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琉球抗日的历史,百度还敢妄自两属论吗?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日本占领琉球后,一直大肆销毁历史证据。中国与琉球500年间的往来文书、文物、宝印以及琉球国官方档案等,几乎都难逃厄运。同时,日本还伪造了大量史料来证明“琉球自古为日本属国”,企图斩断琉球与中国在历史上的关联。可惜,日本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不愿做亡国奴的琉球人前仆后继地开展复国运动,书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抗日历史。 第一次抗日浪潮,出现在1875至1895年间,也是最主要、最激烈的一次。琉球人主要做了下面几件事情:
一、向清政府求援
其实,在被日本吞并前,琉球就不断派人到清国,请求清政府派出援兵。1876年底,琉球国王尚泰秘密派遣向德宏(紫巾官)等紧急渡航向清政府求援。第二年4月12日,他们抵达福州,首先面见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丁日昌,呈递琉球王的陈情书,乞求清政府出面向日本交涉。何、丁二人联名上奏朝廷,建议光绪帝派人与日本交涉,绝不能轻易放弃琉球,因为一旦放弃,会让西方列强认为清国没有能力庇护属邦,必然引起不好的连锁反应。
清政府当然也不希望丢掉琉球,但害怕惹恼日本,沙俄更会趁虚而入,所以不敢出兵,只能采取外交手段,于是派何如璋出使日本进行交涉。何到日本后,摆事实,讲道理,说明琉球是清国附属国,要求日本撤军,恢复琉球对清国的进贡。可惜,日本根本不理会,反而说几百年来琉球一直是他们附属国。
向德宏 1879年,眼瞅着自己国家就要被灭了,向德宏剃发化装后辗转到天津向李鸿章求援,请求清廷出兵。他在给李鸿章的请愿书中写道: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宏等有何面目復立天地之间?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骨亦所不辞!”
看到李鸿章没有反应,向德宏每天都到李鸿章家外面,“呼号泣血”。白天请愿,晚上写作。他专门写了一篇《说略》,逐条驳斥日本言论。可惜,他的真诚终究未能打动李鸿章,最终客死天津。
1880年,琉球另一位王族林世功,以绝食上书清政府,请求出兵帮助复国。失败以后,他自杀殉国,只留下一首绝命诗:“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
二、官员和士族坚守民族气节 针对日本颁布的“废藩置县”令,琉球官员和士族纷纷称病不出,也拒绝交出政府文件,一心等待救援。他们写下血书,按下手印,宣称:“如尊奉日本命令、接受官禄,惟斩首不赦。若遭日本迫害因义而死,以共有金抚恤救助妻儿。”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血判书”,也叫“血判誓约书”、“生死状”。当时,琉球各地几乎都出现了类似的“血判书”。 日本人一看软的不行,干脆来硬的,逮捕、杀害了大量救国人士。有一位叫蔡大鼎的,当时负责到福州跟向德宏汇报日本进攻消息,回到琉球后,到处和别人说清政府马上要出兵了:“清国政府已然命令浙江总督操练海军,在此天下无事之秋,当如此岂有他顾?定是为援救琉球而准备。”日本将他逮捕后,拷打致死。 在持续高压政策下,琉球官员、士族不得不表面低头,但其实内心无时不想着复国,天天盼望着清国出兵来救。他们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藩国受辱,宗国不救?有份材料是这样写的:“每见远远地有些船影,便燃烧着希望,热泪临风,洒为碧血。” 当时,日本禁止琉球官员在其所辖地收取米粮等,断掉他们的经济来源,提出只要归顺,就金钱无数。没想到,大部分琉球官员不吃这套,宁可变卖祖传宝物,也不吃嗟来之食。时间一长,越来越贫困。 三、琉球百姓的武装抗争 眼见清政府不给力,琉球百姓开始自发组织武装抵抗。有个叫毛允良的,专门组织了“结盟党”,采取非常手段袭击杀伤侵占琉球的日本人。最典型的,要属宫古岛反日暴动。 日本宣布“废藩置县”后,琉球王府便向所辖全境发出不服从指令。宫古岛官吏响应王府号召,集合士族、平民,签署了反对县政的盟约和血判书,规定: “凡因抵制日本而遭杀害者,其妻儿由同村联署者共同抚养,违约者斩首,其亲族全部处以流刑。” 日本警察来到宫古岛后,宣布日本政府的“命令”,留用一批原琉球政府的官员。但是,这些被保留原职的官员遵循盟约,都藉口疾病拒绝上任。当时,有一个叫下地的人,签了血判书,却又加入日本警察组织,结果被岛民视为违约的叛逆者,被活活打死,家人也被流放。 宫古岛民变发生后,日本立即派兵进行残酷镇压,杀了一大批人。这些人,在临行前悲壮地喊道: “我的头无论你们怎么斩,也绝不会落在你们的面前,你们且看清清了琉球人的血魂!” 他们,都是琉球的英雄! 第二次抗日浪潮,出现在二战结束以后。 二战后期,同盟国开始讨论战后处理问题,琉球问题也在其中。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提及琉球:“以国际之需要而论上述完整山河系统,如有一个区域受异族之占据,则全民族、全国家即失去天然之屏障,河、淮、江、汉之间,无一处可以作巩固之边防,所以琉球、台湾澎湖、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无一处不是保卫民族生存之要塞,这些地方之割裂,即为中国国防之撤除。” 然而,在开罗会议上,当罗斯福询问“中国是否想得到琉球群岛”时,蒋介石没有明确表示由中国收回琉球,而是含糊答称:中国愿将琉球先由中美占领,再按国际托管办法,交由中美共同管理。因此,《开罗宣言》没有明确提及琉球归属问题,随后的《波茨坦宣言》和《雅尔塔协定》也都没有言及琉球。 二战期间,日本利用琉球阻挡美军反攻,不断在琉球征兵、征粮,不仅让琉球人充当炮灰,而且残杀普通百姓。有人因为讲琉球方言而被日军认定为“间谍”惨遭杀害;有学生和护士在医院的壕沟内集体被杀;有老人和小孩被强制移送北部山岳缺粮的地方而活活饿死。当时,日本在琉球征招17岁以上、45岁以下的男人入伍,后来连十几岁的中学生也不放过。结果,琉球的五分之一人口就此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数十年来被日本政府歧视和施以差别待遇的琉球人,将愤怒彻底爆发出来,进行了艰苦的抗争,比如三千琉球学生奋起协助美军攻击日本军队就很典型。 日本投降以后,美国最初的计划是,将琉球群岛托管后,从日本分离出并使其独立,因此施行“去日本化”政策:禁止使用日文,经济上停止使用日本货币,琉球人来往于日本和琉球之间必须持有护照等。 随后,被日本同化几十年的琉球人民族意识重新开始高涨,掀起了公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关于“独立”、“自治”内容的书刊、言论铺天盖地。每当说到“祖国”和“民族”的话题,绝大多数人声称自己是琉球人,不认为自己是日本人。 期间,琉球涌现出一大批主张“独立”或要求“自治”的组织。如琉球人柴田米三等领导的“琉球民主党”、牧志崇得等组织的“共和会”、大城安养等组织的“成人会”等,其宗旨均在启蒙琉球人的民主自立精神。在主张脱离日本的党派中,最为活跃的是“琉球青年同志会”。 1941年5月,该会先后在琉球和台湾两地成立,起初只有成员30人,其宗旨是: “鼓吹革命,解放琉球,归属中国,并启发琉球之民族思想,击破日本之侵略政策。” 后来该会成员因刺探日本军情,被日军发现,领导人赤岭亲助等被捕。日本以“外患预备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并以武力解散该会。战后,赤岭亲助被释放出狱,琉球青年同志会也迅速恢复活动。后来,蔡璋继任该会会长。1947年初,“琉球青年同志会”更名为“琉球革命同志会”,成员发展至6800余人。 1947年5月,该会呈文南京国民政府,吁请在讨论对日和约时将琉球问题列入议题。为了帮助南京国民政府全面了解琉球情况,该会还拟具了《琉球与中国之关系》之长篇文件。文章结尾说: “看琉球历史,可知他与中国一千年来息息相关,琉球之地理形势,于中国国防上是一道太平洋上不可或缺的堤防,琉球民族运动之目标,在争取琉球归还祖国。今天琉球虽已挣脱日本之统治,但投入祖国怀抱,建立中琉一体之最终目的尚未达到,诚为吾辈同志最引为憾者。” 1948年7月25日,蔡璋等17人以“琉球人民代表”身份联名向蒋介石送交请愿书,呼吁政府收回琉球。可惜,就像当年的李鸿章一样,蒋介石并没有给出明确回应。 后面就是冷战之后的琉球独立运动,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祥哥就不再赘言了。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3-10-1 06:39 , Processed in 1.300548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