,于1885年6月9日,再由李鸿章在天津重新签订了《中法合订越南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宗主权),法国取得在中国西南地区通商的特权和日后修筑铁路的优先权,法国则同意将对峙于台湾海峡船舰撤军,酿成一幕“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国家上层建筑腐败软弱投降主义悲壮结局。


IMG_20160527_091352.JPG

上图:李鸿章及清皇权政府官员。


刘铭传受命保卫和建设台湾
在刘铭传的主持下,台湾军民虽然挫败了法军占领台湾的图谋。战事甫定,建省伊始,头绪繁多;抓住重点,兴办铁路,振兴经济。
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船舰企图进犯北台湾的基隆淡水等地,而我国在淮军将领刘铭传曾经战前奉命督办台湾军务,成为中国首次胜利有效抗击法军对台湾的侵略。清廷选择刘铭传担此重任,并非偶然。

19世纪70年代始,李鸿章嫡系的淮军,已经逐渐在东南沿海一带层层布防,成为国防军的主力。当时,在李鸿章的麾下,
直隶有”周盛波、周盛传”的盛军,
山东有”吴长庆”的庆军,
浙江有”刘秉璋”的良军,
广东有”张树声”的树军,
广西有”潘鼎新”的鼎军,
长江口的吴淞口和江阴炮台,也都有淮军的开花炮队驻守。

至于台湾,早在1874年,日本以中国台湾省高山族人与中国藩属琉球渔民的冲突为幌子,悍然出兵进犯台湾岛时,就有刘铭传旧部将领”唐定奎”率领6500名,铭军将士前往驰防。因而就全局的战略态势来说,由刘铭传负责台湾防区,是理想的人选,以他的资历勋望,足可以与负责沿海各省防务的淮系大员相互援应御敌。

1318690528-486547059.jpg

图: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在当时刘铭传的主持下,台湾军民英勇奋战,挫败了法军占领北部台湾的图谋。战事甫定,建省伊始,头绪繁多。刘铭传上任后,立即着手台湾的治理和建设,锐意进取,把自己多年来谋划的改革措施努力付诸实施,重点之一是发展和振兴台湾的经济。鉴于台湾的矿产十分丰富,基隆一带煤炭资源的蕴藏尤为著名。由洋务派开办的中国第一座近代煤矿,就是在基隆出现的。但基隆煤矿自1878年投产后,在封建官办体制束缚下,经营管理不佳,生产发展迟缓。中法战争期间,为防矿山落入敌手,该矿被迫自毁。战争结束后,刘铭传便筹组重建矿山,恢复生产。

1318690528-4666667_wn.jpg

刘铭传,更于1887年上奏清廷,“台湾一岛孤悬海外……现在贸易未开,内山货物难以出运,非造铁路不足以繁兴商务,鼓舞商机。”这份刘铭传上奏朝廷的历陈台湾兴建铁路之利的”奏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源自百多年前清朝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向清廷的殷切请命,也因而催生了拥有124年历史的台湾铁路建设。“台湾第一条铁路是1887年开始建设,由基隆开往台北段。”刘铭传在清光绪10年(1884)时就任台湾巡抚。虽然当时清廷守旧大臣反对兴建铁路,但刘铭传洞悉铁路对国防、政治、经济的重要性,遂多次向清朝政府上折请建,并草拟计划及实施纲要。这份奏折说:“伏念铁路為国家血脉,富强至计,舍此莫由……如蒙俯準开办,所裨於台湾大局,实非浅鲜。”奏折中也建议由民间集资兴建台湾铁路,不动用公款,这就已勾勒出BOT(即(民间)建设-(民间)经营-转让(政府))精神,算是铁路BOT的始祖。由于刘铭传的请命,终在清光绪13年(1887)4月28日,得到清廷批准。他随后于台北成立台湾铁路管理局,从事路线的探勘与建设準备工作。台铁的台北基隆段完工后,又陆续开通台北往新竹、台南的分期分区工程。1887年夏,台北至基隆段铁路铺设正式动工。这是继1880年开建并于次年完工的 唐胥铁路 之后,中国较早投入营运的另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和通车,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开发。刘铭传原打算将这条铁路延筑至台南,后因其离职而未能如愿。

1318690528-3230474383_wn.jpg

针对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刘铭传又在台湾积极兴办近代航运业。1886年,他主持设立了招商局(后改称台湾商务局),招股购置轮船,最多时拥有大小轮船五艘,航行上海、香港及东南沿海,远至新加坡、西贡等地,大大便利了台湾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和交往。为进一步开拓近代航运业和沟通铁路运输,刘铭传曾着手疏浚和建设基隆港,惜因去职而未果。
台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长期以来,因地处万顷碧波之中,远离大陆,交通闭塞,农业生产技术相当落后。刘铭传上任后,通过介绍和引进大陆人民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鼓励植桑栽棉,推动了台湾农业的发展。以往台湾虽物产丰富,但商品流通渠道不畅,贸易发展相当迟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刘铭传亲自筹划在台北城郊大稻埕兴建一个新的市镇,以促进商品交换,同时邀集商股修桥筑路建房,改善台北的市政设施,为促进台湾的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刘铭传就任台湾巡抚后,为配合经济的发展和加强与外界的联络,在台湾积极从事近代通讯业的建设。1887年,他经过选择,委托英商怡和洋行承办铺设台北沪尾至福州川石海底通讯电缆的业务,同时又在台湾架设陆上电报线一千二百余里,便利了岛内外的通讯联络,改善了台湾原先“孤悬海外,来往文报,风涛阻滞,每至匝月兼旬,音信不通”的状况。他还改革旧的邮传制度,于1888年仿效欧美方式在台北设立了邮政局,并在台湾各地设置分局,初步建立起近代邮政系统。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刘铭传在台湾积极倡导西式教育,培养了一批掌握一定程度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由于刘铭传的积极努力和大力经营,短短几年中,台湾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开始逐步改变原先落后、闭塞的状态,向近代化方向过渡。这是台湾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和引人注目的阶段。然而刘铭传的各项革新举措,遭遇清廷的诸多掣肘,“士论又讥其过激”,这些沉重的压力,使他心力交瘁,难以承受,终于在1890年冬“以病奏请辞职”,并于次年离任返回故乡。



台湾沦陷刘铭传抱恨终天
自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就蓄谋侵占台湾。
1895年5月4日,美国《哈珀斯周刊》载,《中日马关的讲和条约》订立前,1895年3月下旬,澎湖列岛就早被日本先行占领;并披露,继而参与进占台湾的日本第四师团早就曾“在九州岛广岛数月特训”。面对来势汹汹的强敌,时任署理 台湾 巡抚 唐景崧 率 丘逢甲、刘永福 等人,昭告天下“日本欺凌中国,大肆要求,此次马关议款,于赔偿兵费之外,复索台湾一岛,台民忠义,不肯俯首事仇”,号召并组织台湾各地的抗日义军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1895年5月29日,日军从台湾东北部的澳底登陆,直扑基隆,并相继攻占了基隆、台北。
6月到9月,台湾爱国军民由北至南,在新竹、大甲溪、大肚溪、彰化、彰南、云林等地,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杀。面对台湾军民的抵死不从顽强抵抗,日军增兵并分三路向台南猛攻,
第一路由近卫师团经彰化、嘉义向台南进攻;
第二路由第二师团在枋寮登陆,经凤山向台南进攻;
第三路由第四师团在布袋登陆,向台南进攻。
由于岛上武器简陋又无后援的抗日义军终于难以抵挡,节节败退。其间,唐景崧、丘逢甲、刘永福等人先后渡海返回大陆。
10月20日,上述三路日军在台南会合,台湾全岛沦陷。噩耗传来,久困病榻的刘铭传再也支持不住,于1896年1月饮恨病逝,时年60岁。稍可告慰他的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台湾民众以各种方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从未平息,直至1945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备注: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062

1954年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将国家属性确定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国家属性的确立。如今“中华民族”只是中国56个,各民族的总称,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不提“民族自决”并不是对自治的否定。自决和自治,是两个根本有区别的理论范式,不能进行简单类比。简单地说,如果说自决正日益变成不切实际的乌托邦,自治则作为对自决和民族国家的否定。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襟、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无不与传统史学弘扬的统一意识、忧患意识对他们的熏陶有关。
在他们行为的背后,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有着肩负着一个民族的神圣责任,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

实际上,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观和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身上,而是像浓浓的血液流淌在每个普通华夏儿女的血管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是平凡的人们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高度责任感的生动体现,也表明中国优秀史学遗产在现实社会中确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正是这种世代相传且不断强化的民族凝聚力,使我们国家始终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形态,历经沧桑,长盛不衰。

图备注:
民国时期的中华疆界变迁图
http://bbs.liuqiu-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662

前中华民国初期出版的《中华疆界变迁图》,由于其承续前清政府历史版图,光复固土勿忘国耻。然仍有如,属吉林将军统领,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的藩属虾夷岛(北海道)等等并未在此图范围内。可以看出这张以清朝历史版图内的地图包含台湾岛、琉球列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外蒙古等众多区域。
中国清朝的内外藩属国也涵盖在内,并以文字作了注解,特别对“琉球列岛”的历史给予注解,以证明琉球不属于日本。而这个图很像前民国时期的近代史教科书,可以看出这地图包含”琉球群岛“及“南海岛礁海域”固有主权领土疆域;而上面还画着中国前清政府于“鸦片战争”后各区域先后所沦陷的地方和时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4 17:17 , Processed in 1.77074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