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汀州府志》记载——闽西籍官员「丘弘」领旨前往册封琉球国王选自于2023年7月2日,福建省闽西日报,第6版-《话说闽西》栏目 文:马经标,二次编辑:猎户人。 图:明孝宗皇帝-弘治(1488-1506)年间,《汀州府志》记载「丘弘」出使琉球史实。 2023年7月3日,琉球列岛最高领导人「玉城丹尼」随同由日本众议院前议长「河野洋平」率领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代表团抵北京到访中国。次日,前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以琉球古礼祭拜琉球国墓地。7月6日,琉球列岛最高领导人「玉城丹尼」一行到访福建省福州,探寻更多有关琉球的遗迹。《环球时报》则大篇幅报道了「玉城丹尼」的访华行程,在国际社会上掀起一场探寻琉球遗迹的活动。 据史載,琉球与福建颇有渊源。中国朝廷钦命册封琉球的使臣「陈侃」,其成书于明世宗皇帝-嘉靖十三年(1534)的《使琉球录》记载着: “(琉球)国无典籍,其沿革不能详。然,隋(朝廷)兵劫之,而不服;元(朝廷)使招之,而不从。我(明)太祖之有天下也,不加兵,不遣使,首效归附;其忠顺之心,无以异于越裳氏矣。故特赐以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有六姓焉,使之便往来,时朝贡,亦作指南车之意焉耳。”(见《群书质异·大明一统志》)说到明太祖“赐以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有六姓”给琉球,以便贡使往来。但据「方宝川」等考证,“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应该是元末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而陆陆续续移居琉球的历史渐进过程(见「方宝川」等《“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史料钩沉及其史实考析》,载《海交史研究》2021年第3期)。这些移居琉球的闽人,逐渐聚居于琉球的《久米村》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颇受琉球中山王府的重视,也是被任辅佐中山王府治理规章等要职。 葬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琉球国墓地的14位琉球中山国先人,除了清同治五(1866)年,被册封华人中山王「尚泰」之外,其余人士皆位居琉球王府重要职务《久米村》人,所以他们宁可死后安葬于祖国此地,也不愿被日本所治理管辖,同时也颇有叶落归根之意。 《明会典》97卷《琉球国》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中山王遣子侄入国学。永乐(年)以来,国王嗣立,皆请命册封。”自此琉球每位新王嗣立,都会遣使请求册封。起初琉球「中山、山南、山北」三国,先有中山王、依次山南王、山北王归附,后来中山王私自统一了琉球,朝贡与请封的惯例,就一直维持到了清朝末期。 《明会典》105卷至107卷,详载各国的贡期、贡道,琉球二年一贡,道由福建。在对外交往中,明朝政府对奉使朝鲜、琉球的人选尤为重视。明人「沈德符」曾言:“本朝入贡诸国,唯琉球、朝鲜最恭顺,朝廷礼之亦迥异他夷。朝鲜:以《翰林》及《给事中》往;琉球:则《给事中》为正,《行人》副之。”(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三十》)奉使朝鲜之人,多有宦官,他们沿途勒索,引发多方不满,奏请革弊,宪宗(皇帝)闻奏,曾下令:“今后赉赏遣内臣,其册封仍选廷臣有学行者充正、副使”。但宦官奉使朝鲜之弊终明之世都未能根除,盖因朝鲜出身的宦官充斥明廷。出使琉球的官员人选,也多体现朝廷对琉球的恩宠,且也有类似有规不循的情形。由于福建为琉球的贡道,出使琉球的船只多在福建当地生产;为了利益避嫌,特规定奉使琉球的官员不得为闽籍、或者不享《内务府》发给非闽籍官员的「出使津贴」。 (明英宗皇帝-)正统十三年(1448),受命出使琉球的《刑科-给事中》「陈传」,身为福建闽县人。但是「陈传」隐瞒闽籍的身份,且领受了《内务府》专为使臣所备金织衣一套及百锭钞,又在途经己家时迟迟不肯登程,致误出使计划,被《礼科-都给事中》「章瑾」上书告发。旨下,待陈传回朝即以盗窃内务府赀财论捕,依律陈传本当赎斩黜为庶民,最终贬戍大同威远卫。出使琉球多为海路,路途凶险,若能够顺利完成使命,回朝原本可得升迁,陈传不升反贬,应该更多地是因为隐瞒欺君和迟误失职的缘故。因为从明代后几批次琉球册封使的籍贯来看,并未着意避嫌闽籍。反倒可能因有“闽人三十六姓”在琉球的亲缘,闽籍官员任册封使反倒更显亲善。比如,天顺七年(1463),正使潘荣(吏科给事中)、副使蔡哲(行人)册封尚德;潘荣(1419~1496),字尊用,号疏庵,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正统年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成化八年(1472),正使官荣(兵科给事中)、副使韩文(行人)册封尚圆;官荣,字邦显,福建沙县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兵科给事中,有直声,册封琉球正使还,进都给事中,未几卒。其实,册封尚圆的正使原本派遣的是闽西上杭籍官员丘弘。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卷四·东夷(东南)·琉球国》载:“成化六年,国王薨。来请袭爵。命给事中丘弘往彼册封之。弘即受命,未及行而卒(后以官荣代之)。”从天顺七年潘荣始,琉球册封正使连续三次都派遣闽籍官员,并未避嫌;尤其是前一位闽籍官员丘弘“未及行而卒”,又派另一位闽籍官员继任,这就更像是有意为之了。 至于丘弘是否真的“未及行而卒”,史料另有说法是“(使)至德州因病逝世”。在明代弘治九年刊刻的弘治版《汀州府志》(吴文度、杜观光纂修,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出版《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图书》第三八四册)中,发现“学士长沙李东阳”撰写的《送给事中丘弘使琉球序》,写到同僚们给丘弘饯行,证实丘弘已经出使,所以更可能是“道卒”: 国家用夏变夷,扫乾荡坤,涤濯万物,逮于百年,化治功成,五服之内,藩臬郡县之所治,出赋税供使令者弗论,以暨于海外,风殊界别,以国称者万数。迩者先沾,远者后被,冠缨推髻,诗书甲胄,梯高航深,四面而至。充中庭,溢下馆,礼部繁于奏纳,鸿胪勤于奉引,相胥劳于通译,自有中国以来,无若是盛者。若琉球国在海东南,诸国小大远迩之间,烟火相望,顺飚利舶七日而至。然其始俗,以盈虚为朔望,以草木为冬夏。粤自古昔,未通中国。时虽或穷征黩讨,而宾服无闻。及我国家号令所到,向风奔附,遂封为中山王,齿于载版图奉职贡者,日涵月照,潜移暗革,被服冠带、陈奏章表、著作词赋有华士之风焉。成化庚寅,其王世子当嗣封,遣其长史来请命。天子封之中山王,赐玺书冠服,遣正副使二人致命中山。户科都给事中上杭丘君弘实充正使之选,赐朱衣一袭以行。六科诸给事皆为行饯徵辞。翰林东阳于给事君同年进士,言在不让。曰:“於戏!给事大丈夫入则居谏争,出则承使命,诚所愿为。今圣天子在位,贤大臣在列,嘉惠于彼外国。中山王谨畏孝顺,不堕臣节,以俟我威命,而给事身负荷之。国体之所系,小邦之所瞻,后世之所诵,胥此焉。在给事其克自重,感厉精发,山动海立,以宣达天子威德。国家之典章,式俾小邦君长陪从,暨于闾巷,明识逆顺,保其初心,惟亿万世服事,罔敢斁亦罔敢后。於戏,岂不真大丈夫哉!”给事君起曰:“使者职也,敢不勉于是!”诸给事欢曰:“使哉!使哉!”乃遵上供帐,三爵而后别。 此文作者是明弘治至正德年间的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可谓是明朝重臣。除了此文,还曾为成化十五年琉球册封正使给事中董旻和行人司副张祥各赋诗一首送行;成化十八年,又为出使琉球颁诏的行人左辅赋诗送行,可见其对奉使琉球的关注。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六年(1462)中举。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历官编修、侍讲、侍讲学士、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等职。乃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一生著述颇丰,存世诗约3000首,文近千篇。曾主编《大明会典》《孝宗实录》《历代通鉴纂要》。主要著作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续稿》20卷等。 作者身份如此显赫,上述《送给事中丘弘使琉球序》一文收入《汀州府志》便属当然。另外,与时任汀州知府吴文度交往密切、为《汀州府志》顾问并撰稿的致仕闽西名臣马驯可能也曾极力推荐收入此文:一者,因为马驯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的任上曾因茶陵地方官的低品级无法抗拒当地戍卫将领扰民而特别奏请升茶陵为州(朝廷准奏),故此对李东阳的祖籍茶陵颇为关怀;再者,马驯刚为刊刻于弘治六年的弘治版《上杭县志》编次、考订、撰文、作序,对于同样曾任监察官员的上杭籍进士丘弘也应是颇有了解、颇为赞许的(都察院监察地方官员,六科给事中监察中央官员,都是“廉政建设”的职能部门)。 丘弘,字宽叔,号兰斋,上杭在城里(今临江镇)人,生年不详。天顺三年(1459)乡试,以易经第二名中举;天顺八年(1464)廷试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后晋升为都给事中。成化四年(1468)偕同官上言,不准权贵乞求田地。丘弘与毛弘同居谏官,皆敢言,人称“二弘”。所作《七律·杭川十景》,被收入《杭川风雅集》。 关于丘弘的官职“给(jǐ)事中”和“都给事中”,可能有的读者不太了解。给事中在秦汉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对应六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六科各设主官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次官左右都给事中各一人(从七品),各科设给事中四至十人不等。六科负责监察六部百司事务,防止六部权力滥用。核查各司奉旨处理的事务是否按时完成,并在给事中处五日一注销。六科虽然对应六部,但重大事务都可以通奏,不过事情属于某一科,则以某科为首。另外作为皇帝近侍官员,有规谏、补阙、拾遗等言谏的职责和权力。六科掌“封驳”权,皇帝的诏令有错误过失的地方,可直接“封”还执奏;下臣上奏的奏章,可“驳”正其错误的地方。如果由宦官传旨一定要先覆奏,再次得旨后方可行动。廷议大事、大臣廷推、大案会审,六科都会参与。 六科给事中一般都是进士出身,又是监察谏官,一般说来学识与官声俱佳、形象好,因此出使琉球才会要求以六科给事中为正使。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9-15 07:12 , Processed in 0.03980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