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琉球网 首页 反转基因 查看内容

存在致命缺陷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人口困局》被删的第3章第8节

2014-8-16 14:28| 发布者: 风在手| 查看: 8908| 评论: 1|原作者: 李尚勇|来自: 财新网

摘要: 2013年10月21日,“欧洲支持社会与环境责任科学家团体”(ENSSER)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了一份《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没有科学共识》的声明。截止到2013年10月30日,已经有230位科学家签名。该声明表示,转基因种子开发商、一 ...
存在致命缺陷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人口困局》被删的第3章第8节


  由于目前利益集团势力强大,强势集团“圈钱”能力极强,而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过程又伴随着政府巨额资金支持[52],所以,转基因机构(公司)及其专家对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过份“热情”,往往被公众解读为“为追逐一己私利而置国人食品安全于不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向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金额高达百亿,10所大学和中科院“切掉了蛋糕的4成”。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专家历年所获资金“排名第一”,他们“先后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拿到24个项目,获得共计3047万元的经费”。[53]


  事实上,转基因机构及其专家的现实表现也的确令人不安。在一些转基因机构及其专家的周围,往往存在着大范围的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和销售的情况。例如,前面说过,在获批“抗虫Bt汕优63”安全证书的湖北华中农大周围,早在安全证书获批前5年,就聚集了许多“抗虫汕优63”转基因水稻种子的非法销售商,而全国各地转基因大米非法销售的源头,往往指向湖北。


  转基因食品的一系列现实和潜在风险,是在分子生物学理论逐渐进步的过程中,逐渐被发现被揭示并逐渐暴露出来的。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揭示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环境和生态存在现实和潜在风险。然而,以商业化为目的的转基因研发和提供转基因食品的转基因产业,却一时停不下来了,再加上大范围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和销售,以及转基因作物研发、种植和食用环节所发生的“转基因漂移”,人类、环境和生态事实上已经被置于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的现实和潜在威胁之中。


  生物学专家指出,“转基因植物基因漂移的途径大致有两个:一是通过转基因植物种子或组织扩散到新的生境中,并存在下来;二是通过花粉向同种或近缘种非转基因植株转移”[54];“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不仅可随花粉扩散和传播,也可能通过其它某种方式完成在种间或种内的横向转移。(外源基因)完成跨越种间的横向转移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跨越种间的横向转移成为现实后所导致的后果,人类现在无法预料”。[55]


  相反,转基因的科普宣传说,“基因的转移在自然界是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转基因技术有基因的转移,非转基因,比如杂交技术或传统技术也都有基因转移”;“基因的扩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转基因的品种与非转基因品种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并不是因为转基因作物有另外的基因就额外会增加对生态环境的风险”。[56]


  然而,上述观点又是一个需要理论论证并接受实践检验的“假说”。


  现有生物学理论显示,高等生物(包括高等动植物和人)的遗传物质(基因)横向传递采取了有性生殖的方式(如传粉、受精),而有性生殖对遗传物质的横向交流进行了严格限制,“不同物种的高等生物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这是高等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证物种稳定的机制”。[57]


  转基因食品技术采用“暴力”(如爆炸)方式将外源基因片段强制“打”入受体基因组,与杂交等传统育种技术通过植物“性器官”(如受粉)导入外源基因有本质区别。有性生殖有“生殖隔离”这一生物遗传安全机制的保障,而转基因食品技术则是以破坏这种安全保障机制为前提,其危险性显而易见。


  2013年10月21日,“欧洲支持社会与环境责任科学家团体”(ENSSER)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了一份《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没有科学共识》的声明。该声明文件最初有92位科学家签名,截止到2013年10月30日,已经有230位科学家签名。


  该声明表示,转基因种子开发商、一些科学家、评论员和媒体记者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已经达成了科学共识,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科学争论已经结束了”的说法“是不存在的”。该声明对所谓“科学共识”提出了7项反对意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风在手 2014-8-16 15:36
李尚勇现实制度问题研究者。
作者近些年以经济类现实制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有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改革内参》、人民日报《内参》和《内部参阅》,其学术论文主要发表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劳动》、《中国农民合作社》、《农业经济》、《上海农村经济》和《经济学消息报》等(核心)学术期刊和专业报纸。“中国改革网”、“光明网”和“中国改革论坛网”为作者辟有个人专栏,“财新网”和“财经网”特邀作者开博。作者信奉真实、善良、公平、正义原则;崇尚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关注国民福祉,尤其关注下层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学术专著《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是作者“制度困局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邮箱:lsyongs@163.com。

查看全部评论(1)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琉球网 ( 闽ICP备13003013号 )

GMT+8, 2024-5-17 13:58 , Processed in 0.02713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