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汉诗概述 原题:「琉球弹丸缀闽海,得此可补东南荒」,琉球汉诗概述 文:毛翰(2008年,福建福州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二次编辑:猎户人 摘耍: 明清五百余年。玩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扳深。明代琉球汉诗今巳不存,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问开始,风行二百年。玩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章出,程顺则是其代表。清光绪五年,日本趁中国衰弱列强瓜分之机,非法吞并琉球。琉球汊诗大致有两大主是,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 琉球古国,在中国东海之东。有流求、琉求、琉虬等异名。《隋书·东夷列传·流求国》记云:“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东,水行五日而至。叼宋元之时,即有中国僧人前往传经弘法。1650年,以汉语自撰的琉球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 令 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 琉虬 也。”公元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了北山、中山、南山三个各自独立部落。然自明朝初年,琉球中山奉表对华称臣纳贡始,随后琉球北山、南山相继臣服,琉球三国的王位继承接受中国的册封。公元1429年,中山国王「尚巴志」统一琉球群岛,建立了琉球王国,仍称中山国,依旧作为藩属向中国朝贡。《大明一统志》云:“我太祖遣传,琉球首效归附。故特赐以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姓焉。”明初,福建三十六姓汉人,移民琉球,聚居其首府那霸之“久米村”,其《文人带去了四书五经,受当地政府支持,建立孔庙,开馆设学,并举行科举考试,中华文化自此移植琉球,发扬光大。后又多次移民,以为后续。“自明初,始通朝贡。遣子人学,渐染华风,稍变旧习。至于圣清受命,威灵震迭,文教诞敷。皇纶三锡,宸翰迭颁。定两年一贡之令,沛三次人监之恩。百有二十余年,其国之政俗沐浴圣化,暴燕然日进于雅,视朝鲜国殆弗让焉。”⑦ 明清五百余年中,应琉球王国之请,中国政府先后25次遣使前往册封新君,琉球遣使来中国朝贡更多达470次。在琉球首府那霸,有专为迎接中国册封使团而建的“天使馆”,在泉州则有“来远驿”,后迁往福州,改称“怀远驿”“柔远驿”,专门接待琉球客人,俗称“琉球馆”。 「徐葆光」《琉球三十六岛图歌》,抒写着清人对于这个东方袖珍之国的印象: 琉球属岛三十六。画海为界如分疆。 罗列众星皆内拱,中山大宅居中央。 往来税赋有期会,冬夏候汛输舟航。 其北大岛号爷马,境邻倭国分东洋。 太平诸山作南镇,台湾直北遥相望。 其中各岛语言别,译词受事中山王。 颛颛独居乃恭顺,无一自大如夜郎。 圣人声教弥六合,河源佛国归堂皇。 天下全图成一览,朱书墨界穷毫芒。 琉球弹丸缀阑海。得此可补东南荒。 朝来张挂向东壁,红旭冉冉升扶桑。 太平诸山:宫古群岛。外木山诸岛:八重山群岛。倭国:日本。 然而,琉球人自己创作的汉诗,明代的已荡然无存,今所见者皆清代作品。此事颇不合于情理。想有明一代,中国与琉球文化交流不少,琉球官派北京的留学生即近百人,自费来华的更多,海外学子来到华夏诗国,不至于概不学诗。明朝的册封使团十一次前往琉球,「王世贞(祯)」有律诗《送谢太常博士谢曾使琉球》云: “金陵握手非初会,曾读芙蓉谢监诗。鳌背尚悬唐使节,螭头重领汉官仪。” 民间僧俗使者更多,其中也应不乏擅诗且热衷诗教者,其诗的种子的播撒,不至于毫无收获。想必明代琉球的汉诗创作,在日本萨摩藩长达45年的占领期间(1609一1654正值明末清初),已尽遭禁毁。 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直到19世纪后期日本再次人寇,灭其国,“废琉置县”。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 一、有国之乐 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辈出。如: 「蔡铎」(164和1724),字:声之,曾作为贡使来华,向清廷进献琉球地图《中山世谱》,著有《观光堂游草》,其《夜宿渔梁》诗云: 看山一路到渔梁。客邸深寒月似霜。 独对孤灯愁寂寞,为有梅影护匡床。 渔梁驿在闽浙边界的仙霞古道上,是由闺地进人中原的一大驿站。匡床,方正安适之床。「庄子」《齐物论》:“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匡床。”此诗末句颇妙,梅影、匡床皆有文化意味,客栈之夜,纵是清寒,有梅影相伴,有匡床相拥,即在中华文化的怀抱里,孤寂之感便大为淡化了。 「曾益」(1“5一1705),字:虞臣,也曾作为贡使来华,著有《执圭堂草>。其《游灵隐寺》诗云: 我爱西湖灵隐寺,寺门斜傍薜萝开。 蒲团竞日谈兴废。花径由人数往来。 革色遥连骑马路,涛声长绕讲经台。 幸留一片袈裟地,不共沧桑化劫灰。 灵隐寺在杭州西子湖畔。诗人直抒胸臆,说自己爱着灵隐寺这份清幽僻静,而怕见人世间的纷扰和盛衰更替。结束之句,感慨尤深。 接下来「蔡肇功、周新命、蔡文溥」等诗人,也都名重一时,程顺则更是琉球诗坛领袖。 「蔡肇功」(1656—1737),号:绍斋,主管琉球历法,五度来华,为琉球制定《大清时宪历》。有诗集《寒窗纪事:》。其《山居》一诗颇得隐逸之山居》一诗颇得隐逸之趣: 松阴幽处曲溪边,深结茅庐晨夕禅。 鸟宿柴门恒出入,云侵竹榻任牵连。 朝看野老锄田亩,晚听樵夫唱岭巅。 莫笑寻常人迹少,青山流水自悠然。 「周新命」(1666—1716),字:熙臣,曾渡海赴闽福州学习七年,官正议大夫,后屡次出使中国。有诗集《翠云楼诗笺》。其《秋兴》不无老杜遗风: 无边木叶下秋风,楼外云山四望中。 满眼烟光都在菊,一林霜气半宜枫。 离情每向闲中苦,玄草还从醉后工。 岁月易过生幻想,好携飘笠访崆峒。 「蔡文溥」(1671—1745),字:天章,康熙二十五年入学北京国子监,归国后为琉球王室讲解四书等,官至紫光大夫,有《四本堂诗文集》。《同乐苑八景诗》是其名作。 《洗砚塘》想象瑰丽: “一曲银塘供洗笔,光浮星斗自成文。 金鳞列队争吞墨。仿佛龙宫献彩云。” 《翠阴洞》诗思委婉有曲致: 人问似隔红尘外。错认桃源有路通。 阴锁洞门闲寂寂,惟余鹤梦月明中。 下图注:「程顺则」曾经多次为琉球中山王使臣率员渡海赴闽,在华期间揽胜纪行、写景状物,沿途作诗80余首,集成《雪堂燕游草》,后风靡琉球。其中歌咏中华江山诸篇,饱蕴深情,笔墨酣畅,佳作迭出。 「程顺则」(1663一1734),字:宠文,琉球原住民子嗣,过继给华裔,为著名的儒学大师、诗人、航海家。著有《中山集>《闽游草》《燕游草》《中山官制考》《指南广义》等。「程顺则」,一生五次来华,四度晋京,从中国带回《十七史》等典籍及《课儿诗话》,大力推广中华文化,包括汉诗。 康熙年间刊行的《皇清诗选》收录琉球25位诗人70首汉诗中,「程顺则」即有21首。试看,其作为琉球王国使者进京朝拜受清廷赏赐时写下的《午门颁币》: “鸿胪高唱午门开,币帛鲜新簇帝台。 花织一枝梭几转,丝牵五色络千回。 黄金榜映云霞璨,赤羽旌飘锦绣堆。 东海君臣何以报,承恩竞捧出蓬莱。” 这是应酬颂圣之作,价值在其史料性。「程顺则」最为动情之作是一首祭诗。其先父为琉球王世臣,护贡来华,与海盗搏斗受伤,回程中病故,葬于苏州。康熙三十七年,「程顺则」自己也以朝贡使身份来华,顺道祭父,其《姑苏省墓》诗云: 劳劳王事饱艰辛,赢得荒碑记故臣。 万里海天生死隔,一时父子梦魂亲。 山花遥映啼鹃血,野蔓犹牵过马身。 依恋孤坟频恸哭,路旁樵客亦沾巾。 也就在这一次中国之旅,「程顺则」揽胜纪行、写景状物,沿途作诗80余首,集成《雪堂燕游草》(上图),后风靡琉球。其中歌咏中华江山诸篇,饱蕴深情,笔墨酣畅,佳作迭出。 「程顺则」《渡黄河:》: 黄河秋色满,喜是大清时。 源自昆仑出。山从砥柱支。 萦回斜塞雁,奔放走云螭。 九里看新润,三门溯旧基。 朝宗归海痰,鼓浪到天奇。 舟楫空中渡,星辰水面移。 回澜冲柁急,落叶带烟波。 大势吞秦障,丰功勒禹碑。 东溟思献雉,涉此敢云疲? 此诗集,近代传到日本,备受推崇,有人为之二一配画,出版《雪堂燕游图》。极一时之盛。 东苑,为琉球王府园林,攀仿福州特有江南式林园,水光山色,奇石古木,仙阁佛堂,有《东苑八景》之且,「程顺则」尝作<东苑八景诗>,极言其美: 宿雾新开敞海东,扶桑万里渺飞鸿。 打鱼小艇初移棹,摇得波光几点红。 ——东海朝曦 海色晴明屿色丹,流霞早晚涨西峦。 若教搦管诗人见,定作笺头锦绣看。 ——西屿流霞 锦阡绣陌丽南塘,天气清和长麦秧。 一自东风吹浪起,绿纹千顷映溪光。 ——南塘麦浪 北来山势独嵯峨,葱郁层层翠较多。 始识三春风雨后,奇峰如黛拥青螺。 ——北峰积翠 仙洞花发洞门开。猛兽成群安在哉? 将石琢为新白泽。四山虎豹敢前来! ——石洞狮蹲 凌云亭子有龙眠,吐出珠玑滚滚圆。 今日东封文笔秀,好题新赋续甘泉。 ——云亭龙涎 行到租徕万籁清,银河天半早潮生。 细听又在高松上,叶叶迎风作水声。 ——松径涛声 东方初月上山堂。万木玲珑带晚霜。 照见皇华新铁笔,千秋东苑有辉光。 ——仁堂月色 当年,宋朝人「柳永」以一阒《望海潮》,讴歌钱塘美景,金主「完颜亮」闻之,欣然有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之志,举兵南犯。琉球王国后来终为日本所灭,也许与这组诗的流播不无干系。以琉球属我藩邦之故,清代诗选屡收其作。康熙年间刊行的《皇清诗选》所收琉球25人70首诗,包括中山王世子「尚纯」《咏双松》、中山王弟「尚弘毅」《咏松竹寿汪检讨封翁》,此为中国诗集收录琉球诗作之始。 1929年,编成的清诗总集《晚晴移诗汇》(主编:「徐世昌」,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收录琉球9人11首,则是其终。清雍正三年(1725),「程顺则」编辑《中山诗文集》,共收琉球王室、百官及文人诗计39人200首,大多以中国见闻为题材。④ 据「王士桢」《池北偶谈》记载,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翰林院检讨「汪楫」、内阁中书舍人「林麟昌」奉使琉球,册封余暇,见天王寺有僧,号:瘦梅道人,赋七夕诗云:“陶公帘外赤龙下,汉武殿前青鸟来。” 「林麟昌」以诗赞之: “瘦梅道者人不识,梵夹吟题耸两肩。 赋得赤龙青鸟句,樊南甲乙可同传。” 称许其诗足与晚唐「李商隐」相比。(李商隐,有《樊南甲乙集》其诗有“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之句。)又见万松院有僧,号:不羁,有诗云:“黄叶落三径,白云归数峰。” 「林麟昌」亦出一诗: “浮屠亦有不羁人,祗树萧萧绝世尘。 唐体诗中风格好,白云黄叶斗清新。” 推重其人品,肯定其诗格。 康熙五十八年(1719)六月,翰林院检讨「海宝」、翰林院编修「徐葆光」,奉旨前往琉球,册封中山王「尚敬」,次年二月启程回国,历时八个月,遍览琉球山川形势、制度礼仪,「徐葆光」将其见闻写成《中山传信录》六卷,附《中山赠送诗文》一卷。诗卷收录中山国王尚敬以及国相以下官员及僧侣30人赠诗,更可谓洋洋大观,足见彼国汉诗之盛,唐风之淳。试览之: 中山王「尚敬」一首: “只饮山头一勺泉,灵槎攀挽易经年。 乍瞻玉册临荒岛。又送云樯入远天。 水驿还乡旌节丽,台阶耀色使星连。 八分墨彩留屏幛,展对如亲绛阙仙。” 此诗出自琉球国王手笔,记述这次册封之行,热情洋溢。尾联所记之事是「徐葆光」书写了一幅以《孝经》为内容的屏风,留赠中山王。④ ‘‘八分”即古隶书。书以《孝经),似在以孝拟忠,勉励其尽忠天朝,慎守藩邦。 国相「尚佑」(佐庵)囝一组四首: “君子归兮,其泽维遗。其泽维何,恤我实多。” “草木无心,风来必偃。君之高风,如兰九畹。” “海天万里。重晤难求。旌麾靡驻,恩德维留。” “元辅储德,指日以升。海东有众,永歌令名!” 送别之诗,出以四言,愈见古拙雅正。 中山王弟「尚彻」一首: “凤凰于飞越海东,翔翔其羽鸣雒雏。 八月来集佳楚峰,去我归兮乘长风。 乘长风兮不可止,天隔一方兮从兹始。 鹿毛笔兮茧纸书,我情以赠远兮聊尔尔。 我邦之思君子兮,如海之靡底。 紧予小子之有心兮,亦何能以已已!” 惜别天使,情真意切,用《诗经》之喻象,得心应手。《诗经·大雅·卷阿》云:“凤凰于飞,翱翔其羽。” 国丈「毛邦秀(峻山)」一首《凌霄亭饮别》: “屋后凌霄亭,岩蛲出云表。 空岩滴松雨,仄磴隐丛筱。 贵客健登陟,来游破清晓。 入门不就坐,振衣蹑缥缈。 螺铛煮广侧,酒瓠挂林杪。 暌手橘初熟,香盘槠新炒。 殊方乐虽异,丝管亦杳眇。 愿言尽此觞,起舞忽忘老!” 山光由客赏,美味任客尝,见其待客之道。诗以“忘老”结束。正合国丈身份。 法司「向圣赓(元公)」一首《末吉山即事送别》: “离筵倾别酒,队舞彩衣童。 载楹山亭上,吹箫松径中。 举杯邀落日,欲别起悲风。 此后龟山胜,登临孰与同!” 送别之诗,前四句纪实,后四句抒怀,无不得体。惟所抒之怀,过于伤悲,竟不免成谶:想百余年后,其国覆灭,天使不来,倭寇不去,落日悲风中,其后辈子孙登临龟山胜迹,竞孰与同? 法司「翁自道(诚斋)」一首《辨岳饯别》: “追游辨岳下,陂嗽一鸣珂。 胜地山当海,豪情酒满螺。 深情难尽译,离绪且高歌。 此会人生少,临歧白发多!” 中国诗歌常见临歧洒泪者,如“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临歧几点相思泪,滴向阶前发海棠”,此诗结句,言临歧添白发,其表达不无新意。辨岳,琉球山名。 紫金大夫「程顺则(宠文)」一首: “春风回暖送君旋,一点云帆入远烟。 万里简书归阙下,半江彩鹚到门前。 张骞槎自天边转,苏轼文从海外传。 莫道归装无长物,尽收景物人诗篇。” 此篇乃大手笔所为。自然空间和历史空间迭印,境界开阔,意气飞扬。结尾两句,赞扬册封使的清廉高雅。哨述其国王尚敬一首“只饮山头一勺泉”也是此赞美之意。 紫金大夫「阮维新(天受)」一首: “病卧经年欲退耕,喜逢大典结朝缨。 凤仪方仰天家使。姓字偏知太学生。 枯树逢春荣有色,征帆催客去无情。 桥门石鼓摩娑遍,旧识烦君一致声。” 30年前,「阮维新」曾入北京太学读书⑦,故自称“太学生”。以“太学生”对“天家使”,亦显得亲切而自信。 紫金大夫「王可法」一首: “前朝巨膀已无存。椽笔重书天泽门。 扶杖来观还旧迹,摩娑老眼见朝暾。” 看似简单的叙事中,有着人事虽代谢、恩泽却得以刷新的寓意。原诗附注:“天使 馆仪门上,前朝万历中,册使「夏(子阳)」给谏,「(夏)子阳」书《天泽门》三字,久失去。徐太史重书,还旧观。” 注:给谏,中国官职名。 紫金大夫「蔡温(文若)」两首: “颁对来汉使,鲛窟睹天麟。 陟海鱼龙静,乘风羽盖新。 威仪将国典,廉节抚夷民。 莫谓中山僻,歌声达紫宸。” “旌麾辞北阙,驿路到江乡。 麟服荣家庆,龙章册国王。 人门瞻上国,风采播殊方。 豫算还朝日,萱庭花正芳。” 以典丽之辞,纪册封之盛,宗藩之恩,正得其所。 紫巾官「向嗣保」一首: “迎风海浪大于岛,日送浮槎万里旋。 船峭九帆鹏翼展,天垂四面笠形圆。 壮观一任仙才赋,小国还凭史笔传。 传信至君方有录,好从贡舶惠新编。” 先写天使归程的排场,再写其才具与笔力,夸张而不致失度。“传信”云云,指「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耳目官「毛弘健(元疆)」一阕: “海水东流人不住,振玉佩还朝去。 鲸波一碧浮槎溯,自有水仙神护。 倚闾日望临江树,一只兰船轻渡。 王程两载从头数,已尽天边路。” 调寄《望江东》,写别情,述伤感,尽祷祝。 察侍纪官「向凤彩(瑞庵)」一首: 太史声名重帝京,一行华彩满东瀛。 新词独出标天秀。异域争传学风鸣。 「徐葆光」此次册封之行,一路得诗不少,如《册封礼成恭纪四章》《中秋宴小乐府十章》《琉球三十六岛图歌》《中山竹枝词》等,令琉球人士钦佩,向凤彩故有此作。 申口官「何文声(美庵)」一首《呈诗卷就正太史》: “诗卷虽存天地间,不曾一字落尘寰。 三千余年法从古,八十一家文尽删。 鱼目骊珠恐相混,班香宋艳谁同攀! 一缄投寄莫嫌远,使者声名到北山。” 原注:“文声病退,久隐北山。”以己之作呈请雅正,对雅正者自然恭维备至,甚 至过头。其中颔联似有出典,明末,汲古阁有一联:“三千余年上下古,八十一家文字奇。” 那霸官「毛光弼」一首;《天使幕从客「陈(利州)」君学琴成声报谢》: “古乐入天末。七弦转南熏。 广陵遗调在,拂轸一思君。” 据《中山传信录》记载,册封使到琉球后,“国王遣那霸官「毛光弼」于从客福州「陈利州」处学琴,三四月习数曲,并请留琴一具”。从客,即随团的文化使者。此送别致谢之诗,语短情长,用事贴切。南熏,有化育之意,相传虞舜弹五弦琴,作《南风诗》:“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广陵遗调,即古琴名曲《广陵散》,叙述战国时韩国义士「聂政」的故事,体现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氢操。拂轸,即抚琴,轸为琴上系弦的小柱。 正议大夫「蔡文溥(天章)」三首之一: “圣朝锡节航溟海,万里鲛宫紫气临。 五色云霞天子诏,一江秋水使臣心。 东藩向化忠忱笃,北阙颁封雨露深。 共赋皇华勋业盛,九重复命沐恩霖。’④ 歌颂天朝圣恩,著墨典丽而凝重。 正议大夫「蔡肇功(绍斋)」一首《采石芝呈徐太史》: “碧海灵芝秀,粼粼见底清。 采为君子寿,光映使星明。” 让人联想到南朝诗人「陆凯」《赠范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长史「阮瓒(赞玉)」一首《城岳松下集字,即席赋呈》: “消署古松下,琴书草际横。 奇思编碎锦。集字总天成。” 寥寥20字,尽写文人雅趣。集字,将他人文章中的字,选集成诗。 长史「梁得宗(文在)」一首《燕集金福山下赋送》: “相从古松下,高高金福山。 仰止在咫尺,身亲霄汉间。 清言见今古,胜概出尘寰。 使事无淹没,灵查那可攀!” 以山之高峻,上摩云天,比拟天朝使者。让人高山仰止,虽客套之语,亦见 得体。 都通事「红士显」一首《使馆堂前徐天使植榕四株纪事》: “天家雨露洒扶桑,嘉树移栽敷命堂。 十亩清阴勤护惜,使臣手植是甘棠。” 虚实结合,阐发中国使臣植树之举的象征意蕴。 仙江院「衲宗实(际外)」《徐太史见访报谢四章》(略),《又送一首》: “远泛仙槎破浪行,地分南北隔鹏程。 一天不碍华夷月,万里云中眼共明。” 此乃僧人之诗,果然澄澈明净,又不同凡响。 想琉球蕞尔小国,其面积和人口不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普通县份,竟有这么多诗人骚客,一次册封,与天朝使臣唱酬,竟会涌现这么多风雅醇正的诗篇,真让人刮目相看1。 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周边各国来朝。琉球国朝贺使团副使「郑永功」躬逢其盛,欣然赋诗《恭和御制赐朝鲜、琉球、安南诸国使臣诗》,其辞彩华丽,调性和雅,正是颂歌风格: 御极垂衣正八旬,普天沭德献琛频。 四夷骈贡蒙王化,五代同堂仰圣人。 召入华筵龙液酒,飞登紫苑凤卮亲。 天颜咫尺沾恩湛,永祝升平万寿仁。 明清两代,琉球国曾多次选派优秀子弟到中国,入国子监深造。“向慕文教,琉球于诸国为最笃,国家待之亦为最优。”多学成归国者亦不乏诗人。如前述:「蔡文溥、阮维新」系清朝接受的首批琉球官派留学生,康熙二十五年,入北京国子监。又如:乾隆年间,「郑孝德、蔡世昌」。「郑孝德」,字:绍衣,乾隆二十五年人学,其师「潘相」以“欲为海国无双士,来读天都未见书”为其座右铭。《春望》一诗,应是其初到北京时的满怀兴奋的移情于物: “帝畿无地不春光。万里风恬化日长。 到处江山辉锦绣,望中云物焕文章。 青归柳线高低色,红入桃腮远近香。 俯仰乾坤双眼豁,一时新景拂诗囊。” 《秋日偕「蔡汝显」游悯忠寺》入选《晚晴移诗汇》,则是更为成熟的作品,颔联逃不出前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索性不予回避,尾联两个意象,西风与晚钟,触发的是关于人生终极悲剧的哀愁: 燕山九月秋。相约梵宫游。 树密禅扉静,苔深曲径幽。 香云笼古殿,花雨入经楼。 上界西风峭,钟声傍晚愁。 「郑孝德」勤于吟咏,工为律诗,如《恭庆圣母皇太后七十万寿诗进呈》八首。虽为歌功颂德之作,不免堆砌谀词,非诗史正声,鉴于今人难得一见,谨抄录如下,以窥其诗家功力及当年外藩人士归化之忱: 球藩奕叶荷丝纶,累译来王拱紫宸。 万里风恬渡静海,三山日暖革回春。 惠革远塞休声遍,恩覆萸荒寿宇新。 喜值慈宁绵圣算,叨随属国颂皇仁。 华府门前膺册封,一方阜寿沭恩隆。 三平村酒千家碧,万岁山花四野红。 地应离明长捧日,天瞻乾极远呼嵩。 今朝恭庆璇宫福,躬沐春晖虎拜同。 文教遥敷岛屿边,辟雍诏许沐陶甄。 手摩鼓碣春光暖,身托槐阴旧荫妍。 豢养恩波深似海。栽培德化博如天。 聿逢圣母长庚日,同效华封祝万年! 炎徼常悬向日心,喜将姓字附青衿。 履长共庆徽音远,称寿同沾圣泽深。 玉宇祥云浮凤阙,瑶池瑞霭遍鸡林。 从知海屋添筹永,难老松龄迈古今。 律转初阳绣线长。九霄庆霭正无疆。 圣皇孝理高千古,寿母慈晖照万方。 日下尊亲同覆栽。春台颂祝遍梯航。 自欣陪隶随多士,恭上南山寿一觞。 圣寿绵绵庆九围,纯祺稠迭锡慈帏。 珠连五纬明丹陛,壁合双轮拥紫微。 阅苑书翻琼玉检,瑶阶彩试衮龙衣。 共欢天意同人意。于万斯年仰懿徽。 禹拜皋扬颂母仪,许陈任株奏侏禽。 两阶羽杂氍毡舞,六律钟调韶漫诗。 欢洽敷天长燕喜。庆流薄海普鸿慈。 讴歌此日同中外,岁岁年年祝介禧! 万国车书拱帝京,普天齐唱丸如声。 眷明露掌开瑶席,日丽彤阶捧兕觥。 锡类无穷绵景福,推恩有永洽皇情。 虎闱幸听康衢颂,山阜歌吟喜载赓! 「蔡世昌」,字:汝显,24岁与「郑孝德」同期入太学,不欲专为词章学。其师「潘相」赠一联云:“人在海邦推俊杰,学从京国问渊源。”也曾作《恭庆圣母皇太后七十万寿进呈》八首同题诗。 「蔡世昌」《芙蓉》一诗咏物: “芙蓉不与众芳同,蝉蜕淤泥出水中。 玉柄凌波标洁白,艴幢泄渚弄轻红。 全无雕饰擎朝露。独绽绉纹映午风。 小立银塘频驻目。天然净植郁珑璁。” 虽旧题难出新意,却也造语工整,音韵和谐,中规中矩。 《游陶然亭》诗前有「序」,可以想见当年太学师生之风神: “岁在辛巳,节近重阳,函晖先生 邀 吾师 及 颐斋先生,携予两人南游陶然亭。兹亭也,贤士大夫之所以游目骋怀者。是日天朗气清,金风徐来,倚栏纵目,真可乐也。饫聆明训之余,忘其固陋,赋诗一章以志胜游。” 《游陶然亭》诗云: 高台一上思悠悠,且喜黄花插满头。 碧水睛光摇草树,名山画景拥城楼。 一时诗酒同清赏,百代风流纪胜游。 况有雄谈惊四座,更教远客豁双眸。 此后,琉球国仍然官派子弟到北京国子监学习。留学者的诗,其课余之作编成《琉球诗录》,教习「孙衣言」作评,道光二十四年刊行;其课堂所作编为《琉球诗课》,教习「徐斡」评定,同治十二年刊行。 二、亡国之痛 可惜国祚不永,好景不长。至19世纪下半叶,清朝同治年间,琉球汉诗繁盛依旧,却已是夕阳无限好,无奈近黄昏了。 「蔡大鼎」(1823一?),字:汝霖,系闽籍36姓移民后裔,为晚期琉球汉诗的代表人物。其早岁诗作收入《刻漏楼集》,后几度来华,其居留福州得诗辑为《闽山游草》《续闽山游草》,进贡人京之行得诗辑为翎匕燕游草》,至其晚年晋京请愿期间所作诗文结集为《北上杂记》于1884年刊行,已是琉球亡国的第五个年头了。「蔡大鼎」的诗作在琉球诗人中数量最多,艺术品位也很高。今人传诵的一首《和答「郑省三」先生送别韵》就颇见情致: 从此迢迢隔海天,东南山水别愁牵。 驿楼依旧羁人返。月镜来宵独自田。 《闽山游草》多咏福建山水风光,其中一首作于东海(时人谓之:闽海。今为台湾海峡)航程之上,咏及北木(八重山)、钓鱼岛(钓鱼台): 十幅蒲帆风正饱,舟痕印雪迅如梭, 回头北木白云里。鱼钓台前瞬息过。 在此为协和平仄音律,将钓鱼台写作“鱼钓台”。1885年,日本人无视历史事实,掩耳盗铃片面宣称“发现”钓鱼岛。其内务省土木局局长兼“冲绳县令”「西村舍三」,将其命名为“鱼钓岛”,就是根据此诗。 1872年,日本未经琉球列岛主权国的中国清政府签署放弃或割让等协议文件给予日本,日本侵列者就非法单方面宣布琉球王国属其“内藩”。1875年,更是派兵占领琉球,命令中国属国琉球王府停止向主权国中国清朝朝贡。1876年12月,已失去自由的琉球国王「尚泰」不甘心就此灭国,秘遣其妹婿、琉球王国紫巾官「向德宏」,率「林世功、蔡大鼎」等一行多人,前往中国请求救援。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强灭琉球国,夷为“冲绳县”,掳走中国属国琉球国王及世子。「向德宏」自闽辗转到北京后,两次上书「李鸿章」“泣血呼天立救国难”,表示“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其请愿书极为沉痛,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吁请据情密《奏》,速赐拯援之策,立兴问罪之师,不特上自国主,下及臣民,世世生生,永戴皇恩宪德于无既,即日本欺悖之志亦不敢复萌,暹罗、朝鲜、越南、台湾、琼州亦可皇国永固矣。” 1880年,「林世功」(1841—1880),再度绝食上书清廷,请援兵以复其国。《「林世功」以死乞师请愿书:》云: “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谨《禀》,为一死泣请天恩,迅赐救亡存国。以全臣节事。窃功因主辱国亡,已于客岁九月,随同前往进贡正使耳目官「毛精长」等。改装入都,迭次匍叩宪辕,号乞赐救各在案,惟是作何办法,尚未蒙《谕》示。昕夕焦灼,寝馈俱废,泣念奉王命抵闽告急,已历三年,敝国惨遭日入益肆鸱张,一则:宗社成墟,二则:国王世子见执东行,继则百姓受其暴虐。皆由功不能痛哭请救所致,已属死有余罪,然国主未返,世子拘留,犹期雪耻以图存,未敢捐躯以塞责,今晋京守候,又逾一载,仍复未克济事,何以为臣计?惟有以死泣请王爷,及(暨)大人俯准,据情具题。传召驻京倭使,谕之以大义,威之以声灵,妥为筹办,还我君王,复我国都,以全臣机节,则功虽死无憾矣。谨《禀》。” 然而,此时的中国为列强环伺,法国夺我越南,沙俄寇我北疆,英俄窥伺我朝鲜,清朝四面楚歌,版图日削,清廷首尾不得兼顾,自顾不暇,哪有余力保全东海外藩邦?然而,琉球列岛在廷议下,各大臣奉行对外《藩邦主权领土在我,不惜搁置与日本侵列者争议》,同时积极引用欧美俄《万国公法》等国际法条逐一与日本交涉,并引介各国驻华公使评理,然当时世界局势皆是拳头就是正义、就是真理,当然无法获得日本侵列者主动归还琉球列岛治理权益,最终坐视琉球灭亡,然日本却始终未能得到对琉球列岛合法性主权领土法源根据! 「林世功」悲绝之余,自刎殉国,留下两首「绝命词」,令其藩邦痛,亦令我中国羞。 「林世功」《绝命词》: 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 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 廿年定省半违亲,自认乾坤一罪人。 老泪忆儿双白发,又闻噩耗更伤神。 「林世功」是琉球国于清同治六年(1867),派往北京国子监进修的最末一批四名学子之一,学成回国,曾任王世子讲官。他作于北京国子监的诗,曾刻成一册,前面有其师「孙衣言」的序言。清光绪三年(1877年),「黄遵宪」出任中国驻日本使馆参赞,抵达神户时,见一位琉球国老臣登上使团轮船,出示其国王密勃,哭诉琉球受日寇侵吞之苦,恳请大清皇朝援救。这感人的一幕,让「黄遵宪」久久不能忘怀。 1880年,「黄遵宪」为之作《流求歌》: 白头老臣倚墙哭,额髻斜簪衣惨绿。自嗟流荡作波臣。细诉兴亡溯天蹴。 天孙传世到舜天,海上蜿蜒一脉延。弹丸虽号蕞尔国,问鼎犹传七百年。 大明天子云端里。自天草诏飞黄纸。印绶遥从赤土颁,衣冠幸不珠崖弃。 迎恩事下蕉荫覆,相逢野老吞声哭。旌麾莫睹汉官仪,簪缨未改秦表服。 东川西川吊杜鹃,稠父宋父泣鹞鹆。兴灭曾无翼九宗,赐姓空存殷七族。 凡人脱险作逋逮 ? 几次流离呼伯叔?北辰太远天不闻,东海虽枯国难复。 毡袭大衣来调处,空言无施究何补?只有琉球恤难民,年年上疏劳疆巨。 可叹诗人,生当末世,无力回天,虽一腔热血,满腹才情,不能狂草讨寇檄文,只堪沉吟亡藩悼词,呜乎哀哉!可怜琉球,近代迭遭巨祸,以至于永劫不 复!先是1609年,滞留九州华人倭寇同萨摩藩三千悍兵入寇,俘虏其国王及百官贵胄,侵占其国家达45年之久。后是1879年,日本灭其国,囚其王,禁毁其文化典籍,四年后国王「尚泰」更被毒杀于东京。 还有,1945年,美军进攻琉球,日军为执行「玉碎令」竟强迫琉球人全民跳崖自尽,或予以屠杀,避免战后琉球列岛回归中国管理,导致美日两国在登陆战役后,琉球人口锐减四分之一,残余的汉文化典籍亦难逃战火。战后美国占领琉球,先后1951年,与日本签定非法《旧金山和约》《美日两国安保条约》,1971年,美日两国进一步签署《美日两国关于大东群岛与琉球群岛的协定》私相授受,1972年,再把琉球偷交还日本。琉球人闻讯,“聚哭于闹市”。尽管美方后来表示,归还日本的仅为自二战后美军军事占领下对琉球群岛的「行政权」,并非认定琉球及钓鱼岛主权应属日本,有关主权的争议,美国不拟介入,但琉球人民想要,复国或重新归附中国,仍不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琉球列岛当初因中国明清两朝五百年间许其自治自立一国,桃源世外,何等逍遥;汉风来吹,唐韵来袭,何其浪漫! 「蔡温」的诗《我部盐居》: 草屋轻烟冲碧空,隔峰相望白云同。 应知煮海成盐味,只在乾坤造化功。 写其国人晒盐,令人联想到「李白」《秋浦歌》描绘唐朝人炼铁:“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蔡温」《千手院访赖全上人》: 僧寺从来爱碧山,上人独傍万家湾。 松花落地荼方煮。竹径临江门不关。 旷野晨钟千树秀。半窗夜月一心闲。 应知传说蓬瀛处。只在风尘咫尺阊。 松竹为邻,海月为伴,煮茶听钟,夜不闭户,诗笔所绘真乃神仙世界.一腔爱国之情折射其中。此诗入选《晚晴笤诗汇》是为精品。「蔡温」(1682一1761),为「蔡铎」之子,著有《澹园集》《要务汇编》。 「程抟万」《春日登山》: 春山一望景无穷,海色苍苍万里空。 飞乌数声云几点,何时收入画图中。 诗思婉丽,不负家山春色。「程抟万」(1691一1704),是琉球大诗人,「程顺则」之子,作此诗时,年仅十一岁。然而,三年以后,这位前程正未可限量的天才少年,却被死神残忍地夺去了生命,只留下一卷《焚余稿》,让人们去品读,去叹息,就像他的祖国后来的命运。 「马执宏」的诗《游善兴寺》: 寻幽古来寺,旭日照松门。 石发翠逾硕,山丹红到根。 偶闻清磬落,已远俗尘喧。 何日逢支遁,无生细讨论。 《中山传信录》云:“善兴寺,在使馆曲巷中,倚山崇基。”诗人来到寺中,俯仰无俗物,动静皆真趣,惬意之余,不禁思接千古,欲与支遁作一席谈。「支遁」,东晋高僧,好谈玄理,有《即色游论:》。「马执宏」,字:容斋,嘉庆十五年(1810)秋,曾由琉球官派赴京入国子监读书。 「阮超叙」《送人之官外岛》: 六月南风欲送君,临歧人语那堪闻。 扁舟明日千里外,回首中山只白云。 分明是唐朝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变奏。「阮超叙」,字:松庵,曾任通事。 「魏学源」七绝《送别》: 五月榴花满径芳,骊歌一曲断人肠。 劝君莫忘殷勤意,明日悬帆即异乡。 与之异曲同工。“明日悬帆即异乡”一句,反映着诗人心目中关于故乡故国的那份亲切和骄傲。「魏学源」,道光十八年(1838),曾作为琉球谢恩使团成员到北京。 「魏学源」五言绝旬《末石社坛》则见出人生的惬意: “飞阁人间远。登临畅客心。 不知山远近,只见白云深。” 「蔡如茂」《夏日游护国寺》也一派悠然自得。 可惜其“护国寺”,纳凉观景端的不错,护佑国家则徒有其名: 为有乘凉约,经过波上楼。 山因邻碧诲,夏亦觉清秋。 天落花如雨。人看石点头。 薰风宜少住,日暮尚迟留。 当年,流连中国日久,转念故园,琉球诗人多有乡愁之作,如: 「蔡肇功」《雨中思归》: “最恨深林莺百啭,依稀声似故乡中。” 「周新命」《初冬晓眺》: “千山日落行人急.空有江声断客肠。” 「郑孝德」《秋雨叹》: “夜深剪烛摊书坐,四壁凄其动客情。” 「梁学孔」《客中逢雨》: “披襟不寝犹烹茗,怕益离愁梦故乡。” 「林世功」《江上》: “欲寄相思泪,不知何处流?” 「蔡大鼎」《万寿桥书怀》: “低头添别泪,何日故乡还?” 琉球中山国,如今家山易主,海天失色,孤臣孽子更不知魂归何处,梦断何方! 备注: ,近代有学者认为《隋书》所谓:流求国,并不是单指今琉球群岛,而是指今台湾岛,或泛指今琉球列岛、台湾岛等。 ,「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乾隆三十年(1764)成书,作者为国子监琉球官学教习。今存汲古阁木刻本。 ,参看「黄裔」《琉球汉诗:中国诗歌移植的硕果》,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以及「陈福康」《中国人不可不知道的一段文学史,琉球汉文学概述》,载「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 ,原诗附注:“太史八分书《孝经》一通作屏幛见赠。” ,括弧里的文字,为作者的字或号:下同。 ,明万历年,同册封副使「谢杰」,因其舅父携网巾前往,一时卖不出,强迫琉球官员购买,否则不举行册封典礼,有辱使命。而明嘉靖年间,册封使「陈侃」谢却赠金,琉球王府则用以建造却金亭.以资纪念。这“却金亭”与“戴网巾”的事例一正一反,清朝廷引以为鉴,钦命册封使多遴选清正廉洁。参见「冯尔康」《清代出使琉球官员的情趣》,「第七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中琉历史关系论文集」.台北中琉文化经济协会1999年12月,出版。 ,《清史稿·琉球传》:康熙二十五年,琉球中山国王「尚贞」遣官生「梁成楫、蔡文溥、阮维新、郑秉钧」四人入太学,随附贡使船,遭风桅折,伤「(郑)秉钧」,飘至太平山(宫古群岛)修船。(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始至京师”。 ,「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收录「蔡文溥」此诗,题为「呈册封天使四韵」,文字有出入: 熙朝恩宠航溟海,万里鲛宫紫气临。 五色彩云天子诏,一泓秋水使臣心; 东藩恪守共球职,北阙颁封雨露深。 为咏皇华光远地,高悬远望想商霖。” ,「阮瓒」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已历五世。家谱载,「阮瓒」曾于清康熙三十七年,赴闽读书七年,阮氏后裔有「与古田」氏(由封地得姓),为日本一家大学的教师,近年退休来中国学汉语,追溯家谱。参见云卷云舒《从与古田先生的家谱说起》。 ,「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 「郑孝德」之弟「郑孝思」,字:绍言,由于无法取得琉球王府官派资格,便以仆人名义,同来北京国子监求学,学成将归,不幸病逝。 《晚晴笤诗汇》录「郑孝思」一首<江楼晚望>: 欲舒惆怅独登楼,四面山川晚色幽。 倦鸟冲烟投暮树,归龄带雾到前洲: 云深远寺钟声起,风转层楼水气浮。 俯仰骋怀情最好.渐看海角月华流。” 《琉球入学见闻录》注:华府,琉球王殿名;三平村,琉球村名。 《清史稿·琉球传》:光绪五年,琉球,日本人灭之,夷为冲绳县。虏其王及世子而还。总理衙门以:「灭我藩属,诘日本.日人拒焉」。 (光绪)六年,帝命北洋大臣「李鸿章」统筹全局,「李鸿章」《奏》言: 「琉球原部三十六岛,北部九岛、中部十一岛、南部十六岛,而周回不及三百里,北部中有八岛早属日本,仅存一岛。去年日本废灭琉球,中国叠次理论,又有美前总统「格兰忒」从中排解,始有削岛分隶之说,此时尚未知南岛之枯瘠也。本年日本人「竹添进一」来津谒见,称其政府之意拟以(琉球列岛)北岛、中岛归日本,南岛归中国。又议改前约。臣以琉球初废之时,中国体统攸关.不能不亟与理论。今则俄事方殷,势难兼顾。且日人要索多端,允之则大受其损,拒之则多树一敌。惟有暂从缓议:因传询在京之琉球官「尚德宏」,始知中岛,物产较多。南岛,贫瘠僻隘。不能自立。而琉球王及其世子,日本又不肯释还。适接出使大臣「何如璋」来书,复称询访琉球国王,谓:「如,宫古(太平山)、八重山小岛另立三子,不止吾家不原,闽国臣民亦断断不服。南岛地瘠产微,向隶中山,政令由土人自主。今欲举以畀琉球,琉球人反不敢受,我之办法亦穷」……等语。 臣(李鸿章)思:中国以存琉球宗杜为重,本非利其土地。今得南岛以封琉球,而琉球不原,势不能不派员管理。既蹈义始利终之嫌,且以有用之兵饷,守瓯脱不毛之地,劳费正自无穷。而道里辽远。实有孤危之虑,若惮其劳费而弃之不守,遗坠人狡谋。且恐西人踞之,经营垦辟.扼我太平洋咽喉,亦非中国之利;是不议改约,而仅分我以南岛,犹恐进退两难,致贻后悔。今之议改前约.傥能竞释琉球国王。畀以中、南两岛,复为一国,其利害尚足相抵,或可勉强允许。不然,彼享其利,我受其害,且并失我内地之利.窃所不取也。 臣愚以为:日本议结琉球之案,暂宜缓允(主权领土在我,日本废琉置县暂时搁置争议)。」 由是琉球遂亡。 参见「蔡璋」《琉球亡国史谭》.台湾正中书局1951年版。 《藩属国》中国历史上,虽有「琉球王国」之称,但他不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它只是古代中国皇帝册封的王土。 中国历代朝廷的皇帝给予封号爵位: 如「百户、千户、男、子、伯、侯、公、王」等,有些时期又称”国”[ 如,东汉时期的 魏 国/蜀 国/吴 国 、唐朝、五代等等], 而中国历代的藩属[国] 行政区域制 度;则与现在的省权、或自治州区、或特别行政区相当。完全不是欧美近代政治的「国与国」关系,实为是「中央与地方」的君臣关系。 因此,中国明清两皇朝历经五百多年来,琉球列岛是中国皇帝领土的一部分,也就是中华民族祖宗的遗产,由此琉球的主权是琉球人民的、也是中华民族。明清朝代时期琉球统称是「琉球国」=「中国藩属琉球」。而今天在新中国则称「琉球(冲绳)」=「中国琉球特别行政区」,中国政府拥有合法的琉球群岛的主权不容质疑。 《宗藩体制》框架内的「朝贡仪试」,是中国古代皇权朝廷特有的一种「普天之下,力所能及,莫非王土。」行政区域制度下宗藩体系,其立足点是 传统君臣政治思想的中心大国的定位。 (甲)政治面以藩属国遣其使臣按期赴京述职报告的“”称臣纳贡、永世服膺、代职镇守海疆“”的朝贡体制为主, (乙)经济面则採年度审核发放“”勘合贸易“”利益为辅的框架, 从而以政治经济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朝贡体制共同体”的贸易经济初始的形式,在当时的政治、 经济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朝贡制度形成于先秦时候,其 体系是以天子(皇帝)为中 心,将 四周分封领土之诸侯分 为侯服、甸 服、男服、采服、 卫服、要服,而 “九州之外, 谓之番国”,亦即东夷、 北 狄、西戎、南蛮,又可分为夷 服、镇服、蕃服,是为“九 服”之制。 进入“九服”体系的 各诸侯、各藩属均 要向天子履 行朝觐和贡物的义务, 天子应 当以礼相待,并进行回赐。 中国明清两朝五百年拥有对藩属库页岛、虾夷岛、琉球台湾列岛等地区的宗主国权益未曾改变,虽倭国趁中国明末清初朝政更迭短暂数十年间藩属国“”库页岛、虾夷、琉球“”曾经被倭国所侵蚀占据,但随着清朝政权稳定后,对倭国施加压力以”军事以战逼退威慑”与经济以勘合贸易封锁制裁”等手段,最后上述三个中国的属国又陆续对中国称臣纳贡永世服膺镇守海疆,倭国短期窃据中国宗主国权益终放弃。 清朝 吉林将军,管辖藩属库页虾夷的事务。 闽浙总督,管辖藩属琉球台湾的事务。 中国政府享有对琉球国的“”宗主领土权“”的权益。 琉球国王享有琉球列岛的“”治理管辖权“”的权益。 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从未签署任何放弃、或割让等协议书文件给予它国。虽然日本殖民政府于1879年后单方面废中国藩属琉球国,从而改设置日本冲绳县给予窃占殖民。 但中国历届的政权从未、也未曾正式签署放弃对琉球宗主权领土。 故此,美日两国必须将其窃占的琉球列岛,以和平协商谈判归还与中国,并且必须遵循港澳地区回归模式。 中国拥有琉球群岛主权一脉相传。中国五百年来的"属国"琉球国,凡其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国王"。未经册封以前称琉球"世子",权国事;未经中国中央皇室政权承认其政治治理地位受封前,绝对不敢僭越自称为 琉球国 "王"..过去在中国宗藩制度区域行政管理框架内,虽有"蕃属国"的"国"名称及其"国王"的爵位,但“”它“”不是个完全独立自主国家,“”它“”的外交军事领土变更则是必须受到中国中央皇权监督而有所节制,事故“”它“”与中国中央皇权的政治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简而言之,“”它“”藩属国与中国中央皇权是地方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治从属关系。 。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2-2 05:29 , Processed in 1.99034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