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被敌对势力渗透,绝不仅是社科院
二战以来,几乎每一次美国的战略转移都包含着一场由新技术引起的世界军事革命,冷战是核武器,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此次美国战略东移包含着的是由网络技术引发的网电空间战和信息思想战的混合物。前者被局限在传统军事领域,而后一种隐然成形的战争形态则突破军事概念。当中国人从漫天的沙尘暴和雾霾当中抬起头来,打量逼近眼前的对手和威胁的时候,战争的模样已经似是而非:看起来常规战争和核战争的轮廓还在,但实际上真正发生着的却是信息思想战。这是一种似曾相识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战争。中国人清清楚楚地看到眼前躺着苏联的尸体、中东列国的“尸体”,但一些人就是不肯相信中国可能会遭遇同样的“战争”。 但我不能不说,这的确是中国面临的真正的“现代”战争,而且这种战争正在不分昼夜地进行着。相当多的中国人,还在准备着飞机对飞机、航母对航母甚至卫星对卫星、导弹对导弹的战争。这也是需要的。但对于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决战来说,只准备这种金属武器的战争,有可能会像马奇诺防线里的法国军人手握枪炮,等待永远也没有的德军坦克出现。我说这话的依据是那具已成僵尸的苏军。 在我为祖国效力的几十年中,每天枕戈待旦。但是,苏联的解体和中东北非事变让我认识到新战争已经来临。这不仅是一个需要新技术的时代,还是一个需要新思维的时代。当互联网技术出现,战争不仅从此将进入无名将时代,战争平台和战役、战术的概念都将与原来脱胎换骨。而原来泾渭分明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概念,则似乎混成为一个民族综合体。国防的界线早已被突破,战争已经超越军队和军事层面,省略肉体血战阶段,直取对方人心意志...... 二战后,美国国家战略已经根据时代的最新特点,从军事帝国主义转向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在对苏冷战胜利之后,又在中东进行了文化帝国主义和军事帝国主义配合使用的实验。现在,美国将这三种帝国主义战略同时用于对中国的立体夹击。也就是说,今日中国不仅面临着五维一体的物理空间的威胁,还面临着超物理空间的社会和心理空间的全方位合击。对此,只从纯军事的层面强调国防意识已经远远不适应新的安全现实。中国的经济需要抓住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技术特征布局发展;中国的文化、教育需要从抵御入侵、捍卫族群特征的角度重建、振兴,意识形态不再仅仅是一种政党政治教育,而是国家和民族安全的重心。中国的军事,因此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许多新内涵的大安全概念。 在这个时候,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的话听起来就如暮鼓晨钟了: “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我们因此也理解了伟大的毛泽东注重政治思想教育的跨时代意义。 由于网络把世界事实上组织在一起,世界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和政治理念,不同价值观念对某一个国家传统意识形态的冲击,以远远大于对于一个国家领土、领空、领海的直接武力威胁。换言之,其政治安全,远比一般性国防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更严峻、更致命。因此,加强心防,就成为国防建设的第一要务。 二、威胁中国“内部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要敌人,是美国和西方的中国代理人即“第五纵队”。 “第五纵队”是国际政治学界一个通称的俗语,用来描述那些隐藏在敌人(国)后方的内应力量。它们不属于正规军队编制,但却起着远比正规军队更大、更广泛的破坏作用。他们也不是一般性间谍,中性地说他们是敌方政治思想盟军更贴切些,其受害母国一般指称其为国家叛徒和民族内奸。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3-12-5 13:44 , Processed in 0.05936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