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军情聚焦 查看内容

驻香港部队特战一连

2016-6-25 13:06|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1398| 评论: 1|原作者: 关天培

摘要: 无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一路步履铿锵,始终铁心向党,牢记使命。进驻香港19年来,他们与香港社会休戚与共,像“定海神针”一样为其保驾护航,被香港市民誉为“香江利刃”,他们就是驻香港部队某旅特战一连。
驻香港部队特战一连:无热血,不青春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郑文达,
责任编辑:牛晨斐,2016-06-25

兵阵:无热血,不青春——记驻香港部队某旅特战一连。
中国军网记者:郑文达,摄影:周汉青、易定

这是一支老牌的年轻连队,历史悠久又充满朝气。
89年前,经三湾改编的这支连队,平均年龄不足25岁,经历脱胎换骨的蜕变。
89年后,由军区转隶的这支连队,平均年龄才23岁,迎来改革强军的新征程。


过去,这里就是未来。未来,必将途经此处。
无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一路步履铿锵,始终铁心向党,牢记使命。进驻香港19年来,他们与香港社会休戚与共,像“定海神针”一样为其保驾护航,被香港市民誉为“香江利刃”,他们就是驻香港部队某旅特战一连。


驻香港部队和特种部队,以上两者,但凡能居其一,都堪称兵之骄傲,而他们却尽揽一身。“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群80后的军官90后的兵,年轻、血性,有梦想。每个人都是一段传奇,都是一曲热血谱就的青春战歌。


15584e7161071189850072.jpg


图:强军目标引领连队前进方向。

当梦想成为一个支点,他们的人生就此撬动
“韩港归”,在连队花名册第一次看到这名新兵的名字,指导员何立一脸诧异,这家伙完全就是为驻香港部队而生。1997年7月1日出生的他,在新兵团就获得3000米和射击两项冠军,荣立三等功一次,驻香港部队政委岳世鑫中将亲自为其颁发证书。他的父母逢人便说“咱儿生来就是为去驻香港部队的”。入伍后第一次打电话回家,他老爸竟然激动得跟他客气地说:“喂,儿呀,你好,你好。”


谈起自己到驻香港部队的经历,何立略显局促。1988年出生的他,是中国地质大学国防生,毕业后分到第42集团军某团任排长,是听着时任副营长刘云龙驻守香港的故事“跑”进驻香港部队的。“因为我是全团跑得最快的”,何立嘿嘿一笑。


文质彬彬、戴着一副眼镜的他,在参加全军狙击手骨干集训时,却被教官泼了一头冷水,“戴眼镜的过来干什么?”。他是整个集训队中的唯一戴眼镜的狙击手。


集训队有项传统,每次射击完都会谈训练体会。他作为保障队员,认识却最深刻。打得准绝不是简单地扣扳机,狙击手不仅要靠眼睛,更要靠脑袋。领导决定让他试一下,结果400米以上的靶位射击他竟是打得最好的。对狙击理念的深刻理解,使他在集训结束时成了全军优秀狙击手。


与何立搭班子的连长陈玉飞,刚到特战一连时备受质疑。炮兵专业出身的他,身材瘦小。“他能行吗?”成了全连官兵心照不宣的想法。不久的一次行动,彻底拉直了官兵心中的问号。


无保护攀登,是贴近实战的一次训练改革,开全军攀登训练之先河。三层楼10多米高,掉下来咋办?为破除大家的心理障碍,连长陈玉飞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那天,陈玉飞带着几名骨干登上楼顶,楼下仅有一块加厚的防护垫和一大群提心吊胆的兵。陈玉飞第一个飞身跃下,双脚着垫时顺势蜷身前滚,卸掉冲击力,安全落地。几名骨干紧随其后。在连长的示范下,“跳楼”变成了彻底的狂欢,有人喊着“我的银行卡密码是×××”就往下跳,一次不过瘾再来一次。从此,无保护攀登成了连队拳头项目。


作为连里唯一的女干部,吕雅真的经历有些曲折。1989年出生的她,是原南京军区装备部演出队的文艺兵,2010年考上西安通院,毕业后分配到第31集团军某部机关当宣传干事。原本驻军到他们单位选调干部时是其他人,不过当时被看中的三名女干部一听说是到特战部队,死活不愿来。她听说此事后,立马找领导软磨硬泡,“挤”进了特战一连,成了驻香港部队首个女子特战排排长。一个转身,两个世界。从此,舞鞋变战靴,“阳光”成“阳刚”。别人眼中的“苟且”,恰是她心中的诗和远方。


因梦想而来,为战斗而生,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铸就了香江之畔的铁血兵阵,一如89年前他们的先辈在三湾村的抉择。

15584e7166071189851181.jpg


图:特战队员快速集结。

血性如刀,不磨不快,无砺不锋
“从现在起,你们正式成为光荣的猎人。”云雾缭绕、寒风肃杀的大帽山山顶,旅长潘浩明望向眼前这群刚刚历经五天四夜“猎人训练”的士兵们,汗水浸透的迷彩愈发黑沉,人人血管暴涨,青筋突起,布满血丝的眼中透出狼一般的气息。


猎人训练是每名特战队员的“成人礼”。那是一场没有人性的训练,是真正的人间炼狱。
谈起受训的那5天4夜,战士陈荣文仍心有余悸。他时常会从梦中惊醒,摸摸身下柔软舒适的床:噢,我已经挺过来了……


清晨4点,“唆”得一声,一个瓦斯罐扔进排房。在呛得令人窒息的瓦斯中,大家迅速穿戴好35公斤的装备,蹬上作战靴,开始每日例行的20公里越野跑。


高强度行军、特种射击、建筑物攀登、极限体能,一天下来,大家被折磨得精疲力尽。
傍晚时分,在教官的打骂声和瓦斯气体的熏呛中,大家背起背囊,穿过齐腰深的杂草丛和腐烂恶臭的烂泥潭,爬到一个破败老旧的车库。在这里,每4人分到一根爬满蚂蚁、粗糙不堪的圆木,每根圆木重200余斤,举起、换肩、蹲下、起立,单单一项圆木训练,从晚上8点一直扛到10点。夜间山里温度低,教官还用水管向他们浇水,冰冷的水柱将他们的衣服全部浸透,那种冷如钢针一般,刺骨入肺。


“退出吧,今天将是你们最轻松的一天,明天的训练更加残酷……”“还能不能坚持,不能坚持摘掉头盔走人。”
地狱般的训练一直持续到凌晨一点多,漫长的一天才告结束。
这样的训练进行到第三天,陈荣文胳膊酸痛连筷子都拿不起,缺乏睡眠的他只想找个地方倒头就睡。


当天训练完毕,接到通知,可以坐车回家。大家当时一听乐坏了,心想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结果到地方一看,全傻眼了,“回家的车”也太恐怖了,3吨多重的猛士车停在草地上。教官狡黠一笑,“5人一辆,全副武装,推回连队。”5公里的山路,草地上的猛士车沉得像座山,陈荣文和战友咬着牙推了五六分钟,才前进两百米。


“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伺候!苦才是训练。”教官冷嘲热讽地盯着队员们。


“我们是特种兵,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没有完不成的任务。”班长的一番鼓劲,让士兵们血往上蹿,仿佛骨节里都在咯吱作响。大家高喊着“忠诚无限、机智灵活、战无不胜”的连训第一个把车推回了连队。


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10个课目、45项训练内容,样样逼近人体极限,项项考验精神意志。数字无言,却最有力。“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特种兵之日常其实就是连队的缩影。


15584e7169671189852748.jpg


图:猎人训练苦练精兵。

军人永不退缩,只因以身许国
三班长苏志勇,1987年出生,是2010年驻香港部队特战一连改建时的首任班长,也是全连最老的兵。父亲曾在广西某边防团当了3年兵,从没想过有一天,儿子会成为全香港的骄傲。


香港乐施毅行者越野竞赛是一项国际性极限运动,原为考验英军耐力的一项筹款活动。自1981年以来,每年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人前来参加。成龙、周润发、张曼玉及梁家辉曾担任过嘉宾。比赛要求4人一组,在48小时内沿香港麦里浩径完成102公里路程,其中要翻越22座高山。
该项赛事开赛27年来,无华人夺冠!


2009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宣布参赛时,全香港为之轰动。该赛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选手中不乏来自各国的职业运动员。


经过驻香港部队长达6个月残酷的淘汰集训,苏志勇终于成为站在起跑线上的4名队员之一。回想起这6个月来,身边越来越少的战友,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每天跳绳5000次、负重深蹲3000次,赤足行走5公里,跑40余公里,只为这一刻。


9时,发令枪响起。在记者的闪光灯中,苏志勇和战友们如离弦的箭冲了出去,在这条贯穿全香港大部分地区的路上,风景如影片般倒带而去。然而,在苏志勇的眼中只有跑在前面德国选手的背影。


10公里、20公里、30公里,苏志勇已记不清跑过几条小河,翻越几座高山了,双腿都已经快失去知觉,两臂只是机械地摆动。


将近中午,德国队从场外接过专业运动饮料,开始补食,速度明显放缓。机会来了,苏志勇和战友们一边吸食着场外战友们递过来的饮料,一边开始加速。


“边跑边进食是我们的强项。”多年的特战训练,尽量减少进食时间已成习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气都喘不过来时,还能边跑边大口吃饭”,苏志勇赛后告诉记者。


超越发生在一段狭窄的山路上,当苏志勇与德国选手并排跑时,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职业队员们的眼神由原先的不屑,慢慢变成了愤怒。没有哪个职业队员愿意被一帮“泥腿子”这么超过,拉锯战在两支队伍间无声展开。跑过马拉松的人知道,这种来回超越的跑法是最耗体力的。然而,德国人忘了,他们的对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特种兵。这是一群为了胜利,可以连命都不要的人。


“他们的背后是大财团和赞助公司,而我们的身后站着中国!”。在路边市民不断鼓掌和加油声中,苏志勇和战友们越跑越勇,渐渐与德国队拉开距离。


晚上10时,最后一公里,已经可以看见前方欢呼的人群和那条白色的终点线。冲刺,豁出去了。苏志勇和队员们手牵手,在这最后的水泥道上像一阵风,并排着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人群彻底地沸腾了!


28年,在香港这片中国国土上进行的国际竞赛中,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


5分钟后,跑过终点线的德国队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冲苏志勇和他的战友们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我人生中最骄傲的一刻,能为所有中国人,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争得荣誉,死了都值!”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请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是苏志勇、邵波、刘良璟、胡光铎。

15584e716d871189853920.jpg


图:雨中合力扛举圆木。

真正的力量源自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陈长江,1995年出生,10岁开始习武,他的父亲是练家子,最遗憾的是没能当成兵。从开源文武学校到沈阳市武术队,再到国家队,陈长江终于在2012年与部队有了交集,不久就被驻香港部队招到了特战一连。用招兵干部的话说,“这小子一瞅就是当特种兵的料。”


2015年,驻香港部队特战一连与香港飞虎队准备在8月份来一场交流切磋。对于从小看着香港飞虎队影视剧长大的特战队员们来说,能与儿时偶像来一次“亲密接触”是莫大荣幸,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旅长潘浩明为此特地请来UFC中国拳王王赛和《泰拳》《自由搏击》两本教科书的作者尚晓峰为特战队员们传授格斗技巧。


在两位外聘教官的悉心教授下,陈长江以自己的武术功底为基础,综合外军格斗技艺,为连队钻研出了极具实战性的一套一招制敌综合格斗技。


8月,期待已久的特战一连官兵终于迎来了香港飞虎队,现场观摩连队综合格斗表演时,飞虎队队员对特战队员啧啧称赞。


最后虽说没能与飞虎队过上招稍有遗憾,但随后的全军格斗骨干集训才叫精彩。


广东特种作战学院,全军各大单位80多名格斗精英齐聚于此,开展为期两月的集训。集训结束时,是一场拳拳到肉的贴身肉搏。
那是一场艰难的血战,因为他碰到了一群和他一样不要命的人。


第一场比赛,陈长江遇到了同是练家子的四川省军区一名队员,两雄相遇,其斗必烈,这是打得最艰难的一次。陈长江在第三局时被对方截住腿并准备抱摔,为挣脱对手,陈长江收腿过猛,一下子将半月板拉伤了。当时,整个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竞技状态,全身发热,没什么感觉。临近结束时,陈长江抓住机会,一个高侧踹腿踢在对手脸上,对方下巴当时就开了。这要是在地方比赛,基本上就已经KO对方了。但对面这位部队出来的爷们,仿佛下巴不是他的。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然猛打猛冲,全是不要命的打法。若不是陈长江实战经验丰富,最后结局难料。


更糟糕的是,第一轮比赛过后,原广州军区的8名代表仅剩他进入下一轮,他都不敢告诉大家自己受伤了。
“虽然我左腿受伤,但我还有右腿,还有双手。再艰难我也要打下去。”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和良好的专业基础,陈长江一路杀进决赛。


决赛对手来自原南京军区特种部队,长得矮壮结实,每一次进攻都十分有力,“格挡时震得我脑袋生疼”。眼看拼力气占不到便宜,陈长江改变战术,使用柔术和锁技与对方贴身周旋。终于等到对手露出破绽,陈长江使出一招“断头台”,锁住对方脖颈,但自己肋下也全部暴露给对手,在对手重拳的连续击打下,陈长江咬牙硬挺着。谁能扛到最后,谁就胜利。


半分钟后,对手拍地认输,陈长江艰难地赢得了全军75公斤级格斗冠军。“与其说是靠技术,不如说是靠意志。”陈长江事后总结到。


15584e7170871189854294.jpg


图:近身格斗身手不凡。

她们如花的热血可以像男儿一样,泼洒在祖国的大地上
特战一连有一群走路兜里揣砖头的女兵。事情的缘由要从防弹衣说起,2012年2月成立的女子特战排,是驻香港部队一道独特风景。虽说是女兵,但连队在训练中从未将他们当女人对待,“战场上,子弹不分男女”,这是连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内容安排还是训练强度,男兵女兵无任何差别。


但在穿防弹衣进行战术、射击训练时,女兵面对十几斤重、贴着前胸后背的防弹衣十分别扭,别说做动作,就连行动都变得艰难。“感觉就像小时候穿妈妈的衣服一样”,宽大、笨重。为了让身上的防弹衣越来越“轻”,走路兜里揣砖头成了女兵常态。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为加强女兵实战能力,旅里还专门从深圳请来叶问第三代传人陆伟强为女兵传授咏春拳。“太极拳太慢,咏春拳正好。”咏春拳强调借力打力,动作幅度小、反应快,特别适合女兵练习。从至,连队的器械中又多了一项木人桩。


有人说,“女兵是一朵浴血的玫瑰”。特战女兵,把女性的温柔、美丽和战士的粗犷、威武集于一身。节日开戒,她们敢用大杯喝酒;训练场上,她们敢跟男兵掰腕子;她们身上的伤疤,疼了多少妈妈的心……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成名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书名就是对女兵最好的诠释。

15584e7173271189855845.jpg


图:特战女兵

特战一连的女人们除了女兵,还有家属。
指导员何立的妻子陈明凤,是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两人相识于武汉,一转眼5年过去,两人距离却越来越远,相聚越来越少。当见面成为一种奢侈,陈明凤对何立越来越不理解,对部队也有了抵触,尤其连队里还有一个排的女兵。当何立提出请她为连队写一首歌时,她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去年7月,陈明凤第一次到何立所在连队,见到了何立天天挂在嘴边的那群特种兵。“嫂子好!”战士们整齐的一句问好,“震”得陈明凤后退了一步。训练场上,战士们在攀登楼上“一跃而下”,在直升机上“从天而降”,在障碍场上“飞檐走壁”,让陈明凤重新打量起何立。


尤其是训练间隙,陈明凤看到女兵们那一双双布满老茧、血泡和疤痕的手,晒得黑里透红的脸庞,她的眼眶湿润了……同是花样年华的女孩,当她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沉浸在音乐的美好中时,远隔千里却有一群女兵抱着跟自己差不多高的狙击步枪消失在静悄悄的黎明中,一如俄罗斯电影《女狙击手》中的柳德米拉。


当营区里的紫荆花盛开时,连队迎来了自己的连歌。3个月后,这首歌被华中师大音乐学院评为优秀作品。

雄关漫道,征程如歌。明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这支年轻的连队将再次启航,用自己饱含热血的青春,与这座历经沧桑的东方名城一起接受祖国的检验。

15584e7176f71189856089.jpg


图:城镇反恐搜剿演练。

15584e7179971189857153.jpg


图:与航空兵团进行陆空协同训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兰色凡尘 2016-6-25 20:47
这群80后的军官90后的兵,年轻、血性,有梦想。每个人都是一段传奇,都是一曲热血谱就的青春战歌。

查看全部评论(1)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8 07:34 , Processed in 1.226757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