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文化广场 查看内容

明朝的五府与都司卫所等军事制度考究

2016-8-30 06:29| 发布者: 台灣獵戶人| 查看: 1151| 评论: 3|原作者: 关天培

摘要: 各府只有统兵权,调兵之权在《兵部》,遣将则由《皇帝》自主。 战时皇帝命将、调五府所辖卫所兵出征,事毕将上所佩印,解职,兵各还卫所。   五军都督府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但实权并不大,永乐以后,其权 ...
原题:明朝的五府与都司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文:学历史网



(一)五府与都司卫所  
五府为明朝最高军事机构《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的总称。明初,设大都督府,统领全国军队,以朱元璋之侄”朱文正”为大都督。洪武十三年(1380年),为防止军权过于统一,分为五军都督府,分领全国卫所,各都督府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等。多以公、侯、伯充任,事权很大,后以公、侯、伯署府事,同知、佥事参赞军事。  

五军都督府分领除《在京亲军指挥使司》外的各卫所及在外各都司下辖的卫所。五军都督府下辖各都司卫所情况措置不一,明迁都北京后,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大致情况如下:
《左军都督府》领在京留守的左卫、镇南卫、骁骑右卫、龙虎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在外分领浙江都司、辽东都司、山东都司所属卫所。
《右军都督府》领在京留守的右卫、虎贲右卫、武德卫。在外直隶宣州卫、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广西都司、云南都司、贵州都司等。
《中军都督府》领在京留守的中卫、神策卫、应天卫、和阳卫、牧马千户所、蕃牧千户所。在外南直隶诸卫、中都留守司、河南都司等。
《前军都督府》领在京留守的前卫、龙骧卫、豹韬卫。在外南直隶九江卫、湖广都司、湖广行都司、兴都留守司、福建都司、福建行都司、江西都司、广东都司等。
《后军都督府》统在京留守的后卫、鹰扬府、兴武卫、大宁中卫、大宁前卫、会州卫、富峪卫、宽河卫、神武左卫、神武后卫、忠义左卫、忠义右卫、忠义前卫、忠义后卫、义勇中卫、义勇左卫、义勇右卫、义勇前卫、义勇后卫、武成中卫、蔚州左卫。在外北直隶、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等。  

五军都督府的职权范围,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之袭替、优养、优给等项,由地方逐级上报于府,府再转送《兵部》请选。选定后,经府下达都司卫所。首领官之选授、给由,则由《吏部》。其他如武官之诰敕,水陆步骑之操练、军伍之清勾替补、俸粮、屯费与屯种器械、舟车、军情声息、边腹地图文册、薪炭荆苇诸事,会同有关机构处理。
各府只有统兵权,调兵之权在《兵部》,遣将则由《皇帝》自主。
战时皇帝命将、调五府所辖卫所兵出征,事毕将上所佩印,解职,兵各还卫所。  
五军都督府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但实权并不大,永乐以后,其权渐归兵部,五军都督府的官员仅是虚衔而已,这是明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  

《五军都督府》下辖”都司”。”都司”是《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是明王朝地方一级的军事机构。
洪武八年(1375年),设置了13个都司,计有: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还设置了两个”行都司”,甘州、大同。洪武十四年,增置 中都留守司 、贵州都司、云南都司。
洪武二十年,置 大宁都司。
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17都司及一个留守司。
洪武二十七年,置 四川行都司。
永乐元年(1403年),废 北平都司,
宣德五年(1430年),置 万全都司,
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 湖广行都司,
嘉靖十八年(1539年),置 兴都留守司。
此后遂定制,除南北直隶不置都司外,共有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
16个都司中,有13都司设于省会,为明代省级行政单位《都、布、按》三司的一部分,即《都指挥使司、布政使、按察使司》,共同处理一省的军、政大事。其他三个都司为”辽东(治所 定辽中卫,即今沈阳)、大宁(治所原为 大宁卫,即今内蒙宁城,永乐元年,内迁保定)、万全(治所 宣府左卫,即今河北宣化),均位于边境地区。
五个行都司亦如此,山西行都司治所为大同府,陕西行都司治所为甘州左卫(今甘肃张掖),四川行都司治所为建昌卫(今四川西昌),湖广行都司治所为郧阳府(今湖北郧县),福建行都司治所为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均设于军事要区,兼理当地的行政事务。  

《卫所》制是明代独特的军事制度。
”卫”即《卫指挥使司》,所则有千户所、百户所。
以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按地方大小利害设置,一般一郡(府)者设所,连郡(府)者设卫,从京师到地方皆立卫所。卫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两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
千户所设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两人,从五品。百户为正六品,无定员。
洪武二十三年,又在未设府州县的边境地区设”卫军民指挥使司、军民千户所,兼理民政事务”。此外还有守御千户所、屯田群牧千户所等。
少数民族地区,还设置《羁縻都司、卫所》,以当地的酋长、首领为都督、都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朝廷颁予《敕书印记》。这些都司卫所主要设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部、青海、西藏地区。
永乐七年设《奴儿干都司》,下辖卫384、所24、站7、地面7、寨1个。管辖西北起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达北山(今外兴安岭),西南接辽东都司,南抵鸭绿江、阿也苦河(今图们江)。西北嘉峪关以西、哈密以东,明代为畏兀儿等族聚居区。
洪武八年至永乐四年(1375- 1406年),先后设置哈密、沙州(今甘肃敦煌)、赤斤蒙古(今甘肃玉门西北赤金)、安定、阿端、曲先(均在今青海西北部)、罕东(今青海青海湖东附近)七卫。吐蕃(吐鲁番)强大后,其地为吐蕃所占,各卫或内迁,或散亡。

四川西部、青海、西藏一带的藏族地区。洪武二年平定陕西后即遣使招抚,至宣德间先后设置乌思藏(今西藏大部)、朵甘卫(今西藏东部、青海大部、四川西部)二都司。俺不罗(今西藏浪卡子)、牛儿宗寨(今西藏拉萨西南)、领司奔寨(今西藏仁布)等行都司,陇答(今西藏贡觉、昌都一带)、上邛部(今西藏丁青)、陇卜(今青海玉树北)、必里(今黄河河源一带)、毕力术江(今青海玉树附近)等,及3个宣慰司、6个招讨司、17个千户所及袭元朝旧制的俄力恩军民元帅府(今西藏阿里地区)、拉达克及若干万户府。  卫所的数额时有变更。
万历时,共设内外卫493、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359、仪卫司33、宣慰司2、招讨司2、宣抚司6、安抚司16、长官司70、番边都司卫所等407个。  

《卫所》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兵营制度,相当多的卫所,不仅是一个军事单位,还是一个地理单位,掌管着一块类似布政司、府、州、县管辖的地区。这部分土地除用于卫所正军的屯田外,还包括余丁、军妻及其子女的耕地,而且还有一些民户的耕地。相当数量的卫所于自己独立的辖区内择地筑城,即卫城 、 所城 ,独立管理其所辖地区。卫所补充、更新兵员的办法,采用了世袭制度。军士携带家口,世居一卫所,远离祖籍。子孙一人世袭为军,代代相传,并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以保证军民分籍。一人为军,其在卫所的军家便须世世承袭为军,其在祖籍的军户在军家无人为军的情况下,要另行提供一名军丁。军籍控制极为严格,必须皇帝特许,才能免除军籍。
如,正统初年,兵部左侍郎”邝埜”,家为军籍, 时西鄙有警,邝埜独任其事,上嘉其才,……特除籍以示优宠。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十)这种强化控制,使卫所的兵源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二)京营与班军  
京营的建制完备于永乐时期。洪武时,京城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48卫卒,洪武四年,京军总数207800余人,隶于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后,分隶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 治常行簿书而已,非特命不与营务 (《罪惟录?后志》卷二十)。

永乐年间,京军增为72卫,分别归属于《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是为三大营。
《五军营》为步骑军,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每年调中都(凤阳)、山东、河南、大宁兵为班军,轮番戍守京师,亦隶于五军营。五军营的官员设置情况为:提督内臣1人,武臣2人,掌号头官2人,大营坐营官1人,把总2人。下属中军,有坐营官1人,马步队亦各设把总1人。左右掖、哨官亦同于中军。五军营内分出12营,掌随驾马队官军,设把总2人。有围子手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马步队官军,设置坐营官1人,围子手营下统4司,亦各设2名把总官。幼官舍人营亦属五军营,掌操练京卫官员的应袭子弟,设坐营官1人,下分4司,各设1名把总。  
《三千营》之设,因于明成祖得边外降丁3000,立为三千营,下分5司,其职责,各司分掌驾前旗纛、御宝、传令营旗牌、御用盔甲、兵仗、衣冠等项。  设提督内臣2人、武臣2人,掌号头官2人,坐司官5人,见操把总34人,上直把总16人,明甲把总4人。三千营均为骑兵。  
《神机营》为火器营,官员之设,同于三千营。分为五军,中军,设坐营内臣1人,武臣1人,下设4司,各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官1人,把总官2人,左右掖、哨官之设亦同于中军。得都督谭广马5000匹,设置五千下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设坐营内臣、武臣各1人,下分4司,各设把司官2人。  

三大营的分工,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习巡哨,神机营习火器。皇帝亲征, 则大营居中,五军分驻,步内骑外,骑外为神机,神机外为长围,周二十里,樵采其中。 (《明史?兵志》)明代军力部署,重内轻外,京师约驻军30余万,畿内亦有20万。

京军三大营制度在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前无大变化。洪熙年间,以武臣一人总理营政,以改变三大营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的状况。正统十三年(1448年),开内臣监军之例,以”邓茂七”起义,京营出征,命太监”曾吉祥、王瑾”监督神枪火器,称监枪。  

土木之变,京军50万几乎全军覆没。京营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景泰年间,景帝命兵部尚书”于谦”整顿京营。于谦 认为三大营各为教令,有战事时,临时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设立团营。每50人为 一队,设 队长,两队百人,设 领队官。20队千人,设 把总官。5000人有 都把总官。从三大营中共选15万人,分10营,称团营。每营设坐营都督1员,都指挥3员,把总都指挥15员,指挥30员,管队官每队2员,于三大营提督中选2人充任 总兵,负责10营的训练管理。剩余的兵士归本营,称老家。京军之制为之一变。
英宗复辟,于谦 被杀,团营制被废除,恢复三大营旧制。营军总数为23万余,分为头拨、次拨,随时进行训练。明宪宗成化年间,恢复团营制,增为12营,称”奋武、耀武、练武、显武、敢勇、果勇、效勇、鼓勇、立威、伸威、扬威、振威”。每营万人,各分为五军。三千营、神机营仍领马队、火器。12团营各由侯一人统领,各佐以都指挥,监以内臣,提督以勋臣,称之为选锋。余兵仍归本营为老家,不参与训练,专门供役使。当时共选出14万人,3000余人为选锋,又以山东、河南、江西精兵为班军,春秋番上京师,共计25万人。成化时,郡内监 ”汪直” 总督团营,禁旅大权从此落入太监之手。成化二十年,还恢复了殚忠、效义二营,练京卫舍人、余丁。二营立于永乐年间,后废置,至此复设,但不久,又因无益废除。弘治时,营军久困于工役,缺伍多,颓靡不振。明武宗即位时,12营锐卒仅存60500余人。正德年间,京营制又发生变化。边将”江彬”得到 武宗 之宠,奏调边军入卫京师,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边军数万人被调入京师,称 外四家。立两官厅,选团营及勇士、四卫军于西官厅操练。正德元年,所选官军操于东官厅,东西两官厅军称为选锋,12团营又成老家。此时边将用事,工役浩繁,京营戎政益坏。给事中”王良佐”奉敕选京军,查籍册应有38万,实际上存者不足14万,仅选出2万人。武宗死后,大臣以遗诏罢两官厅,仍为团营。明世宗嘉靖时期,营政废坏如故,京营兵士仅余5万余人,加派文臣提督团营。
嘉靖十五年,都御史”王廷相”受命提督团营,他对当时营务的看法,颇为中肯:
一是、军士多被朝廷及中贵、武臣拉去服工役,不似武夫,倒与田夫无异。
二是、到了年龄的兵士,应由子弟替代,但吏胥上下其手索要重贿,使贫困老弱兵士充斥营伍。
三是、富裕的兵士不愿参加营操训练,贿赂将领将名籍列入老家。
语虽切中要害,但不久朝廷两郊九庙诸宫殿大兴土木,京营尽被趋往劳作。
嘉靖中期,边警频仍,仅选出骑兵3万,仍分作东西官厅,进行操练。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鞑靼(后金/清军)军兵临北京城下,京营军士仅五六万人,被驱出城迎战, 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亦相顾变色 (《明史》卷九十《兵志》)。大学士”严嵩”为塞责,对团营制又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是罢团营、两官厅,复三大营旧制。三千营改名神枢营。设大将1人,称总督京营戎政,设文臣1人,称协理京营戒政。五军营副将2人,参将4人,游击将军4人。神枢、神机副将2人,佐击将军6人。不久又增能战之将,称练勇参将6人,革去神枢、神机副将1人。12营、两厅、司掖哨等均罢设。又派遣御史4人,募兵于畿辅、山东、山西、河南,得4万人,分隶于神枢、神机营,大将所统三营之兵,平日称练勇,有战事时更定职名。  
五军营,设大将1人,统兵1万,总管三营副、参、游击、佐击及坐营等官;副将2员,各统军7000;左右前后参将4员,各统兵6000;游击4员,各统兵3000。外备兵66660人。神枢营,副将2员,各统军6000;佐击6员,各统兵3000。外备兵4万人。神枢营亦同。在京各卫军,俱分隶于三大营。
隆庆年间,一些官员认为三营几十万大军统于一人之手,不符合明太祖、太宗时分府分营以分权的本意,于是三大营互不统属,各设 总兵 一员(又改称 提督),又增设文臣总兵三人,自六提督设后,遇事各持己见,纷争不决,只得罢设,仍置 总督、协理 二臣。此后,营制变化不大,官员设置上有增损而已。崇祯年间,营务已尽领于中官。出战时,廪给优厚,挟势凌虐将士,瓦解军心。明末,营将尽为内监私人,不懂军事,营兵只是注名支粮,买人雇役,朝甲暮乙。崇祯帝屡次要求严加训练,但每日操练者不过二三百人,未到黄昏,人已散去。崇祯问协理京营戎政的兵部侍郎”王家彦”,如何才能振刷营务,王家彦 称 势已晚 (《明史》卷九十《兵志》)。崇祯十八年(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进攻北京城,至沙河,京军出战,未及接战,闻炮声已溃不成军,起义军长驱直入,守城的京军仅有3000人,城陷,明朝灭亡。


京营并不直接掌管皇帝的宿卫,另专设12卫为皇帝亲军,不隶于五军都督府。  
洪武二年,曾设亲军都尉府,统左、右、中、前、后五卫、仪銮司。洪武十五年,均废,设《锦衣卫》,掌 大驾卤簿,计10司:鸾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等,士卒称 校尉、力士、将军、大汉将军等。永乐中,增设 红盔将军、明甲将军及叉手、围子手等,俱用以备宿卫,由 ”公侯伯驸马” 等官统领。《锦衣卫》凡遇朝廷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大祀、誓戒、册封、遣祭、传制等项仪式,用全值,3000人。其他时间则更番上值。平日,当值将军百人昼夜分候午门外,叉刀围子手等则于皇城值宿。
亲军之数:锦衣卫大汉将军1507人。府军前卫带刀官40人。神枢营红盔将军2500人,把总指挥16人。明甲将军502人,把总指挥2人,大汉将军8人,五军营叉刀围子手3000,把总指挥8人,勋卫散骑舍人无定员,旗手等卫带马官180。卫士上值,以金牌为凭,金牌颁于洪武六年,长一尺、宽三寸,以仁、义、礼、智、信为号,二面俱篆书,一曰 守卫 ,一曰 随驾.掌于 尚宝司,上值时佩带,下值交还。守卫皇城的士卒,共有22卫,永乐年间定制,各卫辖区固定,职责分明。午门、承天门直至长安左右门,以及皇城东西,由旗手、沈阳、济阳、济川、府军及虎贲右、金吾卫、燕山前、羽林前八卫负责。东华门左右至东安门左右,属金吾、羽林、府军、燕山四左卫。西华门左右至西安门左右,由以上四右卫负责。玄武门左右至北安门左右,属金吾、府军后及通州、大兴四卫。昼夜巡守。明代禁军中,还有四卫营的勇士旗军,隶属 御马监,最初是以从蒙古统治区逃归的人充任,专门用以养马。以后,向朝廷献纳马匹的人亦可入营。宣德年间,有3100余人,设 武骧、腾骧 左右卫,始称 四卫军,设坐营指挥四人,督以 太监,别营操练,服装器械,亦与其他军士有别。弘治末年,四卫营勇士有11780人,旗军30170人,每岁支粮50万。多为军卒相冒,以支粮饷。正德年间,选四卫营勇士隶西官厅,嘉靖年间,革西官厅,勇士仍归卫。应 兵部 之请,四卫营曾属 兵部,但不久又尽归 御马监,仍为 中官 把持。万历四十二年,给事中”姚宗文”点阅四卫营,称 官勇三千六百四十七,仅及其半。  马一千四十三,则无至者。官旗七千二百四十,止四千六百余,马亦如之。 (《明史》卷九十《兵志》)要求惩治失职官员,不了了之。天启末年,开始分弓弩、短兵、火器,对其进行训练。崇祯年间,太监”曹化淳”改之为 勇卫营,训练成一支劲旅,号称 黑虎头军。  
《班军》设于永乐十三年。每年有16万人番上京师。明宣宗以后,专用江北卫所军士担任。班军设置的目的: 一则可以壮王畿而负常尊之势;一则可以威四方而消不轨之谋;一则可以备征调而潜抑京军之骄惰 (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卷四十三)。
班军抽选地区,渐成定例,大宁70700余,中都、山东递减,河南最少,有14000余。隶于 京营,春秋更代。明中期以后,班军多被用作工役,操练尽废,班军衍期不至,缺额严重,虽屡有整饬,收效甚微。  



(三)五城兵马司与巡检司  
洪武初年,设 兵马指挥司,负责社会治安,昼夜巡逻于京城内外。初隶于 中军都督府。永乐元年,始正式设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各设指挥一人,副指挥五人。巡察的范围,南至海子,北至居庸,西过卢沟桥,北至居庸关。所辖官军人数逐渐增加。宣德初,京师多盗,增官军百人,协助五城兵马司巡捕。不久,又增夜巡候卒500人。成化时,始命 锦衣卫官校 参与巡捕,并由 锦衣卫官 同 御史 督之。成化末年,加拨团营军200人。弘治年间又加拨三千营军士120名。同时,令锦衣卫官五人,旗手等卫官各一人,率兵分地巡警。弘治末年,逻卒增至4000人。万历以后,军额倍增,达10018员,马5000余匹。随官军人数的增加,官员也逐渐增置。设提督官1员,中军官1员,左右参将2员,城内分地设把总12员,又有统率500精兵的尖哨把总6员等。官员各分信地,设立界牌。士兵们夜持巡牌, 核城门扃鐍及夜行者 (《万历大明会典》卷一三六),及盗贼、妖言、街道、沟渠、囚犯、火禁等事。孝宗时,里甲之法极严,家给悬牌,悬于门上,上书籍贯丁口名数。外地口音及服色有异者,均在摘发之列。皇帝出宫及朝审、录囚等,逻卒还需列队街巷,以壮声势。

明初捕盗在京师以外各州县则无专官,弘治以来,在外添设捕盗《通判、州判、主簿等官》。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凡”天下要冲去处”设立 巡检司,任务是盘诘往来奸细、贩卖私盐犯人、逃军、逃囚,以及”无文引”、面生可疑之人。同时规定军民人等往来出乡百里者,即由巡检司按验文引。运船马快商贾等船,经由津渡巡检司者,也要按验文引。巡检司执役之人由乡兵充任。乡兵是由丁粮相应人户内佥点,一年更替。一些地方的巡检司还可以拨囚犯应役,亡故后勾其家人补役。巡检司盘查抓获的内外卫所逃军、囚徒、”无文引”之人,及贩卖私盐者,送到刑部审问,在逃囚军刺字,原伍旧军及余丁亦刺字。若系在京军人,则调发外卫,在外卫所军人,仍发原卫著役。盐贩充军,财物入官。  在京的五城兵马司,各州县衙门的捕盗通判、州判、主簿及遍布全国各地的巡检司,构成《明代的警察系统》。
而锦衣卫及东西厂等更是直接服务于皇帝的秘密警察。  



(四)驿递  
明代从京师到地方,遍设驿递,在京称《会同馆》,在外称《水马驿及递运所》。另有递送公文的《急递铺》。
会同馆,明初设于南京。永乐初,又于北京设会同馆。正统六年,定制为南北2馆,南馆3所,北馆6所。所设”大使”1员,副使2员,南馆设馆夫100名,北馆300名,负责做饭以供使客。从顺天府及直隶真州保定等处佥发,一年一代。额设马匹171匹,从各地佥派,百姓占田40顷以上者,出马1匹。  

《马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马驿视冲要之处,每驿设马80匹、60匹或30匹不等。其余虽非冲要,但系经行道路,则设马20匹、14匹、5匹不等。役夫从该驿附近民户中佥派。将各驿马匹分上、中、下三等,悬以小牌,视往来过客的情况给付使用。有紧急公务,则在马上悬一铜铃,下一驿所听铃声备好替换马匹。  

《水驿》,设船不等。如使客通行正路,则设船20只、15只或10只,分行偏路,亦设船7只、或5只。每船设水夫10名,于纳粮5石之上、10石之下者点充。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凡在内公差人员,系军情重务及奉旨差遣者可以由驿传付马匹脚夫。兵部填给勘合,所差人员,转赴内府关领符验。事毕销缴。嘉靖年以后,均改用《勘合》。由京师兵部给发者为《内号》,南京兵部及各处抚按衙门给发者称《外号》。上面填写公差人员姓名、缘由等项。

《急递铺》用以递送紧急公文。洪武二十六年定,凡10里一铺,每铺设铺长1名,铺兵要路10名,偏僻之路四五名,于附近丁力田粮一石五斗之上,二石之下之家点充。每个急递铺前设12时日晷一个,以验时刻,铺门首有牌门一座,常明灯烛一副,簿历二本等等。
铺兵递送公文的速度,一昼夜为100刻,每三刻行一铺,昼夜须行300里。即8分钟行一里地。一有公文送至,便要随即递送,不分昼夜。马悬鸣铃,前铺闻铃,预先出铺交收,随即于封皮格眼内填写时刻、该递铺兵姓名,速令铺兵用袱包裹,夹板拴紧,携小回历一本,递至前铺交收,于小回历上附写到铺时刻,以凭稽考。



备注:
清朝皇帝赐以镀金银印予藩属琉球王之官印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朝册封琉球世子尚穆为中山王时换颁的王印。该印为驼纽银质镀金。纵11. 7厘米,横11. 9厘米,台厚4厘米,纽高6. 7厘米,重6. 5公斤。印文为“琉球国王之印”,右为尚方大篆,左为”满篆”。
明清两朝制度,琉球国王位的继承,必须先请朝命,朝廷亲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银印,始得称王,未经正式册封以前称为世子。相同的,银印的形制亦有规范,越南、琉球、暹罗之国王印,皆为驼钮的金饰银印,字体为尚方大篆。而目前在大琉球岛(冲绳)那霸首里城展示的”银印”的年代,也能够透过中国及琉球的档案史料来还原比对验证。
历史上,日本非法殖民地冲绳曾长期作为中国明清两朝五百年间一个藩属国其政治地位与中国内地省份无异,然而日本殖民者趁中国清政府晚期内忧外患期间无力顾及1879年日本非法的《废琉置县(”单方面废除”中国藩属琉球国,未经琉球的宗主权国签署割让、或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领土权益前。日本殖民者就擅自更改中国藩属琉球的名称为日本冲绳县)》。二战后,琉球先是受盟国美军“托管”,后又被私相授受还给日本殖民者再治理。实为美日两国违法窃占中国琉球列岛的治理权益。

[url]http://www.liuqiu-china.com/portal.php?mod=view&aid=1383[/url]



图注:
明朝历届皇帝(图三)。福建崇武(图二)、辽宁兴城(图一)两座古城,在明朝时都是由军户世代居住的卫所城。崇武在明朝时期是千户所,而兴城是宁远卫所在地,比崇武高一个级别。此外山东的蓬莱水城也是明代修建的军事卫所,起初为千户所,后升格为登州卫,山东总督备倭都司也设于城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6-8-30 15:53
明朝对西藏的治理
虽然近些年来被有关学者指出仅仅是象征性统治,但是尽管朝廷封授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职都准予世袭,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要经过皇帝的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事无大小,均 要启奏“大明文殊皇帝”。
引用 八重王 2016-8-30 18:07
本帖最后由 八重王 于 2016-8-30 18:37 编辑

元顺帝至正28年(1368),
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为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
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吐蕃(乌斯藏):
宋朝、元朝、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 吐蕃”或“西蕃”。
明朝对西藏的治理虽然近些年来被有关学者指出仅仅是象征性统治,但是尽管朝廷(给予其地方首领自治管理)封授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职都准予世袭,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要经过皇帝的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事无大小,均 要启奏“大明文殊皇帝”。

明朝洪武十年 ,元朝吐蕃残部抢劫明朝藩属”乌斯藏(吐蕃)”贡使。同年四月,”邓愈”披任明朝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前去征讨吐蕃反抗势力。邓愈、沐英领兵至甘肃、青藏,分三路前进,进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追杀敌人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
明先帝见到捷报后,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
邓愈班师回朝,然而在回师途中生病。
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1377年12月9日),明军到达寿春的时候,邓愈因病去世。

备注:
《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九》:
仍遣诏谕:朵甘乌思藏等处曰:“我国家受天明命,统驭万方,恩抚善良,武威不服,【凡在幅员之内】,咸推一视之仁。近者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以所举乌思藏、朵甘思地面故元国公司徒,各宣慰司、招讨司、元帅府、万户、千户等官,自远来朝,陈请职名,以安各族。朕嘉其识达天命慕义来庭,不劳师旅之征,俱效职方之贡宜,从所请以绥远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给赐玉印,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朵甘、乌思藏武卫诸司等官,镇抚军民,皆给诰印,自今为官者,务遵朝廷之法,抚安一方,为僧者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以共乐太平。”

诏:置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以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指挥同知、佥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官凡六十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先是遣员外郎许允德使吐番,令各族酋长举故官至京授职,至是南加巴藏卜以所举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来朝贡乞授职名。

《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一》:诏置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升河州卫指挥司韦正为都指挥使,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三卫,升朵甘、乌思藏二卫为行都指挥使司。——【置行政机构】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五十》:敕谕松州卫指挥佥事耿忠曰:“西番之民归附已久,而未尝责其贡赋,闻其地多马,宜计其地之多寡以出赋,如三千户,则三户共出马一匹;四千户,则四户共出马一匹,定为土赋。庶使其知尊君亲上奉朝廷之礼也。 ——【要求贡马作赋】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八》:天全六番招讨司八乡之民,宜悉免其徭役,【专令蒸造乌茶】,运至岩州,置仓收贮,以易蕃马,比之雅州易马,其利倍之,且于打煎炉,原易马处相去甚近,而价增于彼,则番民如蚁之,慕膻归市,必众四也,岩州既立仓易马,【则蕃民运茶出境,倍收其税】,其余物货至者必多,又鱼通九枝,蛮民所种水陆之田,递年无征,【若令岁输租米。】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西宁卫所属西番土酋亦令真奔言:“诸番族皆野居散聚,射猎为食,【请岁输马二百匹为常赋。】”从之。

《明太宗实录·卷六十五》:辛未,敕都指挥同知刘昭、何铭等往西番朵甘乌思藏等处,设立站赤,抚安军民。
《明太宗实录·卷八十八》:陕西都指挥同知何铭等六十人往乌斯藏等处分置驿站,还奏。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七》:己卯,遣中官杨三保赍敕往谕乌思藏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吉剌思巴监藏巴里藏卜、必力工瓦阐教王领真巴儿吉监藏、管觉灌顶国师护教王宗巴干即南哥巴藏卜、灵藏顶国师赞善王著思巴儿监藏巴藏卜及川卜、川藏、陇答、朵甘、答笼、匝常、剌恰、广迭、上下卭部,陇卜诸处大小头目,令所辖地方驿站有未复旧者,悉如旧设置,以通使命。

《明史·卷三百三十一》:明年命与护教、赞善二王,必力工瓦国师及必里、朵甘、陇答诸卫,川藏诸族,复置驿站,通道往来。十一年,中官杨三保使乌斯藏还,其王遣从子劄结等随之入贡。明年复命三保使其地,令与阐教、护教、赞善三王及川卜、川藏等共修驿站,诸未复者尽复之。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无虞寇盗矣。——【设驿站安抚番民】
《明史·卷四十》: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十三》:明初既定云南,裂吐蕃二十三支分属沿边郡邑,辖以土官,于是控制在我,侵叛绝少,盖得御番之上策矣。
——【上为明朝时期吐蕃(川康、西藏、青海)内属证据】








西域吐鲁番、哈密:
元朝崩溃后,原管辖东疆的元朝肃王兀纳失里投降明朝称臣纳貢,明朝封其为忠顺王世袭罔替爵位,在此地建设哈密卫。从此后兀纳失里的后裔均被封为明朝忠顺王、或者忠义王,并由明朝派来的汉人充当《长史》辅佐外加监视,也被称为明朝藩属哈密国。明陆续征讨元西域等地宣卫司接收,然而在西域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如:蒙古瓦剌(赤斤蒙古)、哈密、吐鲁番则都希望借此机会扩大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而互相残杀且以占领各城池纷扰战乱不断,但各藩属首领得势后又相继陆续对明朝称臣纳貢,导致明朝《三立三绝》屯兵设卫所仍无法以其军事过多干涉整合西域各藩属。

明朝成化九年,藩属吐鲁番国王”阿力”首次发动了对明朝”哈密卫”的进攻,占领哈密后,留其妹夫”牙兰”据守,又相继侵占了明朝在嘉峪关以西所设的8个卫和11个城镇。
成化十四年,吐鲁番国王阿力去世后,其子”阿里麻”即位,再次向明朝称臣纳贡。
成化十八年,哈密维吾尔首领都督”罕慎”联合明朝”赤金卫、罕东卫”驻军率兵万人击败驻守哈密的藩属吐鲁番占领军,牙兰逃亡。

弘治元年,明孝宗封有功的哈密维吾尔首领都督罕慎为忠顺王,驻守哈密。
同年年底,吐鲁番国王”阿黑麻”以联姻为名,再次由 鄯善 进兵 哈密,诱杀明朝忠顺王罕慎,仍令 牙兰 留守 哈密。其后,阿黑麻派人再次向朝廷称臣纳贡。
明朝对他再次占领哈密没有即刻治罪,只是令他将忠顺王的 母亲及家属送还哈密。
弘治四年,吐鲁番国王阿黑麻派人到 肃州 请求进贡,并交还 大印、11个城池及居民500余人。
弘治五年,哈密都督”阿不都”派出兵马进入鄯善。
弘治六年,吐鲁番国王阿黑麻再次从鄯善出发,对哈密进行报复,再占哈密城,杀阿木都,挟持忠顺王”陕巴”返回,仍派牙兰镇守 哈密。
为此明朝从甘肃增兵夺回了哈密,但不久又重被吐鲁番国王阿黑麻占领。
弘治七年,明朝封闭嘉峪关,拒绝来自藩属吐鲁番的使者,西域的商人都抱怨吐鲁番国王阿黑麻。其后明军陆续又与阿黑麻多次争夺哈密。
弘治十七年,吐鲁番国王阿黑麻病死,其次子”满速儿”继承王位。同年,阿黑麻的幼子”真帖木儿”入主哈密,明朝忠顺王”陕巴”败走苦峪。第二年,陕巴病死,世子”拜牙”袭位,改信伊斯兰教 。

正德八年,明朝忠顺王”拜牙”投降藩属吐鲁番, 至此明朝西北封关后再没有收复过哈密,而此后哈密地区乃至整个西域完全伊斯兰化了。

引用 台灣獵戶人 2016-8-30 23:40
明朝对奴儿干都司的管辖:

元朝覆灭后,明朝承续元朝旧疆域,以征战或招抚在东北等少数民族部族地区,陆续设置了一批羁縻卫,用以统治或控制当地少数民族。

奴儿干,亦称「耦儿干」、「努而哥」,或作「纳尔干」。据《黑龙江古代简史》载,清朝称为 尼嚕罕(满语「国画」之意),表示这裡山川如画,风景秀丽。

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的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合一建制。


明洪武八年(1375),首先在东北地区南部设置《辽东都指挥司使》。
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总兵官”周兴”等进军到脑温江(嫩江)、忽刺温河(呼兰河)、斡朵怜(依兰县城西马大屯)一带,派官招抚始建卫所制,设指挥使、千户。


成祖永乐元年(1403),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

永乐二年初,始设《奴儿干卫》。

永乐七年(1409),奴儿干首领”忽剌佟(修)奴”来朝,请设元帅府。庭议遂置都司,钦命”康旺、王肇舟、佟答剌哈”任《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职,遣宦官“亦失哈”同往。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升《奴儿干卫》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

永乐九年(1411),亦失哈等抵奴儿干,并于都司下分置卫、所,选各部族首领分掌其事。

未置都司前,其地已置有一百一十五卫。
永乐至正统年间,增设六十九卫,共一百八十四卫,另置二十所,地面、城、站五十八。
万历年,所属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地面七、站七、寨一。

所辖境西北至斡难河卫(俄罗斯境内鄂嫩河),西至兀良哈三卫(嫩江中下游南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北至北山女真境(外兴安岭一带),东至兀的河卫(俄罗斯境内乌第河)以南,包括奴儿干、苦兀(库页岛)、虾夷、东濒海、南邻朝鲜、徒门河(图们江)为界。

驻奴儿干城(黑龙江下游、黑龙江与亨滚河 汇合处右岸的 特林 地方,即元朝征东元帅府的故地)。奴儿干都司为当朝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合一建制,直隶于明朝中央皇权政府,奴儿干都司,驻于黑龙江下游下距江口150公里,(辖境包括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北至外兴安岭以北)。

永乐十年(1412), 明朝征服”苦兀”,在库页岛北部近海处设立《囊哈儿卫》,在中部波罗奈河流域设《波罗河卫》,东部驽烈河流域设《兀烈河卫》,均隶属于《奴尔干都司》统领。

【制奴儿干都司一、建州、毛隣等卫一百八十有四、兀者隐勉赤等所一十有四、【其酋长为都督】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之以印、俾以旧俗统厥属、每年一朝贡、每贡都督许带一十五人、共一千五百人、】一一大明 陈子龙《皇明经世文编》。

朝廷曾经十次派遣太监”亦失哈”巡视宣慰库页岛军民。
奴尔干都司的长官为《都指挥使、同知、佥事》等职都用”流官”(即由明朝钦定迁派)。
而各卫、所的《指挥、千户》等地方官职则任用”土官”(即由各部族酋首领头担任)。
元明两朝时期设置《奴尔干都司》性质与汉唐时期的《都护府》意义相近,各地卫、所内部的部族有其地方自治权。但元明两朝的都司军政管辖则比汉唐的都护府更严密,因为下属单位不再有西域那样的国称号,各卫、所必须完全服从都司,按时称臣纳贡、报告其卫所的军政事务。
都司的设立和存在不仅有可靠的文献记载,而且有确凿的物证。奴尔干都司设立后,朝廷内官”亦失哈”等多次奉命去对当地部族宣谕抚慰。
永乐十一年(1413),亦失哈第三次到奴尔干都司时,在都司城西南、黑龙江恒滚河口对岸山上建永宁寺,并在寺前立碑。

1430年,明宣宗派都指挥”康旺、王肇舟、佟答敕哈”等人巡视,宣德七年(1432),他第十次到该地时,发现寺已被毁,次年就委官重建,又立碑纪事。
这两块碑详细地记载了设置奴尔干都司的经过与亦失哈屡次宣谕镇抚其地的情况。

明朝国力衰弱以后,其疆域军政战列进行收缩政策,为了防止边疆羁縻地部族和西部鞑靼叛乱威胁第二道防线《辽东都司》,从永乐、宣德年间即开始陆续建起了边墙(东北长城)。

边墙(东北长城):
东起今 辽宁丹东市东北鸭绿江边,向北经 宽甸 东、本溪 西,折东至 本溪 北,又北经 抚顺 东、铁岭 东、开原 东、昌图 东,东折至 昌图 北,南折至 昌图 西、开原 西,以后大致沿 辽河 而西南至 三岔口(今辽宁海城市 西北),又自 三盆口 向西北,经 台安、黑山,折东经 阜新 南,折西南经 义县 西、锦州 西、锦西 西、绥中 西,折南至 山海关 止。

这道边墙并不是明朝的疆域边界,甚至也不是直接统治区的军政管辖权界线,因为边墙的东北是奴尔干都司辖境,即使在都司撤销后,也还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而且由于战列军事防卫的需要,边墙也没有完全筑在辽东都司的边缘,它的一部分辖境就在边墙之外。由于辽东边墙通过山海关连接着明朝的另一道边墙(长城),所以它的起点——丹东市东北鸭绿江边,也就是万里长城的起点。

《永奴儿干都司》于明朝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共持续25年,但原奴儿干所统领的各卫所仍然存在只不过移交给予辽东都司管辖。如,女真族部落的建州卫,也就是明朝仍旧对当地继续实施羁縻统治。当时的库页虾夷,但依旧保留了岛上的明朝卫所,而且其各卫所按时对明朝庭的《辽东都司》称臣纳贡、并报告当地政务,直到女真族人努尔哈赤起兵叛乱后,明朝彻底失去控制,但随后仍是属于中国后金(清朝庭《黑龙江将军》所治理管辖的地方自治区域)。




备注:
明朝内官太监”亦失哈”从1411—1433年(明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前往奴儿干都司视察,分别对《都司、卫、所》各官员授予官职、印信,代明皇帝赏赐衣物钱钞。并在奴儿干都司的山顶上,修建了永宁寺,先后留有「敕建永宁寺记」、「宣德八年重建永寧寺记」两块石碑(现藏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海参崴”博物馆)。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曹廷杰”奉清迁之命对被沙俄侵占地区进行调查,并将当时明朝遗留碑文拓下携回,披露于世。

明朝初年治理中国东北的象征: 永宁寺碑记(原文)

    伏闻天之德高明,故能覆帱;地之德博厚,故能持载;圣人之德神圣,故能悦近而服远,博施而济众。洪惟我朝统一以来,天下太平五十年矣。九夷八蛮, 梯山航海,骈肩接踵,稽颡于阙庭之下者,民莫枚举。惟东北奴儿干国,道在三译之表,其民曰吉列迷及诸种野人杂居焉。皆闻风慕化,未能自至。况其地不生五 谷,不产布帛,畜养惟狗。或野□□□□□□□□□物,或以捕鱼为业,食肉而衣皮,好弓矢。诸般衣食之艰,不胜为言。是以皇帝敕使三至其国,招安抚慰,□□ 安矣。圣心以民安而未善,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昔辽、金畴民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 复见而服矣!”遂上□朝□□□都司,而余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以布、钞,大赉而还。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

    十年冬,天子复命内官亦失哈等载至其国。自海西抵奴儿干及海外苦夷诸民,赐男妇以衣服器用,给以谷米,宴以酒食,皆踊跃欢忻,无一人梗化不率者。 上复以金银等物为择地而建寺,柔化斯民,使知敬顺□□□相□之□。十一年秋,卜奴儿干西有站满径,站之左山高而秀丽,先是已建观音堂于其上,今造寺塑佛, 形势优雅,粲然可观。国之老幼,远近济济争趋□□高□□□□□威灵,永无厉疫而安宁矣。既而曰:“亘古以来,未闻若斯,圣朝天□民之□□□上忻下至,吾子 子孙孙,世世臣服,永无异意矣!”以斯观之,万方之外,率土之民,不饥不寒,欢忻感戴难矣。尧舜之治,天率烝民,不过九州之内。今我□□□□□□□□□, 蛮夷戎狄,不假兵威,莫不朝贡内属。《中庸》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正谓我朝盛德无极,至诚无息,与天同体。斯无尚也!无盛也!故为文以记,庶万年不朽云尔。



    永乐十一年九月廿二日立

    钦差内官:亦失哈 成昌盛 张童儿 张定安 
    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张旺 
    抚总正千户:王迷失帖 王木哈里 
    玄城卫指挥:失秃鲁苦 弟秃花哈 妻叭嘛 
    指挥:彻里 □□ 王谨 
    弗提卫指挥佥事:秃称哈 母小彦同男弗提卫千户纳兰(以下不明)
    千户:吴者因帖木儿 宁□ 马兀良哈 朱诚 王五十六 □□ 黄武 王□君 □…… 
    百户:高中 刘官永奴 孙□ □得试 奴□□ 李敬 刘赛因不花 傅□ □□里帖□ 韩□ 张甫 金□ □原 高迁 叶胜 □□(以下不明) 赵锁古奴 王官音保 王阿哈纳 崔三 鬼三 □□ 康速合 阿卜哈 哈赤白 李道安 □道 闫三 
    总旗:李速右 …… 
    所镇抚:王溥 戴得贤 宋不花 王速不哈 李海赤 高歹都 李均美 
    都事:席□ 
    医士:陈恭 郭□ 总吏:黄显 费□ 
    监造:千户金双顶 撰碑记:行人铜台邢枢 书丹:宁宪 书蒙古字:阿鲁不花 书女真字:康安 钻字匠:罗泰安
    来降快活城安乐州千户:王儿卜 木答兀 卜里哈卫镇抚:阿古里 阿剌卜 百户:阿剌帖木□纳 所镇抚:赛因塔 把秃不花 付里住 火罗孙 
    自在州千户:□剌□哈弗□的 阿里哥出 百户:满秃 
    木匠作头:石不哥儿 金卯白 揭英 妆塑匠:方善庆 宋福 漆匠:李八回 □匠 黄三儿 史信郎 烧砖瓦窑匠:总旗熊闰 军人张猪弟 泥水匠:王六十 张察罕帖木
    都指挥同知:康旺 都指挥佥事:王肇舟 佟答剌哈 经历:刘兴 吏:刘妙胜。




臣时在宁远,适春赏夷人,虎酋等部俱到。特令各官解其首虏,经各赏夷部落,乃抵宁远。不独风示边人,抑亦见天下尚有杀贼之人,贼自有可灭之日!一时人心,殊觉感动。
因念文龙以孤剑临豺狼之穴,飘泊于风涛波浪之中,力能结属国,总离人,且屯且战,以屡挫枭贼,且其志欲从臣之请,牵其尾,捣其巢,世人巽懦观望,惴惴于自守不能者,独以为可擒也,真足以激发天下英雄之义胆,顿令缩项敛足者愧死无地矣!——孙承宗 评价 毛文龙

查看全部评论(3)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3 15:37 , Processed in 1.72600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