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史海风云 查看内容

一九六六年的五十天:记忆与遗忘的政治

2014-3-1 14:15| 发布者: 风在手| 查看: 13458| 评论: 0|原作者: 萧喜东

摘要: 一九六六年的五十天:记忆与遗忘的政治萧喜东 福柯说:"记忆是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的脉 动……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悠关的。"再也没有什么例子能 ...
一九六六年的五十天:记忆与遗忘的政治

和的总爆发,而且,也深刻影响了文革运动后来的发展趋向。五十天内的矛盾斗争,产生了少数派、

多数派、造反派、保守派这些文革发动者最初没有预想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字典里也从未有

过的政治派别划分,而这个派别分裂,也和上层的"两个司令部"的斗争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文革运动

发展的主要线索。搞清五十天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有助于澄清有关文革的一些最基本事实,而这

些最基本事实,出于某种原因,今天被搞得黑白颠倒、似是而非。这才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需

要补充的是:在北京的校园,五十天在中央文革的直接干涉下结束了,然而,全国其他很多地方的

"五十天"(即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却仍然延续着,工作组和党委粗暴压制群众、压制不同意

见的情形,有的甚至愈加严重,而且恰恰是以文革本身的名义。这将在以後的文章中另外讨论。
  以上这个角度的历史陈述,自然引发我们对文革运动的含义进行新的思考。现有对文革意义的

评价,有这样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传统的评价:亦即中国共产党到一九七八年为止对文革的正式评价,至今仍为一些老共

产党人所坚持,它或许被某些人称为"原教旨"派别的观点,其内容就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

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因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在意识形态

领域里、在政治思想战线上无产阶级批判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然而也承认,文化大革命在实践中

犯了严重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即"打倒一切、全面内战"[39]
  第二,是相对比较"异端"的一种观点,即认为在文革前夕,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权阶级,即

官僚统治阶级。最经常被引用的,就是毛泽东那段著名的话:"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

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一九六

八年出现的湖南省无联《中国向何处去?》这篇文献最系统地阐明了这种观点,认为文化大革命的

使命就是推翻这个特权和高薪的"红色资本家阶级""向着一个没有官僚的社会去"。这种看法对国内

和国际上的一些真诚的左派有很大吸引力,他们对文革的理论和实践上的缺点和失败的分析、对文

革发动者和领导者的批评,也建立在这样的观点之上。
  下面对这两种评价都作一点简要的评论和批评。传统的评价固然是从忠实于历史行动者的本来

话语出发,然而它忽视了一个事实:从毛泽东到群众,在文革运动过程中所发表的纲领、宣言、政策

阐释和理论思考并非是前后一致的,而是存在大量的内部矛盾的,理解文革的意义,就不再是忠实地

复述原始宣言文本所能办到的了。比如:"意识形态领域里、政治思想战线上批判资产阶级的斗争

"如何和"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向他们夺权"这个文革运动主题联系起来?如何解释工作组

"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叙述,很难解释:为什么恰恰是在文革期间,

"无产阶级专政"本身竟被"走资派"所篡夺和利用,变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总的来说,传统评价

和文革运动的真实发展过程是相当脱节的:假如说,刘少奇、邓小平主持文革运动的五十天是以批

判文化界的"黑帮人物"为重点,这倒是符合了"意识形态领域里、政治思想战线上的批判斗争"

理解,而在这五十天中,确实是把《"五.一六"通知》中尖刻、激烈的语调具体操作化为对"反动

学术权威"简单粗暴的批判和打击迫害,那么,五十天结束、《十六条》发表之后,文革运动的内容

开始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破四旧"的意外插曲),这包括:一定程度上以"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式代替原来简单化、斗争扩大化的范畴(比如《十六条》将干部情况划

分为四类,其中只有"少量的"第四类是敌对性质),群众的集会、结社、出版、言论自由权利的

真正实现等等。正因为传统评价和文革现实的严重脱节,才使得其空洞、说教的理论词句,在具体

生动的"伤痕"回忆录文学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无法说服人。而且,对失误以"斗争扩大化"一言

以蔽之,实际上混淆了谁搞"扩大化",谁挑起群众斗群众,这实际上帮助了主流舆论对文革历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7 11:42 , Processed in 0.16896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