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亲华: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五大贡献》 文:中国台湾网,2013-12-27 文:杨亲华(国务院台办港澳局) 中国台湾网,2013年12月27日消息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解决台湾问题是毛泽东毕生未竟事业。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毛泽东殚精竭虑,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五大历史性贡献。 贡献一: 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将成为中国长期战略任务 1949年初,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决战,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处于危局的蒋介石统治集团,开始考虑在全国失败后的退路。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前后,最后确定将国民党的落脚点放在台湾,并开始了"放弃大陆,经营台湾"的计划。 毛泽东是中共高层最早察觉蒋介石这一动向并进行深入思考的领导人。1949年2月1日,毛泽东在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首次谈及台湾问题。他说,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须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台湾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毛泽东的此番谈话,明确提出台湾问题的复杂性,指出了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并开始思考要把解决台湾问题同大陆上采取的军事行动分开来处理的方式。 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首次明确提出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内容中指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梦想托庇于美帝国主义的军事保护下,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将绝对不能容忍美帝国主义对台湾或任何其他中国领土上的非法侵犯,同样亦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最后一寸土地为止"。同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战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解放台湾,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在1950年的光荣战斗任务"。为此,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了精心准备。1950年成立前线指挥部,由「粟裕」任总指挥。为了培养台湾干部,把参加过"2.28"事件后退到大陆的干部和解放军中的台籍士兵集中在台湾干部训练团学习,对台工作关系集中在指挥部,并制定了具体攻打台湾的计划。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作战任务也由解放台湾,统一祖国转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解放台湾的战役因此被搁置。 贡献二: 确立一个中国原则及其基本内涵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对台政策的基石,关乎台湾的法律地位归属。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首先是同美国所谓"台湾地位未定"、"划峡而治"等泡制"两个中国"图谋的正义斗争中形成了一个中国原则,并确立一个中国基本内涵。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各国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国民政府反动统治,成为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明确宣布"中华民国"已经丧失代表中国的合法性。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在台湾主权归属中国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1949年12月23日,美国务院"关于台湾的宣传指示"表示,"台湾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它是中国的"。1950年1月5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一项声明中再次表示"当台湾被作为中国的一个省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曾对此提出过法律上的疑难"。 然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立即调整其对台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正式提出"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随后,美国政府把侵占台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确定下来,企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使台湾脱离中国。 针对美国侵占台湾,炮制"台湾地位未定论",毛泽东进行了坚决斗争。6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会议上指出," 「杜鲁门」在今年一月五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看他那是假的,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同日, 「周恩来」发表声明,代表中国政府宣布," 「杜鲁门」二十七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10月23日,中国政府任命「伍修权」为大使衔特别代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其在安理会上严正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地位早就决定了,台湾只有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政府武装侵略我国领土台湾的问题。这是新中国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全面充分表达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一个中国原则。 朝鲜停战后,美国进一步加强同台湾的军事关系,并企图与台缔结防御条约。这引起毛泽东高度警惕。在1954年7月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指出:"现在美国同我们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是个长时间问题。我们要破坏美国跟台湾订条约的可能"。 1958年5月后,台湾当局以中东地区局势紧张为由,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挑衅,美国也命令第七舰队进入战备状态。台湾海峡局势顿时紧张起来。毛泽东决定抓住时机,以炮击金门的方式把台湾问题提出来。10月6日,毛泽东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接着又起草了《再告台湾同胞书》。、《三告台湾同胞书》等重要文告,系统地阐述了一个中国原则。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的事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不容许外国势力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这些主张构成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核心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贡献三: 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 邓小平 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不是偶然的。毛泽东 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为"一国两制"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际紧张对峙形势出现新的缓和:1953年7月,朝鲜停战,次年春夏越战停火。美国对我国侵略、遏制的政策屡遭失败,台海两岸的紧张形势也有所缓和。为适应新的形势,毛泽东开始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1955年4月, 「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前,毛泽东确定:"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1956年,毛泽东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进一步发展。1月25日,毛泽东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台湾那里还有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如果愿意来,不管个别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1月30日, 「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在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凡是愿意走和平道路的人,不管他们过去犯过什么罪过,中国人民都将宽大对待,不咎既住,凡是在和平解放台湾这个行动中立了功的,中国人民都将按照立功大小给以应得的奖励。并号召:"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奋斗"。4月,毛泽东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政策。同年6月28日, 「周恩来」在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10月间,毛泽东会见有关朋友表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以照旧,台湾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签订个协定公布。 60年代,毛泽东进一步深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构想。1960年5月2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并确定了关于台湾问题和对台工作总方针。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问题是要有个想法,逐步制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 毛泽东还提出:台湾只要和大陆统一,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上,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大权等均由蒋介石掌握,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双方互约不派人员去做破坏对方的事情。并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湾关系。 1963年1月,「周恩来」将毛泽东提出的上述原则概括为"一纲四目"转达给台湾当局。其主要内容, 一纲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蒋介石意见妥善处理。 四目是: (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蒋介石全权处理。 (二)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三)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 (四)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这实际上成为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源头。 贡献四:阐述了国际事务中涉及台湾的原则问题 毛泽东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处理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的关系问题及有关国际组织与台湾关系问题等,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 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之后,筹备新中国的任务已经现实地提到中央的工作日程。新中国政府面临着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等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为此,毛泽东进行了前瞻性的思索和系统阐述。 1949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一份中央军委电报中,首次提出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原则,表示“现美国方面托人请求和我方建立外交关系,英国亦极力想和我们做生意。我们认为,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它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同年4月30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声明中进一步丰富了新中国的建交原则,指出中国同各外国的外交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对派”,“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6月15日,在新政协筹备会上毛泽东正式对外公布了新中国的建交原则:“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参加。毛泽东围绕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联合国搞“双重承认”、制造“两个中国”等图谋,进行了坚决斗争。1950年1月7日,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以中国外交部长的名义向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否认前国民党政府代表在安理会的合法地位”。根据毛的指示,1月8日, 「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和秘书长并转安理会成员国,指出“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反动政府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国民党代表留在安理会是非法的,应 当将其从安理会开除”。随着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早日进入联合国。1956年9月30日,毛泽东同来访的印尼总统「苏加诺」专门谈及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毛泽东表示,联合国里只能是一个中国,不能有“两个中国”。只要在联合国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台湾,我们就不进去。1957年3月,毛泽东又进一步就关于中国参加奥运会、联合国附属机构等国际组织问题发表看法,表示如果这些组织内有国民党代表,我们就不参加;如果参加了那就是承认“两个中国”。美、英这些国家要搞“两个中国”的阴谋,一方面承认我们,一方面又承认台湾。我们的方针是:承认我们,就不能承认台湾。 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意将台湾问题与两德、两越、两韩问题混淆,为其在国际上搞“两个中国”制造舆论的图谋,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不同于两国、两朝和两越。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两德、两朝和两越是由国际协定规定分开的,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分裂,并无任何国际协定规定。 贡献五: 排除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障碍 美国插手与阻挠,是台湾问题至今未能解决的最大外部障碍。为遏制中国,美国始终将台湾视为部署在西太平洋上的“一艐不沉的航空母舰”。 建国之初,美国以新中国政府没有“接受国际义务”为由拒不承认中国,剥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武力介入台湾,干涉中国内部事务,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在事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大事大非面前,毛泽东历来亳不含糊。1955年2月,中国顶住美国反华的战争叫嚣,解放大陈岛等,拔除蒋介石集团在浙江沿海据点。1958年8月,台湾海峡烽烟再起。美国试图用撤退金马蒋军的图谋,把台湾和大陆完全隔离开来,以便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毛泽东识破美国的阴谋,把解放金马同解放台湾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决定暂时维持金马现状,不让美国从金马脱身。 同时,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对美策略,加大做美工作的力度,降低美国因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掣肘。1954年,中国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公开表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人民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1955年8月1日起,中美正式开启大使级谈判,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主题。与此同时,中国还开展大量外交活动,特别是积极寻求与发达国家发展外交关系。1964年,实现中法建交,打开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建交的突破口。同年,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进一步增强中国与美国打交道的筹码。1969年2月,毛泽东授意「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位老帅研究国际问题。老帅们建议,可以主动重新举行中美部长级或更高层级会谈,协商中美间的根本性问题。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中美关系开始进入正常化进程。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中方重申自己的原则立场,美国则表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驱逐台湾当局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9月,中日建交,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并且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的立场。一个中国的国际格局初步形成。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10-4 22:52 , Processed in 1.41496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